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1

今天傍晚,我来到美丽的三江县城,在一家油茶体验馆体验侗族打油茶。

身着侗族服饰的漂亮小姐姐招呼我们坐在火堂旁体验打油茶。她首先介绍侗家打油茶所需的炒米、花生、姜、葱、猪血、绿豆、糯米和茶油。接着往一个厚厚的小铁锅撒下一把糯米,小火炒至糯米发黄,快速放入一抓茶叶,不停翻炒,随后倒入一壶满满的热水,水烧开后,一勺接一勺舀进一个小船似的竹筛子过滤,装满一罐之后,就分到一个个小碗递给我们。

小姐姐给我们的第一碗油茶,啥都没有,就是一碗又苦又涩的茶水,我喝了一口眉毛都竖起来,真是比药还苦。她看着我邹巴巴的脸笑眯眯的说,侗族油茶讲究“一空、二圆、三方、四甜。”寓意是第一杯希望客人清空所有的杂念,第二杯祝愿团团圆圆,喝了第三杯要方方正正做人,第四杯祝福今后的生活甜甜蜜蜜。按着这个讲法,小姐姐在我们后面几杯的油茶分别加入圆不溜秋的小汤圆、切得四四方方的猪血块以及甜丝丝的红糖。相比之下,侗族油茶既豪华又有仪式感。

喝完油茶,小姐姐告诉我们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 有一个父母早逝的侗族姑娘在姑妈家生活,每天纺纱织布,其乐融融。一天,她到邻村参加活动,在那里学会唱侗族大歌,还学会油茶的制作工艺。回家后,她一天三餐教周围的妇女打油茶。一天一天,她越来越出名,人们感叹她长得漂亮,心底善良,心灵手巧,活到99岁的她在方圆百里受人尊敬,有侗家女神的称号。直到现在,每逢初一十五,那里的人们还以香火敬之,油茶祭之。

听了这个故事,我对侗家的民族文化又多了一些认识。美丽的三江,你也想来吗?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2

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林王名叫林宽,出生于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让参加过勉王起义,失败后受官兵迫害,便从黎平洪州一带顺着古州的朗洞,经青山界,过八受河搬到现在地住地。当时,婆洞一带还没有人烟,以后才陆续搬到许多侗家。由于这个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围的寨子称为寨母。

林王是背爷崽(其父过世后才出生),家境贫苦,从小给财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马,养鱼看田水,什么活都干过。他长得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作起来一个顶几个,又爱帮助人,乡亲们都喜欢他。

传说林王给财主在山塘里养鱼,财主叫他割草喂鱼,他就把鱼赶上坡去吃草,吃饱了,又赶回塘里放。因此他喂的鱼又肥又大。他很爱马。白天放马吃草,骑马练武,夜晚睡在马圈边,把马喂的又高又壮,后来成了他的战马。现在寨母背后还留着他当年修得石马圈,已崩了两方,还存了两方,青石板上还留着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给财主在山上放牛,见许多穷人没有饭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头牛分给大家煮着吃。别人担心他叫不了差,他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缝里,叫一个人藏在岩洞里等着,他立即跑去叫来了财主,说有一头牛卡在岩缝里出不来了。财主急忙赶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缝外了。财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人学牛叫,越扯牛越叫。结果牛尾巴断了,牛没有出来,只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热心地位大家办好事。婆洞路边有个岩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来,过往行人口渴没法喝到。林王知道以后,用嘴咬开一个口子,两手扳开岩板,一股清泉流了出来,行人们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现在泉边的石板上还有林王的手指印和两个膝盖印呢。

寨母的后龙山有两个坡相互对峙,中间隔着深谷,平时到对门坡去种田,人们绕来绕去很不方便。林王便从对门坡扯出长岩石,做成一座石桥。他娘说:“你架的高桥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别人掉下来。”林王就一拳把桥打断,至今两边坡还留着几尺长的断岩梁。

婆洞一带的人多田少,林王便想塞断八受河,引水过婆洞开荒造田。他一早提着大鞭赶动三个坡准备去塞河,刚好被一个老妇看见,她高声叫道:“快看三个坡会走路。”结果三个坡就停在寨母田坝中间不走了,三个坡分别叫鸳鸯坡,定便坡,报独坡,与其他坡不相连。现在已被开成梯田。

