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1

你就像沿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移不开视线;你就像雨后那一道彩虹,让我忍不住为你停留。

你已为我停留了十多年,但你从不抱怨。从最开始的十月,你在家小心翼翼、步步为绉的“捧”着你肚子里的这块宝;到后来,你辞去了你最爱的工作,天天在家“护”着你心头上的这块宝,做她的启蒙老师;再到后来,我长大了,你就每天在家“等”着我,每天做各式各样的菜,就为等我的一句“好吃”。

你不擅长交际,也不喜欢交际,所以你一点也不认识住在周围的人。你不喜欢打麻将、打牌,认为太吵太闹,所以你只能靠打扫卫生、做饭、炒股、织毛衣,;来消遣每一个二十四小时。每次回家我都在想,你是怎样度过只有家具陪伴的每一天。我多想陪在你的身边,但是这会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

看着你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你的脚步不再轻快,微微发福的身体让你有些吃力,但你做事依然细致,我想去帮你,但你每次都以不弄脏手为由而拒绝我,我只能站在那里看着你熟稔的动作。

这一刻,我发现我们之间隔了一道透明的屏障。屏障内,你做这你熟悉的每一件事,虽然平常,但却美丽;屏障外,我痴痴傻傻的站着看着你的一举一动,不敢用手去触碰这虚幻却又真实的画面。

如今,你的眼角已有细细的皱纹,你的手已不再白嫩,你的两鬓已染上了白发,你的眼睛已不如以往那么明亮,你的身体已不再轻盈……你再慢慢老去,到我却在茁壮成长。

但是,无论怎样我都会陪在你身边。如果你是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我就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是那转眼即逝的彩虹,那我就是那片等待你的天空。

我永远都陪伴、停留在你的身边!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2

迷雾妖娆,总有一股触摸不到的虚幻,漫漫长路兮,旖旎风光,云步漫摇,在那虚幻的地方啊,是什么吸引我追寻?

远方很远,就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卷走想要去远方的你,却一直在陆上,到达不了彼岸尽头;远方又很近,你行走在路上,经历不同的风景,不停地行走,远方似乎就在眼前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你的精神归宿,依旧记得那位如野花般妖艳的女子——三毛。他的一生都行走在去远方的路上。她不停地行走,游历于世间,感受世间百态,他穿过东非大草原,跨过尼罗河,横越撒哈拉沙漠,她苦苦寻找精神家园。荷西只是使她短暂地停住去远方的脚步,荷西的离世让她看到,她的精神归宿在那遥远的天堂,于是她走了,用一双黑色丝袜带走了所有的牵挂,却也让她到达了归宿。她是一个如此坚强的女子,不领会世人异样的目光放弃她所拥有的一切,奔波于前往远方的路上。是什么,让她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只因在那遥远的地方,她的精神归宿,才有了她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你的心灵静土。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为追求那份恬静自然的世外桃源,愤然辞官,过隐士的漂泊生活;今有著名诗人顾城为在喧嚣浮华的世间寻觅那份遗失的美好。他们都向往与期盼着远方,内心涌动一种向往的渴望,欲迫不及待地找到远方那份心灵的静土,拨开漫无天际的迷雾,看准远方的路,才有了他们那份放飞心灵的渴望。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你的执着梦想。齐白石,我国著名的国宝级国画大师,他的一生,一直在执着他的梦想,只要有梦,我用双足走着也能到达。是的,他做到了,叱咤画坛四十余载,画作举世闻名,中华国画走向世界。谁曾想这条到达远方的路,他走了整整六十年!拼尽全力地学习,向他人请教,闭关修炼,方才使他有到达远方的实力;在那遥远的地方,只因有他们执著梦想,才有了他执着追求的勇气。

海子曾吟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远方纵如一簇不灭的圣火,吸引着朝圣者虔诚地前往。

那遥远的地方啊,我要追寻你。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3

2017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拟题的技巧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简捷醒目有文采的标题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拿下第一个得分点。

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如何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一、常规拟题法。

1.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2009年辽宁卷话题“我说90后”的标题《为“90后”正名》《“90后”QQ实录》,广东卷的《成败皆因常识》《常识之美》。

2.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2009江西卷的《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以人物入题,2008年全国Ⅰ的《当记忆流经汶川》是以地点入题,《震灾无情,人间有爱》就是以事件入题,《自豪,我的祖国》以情感入题,《难忘的日子》以时间入题。

3.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全国卷Ⅱ的《机遇在于发现》、浙江卷的《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二、创新拟题法。

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4

现在害怕写作文和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师和家长总在为此发愁,除了埋怨和批评孩子,有多少人能从作文教学本身来反思一下,从教师或家长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呢?

