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1000字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是一本由[意] 布鲁诺·穆纳里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一):《画一棵树》:画一颗树?是把复杂变简单的绘画方式~

如果让你现场画一个树,你一定觉得特别的简单,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学过画花朵和树等简单的植物,觉得些许复杂的是让你画一些不同形态的树,比如落叶松、西伯利亚榆树,以及丝柏树等等,其实,只要对植物有一些了解,就能察觉到树的种类繁多,并且形态各异。 如果你想画好一棵树,或者说画出你心中定义的树,那么这本《画一棵树》适合你。没错,我这本书的名字叫《画一棵树》,封面上也是一棵树的形态,并且,作者特意嘱咐道,不用特别的准备材料,任何能画的工具都可以,比如铅笔、钢笔、粉笔等等。 随便找一支笔,然后呢? 之后,就可以根据书里的内容去了解不同形态的树,拿着笔,跟着模仿,画出形态不同的树,并且你还会了解到,一棵树会因为树枝的长短,以及天气的变化,比如大风会让树吹斜,以及他自身的成长规律,而变成不同形态的树,这是幼儿园课堂上所忽略的一点。 我觉得这本《画一棵树》,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的“随心所欲”,作者可以根据任意环境的变化 衍生出任意形态的数,比如说,在我们日常的思维里,树都是笔直的,而作者则注意到了,因为天气情况而受伤的树,以及树旁边冒出的小枝条。 在看完这本画册后,我感觉不仅仅学会了如何画树,我还觉得作者布鲁诺是一个心思细腻的观察者,他通过观察树木,以及因自身的原因、或者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延伸出不同的形态,并且通过简单的笔画把把它们画出来,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所以,我也觉得布鲁诺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

好了,在把视觉转移到这本《画一棵树》中,《画一棵树》的整体结构很简单,它没有目录,全书都是语言加绘画,整体语言并不算很快,而且没有过多的废话,都是围绕着树的基本形态,以及长势展开,通过语言的表达,而描绘出各种不同形态的树。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父母在空闲时候教自己的孩子画出一棵树,也很适合初学者当做入门书籍,通过作者展示一幅又一幅关于树的绘画,在学会画一棵树的同时,对绘画的表达有一个最基本的印象。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二):精神生活需要艺术

这两本书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穆纳里的作品,一本是讲述如何画一棵树,一本是讲如何画太阳。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个课程,但其实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传达出来的更多是这些书中作品的艺术性。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色彩、形状、形式等等,都传达出唯一一个共性,那就是穆纳里独有的审美体系。而正是这种审美体系,成就了穆纳里的天才。然而,这两书中,又用课程的方式教授小朋友绘画,对孩子的艺术天分无疑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过程中,会给孩子单纯洁白的心灵种下艺术启蒙的种子。

其实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热衷于绘画,这段时间大致集中在小学到初中阶段。后来因为升中学,学校把美术课停掉了,因此绘画的爱好也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中学后,因为老师叫我们做黑板报的缘故,又因为这个原因重拾绘画。但好景不长,中学结束后,画画的热情渐渐就莫名没有了。现在回想,从小学到中学这段时间,因为热爱画画,在班级上到学校组织的比赛,再到被老师推举到市级别的比赛,那些年里获得过的关于画画的奖项还挺多。我依旧记得,那种热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很喜欢用铅笔在课本上临摹那些美丽的插画。像唐诗的配画,至今记得孟浩然的春晓,配了一副春天盛开的桃花,花下一对燕子飞过,加上诗句的美,让我小小的心很感动。那种对美的追求,非常纯真而热烈,仿佛一种天然的本能。也正是这种本能,让我持续了那么多年的绘画爱好。

到后来,随着学习压力的扩大,也随着现实生活物质需求的清醒,渐渐意识到,这种爱好无法让我得到基本的生存满足。所以,这种兴趣在现实的碾压下渐渐丢失了。当然,这种觉悟是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才有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物理老师看到我画的画,鼓励我去美术专业,但于我而言,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后来不了了之。

