绿林网

《常春藤儿童文学馆——鱼水谣》读后感精选

《常春藤儿童文学馆——鱼水谣》是一本由张雨荷 著著作,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春藤儿童文学馆——鱼水谣》读后感(一):从和解到治愈——读张雨荷《鱼水谣》

儿童文学作家张雨荷新作《鱼水谣》,不仅是一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说,同时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小说以长江边上的一个古镇——弥江古镇为背景,从儿童的视角,细腻地刻画了那些稀疏平常又温暖如画的童年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张雨荷依旧发挥了她对儿童心灵世界的精准把握,多处细节描写堪称神来之笔。作为一个没有作者那般童年经历的我,读完这本小说,也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问题的一些思索。

童年是美好的吗?或许吧,就像《鱼水谣》里的情节,去鱼市买鱼、看酒坊酿酒、看包粽子、吃长街宴、坐过河船、走亲戚、偷吃酥肉、摘折枝的荔枝等等。这些画面能够满足儿童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但还不足以在其心里留下悸动的痕迹。真正让他们刻骨铭心的应该是小乌龟的死亡、不合群的江水林,以及那个突然出现的穿旗袍的女人。这些事情不是美好的,但依然会出现在我们的童年里。在《鱼水谣》中,这些事情最终都是美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有意安排它们当时就在当事人心里和解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伤痛的童年往事并非都能和解。和解是一件非常非常难得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孩童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理解,一次原谅,一次接纳,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心灵的成长。

当青鱼原谅蒋文歌毒死她的小乌龟时,她成长了;当江水林同意阿德与他一起玩弹珠时,他成长了;当安瑶猜到那个穿旗袍的女人就是妈而没有声张时,她成长了。但在现实的童年生活中,能够及时和解的可谓极少,更多的时候,那些伤痛还将伴随我们很久,甚至到了成年,我们仍旧要负重前行。就像《鱼水谣》里的阿德,他必须在经历一次救人之举后,才能自我救赎。

《鱼水谣》中的童年显然并不都是美好的,同时还有那些隐藏的悲伤。这才是真实的童年。但《鱼水谣》也是治愈的,治愈缘于那些自然天成的“和解”。其实,和解又岂止限于孩童?世事沧桑,安瑶的爸爸、奶奶要与安瑶的妈妈和解,古镇的传统要与现代化和解,禁渔的长江要与热闹的鱼市和解,就连神臂城遗址也要与历史和解……如何和解呢?我想《鱼水谣》已告诉了我们答案——爱。无可置疑的是,青水和青鱼拥有一个好爸爸、好外婆,以及众多好邻居。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读出《鱼水谣》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我更希望家长们也能够读得出。(2024年1月17日,冉顶平于成都)

《常春藤儿童文学馆——鱼水谣》读后感(二):读一本书,重拾童年的回忆

这几天读了一本儿童文学——《鱼水谣》,在作者细腻朴实的文笔中,我品味了一个在长江岸边的古镇中温暖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雨荷,她是作家协会的会员,是90后的儿童文学作家。

在这本书中,她以自己童年生活的长江边的古镇为背景,讲述了小主人公青水、青鱼、安瑶和蒋文歌这几个小伙伴成长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穿插了小镇特有的风俗习惯乃至文化传承,塑造了一批善良的人物,展现出古香古色的小镇风情。

这是一个关于伙伴们友情的故事。

青水和青鱼随着外婆去买鱼,看到一只小乌龟,渔民叔叔看她俩喜欢便把这只乌龟送给了她们。

两人将乌龟带回家,像宝贝一样照顾。这样一个举动,引起了文歌的嫉妒,他出于恶作剧的心理,给乌龟喂了酒,结果,乌龟死去了。

青水和青鱼伤心难过好一阵,文歌自知理亏,不敢向她俩说实话,只好向陆爸爸(青水青鱼的爸爸)说明情况。经过陆爸爸的开解,三个小伙伴摒弃隔膜,重新和好如初。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我们常常因为小小的原因发生争执矛盾,大家气哄哄散伙,晚上睡一觉,第二天照旧没心没肺地玩在一起。