林王长大以后,看到外地往这里逃难的人越来越多,把整个婆洞都住满了。饭不够吃,官兵还来抢粮抢人。人们没有办法,侗家没法活下去了。于是,婆洞、上洞、油洞等四十八个侗寨的寨老(寨中的长老)和辣办(青年)集中到寨母议事。寨老们说:“我们侗家世世代代被人欺凌,难道我们不能过太平日子吗?”大家决定,四十八寨每寨选举一人参加集伙选王。选王按照勉王起义的方式,每人倒栽一棵枫树,那个先活,哪个就是王。寨母推举了林宽。选王开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树,林宽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举选他为王,林王从此得名。现在寨母寨中还有一棵枫树,拔地顶天,枝干朝下,与其它树不同,据说就是林王栽的。

林王到处联合穷人,指挥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万多穷人,准备起义。为了起义,林王还停办了自己的婚事。传说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从小与林王一起砍柴、割草、唱山歌。两人长大以后,两家老人准备办婚事。然而两个年轻人很有志气,他们说:“世上这么乱,人民这么苦,我们要等解决了人们的疾苦才结婚。”老人思想不通,他们俩就约定:林王从苦里坳,茂王从慕王寨,同时从两处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块石头,看两块石头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结婚,否则,就推迟婚事。结果林王的石头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气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两块石头没有碰在一起,所以,他们就不急着结婚,后来都参加了起义。

起义中林王非常勇敢,在他的指挥下,一大早就攻破了龙里所城,大家还回到寨母洞吃早饭,接着又攻占了新化所、平茶所等地,计划打上长沙,攻到南京去,推翻明王朝。又传说他造了三支箭,差一点就把楚王射死。头晚,他叫母亲五更鸡叫的时候叫醒他。醒来后,他带着兵攻打楚王,他对准楚王的营帐连发三箭,三箭正中楚王的宝座。可是,他射得早了一点,要是等五更楚王就位再射,就能射死楚王。后来,林王被楚王的三十万大军重重包围,最后弹尽粮绝,起义军四处突围都不行,林王非常生气,把宝剑插在了岩板上,结果林王被捕了。他还被砍了头,但是林王不服气,他双手捧着头,回家叫母亲安上,又和官兵作战。后来,他被砍头两次,又安上两次,直到第三次,头再也安不上,尸体才倒了下来。

林王起义失败以后,朝廷怕当地侗家再次起义,便派郑子龙带兵挖了林王的祖坟和龙脉,现在寨母后面龙山上纵横交错的深沟就是当年挖的。龙脉虽然被斩断,但农民起义仍就不断。十六年以后,即永乐十一年,婆洞等地农民又起义了。正统十四年,黎平、绞桥农民起义,杀死了州官,聚众三十万,围攻铜鼓卫。

林王为大家谋福利,人们永远纪念他。他虽然被史书诬陷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每年农历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过节。其它杂姓也要过节。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据说逢辰日过节原来是为了寨母首先建寨,并纪念林家的祖先。出了林王以后,就以林王为主了。周围侗家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林王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后一天。

过节头一天,寨母就杀猪宰牛,家家放田捉鱼,磨豆腐,包粽粑,又打发孩子到相邻的寨子喊客,忙个不停,过节那天,吃饭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枫树下摆好酒肉、粽粑、烧香祭祖。客人进寨也要先到古枫树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还要从古枫树上剥下几块树皮,用纸包好,带回去给孩子,祈福消灾。晌午过了以后,就开始吃饭。酒席丰盛,边吃边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后,主人邀客,孩子们就在古枫树下唱“林王古歌”。歌唱完毕,老人们就向孩子们讲林王的故事,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3

陡高山腰有一道长长的瀑布,像个女人躺在悬崖上把她的又长又白的头发垂下山来一样。当地的人叫这瀑布做白发水。

这里流传着一个长发妹的故事哩!

