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远大前程》经典读后感有感

《远大前程》是一本由[英] 狄更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页数:6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大前程》读后感(一):谢谢狄更斯

#2022年手边书#《远大前程》。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读下来的,匹普的经历跌宕起伏,最终如同做了一场梦,留在身边的还是最真挚的老友。 真佩服狄更斯写出这样的故事,他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哪怕在现代,年轻人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任何想看的生活,何尝不会做匹普这样不切实际的美梦。 然而,真正的远大前程并非是腰缠万贯、身家上亿,而是真诚、善良,拥有美德,拥有友谊。 书中的乔、毕蒂、赫伯尔特都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哪怕是蒲骆威斯,仅仅得过匹普的一次恩惠,也想方设法报答。 狄更斯的笔触很慈悲,对郝薇香与艾丝黛拉也怀有同情,郝薇香所受的伤害让她一心只为报复,一生活在阴暗中,由她养育的艾丝黛拉也因此命运坎坷。 书里也有彻头彻尾的坏人,势利眼潘波趣,狠毒的康佩生,心胸狭窄的奥立克…… 而匹普是幸运的,他有乔,有毕蒂,有赫伯尔特……

《远大前程》读后感(二):梦想幻灭,心中的爱却真挚

《远大前程》被称为狄更斯最为成熟的小说,多次拍成电影,最有名的就是《孤星血泪》,影响了几代人。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由幻灭的故事。

故事从年幼的匹普在一个寒冬的傍晚,被坟地里突然冒出来的陌生人掐住了脖子开始。孤儿匹普和姐姐相依为命,虽然姐姐生活的重负压得脾气极度暴躁,经常对匹普施以暴力,但姐夫心地善良,经常护着他。在姐夫的铁匠铺子里,踏实的生活着。然而本地的一个上层社会的庄园主郝薇香找男孩去她家陪聊开始。匹普开始见识了和普通贫苦大众不一样的生活。在这里他遇到了让他动心的艾斯黛拉,她是郝薇香的养女,漂亮而傲慢,年龄与匹普相仿。短暂的相处产生情愫之后,匹普被迫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却已经不再试以前的心境,开始渴望上层生活。

有一天,曾在郝薇香的府邸中见过一面的律师贾格斯突然出现,告诉匹普有神秘人要资助他去伦敦当一个“上等人”。匹普猜想着资助他的人有可能是郝薇香,还梦想着郝薇香会把艾斯黛拉嫁给他。然而他在上层社会陶醉的时候,资助他的神秘人出现了,正是故事开始时他在坟地里遇到的囚犯马格韦契。原来,为了答谢那一次的相助,马格韦契要把匹普送到“上等人”的世界。然而这对匹普却是巨大的精神打击。匹普的“远大前程”幻灭了,他一心崇尚、追求的“上等人”,并不是以郝薇香那样的没落贵族,而是处于最底层的囚犯;他得到的资助也并不是血统高贵的“老钱”,而是浸透了血汗同时又来历可疑的“脏钱”。用现在的话讲,一夜之间,匹普的三观崩塌了。

同时给他打击的,还有他始终不渝的爱——艾斯黛拉,竟然是马格韦契的女儿,被郝薇香收养后,本该健康成长的女孩,却沦为了郝薇香报复的工具。最终两个年轻人天各一方,并没能走到一起。当饱经沧桑的匹普从海外归来以后,与艾斯黛拉再次重逢,两个人都已经被往日的痛苦经历捶打过,不复往日。

虽然,故事让人叹息,但是书里还是有浓浓的爱意的:匹普对艾斯黛拉始终不渝的爱,匹普与赫伯尔特的兄弟情谊之爱,马格韦契对匹普的那种畸形却让人起恻隐之心的爱。最令我感动的,也是我觉得最纯粹的就是姐夫乔对匹普的爱,无私纯朴,小的时候被姐姐敲打时乔的袒护,匹普梦想破灭沉沦时,默默关怀并悄悄帮匹普还清债务。正是这种善良的爱,让匹普经受波折后回归良知。乔的形象,与一心追求“上等人”的匹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他的身上,大概就是狄更斯想告诉我们的普通人的品质和真诚的情感最可贵吧。

