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远大前程》读后感锦集

《远大前程》读后感锦集

《远大前程》是一本由(英)狄更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5,页数:5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大前程》读后感(一):郝薇香的爱情

远大前程给人的感觉是老爷子给膝下的儿孙讲当年的故事。我放弃字里行间那股亲切朴实娓娓道来的气息,却独爱那些大段描述郝薇香病态生活方式的语言。大概是被她为爱疯狂的强烈情感所折服吧。一个人散失理智的去爱另一个人,不计较得失,不计较生命,付出所有的血与泪。我做不到,只能痴痴的望着她,看着她。看着她毁灭自己,却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现实中,我却要计较,要理智。因为我不为自己而活,我为父母,我为亲人。我不能像书中的那么自私。想来,作家确实是造梦者。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只为活出我们现实中不敢有的生命。

《远大前程》读后感(二):我不知道如何过我的一生

我如何度过我的一生,可是我还是这样度过了。我有不美好的童年,有早早迷恋的爱人,有诱惑我的前程。我忠诚、勇敢、善良,可是我依然迷失于前程,得不到爱人,然而所幸,哪怕很多年过去,我过上了我要的人生。

第一本狄更斯的小说,之前看过Macfadyen的《小杜丽》,原来狄更斯的作品中都会出现监狱、犯罪、有本事的律师、爱情,背景都是“资本主义”的伦敦,不太干净的煤炭世界。

我不是感叹故事主人公的前程,也不是感染他终于得到了爱情,也不是唏嘘他的波荡的人生经历,我只是感慨这样的人的一生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而我这个平凡人的一生更是如同草芥。我出生,童年,读书,结婚,在婚姻中挣扎,在前途中颠簸,也最终落幕。

《远大前程》读后感(三):人到中年方能体味“远大前程”

童年时读的第一本大部头就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人到中年,再读此书,有种"昔日重来"的感觉。记得,当年书的封面是淡灰色,狄更斯老爷子的头像伴我度过了充满幻想的时光。那时,我和皮普交了朋友,幻想有像乔那样的"忘年交",更以为人生总会有个阶段天降恩赐,一切都会演变成美好的"前程"。那段和书中的人物交朋友的阅读时光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如今,走过平静枯槁的半生,没有从高处跌落的经历,因为从来就没有登上过"远大高远的前程"的阶梯。现实是,我一直过着如乔和贝蒂一样的"打铁匠"的日子。只能在书中品味虚妄的"前程"。这样想来,其实狄更斯的名作更适合参悟人生后体味。的确,狄更斯写作这部作品时也是晚年。

狄更斯真的太会讲故事了。重读,搞清了他叙事的缜密、首尾呼应写作技巧。他所处的时代恰是现实主义小说盛行之际,文学和新闻之间是一种桥梁般的关系。狄更斯就曾在新闻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他的小说开头往往就很吸引人。

那么,我们有必要学习非虚构写作。毕竟,能在真实世界中挖掘叙事,是弥补写作者缺乏想象力的好办法。

《远大前程》读后感(四):红玫瑰的悲剧

最后埃斯黛拉和皮普重逢一段,像极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与娇蕊的重逢。

振保再见娇蕊时,娇蕊已经学会了去爱,学会了平淡真挚的生活。在经历了和振保轰轰烈烈的爱情后,娇蕊居然真的改变了自己原先飞蛾扑火般浓烈放荡的性格,告诉振保自己很好,虽然爱很辛苦,但自己学会了真正去爱。反而振保落泪,不仅仅因为振保和烟俪没有爱情,他没有学会去爱,更是因为自己之前不相信娇蕊会改变放荡的性格,懦弱的选择了躲避,然而娇蕊真的变了,自己却无法改变。

皮普和爱斯黛拉重逢,爱斯黛拉在拒绝皮普后受尽折磨,在艰辛的世事中学会了爱,从一开始对皮普“我不懂爱”到最后“我们还是朋友”,爱斯黛拉也成长了。真是历史性的时刻,与振保不同,皮普也学会了去爱。皮普从一开始就爱着爱斯黛拉,真挚而热烈的爱着她,但是因为出身等原因,皮普一直是自卑的,即使后来接受了上流社会的教育,这种自卑也是一直蔓延在他骨子里的。但是后来种种变故,皮普慢慢成长,又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卑少年了。所以当重逢后两个人真挚的说出“我们是朋友”时,皮普明白了爱情的幻灭,找回了自己,真正与爱斯黛拉成为了平等的朋友。

但是这两段重逢都是令人哀叹的,振保与娇蕊的重逢是轰轰烈烈后对自己的失望,皮普与爱斯黛拉的重逢是命运捉弄后的无奈。两对人都是,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曾经真挚的爱情与已经付之东流,遗憾与悲剧已经深深刻在这两对人身上。

《远大前程》读后感(五):好不容易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读完一本书,走完一段路,度过一个人生。作为一本文豪麾下的名著,只能说我吃力地看完,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感受。纵观全文,有偌大的篇幅描写匹普踏上远大前程的第一阶段,也就他在早期成长过程中与他姐,乔,赫薇香小姐,艾斯黛拉小姐的关系,当然最明显的伏笔就是两个逃犯,就此开启了他的“远大前程”。于是后面的看下去也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种下了关于遗产的希望种子,财产、名誉、游荡在上流社会,欲望膨胀,与艾斯黛拉的关系却似复杂又更简单,由于假绅士真虚荣而与乔的疏远,在上流社会混日子欠下的帐以及交上了赫尔伯特这个好友,一切的人和事都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可是又确实存在。在冗长的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匹普的乡土气息已被绅士的潮流洗刷得一干二净,膨胀的欲望使得他踏着理所当然的空气往上飘,飘过故土,飘过故人,飘过他力所能及的一切,直到他的出现。气球爆了,他的心如同碎块重归故土,故人,那些为此衍生的痛楚与无奈变为了一把把冰刀捅入了他的心,是木桌上那具白色的身体,是手上那口残喘的吻,是那叠此生无法还清的账单,是比蒂与乔的微妙结合,是好友的远去奋斗,是左右为难的孤寂不安,是惨遭暴虐的那个女人。说实话,看的时候没有感觉,看完的时候也没有触动,是回想的这一瞬间,才发现,感情就这么涌上来了,狄更斯先生把匹普的一生描述得细水流长,却是跌宕起伏,那种幸福感,那种空洞感,那种真实的感觉,仿佛我就经历了这一生,我经历了这么不平凡的一段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