很早以前,陡高山附近是没有水的。这里人们吃用的水和田地里用的水都要靠天落雨;若天不落雨就得到七里外的小河里去挑水。这里的水像油一样宝贵。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4

有一嘎老,忠厚善良,长年修行培德。一天,庵堂香姥,告诉他:“某月某日,本地涨大水,你去修造一条船,然后叫你的崽每天都到石象坳去看,石象的眼睛出血,洪水就要暴发。寨子被淹没,你们一家人就躲进船里去。”嘎老一听,心里发慌,急忙问香姥:“隔现在还有多久?”

“不久了。”香姥回答说。

于是嘎老赶急修造了一条船,并叫他的崽每天一大早就去石像坳去观察石象和河水。

一天早上,两个屠夫路过石象坳,见个娃崽赶早在那儿坐着,其中一个屠夫就问:“娃崽,这么早你来这里等谁?”

小娃崽对两个屠夫说:“我不是等人,我来看这石象,我爹叫我每天都来,他说如果石象眼睛出血,这地方就要涨大水,要我一旦发现就立即告诉他。”

两个屠夫一听,觉得荒唐可笑。次日凌晨,他们俩就用竹筒盛了一筒新鲜的猪血赶早经过石象坳,在那个娃崽未到之前用猪血点红了石象的眼睛,企图戏弄那个小娃崽。

待那个娃崽随后来到石象坳,石象的眼睛还在滴血。小娃崽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跑回家来报告他的父亲。

说来也怪,事后真的涨了大水,还淹没了他们的村庄。那嘎老一家人坐进船舱里,安然无事。

忽听上游有人喊救命,嘎老仔细一看,只见有个小孩伏着一块木板朝他们这边漂来,那求救声惨得可怜。嘎老急忙拔船过去,把小孩救了起来。这孩子姓曾,是个孤儿。

接着,有只猴子也哀叫着被水冲下来,嘎老和他的儿子也救了它,还救了一只来不及躲闪被巨浪冲落水面的喜鹊。

水退以后,嘎老劝姓曾的小孩回家,小孩伤心地对嘎老说,他父母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无依无靠,要求嘎老收留他。嘎老心善,收养了他,并叫自己的亲生儿子称他为大哥。

八九年后的一天,京都皇帝失落了玉印,派了许多官员到处寻找。

这时候,庵堂的香姥又告诉这善良的嘎老:“皇帝的玉印吊在井里。”

嘎老知情,就叫自己的孩子下吊井去找玉印,香姥讲的无假,玉印真的在吊井里。嘎老把玉印交给了一位下乡来寻找玉印的官员。

皇帝得到玉印后,转忧为喜,为了答谢这个善良的乡下人,皇帝就把嘎老的儿子接去当附马。

嘎老接到诏书以后,左思右想,不知让谁去为好。这时,他的亲生儿子老二就说:“我年纪还小,让哥哥去吧!”

姓曾的这孩子即老大则说:“爹,我好也是弟好,弟好也是我好,弟去也好,我去也行,不过为了不使弟弟劳累,我先去看一看,回来弟弟再去。”

听两个孩子这么说,嘎老就让收养的儿子老大去了。

谁知老大编了一套假话,到京城蒙骗君主,当上附马以后,忘恩背义,连信都不来一封。

老二想哥哥,跟父亲要了点盘钱赴京去看看究竟,没料到找到哥哥以后,哥哥当面不认他,并狠心地打了他几十大板,把他关进了牢房。

几个月过去了,不见老二回家,嘎老在家干着急。无奈,只好对猴子说:“老三,你能不能去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老二去这么久还没回来!”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次日就日夜兼程地跑去看老二去了。

到京城四五天,一直没找着老二,后来它爬上牢房的窗格上去瞅,看见老二蹲在里面,两眼正盯着它,不讲它也知道了三分。“莫非你是我救的那猴子吧?”老二问。

猴子老三点了点头。

“我被那没良心的关在这里,饭都不给我吃,他想让我活活饿死。”老二对猴子说。

猴子老三于是就去东街偷块油饼西街偷个发糕来给老二吃。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总是脱不开身回到嘎老身边来。

嘎老忧心忡忡,不放心又对喜鹊说:“喜鹊,念我救你之情,你能不能帮我去看一看?”

