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密室大逃脱:雪途末路读后感100字

《密室大逃脱:雪途末路》是一本由[德]伊娃•艾希 著 / [德]玛丽艾拉•恩德斯 绘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大逃脱:雪途末路》读后感(一):太简单了,一小时可玩完

感觉适合14岁以上玩的一本书吧,如果以前有玩过密室逃脱的基础,会发现解谜相当简单,都是常见的解谜套路。

首先,把答案卡片拿走!千万别看,不然就不好玩了。

全书裁剪完,密室逃脱也就过去了。

题不会也没关系,因为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按照书里给的顺序一定会过关。

乐趣在于找一位没太玩过密室逃脱的朋友一起玩,自己解出答案后,看朋友在旁边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会觉得特别快乐

《密室大逃脱:雪途末路》读后感(二):一点游戏体验,不涉及剧透

给想玩这本书的小伙伴一点温馨提示,不涉及剧透,请放心看。 1.非常重要:一定闭着眼睛把第一页的答案卡片拿走再打开这本书进行游戏!一定闭着眼睛把第一页的答案卡片拿走再打开这本书进行游戏!一定闭着眼睛把第一页的答案卡片拿走再打开这本书进行游戏! (打开书的第一页就是答案卡片,我问了几个看了这套书的小伙伴,都是这样的,所以一定记得先把答案卡拿走再玩。其实很想建议出版社的编辑小哥哥小姐姐们,能不能把答案卡放在书页的最后,哪怕放在最前面,至少把答案的反面向上。打开既是答案真的猝不及防……)

2.封面右上角的“玩家人数4人”我个人觉得并不是需要4个人才能玩这本书,而是指书中的主要人物有4位,所以单身的小伙伴也不要纠结,玩就对了。

3.关于玩法,书中具体的玩法在第二个跨页,也就是人物介绍页面的后面一页,它举的例子是玩法的例子,但是并不是游戏开始的第一个章节,看完例子之后直接翻到下一页(也就是第一张图)就行,而且这张图上有提示,“沿此剪开,开启探险之旅!”没错,这里就是第一章开始的地方。

几点游戏感受: 1.仪式感很强,裁开页面的过程有一种开启神秘档案的感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部分。缺点是裁开之后下一次玩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强的仪式感了。 2.谜题难度中等,不算很难,适合初、中级玩家,如果有不太明白的,可以看答题卡的解答,具体的分析过程在下一章的剧情里有提到,所以不用太担心。 3.翻译的很用心,故事也很流畅,本土化做的不错,比如有一题把原来的语言换成了拼音的形式。 4.图画和故事比较契合,所以还是很有游戏体验的。有几张图感觉还挺恐怖的,主要是一代入就有恐怖气氛了,如果是儿童的话,最好家长陪着一起。 以下涉及少量剧透,请谨慎阅读: 虽然每道题都给出了3个选项,但是只有一个选项能够找到对应页面,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你找每道题的时候,会认真观察每张图有没有你在寻找的信息,所以有可能你在答后面的题的时候,还没想答案,就从下面的图里知道正确的选项是什么了,因为正确选项的答案对应的图片你见过。

《密室大逃脱:雪途末路》读后感(三):暴雪封城,遗产纷争,德国解谜游戏书带你领略别样的推理乐趣

推理小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读者可以跟随侦探的脚步一同探寻事件背后的真相,甚至有不少作品为了增加读者的参与度,特意在文中设计了“挑战读者”板块,以激发读者的探究欲和好胜心。相比之下,解谜游戏书则在此方面更胜一筹,无论是令人啧啧称奇的《S.忒修斯之船》,还是故宫出品的《谜宫》系列都圈粉无数。

不过相比以上这些为了解谜不惜加入大量辅助道具的作品,此次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密室大逃脱》系列丛书则回归到书籍本身,一本书一把裁纸刀便可以轻松畅游书中的世界。

从作品的设计风格上看,《密室大逃脱》系列延续了美国Big Fish Games(大鱼游戏公司)的解谜类游戏风格,每册书均以令人不安的悬疑惊险故事为基础,配以略显压抑和神秘的场景图片,使读者瞬间进入到故事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同时书中涉及的二十余道互动性极强的谜题犹如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其中既有对剧情的推理,也有相对独立的解谜游戏,读者唯有抽丝剥茧将其破解,才能裁开正确的章节,使得整个故事顺利推进。

《雪途末路》一书讲述了主角乔纳斯在一个暴风雪天匆忙赶回自己偏僻的家乡,以便能和律师会面处理遗产继承的事情,而他的父亲则在不久之前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对于在大城市前途一片光明的乔纳斯来说,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猪肉厂无疑是个糟糕的选择,就在他犹豫是否要放弃这份遗产之时,父亲的商业竞争对手约瑟夫的一系列行为,使得他突然觉得自己所面对的一切似乎暗含蹊跷。

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纸条则将乔纳斯引上了一条解谜之路。他在肉厂员工马克斯的陪同下一路向前,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大雪封城的困境,更可怕的是一路上时而被人跟踪,时而被人暗算,仿佛随时随地都有可怕的事情会发生;而最终将由怎样的结局等待着他们,还需要各位读者亲自一探究竟了。

在此小结一下书中最核心的三个疑问,这也是推动乔纳斯和马克斯不断向前的原动力:

1.父亲是否真的死于心脏病突发,还是说这背后另有隐情?