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家里请了保姆。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我帮妈妈干家务》,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先帮妈妈干一些家务,然后把干家务的体验写出来。

女孩很认真地按老师说的去做,回家后先擦地、再洗碗,然后在作文中写道:通过干家务,觉得做家务活很累且没意思。平时妈妈让我好好学习,怕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对妈妈的话不在意。现在通过干家务,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不然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给别人当保姆。

这个小女孩的作文虽然谈不上“高尚”,却是真心话。可这篇作文受到老师的批评,说思想内容有问题,不应该这样瞧不上保姆,要求重写。

小女孩不知如何重写,就问妈妈,妈妈说:你应该写自己通过做家务体会到妈妈每天干家务多么辛苦,自己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小女孩说:可是你从来不干家务,我们家的活全是阿姨在干。妈妈说:你可以假设咱家没有保姆,家务活全是妈妈干,写作文就要有想象,可以虚构。

教师和妈妈的话表面上看来都没错,但她们没珍惜“真实”的价值,曲解了写作中的“想象”和“虚构”,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假话。虽然主观用意都是想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却不知道她们对孩子的指点,正是破坏着写作文中需要用到的一个最大的“技巧”———“说真话”。

之所以说“说真话”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就在于说真话可以让人产生写作兴趣,并有东西可写。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总是被要求写一些虚假的话,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觉和判断力,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该写什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中小学生有这样的通病:在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观点,拼了命去凑字数。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花样何其多,作文课上,老师会告诉孩子很多“写作技巧”。但那些都属于“小技”的范畴,最大的技巧“说真话”却总是被忽略,甚至被人为地毁坏。一个人干一件事时,如果没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既干不好也干不出兴趣的。失去“大技”,就会连“小技”也难以获得。尽管教师在讲“作文技法”时都会讲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却很少被鼓励说真话。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强有力地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自我表达的那一天,就急于让他们学会说“主流话语”,而从不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对作文的指点和评判,使学生们对于说真话心存顾虑,面对作文本时,内心一片虚情假意,到哪里去寻找真情实感呢?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也确实应该肩负起孩子们思想品德建设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5

昨天,做语文作业时,我看到我心中的“大怪物”——背书时,我哀嚎了好长一声:“哎呀,又要背书了,居然要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可是我又想这样拖拉抱怨也没有用,还不如多想想办法。我终于想到了思维导图,但是我的思维导图太复杂了。

妈妈回来后,教我把思维导图简化,最神奇的是,我只用10分钟就把它解决了。原来思维导图,就几个字儿:写出文本中(背的课文第2段)形容“颜料”的词语,再分别写五个颜色和“菊花仙子”。第二天,妈妈想试一下我能否记得,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我居然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从那以后,我才发现这神奇的思维导图真有用!它能帮助我们快速记忆。

通过了妈妈的讲述,我懂得了怎么写思维导图和背诵,我也发现了原来学习是讲究方法的。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6

我每天晚上在家都会练习跳绳。昨天,我因没有掌握好跳绳的小技巧,两只脚一前一后,经常中断,结果,我才跳了97个,连100个都没满。为此,我很不满意。

妈妈说:两只脚要平放,不可以一会左脚前,一会右脚前,也不可以像走路一样;要跳得平稳,轻轻地向上跳起;还要在原地跳,不可以前前后后,要尽量坚持在原地跳。掌握了这些小技巧,应该不会有其他问题了。

今天又到了的跳绳时间了,妈妈又讲了一遍动作技巧。我默默记住准备实战运用了。

“开始!”妈妈拿着秒表一声令下,我快速地跳了起来,运用了新的技巧,一开始跳得又快又轻松。可三十秒过后,我已经不能像刚开始一样蜻蜓点水般地跳了,速度也降下来了。我的脸涨得通红,两只脚有点不听话了。呀!断了!我迅速提起绳子,又“啪!啪!啪!”地跳着……

哎呀!怎么又断了?我也太不小心了!妈妈提醒我:“大口呼吸!”对对对!我立马张大嘴巴,“呼——吸——”于是,我又开始平稳地跳着。

啊哟!又断了!怎么回事?我要加油了呀!我感觉一分钟就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有点坚持不住了。这时,妈妈鼓励道:“坚持!还有十秒,一定要坚持到底!”对对!我要坚持,一定不能停下来,要坚持跳满一分钟。“呼!呼!”好累呀,但我默默地为自己打气,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挑战自我!加油吧!