喜鹊咔咔卡地叫了两声,就向远空飞驰而去。来到宫里,喜鹊累得不得了。恰巧牢房边有棵银杏树,它便在上面暂时栖身。忽见猴子在下面爬窗子,它也飞到窗前去瞅。

老二看见喜鹊,不禁试问:“你莫非是我救的那只喜鹊吧?”

喜鹊咔咔叫了两声,知道是自己的小主人落难在里头,便穿过窗格,落到小主人面前。

老二急忙撕下一块衣角,咬破食指将自己的遇难经过写了一份血书套在喜鹊的翅膀下,催喜鹊赶紧带回家里给他的父亲。

喜鹊日夜兼程回到家里,解下血书给了主人。嘎老看见血书后,知道那忘恩负义的养子关了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气得他差点昏了过去。这是一个大冤案,岂能任人遭遢!嘎老于是写了状子,直接控告到皇帝老爷那里。

皇帝老爷知道以后,公正执法,将姓曾的小子施以酷刑,即用铜桶让那小子抱住,而后烧火烙死。与此同时,老二被释放出来,替身当上了他原来就应该当的附马。

老二长得英俊美丽,公主见了更是喜欢。所谓“救人无义,救鸟有恩”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5

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自然环境问题调查报告2000字

我的家乡是位于舞水河畔的侗族小城。素有 “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称芷江县,1986年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6万,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幽雅。境内有“形似神农架、神如九寨沟”的小九寨五郎溪三道坑风景区 ,还有明山叠单、茅丛河漂流,更有那舞水生态长廊、蟒湖山水人家等等。

芷江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1.7%,丘陵次之,占28.6%,岗地占4.4%,平原占3%。 芷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间形成凹陷的山间盆地。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中低山区,地势高竣,山峦叠嶂,是林木主产区;东部和东南部波状起伏的高丘,是经济林果主产区;中部为低丘岗地,地势开阔平缓,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是粮食主产区。

芷江境内山脉分南、北两支:北干脉由西向东绕贵州省及麻阳县边境经米公山、撑架坡、阳雀坳、西晃山、通坳山、齐天界、上青坡入中方县境,平均海拔900m以上;南干支由新晃天雷山发脉入境,沿朝阳坳、千公牛、燕子岩、巽公坡、桅子顶入洪江市境,平均海拔700m左右。全县1000m以上的高峰24座。

县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但受盆地周围高山影响,地域热量差异大,四季降水不均,垂直气候和小气候明显,旱、涝、冷、冻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全县年平均气温在15.8℃~17.3℃之间,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2.3℃~5.2℃。初霜日为12月2日,终霜日为2月26日,无霜期为260~278天。日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多余春。降雨量西、北中山、中低山区偏多,大于1400毫米,西部新店坪和南部楠木坪平丘地区偏少,不足1200毫米,中部与东部低丘岗地介于二者之间,约130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最多的是金厂坪1432.9毫米,最少的是楠木坪1156.4毫米,县城居中1295.5毫米。由于东南季风的不稳定性,境内降水季节分配不匀。1~3月平均雨量小于60毫米,常有春旱发生;4~6月雨量多,日照少,总雨量524.8~667.9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42~47%,其中以5月6月最多,月雨量在200毫米以上,降水强度大,较易引起山洪暴发。7~9月,降水总量只253.3~381.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2~28%,且多为阵雨。冬季雨量较少。全县未出现大于2000毫米的降水。 芷江的交通很发达,且水利建设突出,境内有大小河流294条,河流总长度1468.3公里,河网密度为0.7公里/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321mm,人平年占有水资源4024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14.1亿立方米,平均地下径流模数为1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5.91万千瓦,现已开发10.52万千瓦。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有大中型水电站2座,其中中型水电站有蟒塘溪1座。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22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19座。湘黔铁路、320国道平行横贯县境东西,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芷江源丰富,是声振中外的抗日历史名城。有全国唯一的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现已扩建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馆"。城东的芷江机场是抗战时期远东战区第二大机场。城西河岸的天后宫是内陆地区保存比较整,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全长264米的龙津风雨桥是全国最大的侗乡风雨桥,汇集侗文化化湖南怀化"中国侗文化城"前期 工程已基本完成,此外,还有明山叠翠、秀水拖蓝、杨溪云树、花山仙姿等许多自然景观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农、林、牧、渔自然布局层次明显,有立体农业的生态环境。全县建起了商品粮、瘦肉型牲猪、优质水产品、烤烟、中药材、蔬菜等十大农产品基地,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达12.8万亩,农业发展前景好。舞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横贯全境,清水江流经县南,294条大小溪流与两河经纬相联,可开发利用水能14万千 瓦 ,200万亩林业用地宜于杉、松、樟、梓、楠、竹等多种用材和油茶、油桐、柑桔等经济林生长。特产白蜡, 常年 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已探明的地上矿藏有煤、铁、锑、磷、石灰石、陶泥、耐火粘土等16种,分布于县境各地。