《远大前程》读后感(三):企鹅布纹经典《远大前程》实拍图

企鹅布纹经典·狄更斯作品之《远大前程》。

狄更斯晚年技巧炉火纯青之作,金句频出整部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希望由萌生而至幻灭的过程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不少西方评论家将其推崇为狄更斯最出色的作品。

王科一先生(代表译作还有《傲慢与偏见》)译本,业内公认“才子型”翻译典范,妙译迭出。

哈利·福尼斯插图。哈利·福尼斯(Harry Furniss)为著名插画家、艺术家,曾就读于卫斯理学院,金牌幽默杂志《笨拙》(Punch)的重要漫画家之一。

《远大前程》读后感(四):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我喜欢上读小说,是因为读的过程就像是走完了众多人或悲或喜的一生。在书的结尾处,匹普曾为自己勾勒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沼泽地旁边的村庄里,矮小的铁匠铺衬着长天一片澄蓝,伴着匹普挥着铁锤的阵阵叮当声,毕蒂教书的小学堂里的朗朗读书声,乔安静地坐在火炉旁边的老地方,抽了一口他的烟斗。

这个场景令我心慕笔追。但不知道该是可惜还是可贺,这一天恰好是乔和毕蒂上教堂的日子,匹普的第二场远大前程仅仅构筑了蓝图就无奈奔赴远东。

我喜欢这一幕,是因为如今知晓了平静的生活并不是现实的常态,被舆论所指的「躺平」背后也是由真真切切的汗水灌溉出来的。不是我变懒惰了,就像登山一样,拾阶而上,我已走到现在的位置,不是我不想再往前一步,是横亘在我面前的这一步叫作「阶级」。

试一试,可能就爬上去了。只是试错的代价是我目前承受不起的,我也不知道跨越之后的风景比当前广阔多少,收益和风险是不是成正比,我本来就是个胆小的人,连欢乐麻将都不敢进高级场。只好打着「安于现状」的旗号向着现实妥协。

毕竟这一步,咫尺天涯,连匹普都没跨出去,他的背后尚且还有大量的财产支撑着。这也是他的第一场远大前程——由年幼的他用被裹挟的善意缔造,也由他不自知的偏爱亲手打破。

这一场远大前程就像是一场梦。大梦一场,梦醒后物是人非,导演这出悲剧的郝薇香小姐离世,最爱的女人嫁给了最不屑的男人,赫伯尔特功成圆满,乔和毕蒂喜结连理,不谈感情的贾格斯和文米克抓住了对方心软的马脚,马戈韦契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唯一不变的是他自己一无所有的阶级身份。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匹普在美梦中并非一味贪欢,就像奇异博士看见了14000605次未来,只找到一种制服灭霸的机会一样,对于好朋友的责任使得他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铺垫了唯一一条是这部小说不成为悲剧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归于平凡。

「我得声明,我们的公司绝不是什么大公司,我们也绝没有大赚其钱。其实我们的生意做得并不大,只是信誉颇佳,将本求利,还干得不错。」

也正是归于平凡之后,和曾经辜负的乔和毕蒂才真正的冰释前嫌,也让月光预示着和曾经深爱之人的重逢再也不会分离。

这让我想起罗翔老师的一段话: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这个鸿沟。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承认自己是有限的,于是承认自己的逻辑是有限的,承认自己的理性是有限的,承认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无论《罪与罚》,还是《复活》,都提醒我们,要不断走出我们的自我中心,要不断地在对我们身边的人的责任中,感受幸福,这种幸福才能摆脱虚无。」

期待总是会随着自我的臆想不断滋生成一场不切实际又极度真实的梦境,梦境越圆满,破碎后的落差越大。真正的远大前程,或许正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后,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向着现实低头,而后在平淡的日子里感到知足。

我不再奉行什么「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是同一件事」这种空洞的信条,有的人出生就站在山顶,看着山腰的我仿似蝼蚁,而对我爬过的这一段路置若罔闻,更见不得我就此躺下,大概少了从我这被磨破的手脚里渗出的血液灌溉这片山,他们高处的树下会少了些荫凉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