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恨中录》读后感摘抄

《恨中录》读后感摘抄

《恨中录》是一本由张龙妹 编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恨中录》读后感(一):失收甚多,不免遗珠之憾

近日,重庆出版社出版“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共三册,共收汉译日韩古代宫廷女性日记、随笔文学11种。看完介绍,有几点感受。

一是该丛书所收日本宫廷女性日记、随笔较多,而所收韩国宫廷女性日记、随笔偏少。该丛书所收的韩国宫廷女性日记、随笔仅三种,分别是《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恨中录》。但韩国宫廷女性所著的日记、随笔,据我所知,尚有佚名宫女的『山城日記』(산성일기),仁元王后金氏(인원왕후 김씨, 1687–1757)的『先君遺事』(선군유사)和『先妣遺事』(선비유사)。此外,日本宫廷女性日记和随笔名作,如清少納言(せいしょうなごん、966–1017) 的『枕草子』、建礼門院右京大夫(けんれいもんいんうきょうのだいぶ、1155年–?)的『建礼門院右京大夫集』、建春門院中納言(けんしゅんもんいんちゅうなごん、1157 – ? )的『たまきはる』也没有收入,不免遗珠之憾。

二是所收日记、随笔有名实不符之嫌。该丛书所收的《更级日记》《十六夜日记》《竹向日记》其实很难称得上是宫廷女性日记,因为这三书作者——菅原孝標女、阿仏尼、日野名子只有短暂的出仕宫廷的经历,其日记记载内容大多与宫廷生活无涉。而《蜻蛉日记》则完全是贵族妇女藤原道綱母个人的婚后生活记录,跟宫廷生活更无关系。如果去掉宫廷二字,则该丛书所收书就比较合理了。但这样一来,韩国士大夫家闺阁女性日记、随笔名作如南平曺氏(남평조씨, 1574–1645)的《丙子日記》(병자일기)、韓山李氏(한산이씨, 1659–1727)的《苦行錄》(고행록)、意幽堂南氏 (의유당 남씨, 1765∼1792)的《意幽堂日記》(의유당일기)、豊壤趙氏(풍양조씨, 1772–1815) 的《자기록》、廣州李氏(광주이씨,1804–1863)的《閨恨錄》(규한록)也应收入,不该排除在外。

三是书名翻译有值得商榷之处。该丛书所收的後深草院二条(1258年-?)的《梦寐之间》,书名原文是『とはずがたり』,意即“不劳人询问,自己便娓娓道来”,可译成“自述”。译成“梦寐之间”,不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四是日韩古典女性小说创作亦佳。除举世闻名的《源氏物语》外,日本尚有六条斎院宣旨(ろくじょうさいいんのせんじ、?-1092)所著的『狭衣物語』、荒木田麗女(あらきだ れいじょ,1732-1806)所著的『月のゆくへ』和『池の藻屑』等,韩国则有翫月堂李氏(완월당 이씨,1694-1743)所著的『玩月會盟宴』(완월회맹연)、佚名女子所著的『玉鴛再合奇緣』(옥원재합기연)等。所以,日后也不妨出一套日韩古典女性小说系列丛书,以增进东亚古典女性文学研究。

《恨中录》读后感(二):读《恨中录》有感

机缘巧合下,我先后观看了电影《思悼》、电视剧《衣袖红镶边》,从而对朝鲜王朝英祖(李昑qin 三声)、思悼世子(李愃xuan)、正祖(李祘)那段历史产生兴趣。说是兴趣,不觉汗颜——其实只是对壬午祸变好奇心作怪罢。于是寻来了惠庆宫(洪氏 思悼世子发妻,正祖生母)所写的《恨中录》。我对朝鲜王朝前朝政事毫无兴趣,所以只拜读《恨中录》前三章。 私以为,惠庆宫为深宫内人,所以《恨中录》中对"壬午祸变"来龙去脉的交代,是从一位妻子、儿媳的视角出发的。特别有意思的是,第一章笔者集中介绍了洪氏本家的家庭教育、父母亲爱、兄友弟恭以及"孝、忠、信、义"。这一部分与第二章以后描写思悼世子自幼时的成长环境、父子关系、教育等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笔者还引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所以,我是直接把"壬午祸变"作为原生家庭教育的反面教育来学习的。 (前三章)笔者的文笔是朴实无华的,平铺直叙的手法,基本上没有阅读难度。她也特别喜欢使用"直抒胸臆"式的哀叹,从而把在九阙深宫中命不由己的悲戚情绪层层叠上去。到了第三章,思悼世子与英祖之间如履薄冰,东宫岌岌可危时,笔者一句"三月在匆忙慌乱中过去了,到了四月",真的让我有一种度日如年的压迫和窒息! 我先前说笔者的文采平平,但是侧面说明电影《思悼》的成功,好似每一处的文字与电影的每一帧遥相呼应,刘亚仁饰演的思悼世子,他的恐惧、疯癫、若狂、至纯至善以及疾病加身后的人性抗争都向我说明笔者当时的处境是这样心惊胆战。 然后还拜读了阿佛尼的《梦寐之间》、《十六夜日记》,以及二条的《告白》。(一个丛书系列,懒得再分开写了) 先说说阿佛尼,她的两本日记最常出现的意象就是月亮。《梦寐之间》真的让我看得苦不堪言,用最近流行的说法就是——阿佛尼就是妥妥的恋爱脑。整本日记就在讲出生公主府的上层贵族——我们的女主人公与一位已有家室的男子有一段露水情缘,后来男子变心、冷落于她,而笔者却深陷于情网中,无法自拔。 我为何觉得苦不堪言呢——全是因为作者引经据典、文笔细腻、情感充沛所致。把深陷情网,又爱而不得,被无情抛弃结果自己还是没法潇洒抽身离开的小女儿千回百转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细致,以至于我好想让她全文背诵《氓》。 《十六夜日记》里的阿佛尼是一位坚强又大义的母亲了。她对于传承和歌的责任,还有对子女的教育等等挺好的。 最后《告白》…看不下去了。如果说阿佛尼是恋爱脑,那二条就是恋父、以及海王。她的日记簿全是她与多位男子多重情欲纠葛。我对日本镰仓幕府时代的历史兴致缺缺。但是能看得出当时王室贵族之间的奢靡、淫乱、荒唐,以及女子不过是掌权者的玩物,就舞台上的一个物件。其中大量引用了《源氏物语》以及古语,以至于我不想看《紫式部日记》以及《源氏物语》了。