现在,看到这些画,其实某个层面在内心又一次激发了年幼时的那种心情,很大原因在于,这些画是真的好。这种好,是已经失传的那种好。我看了版权页,是七十年代的创作,这也就更证明我的猜想。那时候,黑白电视中播放的,是国宝级的动画片,像齐白石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这样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孩子放学后的六点档熏陶着他们的心灵。所以我想,那时候为什么有那种画画的冲动或者说本能,主要就源于那时候有那样一个环境。单纯的追求艺术与美的环境。而后来为什么放弃,也是因为大环境的改变。尤其到现在,时代已经进入纯粹的金钱至上,艺术更显得无用和不被需要了。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物欲时代,人类的后代更需要像这样的艺术教育来拯救未来人类的精神世界。因为在极端的金钱主义之下,人是会疯掉的。毕竟,人还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不然就会成为行尸走肉,赚钱机器,丧失掉活着的乐趣和意义。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三):一粒沙里观世界,一棵树看繁简。

《画一棵树》和《画一个太阳》是一套作品,作者是意大利.布鲁穆纳里,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师之一,被毕加索誉为“现代达·芬奇”。他由繁入简,从一个点开始,教你如何画一整棵树,从树叶到树干,再到书的基本形态,可以用直线也可以用曲线。通过不同的形状变化,或者是线条的堆积,可以看到一棵树的各式各样的姿势。有的是直冲云天,有的是弯弯曲曲,还有的亭亭玉立。你有没有停下来仔细去观察身边的一棵树?

画完了树枝以后,再画树皮,有的像铁一般光滑,有的暗黑斑点,还有的会有洞。不同的树皮,纹理不一样。有的像斑点,有的像奶牛的花纹,还有的像鳞片。不同树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有的树冠很大树枝很细,有的纸条很硬,树叶很少就像头顶了一簇圆盘,比如非洲的猴面包树。

书里面还讲到了,可以画一棵或做一棵树的各种的方式,比如说可以拼接,裁剪,还可以用铁丝等其他的物品来做。赶上圣诞了,很多人都会做圣诞树,今年流行的是用书籍堆出像树形状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其他新的想法。

最后他讲到了在意大利的一个实验性的活动就是,用纸条做一个大大的树,然后采用很多人共同创造方式来做。

通过这样分解你可以,去仔细观察一棵树的具体的形态,从树根儿树干树叶树枝,甚至树皮的纹理和颜色等等,都可以看到一棵树的特点。每一棵树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片树叶里可以看到整棵树的脉络,就像一棵树的整体的枝干。而从一个果实可以看到一棵树的整体的面貌。从一个松果里可以看到一个松树的整体的样貌。比如从松果张开的样子像一颗松树的树枝,它上面的纹理很像树枝的方向。我们常说全息投影,一片浪花里既包含整体也包含部分的大海。

《画一个太阳》从太阳入手,让我们看到在太阳面前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影子。太阳的颜色是深深浅浅的红色和黄色。当然有雾霾和阴天的时候,人是见不到太阳的,它只是灰色的。然后在各种文化和名画儿当中,太阳用用各种放射形状的符号来表达。通过不同的材质你可以画出不一样的太阳。用蜡笔、铅笔、圆珠笔,水彩,墨水等等。

如果你来画,会画一个怎样的太阳呢?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四):从太阳怎么画到艺术启蒙

如果要问我,是否会画一颗太阳,我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啊。一个圆圈,十几道放射线表示她的光芒,涂上红色。完工。四岁的小朋友也是这么画的,只不过他还会在圆圈里画上了大大的眯眯眼和微笑嘴。这么想来,我的“绘画水平”跟他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他,毕竟他还会画云彩、雨天、汽车、城堡、红绿灯和种在土地里的蔬菜什么的。

