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100字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100字

《房间里的母亲》是一本由[加] 希拉·海蒂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一):像在读一位熟识的姐姐的日记

偶尔也像在读自己的日记,因为有些地方太引起我的共鸣。 周易、铜钱、上帝、月经,“我”游荡在这些看似无关又吊诡的女性生命体验之间,探寻生育与生命对自己的影响和带来的思考。 “我”敏感细腻的心将生活琐细捕捉进心灵的网,在目录中的两个经期循环间(实际是四年)将属于自己的答案通过写作流淌出来,感叹“生命是喧闹的、美好的、愉快的”。 最后一章中“我”提到了一种无法超越自己母亲的感觉,给了我极大的共鸣,也同时又让我正视了我的妈妈,想与她再多沟通多学习,千千万万遍。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二):一个女人有权利不成为母亲

我可以很确定的说我喜欢这本书,尽管它不是那么完美。整本书都是一位作者对于要不要生孩子要不要成为母亲的纠结与幻想,抛开世俗的眼光(女人到了一定年龄需要结婚需要生孩子),她是个很独立很成功的人,出版了6本书,对于一个未满40岁的女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吗?但是因为周边人生活的变化她也会开始怀疑,就像她说的她可以选择很多种生活,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虽然她不是那么喜欢孩子,但是如果有孩子了,如果她成为了一位母亲,生活是不是会变得更简单,因为如果一直没有成为母亲,她就会一直沉浸在成为母亲的幻想里,从而变得抑郁,但实际上她也知道成为母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觉得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与我目前的情况契合,在这个年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没有付出过太多实际行动,一切都是停留在想象里,或许我们也不是那么想过上想象里的生活,只是喜欢这种想象的感觉,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会经常焦虑敏感。我不确定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此刻遇到它我就觉得很幸运了,因为我不是孤单的。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三):不要被房间所困

世界就在一代又一代的女性里流转,我们延续着母体的生命,又负责帮助母体寻找她作为一个人的真正使命,而不仅仅是“谁的母亲”。所幸作者就在日复一日的纠缠、围绕、费解中突围而出,她完成了自己的所想,她没有成为一个母亲,这是她的愿望,我觉得很好。我更希望,她不用经过这样一个思考过程,不用考虑关于情感维系、社会认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是一开始便有坚定选择的勇气。

正如她不愿成为一个母亲,我坚定地想要成为一个女儿的母亲。

我的母亲从她自己的母亲即我的外婆那里,受到的母爱就是严厉严苛以及不苟言笑和克制奉献,我的外婆对待舅舅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温情。所以我的母亲和我之间,从小以及现在和未来,都无法拥有一种亲密友爱可以牵手拥抱的母女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成为我羡慕甚至嫉妒她人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我的母亲,对待我,格外地严苛,甚至是不近人情,而她对待弟弟,又会有无限的柔情和该有的包容。整个成长阶段,我们敌对状态占据绝对时间,即使是这样,也无法磨灭我作为一个孩子对自己母亲的天然的依恋,只是我习惯把自己的依恋包裹起来,因为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伤害。又因为如此,我无比地渴望上天赐我一个可爱的女儿!因为我面对长期母女之爱的缺失,我很想在自己的一生,拥有一段我从儿时便盼望渴望的母女关系,我希望有个女儿,我会毫不掩饰我对她的爱意,平等沟通,不害怕在她面前,丧失我作为“大人”的绝对地位,我想要由她来治愈我缺失的童年,想要体验那种,我大胆地向你表达我对你毫无保留的爱意,以及正面接受,你作为女儿,对我天然的信任与依恋。

《房间里的母亲》读后感(四):女性从来不缺“生的自由”

被书名和简介吸引阅读的一本书。 作者在37岁——即将结束育龄的时期,突然开始纠结要不要生育一个孩子。她举棋不定,过度思虑,不断追问自己,甚至求诸神学和玄学,希望找到使内心平静的答案,始终没能如愿。 书中她详细描写了周围已生育朋友的心情和朋友们对她迟迟没有生育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她思考了“女性”这一身份的社会处境和“生育”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 (“女性自身并不是一种目的,她是产生男性的一种手段。”) (“女性最根本的问题是不能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或是不被允许有自己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不是所有人都足够幸运能有选择不生的自由,很多女性都是稀里糊涂就结婚怀孕,然后以母亲的身份过后半生。”)…… 最后在探寻祖母和母亲人生的过程中,作者开始理解母亲。 祖母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她生下了两个女儿,后来因为癌症在四十岁左右去世。她对母亲要求严苛,母亲没有怨恨,反而按照祖母期待的样子成长,母亲好好学习、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祖母满意,母亲用自己的人生去实现祖母没能实现的人生价值。 母亲生女儿、给女儿的名字里留下祖母的名字,也是为了弥补失去祖母的遗憾。母亲对作者很少管教,在家庭教育上几乎缺位,因为母亲希望女儿能够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自由的生活。 作者最后终于理清了自己真正的想法:“我是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 这本书阅读体验很有趣,书里充斥着绵密的自我诘问,问题的答案是作者通过三铜钱起卦的方式简单占卜出来的“是”或者“否”;同时在书的后半部分,从“经前综合征”到“排卵期”,每个章节都以女性一个月内经历的不同生理时期命名。 推荐的原因:我个人比较偏爱探寻母女关系的作品和“母亲脱离家庭”这种意向。书里的母亲和丈夫离昏,面对丈夫和儿子对她的不满她没有“充满自怜地责怪自己一番,或者心急如焚想方设法挽回他们的爱”,她说:“那又怎样?我又不能上吊去。”我也很喜欢看到一定年纪的女性真诚地谈论自己在那个年龄段的烦恼,她们纠结的问题。 (虽然并不理解) 创生能力非常伟大,但是女性从来不缺“生的自由”。 引用采访里戴锦华说的话“我选择不做母亲,然后大概每隔三天庆幸一次我的决定。” 拔草:作者深陷性缘关系,很爱男朋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