《恨中录》读后感(三):对“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的感想

近日,重庆出版社出版“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共三册,共收汉译日韩古代宫廷女性日记(随笔)文学12种。看完介绍,有几点感想。 一是该丛书所收日本宫廷女性日记(随笔)较多,而所收韩国宫廷女性日记(随笔)偏少。该丛书所收的韩国宫廷女性日记(随笔)仅三种,分别是《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恨中录》。但韩国宫廷女性所著的日记(随笔),据我所知,尚有佚名宫女的『山城日記』(산성일기),仁元王后金氏(인원왕후 김씨,1687–1757)的『先君遺事』(선군유사)和『先妣遺事』(선비유사)。此外,日本宫廷女性日记(随笔)名作,如清少納言(せいしょうなごん、966–1017)的『枕草子』、建礼門院右京大夫(けんれいもんいんうきょうのだいぶ、1155年–?)的『建礼門院右京大夫集』、建春門院中納言(けんしゅんもんいんちゅうなごん、1157–?)的『たまきはる』也没有收入,不免遗珠之憾。 二是所收日记(随笔)有名实不符之嫌。该丛书所收的《更级日记》《十六夜日记》《竹向日记》其实很难称得上是宫廷女性日记,因为这三书作者——菅原孝標女、阿仏尼、日野名子只有短暂的出仕宫廷的经历,其日记记载内容大多与宫廷生活无涉。而《蜻蛉日记》则完全是贵族妇女藤原道綱母个人的婚后生活记录,跟宫廷生活更无关系。如果去掉宫廷二字,则该丛书所收书就比较合理了。但这样一来,韩国士大夫家闺阁女性日记(随笔)名作如南平曺氏(남평조씨,1574–1645)的『丙子日記』(병자일기)、韓山李氏(한산이씨,1659–1727)的『苦行錄』(고행록)、意幽堂南氏(의유당 남씨,1765–1792)的『意幽堂日記』(의유당일기)、豊壤趙氏(풍양조씨,1772–1815)的『자기록』、廣州李氏(광주이씨,1804–1863)的『閨恨錄』(규한록)也应收入,不该排除在外。 三是书名翻译有值得商榷之处。该丛书所收的阿仏尼(?–1283)的《梦寐之间》,书名原文是『うたたねの記』,“うたたね”一词汉字写作“転寝”,意即“打盹儿、假寐”,这里表示因思念、渴望而迷迷糊糊地睡、半睡半醒,不如“寤寐记”(取“寤寐思服”之意)来得恰当。该丛书所收的後深草院二条(1258年–?)的《告白》,书名原文是『とはずがたり』,意即“无人询问,自己便娓娓道来”。按“告白”含“声明、表白”之意,因该随笔只是作者个人私生活杂录,书名译成“自述”更好。 四是日韩古典女性小说创作亦佳。除举世闻名的《源氏物语》外,日本尚有赤染衛門(あかぞめえもん,?–1041后)的『栄華物語』、六条斎院宣旨(ろくじょうさいいんのせんじ、?-1092)的『狭衣物語』、荒木田麗女(あらきだ れいじょ,1732–1806)的『月のゆくへ』和『池の藻屑』等,韩国则有翫月堂李氏(완월당 이씨,1694–1743)的『玩月會盟宴』(완월회맹연)、佚名女子的『玉鴛再合奇緣』(옥원재합기연)和『玉鴛箋解』(옥원전해)等。所以,日后也不妨出一套日韩古典女性小说系列丛书,以增进东亚古典女性文学研究。