由于从前政府只重视经济发展,导致环境严 重破坏。还记得舞水河曾经的清澈见底,还记得小河口水里美丽的亮虾,在夏天的夜晚如此美丽,只是那一切如今只能是在梦里回忆了。舞水河是芷江人民的母亲河,可是如今的它,那么沧桑,仿佛一夕之间老了千年。由于近年来,降雨量极少,舞水河流域水量较往年大幅度下降。河沿岸一条街全是餐馆,于是,油污垃圾随意扔进了舞水河中。河水变得混浊不堪,河中的鱼虾也消失了,舞水河成了一潭死水。

不过值得庆贺是两年来,政府也开始注意环境管理的问题了。根据省、市水上餐饮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该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水上餐饮整治重点和范围。一是分期整治舞水河流域蟒塘溪库区所有水上餐饮船、岸边休闲山庄、农家乐等直接或间接向库区水体排放污水的餐饮场所。二是取缔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娱乐、休闲、餐饮场所。三是重点整治舞水河县城段两岸生活污水未进入城市排污管网或向库区水体倾倒生活垃圾的所有娱乐、休闲、餐饮场所。四是开展长泥坪库区、梨溪口水库、金厂坪水库、两江口水库水质化肥污染隐患排查。全县蟒塘溪库区4艘水上餐饮船已启动收集系统与转岸处理工程建设,预计3月20日前可竣工投入试运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无水上餐饮设施。舞水河县城段两岸餐饮业主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已彻底解决。舞水河公坪段无证经营、违法排污的 “乡之味”水上餐饮业主已自行拆除水上餐饮设施。

我由衷的希望舞水河能够重新美丽起来,也希望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我此次调查报告的结果。

文章录入:高中部 责任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6

置身于爷爷的油茶林中,我迷醉其间,流连忘返。

秋风中,绿色的油茶树掀起一层层绿浪。一株株油茶树的枝条上,挂着一颗颗紫红色的油茶果。这些油茶果,有的皮已裂开一条缝,沉甸甸地默默挂在枝头,如沉思耳语;有的像石榴般裂开嘴巴,露出里边褐色的茶子仁,似微笑粲然。抓起一根枝条,端详那一颗颗或深藏不露、或喜笑颜开的油茶果,便有一股淡淡的茶油清香扑鼻而来。

爷爷告诉我,茶子油是珍贵的食用油,城里人乡里人都喜好它。不光平时炒菜用茶油,年节打糍粑、做糖粑、炸油条亦用茶油。茶油去腥膻,焖炒煲炖蒸,鸡鸭鱼羊牛,都非放茶油不可。不放茶油,任什么山珍海味都不香。“我的油茶林是摇钱树,收入可观哩!”爷爷眯着眼睛不停地说着,笑着,皱纹偷偷的跑了出来。

其实,爷爷的油茶林基地,原本是他的生猪养殖场。10年前,爷爷在荒草萋萋的后山坡,建起了较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猪舍4幢,猪圈60多个,占地1600平方米,年存栏量最多时达300多头。爷爷靠养猪收入过得蛮滋润的。但养猪场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觑,有打油诗云:“山青水不秀,处处猪粪臭,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下大雨,雨水裹挟大量猪粪从山上冲刷而下,使得溪水变臭,井水变浑,稻田歉收,村民叫苦不迭。“不能让猪抢了人的地,不能站在猪粪上数钞票!”县乡干部跟爷爷促膝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爷爷知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同意生猪退养。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爷爷根据家乡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将猪场改造为油茶林基地,并索性租赁周围农户的闲置山地,连片栽种良种油茶树,实现向生态农业转化。在爷爷的精心管理下,几年功夫,山头青翠吐新韵,油茶树上挂硕果。这下,爷爷乐得脸上堆满了大括号和小括号。