终于,“停!”啊!我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108个!不错,明天继续努力!”

我在跳绳练习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技巧,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7

立论是议论文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论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论乃精魄。正如古人所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然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材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到迥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多角度的基础上选取最佳角度,是能力、智慧的表现,也是我们写作必须掌握的方法。

在实际写作中,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们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即是站在事物正确发展趋向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材料,我们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

下面,我们看一下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一则材料。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付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对于这则材料,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正面的角度去立意。材料讲述了一个负责任的漆工在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还做了看上去本不该他去完成的工作,从而拯救了他人生命,并给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可里面蕴涵的人生道理却是非常丰富的。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①谈责任心;②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③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二、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即站在事物发展的对立面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往往是在从正面角度感到无处下手或者避免人云亦云的时候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能起到一种柳暗花明、标新立异的效果。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要注意事情发展的事理逻辑,避免观点偏激。

再如上面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这则材料,如果感觉从正面的角度思考的几个立意不容易下笔。我们完全可以思路一转,从反面的角度去分析材料。油漆工的“顺便”补漏,看似“多此一举”,结果却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借此可以大谈“多此一举”的好处,或者直接立意为“莫以善小而不为”。这样,观点就显得新颖别致,在众多的作文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三、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材料不太显眼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的特点是从小的方面入手,以小见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分析、综合,抓住一点,映射其面。

还是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这则材料为例。大部分同学对这则材料的分析都是从“油漆工”这一主要内容来分析的,很少有同学涉及到“船主”这一角度。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角度,细细分析,不难发现,从“船主”这一侧面角度来看,有些立论还是比较容易入题的。如:船主知道船上有漏洞,却没有找专人来修缮,却等到漆工“顺便”将漏洞补上之后才表示感谢,似乎难逃责任;还可以从船主对漆工的感谢来谈感恩这一话题。

这样,一个题目或材料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个角度去分析立论,这就给我们的写作提供多个选择的机会,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素材的积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立论,进而为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不但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既是独立的自我,但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和谐。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

这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这则材料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所以审题时要顾及两者,考虑人和社会之间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题意。选择写作角度,确定立论时,要善于“以小见大”,如“个人坚守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个人言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个人爱心与社会大爱”之间的关系,不要面面俱到,那样反而浮于浅层,没有说服力。写作要按要求写成议论文,注意组织材料与结构。

[升格前作文]

让社会更美好

作为“90”后的一代,社会,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是每隔20秒就可以看到的随地吐痰的陋习,是公车上无视老弱病残的眼神,是商场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还是越来越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其实,社会的状况如何决定于每一个公民,决定于他们的行为、品格、道德、良知……每一分,每一秒,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那怎么变才能让社会更美好呢?

比尔・盖茨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正当事业巅峰,融技术天才、商业巨人、长不大的“男孩”为一体的53岁的男子,一个连续13年的世界首富,在精力充沛之际,推开微软之窗,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蝶变”成为一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慈善家。当他看到扎伊尔那些光着脚、头顶水罐、怀抱小孩走几英里路到集市上去的平民;当他看到肯尼亚马赛人的割礼仪式;当他看到非洲路边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儿童和妇女伤心的哭泣时,他那颗创造了财富的心又被另一种情感唤醒,把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善心可以让社会成为快乐的天上人间。”张为民是北京市一位普通的反扒民警,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抓过近200名扒手,但从未遭遇过扒手的打击报复,反而几乎每一位被他抓住送进监狱的扒手都很感激他。一个人违法犯罪,法律会惩罚他,但不一定能救他。只有用人性的关爱去抚慰那颗蒙尘的心灵,才能让蒙尘的心回复原来的澄清。他在用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关爱可以让社会更加温暖。”

一个外国人――白求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日,他细心照顾伤员,和战士们一起冲在最前线,他不要特殊照顾,和百姓一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把伤员的命看得比自己还珍贵,最终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在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的奉献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

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职业是什么,在社会担任什么角色,都应为这个社会而努力,也请你相信,个人的绵薄之力,乘以13亿,将会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力量!