2.导致家族工厂走向绝境的那批火腿,品质之所以会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3.到底是谁为乔纳斯他们设下了这一系列的谜题?其目的又是什么?

《雪途末路》一书共收录了十九个谜题(全书共二十章),就谜题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观察类谜题(共计8个)

此类谜题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涉及读者生活常识的谜题,诸如一些与暴雪天这一故事背景不符的生活细节,又如如何提升煤油灯中的油面高度这样的物理常识等等。谜题的解答关键在于读者个人的知识储备,像是“什么东西有21个点?”这样的问题,若是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很难猜到说的是什么。

二是涉及剧情的谜题,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下一步的行动。这类谜题往往要同时结合剧情和所给场景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谜题涉及的线索会被安排在问题提出之前的剧情中,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诸如乔纳斯在选择三张照片中那张存在疑问时,所依据的线索并不在这一章节的剧情之中,而是作者以极其不易被人察觉的形式在之前的剧情中提到过,因而很容易陷入找不到线索的困境。

二、密码破解类谜题(共计6个)

此类谜题相对独立,与剧情关联度不大,一般根据问题旁边所给出的提示便可解出答案。由于其最终的结果都是形成一组特定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因而作者在设计时有尽可能令其富于变化。诸如数字密码既有来自手势特征的暗示,也有来自上下反转、轴对称的变形,而英文字母密码方面,除了利用箭头构造字母外,还设计了一些比较难的密码转化问题,诸如字母错位转化和数字、字母对应转化。不过个人觉得门牌号14191419的谜题设计的不是太好,如果按最终的解答,数字变为“140109140109”或许更合理一些。

三、文字类谜题(共计4个)

此类谜题主要与汉字(德文)有关,包括汉语(德文)拼音及汉字字谜。由于本书原文为德文,因而译者对一些无法转化成英文字母的谜题,或是不适合用英文呈现的谜题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在保证游戏结局不变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了汉字谜题,诸如字谜“淼−1+参天大树”(打一生活用品)和父亲信中留下的字谜等。而对于无法进行本土化的谜题,作者则进行了保留,诸如故事的最后两人手中纸拼出了“K在O里”的图案,对应了德语单词Kino。

四、迷宫类谜题(共计1个)

此类谜题在解谜游戏中比较常见,而且较为简单,作者仅在乔纳斯寻找制冷空调的电源时设计了一处。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章结尾问题的答案除了会在下一章的开头进行解答外,本书还特别设计了答案卡,并对于每个问题的答案做了详细的解读,方便游戏者中的“裁判”做出正误的裁决。

本书虽是悬疑惊险+解谜类作品,但是故事本身仍旧对亲子关系进行了探讨。身为家族企业猪肉厂厂长的父亲希望乔纳德能子承父业接管自己的事业,但是乔纳德对于未来却有自己的想法,两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兴趣爱好上的不合,成为了他们亲子关系僵化的重要原因。

虽说小说的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Happy Ending,使肉厂倒闭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乔纳斯也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认知;但是作者仍将继承家业和追求自己事业所带来的现实矛盾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要想做出合理抉择,使得两方都能从中收益,绝非是件轻松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借由一系列纸条和谜题帮助乔纳德和马克斯相互了解和认同的做法,既是本书的设计根基,也是一种很好的家人互动方式。事实上在泰国电影《暹罗之恋》中便有这种桥段,缪的父亲常会利用纸条留下线索,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礼物和惊喜,这无疑是一种不错的亲子游戏。

虽说《雪途末路》一书能给予不错的解谜体验,但是本书仍然存在一些设计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就个人的游戏体验而言,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书中只会出现谜题的正确答案所对应的照片,而错误答案的照片并不存在,因而读者在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时,会不经意地对书中的图片进行记忆——显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需要确定是否存在答案所对应的图片必须从细节处观察,反倒强化了记忆的过程。而最终的结果是,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谜题的答案,却可以通过“记得这个图有出现过”而选出正确结果。

因而在游戏时,最好专门安排一个人当“裁判”,负责确定答案正确与否,并在避开其他人的情况下找到相应图片将页面裁开,除此以外以上问题几乎无法做到有效避免。

2.译者在翻译本书时尽可能将一些谜题英文化或中文化,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bug。诸如乔纳斯在破解“CVFSP”所对应的单词时,读者哪怕不知道字母错位的解谜手法,单从英文字母的数量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鉴于原作本身是德文,很可能德文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翻译成其他语言却会出现。

另外,迷宫的谜题也存在“特殊技巧”。图中的三条线路虽然都为绿色,但是存在一定的色差,所以辨色能力强的读者根本不用走迷宫,可以直接通过颜色选出正确答案。不过关于这一点,笔者则认为它既可以视为一个设计上的Bug,也可以视为作者故意留的“小技巧”,这要看作者设计的初衷是怎样的了。

总的来说,《雪途末路》一书以其沉浸式互动和超硬核解谜,给予了读者不错的游戏体验,同时也能看出译者在翻译本书时的良苦用心,希望本系列的作品能继续出版,为更多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乐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