《恨中录》读后感(四):这本书解开了思悼世子惨死之谜

《恨中录》这本书收录了《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及《恨中录》三部朝鲜宫廷日记。宫廷女性文学是朝鲜和日本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日本的宫廷女性文学较朝鲜来说更为繁盛,比如《蜻蛉日记》、《紫式部日记》等都非常有名。而朝鲜宫廷女性文学流传下来的只有本书中收录的这三部,其中《恨中录》尤为精彩,几乎可以看作是前几年非常受人称道的由刘亚仁领衔主演的韩国电影《思悼》的原型小说。

《仁显王后传》与《恨中录》这两部所处的背景王朝比较接近,前者是肃宗时期,后者是其儿子英祖大王时期。而英祖大王之前的王是肃宗的长子景宗,因为突然暴毙而传位于英祖大王。英祖大王的生母曾经遭受过肃宗宠妃张禧嫔的刁难。张禧嫔在仁显王后生前对其也是百般刁难,导致肃宗将其赶出宫外,度过了六年心酸的生活。仁显王后的经历让人联想到了《甄嬛传》,但是她并没有甄嬛那样的好运气,这六年让她的身体大大折损,虽然最终昭雪回宫,但是不久便生病故去了。

《仁显王后传》这一篇带有一些神话色彩,相比较而言《恨中录》的语言更加平实流畅,其篇幅也比较长。其作者正是思悼世子的中宫惠庆宫洪氏。她应侄子的恳求写下了在宫中六十年的经历及见闻,其中包括思悼世子与英祖大王之间扭曲的父子关系,思悼世子去世的真相,以及洪氏家族在三代君王时代所遭遇的种种。当然在“译后记”中译者也提醒读者,其中的情节不一定都是准确的,一方面这是一面之词,另一方面毕竟洪氏在书写这部日记时已经年近七旬。不过其中的恨意的确让人动容。也真切感受到伴君如伴虎的忐忑,以及人治之下政治的残酷与混乱。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思悼》这部电影。其中的情节与《恨中录》中的描写非常相近,想必电影是参考了这部作品的。比如洪氏说由于英祖大王爱子心切,为了培养他早早让他离开了母亲单独居住、学习,由此也导致了思悼与英祖的生疏,再加上英祖的严厉脾气,思悼在其面前越来越畏缩,没有世子应有的气度,这让英祖很是失望。电影中也是有思悼结结巴巴回答问题而被英祖粗暴教训的镜头。以及思悼世子的“衣带病”,英祖大王回寝殿时要洗耳朵的习惯等,洪氏都有提到。

作为洪氏,她夹在公公英祖与丈夫思悼这两个喜怒无常的男人之间十分难做。作为王的儿媳,她必须本分孝顺;作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妻子,她每天不得不战战兢兢地伺候;作为世孙的母亲,她还要想办法让他在夹缝中存活下来并且保住潜在的王位。在这里也想到了电影《思悼》中文根英胆战心惊以及难以取舍的可怜眼神。丈夫被公公处置而死,自己却仍要感谢公公不杀之恩。这样的矛盾处境实在是让人心疼。

此外洪氏的父亲和兄弟因为曾经出言保护世子而受到惩罚,洪氏家族的显赫也引起许多奸臣的嫉妒。她的父亲在被英祖罢官等候发落之时病死,而她的三弟在流放中被杀。她在日记中期盼着有朝一日孙子纯祖能给他们昭雪。

现在很多观众都非常喜欢古装片,其中帝王和妃子的凄美故事以及宫中琳琅满目的锦衣玉食都让人陶醉。然而《恨中录》给大家展示的却是真实的充满着危机的宫廷生活。锦衣玉食随时会被没收,爱情更是建立在帝王难以捉摸的喜好之上。

《恨中录》读后感(五):韩国宫廷女性故事

真正认识韩国是从韩国电视剧,音乐以及韩星开始的。韩剧里总是俊男美女,浪漫风景,精致画,再加上那种贵公子与平民的灰姑娘似的爱情俘获了不许少女心。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流便悄无声息的从饮食文化(韩餐越来越多),传统文化(韩服,韩饰,以及整容),娱乐文化(韩星以及电视剧)等等方面影响着我们,但是韩国文学却很少被人所提及。于是在书店里看到这本恨中录时(被称为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从书之一)着实让我有些心动,再加上封面设计——黑色封面加上镂空的窗花设计,更加坚定了我想翻开一看的欲望。

本书收录了韩国宫廷三个故事,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恨中录三篇。

【癸丑日记】——记录得王后被杀父,杀兄,杀子之后幽禁在西宫之事。

【仁显王后传】——王后被废,而后又复位的故事。

【恨中录】——记录了世子怨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洪氏家族由盛至衰过过程中所受的冤屈。

据说这些故事的来处是韩鲜宫廷女性用韩文所写,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记录,记录了宫廷斗争女人浮浮沉沉的命运。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好像在哪里见过,是的,全在我们宫斗剧里。

是否推荐?

——不推荐。如果你只是跟我一样,想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故事书来读,顺便了解一下韩国的宫闱之事,还是算了。感觉书中的文字翻译太过生硬实在缺乏阅读的趣味性。读完【癸丑日记】的我实在没有力气再读下去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