作为“90”后的一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激烈的竞争,还有肩上推托不了的义务,软弱者会趴下,而坚强者会迎难而上。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他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他就要把自己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用善心去感动他,用关爱去温暖他,用奉献之心去美化他。

行动起来,让你我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吧。

[评析]

这是一篇得46分的考场作文。文章虽然能够正确把握材料,用“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来扣“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话题,但在一些地方还很有升格的必要。

首先,本文在分论点上没能很好地把握立论的角度,造成论点不明确,我们应该在论证的材料前明确论点,让文章显得有的放矢。

其次,本文分别用比尔・盖茨、张为民、白求恩的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之后还能够道理阐述。文章最后三段还应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阐发,既呼应开头,又使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

最后,文章的语言还要推敲。有些地方衔接不自然,个别语句还出现语病现象,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升格后之作]

让社会更美好

在我们“90”后一代的心目中,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是每隔20秒就可以看到的随地吐痰的陋习,是公车上无视老弱病残的眼神,是商场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还是越来越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是汶川地震后各式各样的爱心表达,是北京奥运时热情周到的无偿服务,是“三鹿奶粉”事件后的问责风暴,还是越来越渴望和衷共济的社会心理?

其实,人人在变,社会在变,世界在变。那么,怎样变,让社会更美好呢?

白求恩说:“奉献是最好的方法。”

白求恩,作为一名外国医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日。他总是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医治伤员,细心照顾伤员。当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他不要特殊照顾,他把伤员的命看得比自己还珍贵。在抢救伤员时,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最终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伟大,他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的奉献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

比尔・盖茨说:“善心是最好的方法。”

比尔・盖茨推开微软之窗,连续13年被评为世界首富,正当精力充沛,事业巅峰的53岁之际,却宣布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蝶变”成为一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慈善家。当他看到扎伊尔那些光着脚、头顶水罐、怀抱小孩走几英里路到集市上去的平民;当他看到肯尼亚马赛人的割礼仪式;当他看到非洲路边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儿童和妇女伤心的哭泣时,他那颗创造了财富的心又被另一种情感唤醒,把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善心可以让社会成为快乐的天上人间。”

张为民说:“关爱是最好的方法。”

张为民是北京市普通的一位反扒民警,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抓过近200名扒手,但从未遭遇过扒手的打击报复,反而几乎每一位被他抓住送进监狱的扒手都很感激他。一个人违法犯罪,法律会惩罚他,但不一定能救他。只有用人性的关爱去清洗那颗蒙尘的心灵,才能让蒙尘的心回复原来的澄净。他用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关爱可以让社会更加温暖。”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担任什么角色,社会地位如何,都应为改变社会而努力。也许,个人的绵薄之力,乘以13亿,乃至乘以65亿,将会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力量!那么,我们的社会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将会越变越美好。

我们“90”后的一代,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遮住了发现社会美好的双眼,也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阻滞了思考社会本质的理性。我们要明确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像白求恩、比尔・盖茨、张为民一样,用奉献美化社会,用善心回报社会,用关爱温暖社会。

行动起来,让你我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吧。

[点评]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论点明确、思路清晰的优秀议论文。“改文”较“原文”思路更为清晰。开头列举了社会的不良现象后,对比列举了社会的改良现象,这样提出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显得更自然、更妥贴。同时,在每段的段首增添了揭示分论点的句子,让文章的观点更加清晰。还有,升格后的文章换了举例论证的顺序,文脉更加清晰。举例论证后,联系实际,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并辩证分析,照应开头,升华主题,使全文浑然一体。改后语言更加流畅,论证更加有力。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8

首尾式照应

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首尾式照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强化主题意义,加深读者印象,提高表达效果。二是在结构上,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总结式照应