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和主题,就情不自禁下单了。一方面是因为对“绘画”这种东西一直怀着“求而不得”的执念,所以在这方面一直对小孩子抱有期望。一方面也是一种较劲儿:我倒要看看艺术家们是怎么画太阳的。看完套装两册书后,发现果然如介绍所说,这不仅是一本儿童绘画书,也是一本老少咸宜的艺术启蒙书。 本书将“如何画一个太阳”这个命题,拆解为几个方面来回答:太阳与云彩的关系,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太阳给天空染的色,雾霾天的太阳,日食,太阳黑子,艺术史上对太阳的描绘,小朋友们用各种绘染方法对太阳的描绘,最后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太阳。

而这套书的另一本,“如何画一棵树”,并没有简单重复这种模式。而是直接给出了一个大原则“后长出来的树枝总是比先长出来的细” 只要在这个大原则之下,不管怎么画都可以,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衍生品”。

由如何画一个太阳、如何画一棵树,这套书其实举一反三、推而广之,教会了我们绘画的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要观察,各种观察。观察不同时段、不同状态下的绘画对象。体会每一次微妙的变化。啊这让我想起了,莫奈的池塘、莫奈的草垛,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里,去画同一个风景, 他敏锐而执着地观察这眼前风景的光影变化,可能在别人看起来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乏味景象,在他的眼中却会因为日照、天气、季节不同而瞬息万变,他把它们分别画出来,形成了一组一组的系列画作。普通的“日常”,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和表达变成丰盛美妙的色彩盛宴,这不就是《画一个太阳》的要义吗?!实在是高级。

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掌握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想象力,这显然又是另一个画派的风格特点。由于所知有限,我就不妄加分析了。

总之,这套书伪装在它“童书”的外表下,蕴含的深意竟如此之丰富,我想,不管是成人还是小朋友,在这套书的指导下,都能获得艺术的启蒙,不管想要画什么都能收获方法。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全2册)》读后感(五):快去尝试,绘画真的可以改变思维

《画一棵树》、《画一个太阳》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被毕加索誉为“现代达·芬奇”的布鲁诺·穆纳里带来的革命性的艺术启蒙书。布鲁诺·穆纳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跨界“玩家”,他身兼艺术家、设计师、发明家、雕塑家、作家、教育家等多重角色,在各种领域都有非凡成就。早期投身于未来主义,晚期 开创“抽象主义运动”,讲求纯粹的创造与简单、和谐的艺术作品,其设计常带有诗意与深奥的人生涵义,一生中带着幽默与创意。

这本一套两册的图书,既是绘画指导书,又是发散思维的启发书。两册书分别以画一颗树和画一个太阳为主题,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树和太阳”作为主人公,带领读者随着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去观察主人公“树和太阳”在不同形态下的变化。当你通过观察,找到了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后,你就可以用你的画笔去自由创造与发挥。

《画一棵树》:

从落到地上的一粒种子萌发出绿芽开始,观察绿芽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生长。随着它的成长,树枝开始分杈,枝条上长出新芽,新芽继续分杈,长出新枝和绿芽,如此反复。

通过观察,得出树的生长规则:树枝不停地分叉,新生长出的树枝总是比以前的树枝细。

在这个规则的基础上,任何人都可以画出形态各异的树。用线条的虚实、长短、粗细、疏密和方向来表现不同树的状态。同时结合大自然气候现象,还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树。

《画一个太阳》:

画太阳,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光芒,用光芒来展示太阳像火一样的炙热。其次我们需要观察太阳照射下的光影,在不同角度影子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太阳在不同时间,它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观察角度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色彩关系、点线面、纹理、空间关系和材质可以画出不同的太阳。

除了我们观察到的太阳,艺术家们会用更加夸张地方式来描绘太阳。艺术家阿蒂尔制作了马赛克效果的太阳,安德烈.马松则在石版画中用抽象法绘制了太阳,安东尼奥.弗拉斯科尼的作品中太阳被赋予了一张脸。

人们常说:“过渡追求完美是愚蠢的。”你要是理解这句话,就会努力去摆脱完美主义的桎梏。你现在需要做的只是拿起笔来画。即使你只有一点或根本没有绘画经验,即使你认为自己没有绘画天赋,但只要你愿意拿起笔,按照作者教授的方法去观察和尝试,就一定能够画出令人惊奇的画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