没有吵闹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没有哭哭笑笑的友谊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是一部写满人间真情的烟火故事。

鱼水街的长街宴,从端午节开始操办,每年都有不同的大院人家具体操办。

包粽子,是外婆和几位街坊婆婆们组成的包粽子团队,大人们有说有笑地坐在桂园树下包粽子,孩子们围着她们转。

陆爸爸他们张罗在鱼水街摆上桌椅板凳,将一张张桌子摆在一起,一个个凳子排在桌边,连成一条长龙。

包完粽子,外婆指挥着院里的几家人做不同的菜,满满的菜单快要把一本练习本写完了。

凉菜、卤肉、咸鸭蛋、粽子还有那不可缺少的酒摆满了宴席,大院里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来做长街宴上的服务员,他们脸上挂着笑,欢迎街坊游客入座。

长街宴的气氛热闹非凡,如果置身其中,当地人的热情一定会唤起心底深处的记忆,那时候,伙伴们左邻右舍乱窜,被婶婶们各种“嫌弃”,但当真遇到危险时,又被婶婶们各种心疼……

这是永远忘不掉的人间真情。

本书将邻里之情,朋友之情娓娓道来,传递着温暖美好,触动心弦,让爱与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读完此书,心生美好,祈愿以后的岁月日有小暖,岁有小安。

《常春藤儿童文学馆——鱼水谣》读后感(三):《鱼水谣》:一部关于长江边上小镇的故事

最近在和孩子一块阅读《鱼水谣》。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委会会员,90后儿童文学作者张雨荷。

她的代表作有《温暖的火车站》《谁是谁的“小确幸”》《火车道旁的小屋》等。

《鱼水谣》是一部关于成长、亲情和友情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长江边上壹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以及生活在小镇中的人物风貌,如壹股暖流、温暖、滋养着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每壹个人物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都用爱温暖着古镇、邻里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情,亲人给予的温暖,都成了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作者写青鱼和外婆一块买完鱼不肯回家,蹲在地上,直到外婆说数到三,青鱼才说出为什么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原来她也想买条小鱼养。

这段作者写的真的是非常的形象,把小孩子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看到喜欢的东x,不买就不走的情景描写的很真实。

写青水、青鱼、安瑶和蒋文歌在院子里玩小乌龟,他们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也非常的亲切。

蒋文歌想去抓小乌龟,安瑶把放小乌龟的瓷盆挪远,蒋文歌假装离开,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又去抓小乌龟。气的大家没办法的时候,青鱼y了蒋文歌。小乌龟掉进了瓷盆。

蒋文歌自认为没意思就回屋里了,过了一会儿又出l了,要和其他的小朋友扇卡片,结果大家都不给他玩。这些都是小孩子们的一贯做法。被作者这么写出l真的是看上去非常的亲切。

小乌龟死了,原来是蒋文歌在瓷盆里面倒了酒,蒋文歌不敢把这件事告诉青鱼、青水还有安瑶,但是他告诉了青鱼的爸爸。蒋文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嫉妒小乌龟,自从有了小乌龟,其他人都不跟他玩了。

这些都是小孩子心里想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真的是太善于观察了,她真的不愧是儿童文学作者,写的文章特别贴合孩子们的心理。

在写长街宴的时候,把邻里之间相互帮忙的场面也描写的很好。

我认为作者的环境描写也写的很好,比如她写晚上在江边的时候“微醺的橙色光晕洒在江面上,看起l朦胧惬意,橙光在水面上跳舞,星星点点,星光时而聚在壹起,时而散在各处。壹阵江风吹来,江面泛起涟漪,倒映着远处的山轻q晃动,勾勒出黄昏的迷蒙之美。”

作者把晚上的江面描写的很美,好像就在眼前。

《鱼水谣》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清雅的文字,写了长江边上的村庄里面的人们的三餐四季,以及他们那里的风俗习惯,里面有温暖的故事,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等,非常值得细细品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