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结式照应既在内容上归束上文,领起下文,又在结构上勾连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从内容上,逐层引向深入,有的从感情上,依次推向高潮。它在内容上以总结总领为主,在结构上以照应为主。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全文共9个自然节,总结式照应主要体现在第4、第6两节。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两段文字,前者总结是第3节内容,后者总结第5节内容,它们都是一名话,都是独立成段,二者不仅内容相同,都是说白杨树的不平凡,都是说白杨树的评赞,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都是二重转折复句,都是判断句加否定句,实际上,只有两个词之差,其余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这样总结,就构成了明显的照应关系,使文章前后相联,彼此关照,避免了松散和拖沓,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总结很有深度和力度。

总结式照应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如果出现在开头,则起领起作用,如果出现在中间或结尾,则起总结作用。这种照应阶段性不明显,但更自由灵活。《钓胜于鱼》这篇以记叙文为主的哲理散文,就采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体现文章主题的语句是“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个句子在文中完整地出现有两次,一次是在第6节,二次是在第 18节,除此而外还有与之相近的句子,如第10节:“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如第17节:“不是为鱼的钓者”等。这些语句,有的用于段落的开头,有的用于段落的结尾,概括领起,总结归纳,前照后应,十分和谐紧凑。

总结式照应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的体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并列式,像《白杨礼赞》;二是递进式,如《钓胜于鱼》。运用时,要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如果是前者,总结的语句可以相同:如果是后者,总结的语句就要稍有变化,要符合递进的内容特点,还有,总结的语句宜简不宜详,以概括为主,表达上一般是议论或抒情。

伏笔式照应

伏笔式照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设下埋伏的内容。这种照应,有的体现在事物上,有的体现在线索上,有的体现在情节上,用得比较多的是后者。伏笔式照应讲究的是“伏”,“伏”的内容设计要服从全文的主要情节,不能旁逸。同时,后文要有对前文“伏”的内容的说明,使“伏”的内容有个圆满的交代,从而形式前伏后应的密切关系,使文章结构严谨。

伏笔式照应既有单一性的,又有多样性的,前者按一条线索设置伏笔,单线发展,这种照应,比较简单,读者容易掌握。后者多方面地设置伏笔,也多方面交代结局,这种照应有一定的难度 ,读者不易把握,但用得好,可以增加文章的结构美。例如,《挺进报》就运用了这种多样性的伏笔照应。

文章开头提到陈然:“决心学写仿宋字”,狱中党组织又指示陈然“心须坚持写仿宋字”,这两处都是伏笔,后来,特务们核对许晓轩的笔迹,得出“笔迹相同”的结论,这是对前面两处伏笔的交代,照应十分严密。如果前面没有那两处伏笔,这个结论就很难作出,如果硬写上这个结论,就显得突兀了,这是第一组伏笔式照应。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9

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现在要求我们记忆的东西太多了,如,英语、自然、语文,太难记了。为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些记忆的原理和几种记忆的技巧,不妨试着用,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一、多种感官法 充分利用多种感官,通过看、听、读、写,并与记忆同时进行。在今年北京大学高考状元经验报告会上,一位外语系的高考状元如是说:老师都说我记性好,其实我很用功,我不仅记单词、句子、段落,而且也记课文。我记英语的诀窍是,充分运用多种感官,看、记、写同时进行。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或复读机,把一些比较难记的材料先录下来,利用吃饭、洗脸等时间播放,你再配合着听记,几遍下来就可记住。二、及时复习法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人类对于自己尚未理解的材料特别容易忘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举个例,在上午第一节英语课内,你记住了十个英语单词,如果没有及时复习,那么,到了中午,你就会只记住五个,到了晚上,你就只记住三个了。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这样做既省事又省时,老师天天强调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就是这个道理。三、联想记忆法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一些图画或带有故事情节的文字比较容易记住,而一些让我们还不大理解的文字特别难记。这就是记忆的另一个原理: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记。因此,对于一些本来就有意义的材料我们要尽量理解它,对于一些没有意义的材料要赋予意义,在记的过程中辅之以想像。如,自然课中有一个知识点:“富士山曾是活火山”,有同学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记法,“富士”是一种红苹果的名称,于是由“红色”想到了“火”。这形成了联想而成的记忆链:富士——富士苹果——红——火——火山。这样的记忆方法叫作联想法。 用联想法还可以记一些自然、英语知识。如: 1卡=4.2焦耳。焦字下面有四点,耳与2谐音,由焦耳刚好可以想到4.2。对于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分别为win (赢) won won , bleed(流血) bled bled的英语单词,可以这样联想:“赢”字内有一“口”,由口想到“o”。血越流越少,由此联想到“ee”变成“e”.四、概括记忆法 由于一下子不可能记很多东西,所以要抓住要点,再通过联想,把次要的连带记起来。例,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清政府赔款四亿五千万两;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抗斗争;3.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驻兵;4.修建使馆,划分租界。再把这四点概括为“钱”、“禁”、“宾”、“馆”四个字。用谐音法记为“前进宾馆”。