不知啥时候,山下停着一辆小轿车,一个身影沿着山径朝我们走来。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省城的刘叔叔。去年,刘叔叔曾在油茶基地买过100多斤茶油。“今年我要采购300斤茶油。我怕电话里靠不住,今日特意赶来当面洽谈预定。”刘叔叔气喘吁吁说起前来的缘由。他一个劲儿地夸爷爷的茶油油质纯正,色泽清亮,气味香醇,是真正的野生绿色植物油,深得城里人的青睐。过年时,他欲把茶油当作拜年礼物馈赠亲朋好友。直到爷爷应允下来,刘叔叔才满意离去。

我伫立凝视着爷爷的茶油林。鸟儿鸣叫,油茶树也随风轻轻摇动,一簇簇,一颗颗紫红色的油茶果随树枝的晃动,也互相碰撞着,像小孩子荡秋千似的高兴。轻柔的山风,带来淡淡的茶油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紫红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我。

这时,上小学的弟弟跑来,看着我,问我油茶林里有什么,我笑着说,油茶林里有一幅画,弟弟便央求要看,脸上绽放着笑容,他也在奋力地抬头望着硕果满枝的油茶林,在他的眼里,定然有一轴美丽乡村的画卷。

关于侗族油茶的作文600字篇7

风味小吃作文700字 特色小吃——油茶

要说起我心中最美味的小吃那便是油茶了,他在我心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对于外地人,不过是图一时新鲜罢了,对于我一是油茶是我故乡特有的小吃,二是它的确十分美味。这油茶在四川的粉丝可多了,一说起它,大伙儿都知道,个个都是赞不绝口。

油茶的样子十分有韵味,加入各种调料后的米糊糊是褐色的,也有棕黄色的,金黄脆香的馓子掺在褐色的米糊糊中,面上撒着翠绿的葱花。平凡暗淡的米糊糊,加上颜色鲜艳美丽的馓子和葱花,不由使人眼前一亮,多么自然,和谐的搭配呀!可谓是“”平凡添上了贵气”!

油茶是我们川菜系列中的佳肴,它适用于早餐,也是川渝地区特有的小吃,听了我上一段的介绍,吃货们都会想问:油茶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好!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疑难吧。油茶其实用料很简单,做法也不复杂,先用面粉、黄豆和鸡蛋制成米糊糊,在这个过程中,水要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样才能使做好的米糊糊,不稀不干,粘稠度刚好。米糊糊做好了,但它还没有什么味道,所以我们要加入调料,把花椒粉、辣子油、盐等日常调料适当加入米糊糊中。接着是把金黄色的,香香脆脆的馓子撒到米糊糊中搅拌均匀(不过要切记想着不能完全捣碎,否则就没了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效果了)。最后是将拥有如翡翠般温润的绿色的葱花撒在面上做最后的装饰。

油茶是名副其实的色香味俱全,米糊糊软软黏黏,馓子香香脆脆的,两种极端的口感搭配在一起却是惊人之感,米糊糊使一些散子微微软化,让人不觉得太硬,油茶入口,脆脆的,刚开始稍微让人感到有点麻麻的,辣辣的,到了后来,四川的辣就体现出来了,那种辣很过瘾,却又不会让嘴辣的直痛,只让人感到嘴唇上,酥酥麻麻的,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油茶,承载着我小时候的记忆。那是刚来杭州的时候,懵懂无知,迷茫的感觉时刻围绕着我,那段时间,妈妈常常做油茶给我和弟弟当早餐,吃着油茶,感受着家乡的味道,我会有安全感。

油茶,是中华的美食造诣上的艺术,它深受川渝地区人民的喜爱,它属于民间,人们,一定会把油茶的手艺发扬光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