虚构人物的技巧和方式篇10

一、概念阐释

丰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丰富;二是形象丰满;三是意境深远。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第二个方面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它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写环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第三个方面一般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意境”,就是指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同学们有写景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主要是对作文中描写的较高要求。

二、技法例谈

要使文章丰富都有哪些常见的技法呢?

(一)具体叙述,力避空泛

什么是具体叙述呢?试举一例:

星期天出去,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天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酸。……(选自2000年高考作文《高中生活》)

这就是一段具体叙述,它具体地叙述星期天出门邻居居然不认识的经过和原因,写出高中生活的紧张忙碌与辛酸,事情叙述写得具体而真实,所以生动感人。如果换了概括叙述,如“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星期天出门,邻居都不认识我了。”表达效果就大为逊色了。因此要把文章写得丰富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具体叙述。

(二)掌握节奏,快慢得宜

丰富不等于冗长、繁多。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那么叙述的速度就极为缓慢了。不重要的地方,需要简述的地方,话就少了,叙述的速度就加快了,甚至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我们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是这个意思。文章大家苏轼曾形容自己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因此他的文章自然流畅,生动丰富。

看苏轼的文章,《石钟山记》写探访缘由(送长子迈赴德兴尉,舟行适临汝,不写沿途风光),询问寺僧(不写对话与僧院规模布局)略作交待,极其俭省。而写月夜探访石钟山的见闻,则浓墨重彩,多方渲染,绘形绘声,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充分铺垫。

(三)即事抒情,寓情于叙

即事抒情,寓情于叙,就是通过叙述抒情。用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叙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作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种叙述往往只给人以粗略的印象,浓郁的感情,用简约平淡的文笔表现出来,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母亲,作者借老妪之口来回忆:“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极为寻常的一件事,却灌注着母亲关心子女的一片慈爱,同时也融入了怀念亡母的眷眷深情。因而“语未毕”,即产生“余泣,妪亦泣”,读者的眼睛也为之潮湿的强烈效果。写祖母,作者借一象笏来忆写:“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象笏是一极普通的物件,但它却能唤起作者特别亲切的回忆,因为这象笏,寄寓着老祖母对孙儿的殷切期望。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就会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涛,“令人长号不自禁”了。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悱恻动人,就在于作者能将浓郁的情怀,融于清淡朴素的叙述之中。

(四)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例如黄河浪在《故乡的榕树》里写夏夜: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了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作者写月华、流水、夜风,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象,把故乡的夏夜写得那样宁静、美丽而又温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寄托着美好的情怀,令人神往、陶醉。

(五)描绘特征,写意传神

对人物作外貌描写,最忌千人一面。要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外貌,不在于全面周详,而在于抓住特点。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外貌,抓住特征,着墨无多,人物形象便活在了读者的心中。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还有“豆腐西施”那瘦脚伶仃的圆规似的双腿,“孔乙己”那总舍不得脱下的长布衫,以及“三仙姑”那“驴粪蛋子上下了一层白霜”的脸……这些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总是让人历久不忘。

(六)抓住特点,描述动作

描述动作是人物描写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冈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描述动作,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七)深入内心,揭示心理

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例如《阿Q正传》中描写阿Q畅想革命,用的就是直接心理描写。这一段心理描写,用“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引起,把阿Q对革命的理解、他的追求和愿望,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了。他想象中的革命党是“白盔白甲”,武器是古今杂陈。他的目标,第一是报仇,但又分不清敌我;第二是发财,要把东西搬到他寄居的土谷祠;第三是娶妻,但竟没有一个女人完全中意。这就是一个因被压迫被凌辱而要求“革命”但又完全不知道“革命”为何物的落后农民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一些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的方法,在具体的写作中,如果能做到有机结合,活学活用,对作文得到考官的赏识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