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锦集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锦集

《津巴多口述史》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津巴多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一):成为恶魔or英雄

出生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贫困,多病,偏见…包围着他整个童年,但却因为常受欺负被追赶成了田径冠军,因为瘦弱多病扛着大背包跑楼梯练就了高大伟岸的身躯,因为偏见得以产生对“情境”探究的深层动力,到高中时候成了“最受欢迎的男孩”,最后成为斯坦福的超级明星老师~

看完脑海中最深刻的两个字还是“情境”,人可以被情境左右到什么程度,邪教、反社会行为、刻版印象…一个深谙普通人如何轻易变成魔鬼(包括自己)——“如果有很多'坏苹果',那么就需要看看那个装着苹果的桶是否出了问题。”最后创建了“英雄想象项目”,企图让普通人成为日常英雄的可爱老爷子。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墓碑,我希望可以这样写: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二):遇见津巴多

一本不算厚的书,认真起来一天或许就能读完。以前只听说过斯坦福监狱实验,只是感叹于其尺度之大和背后的人性之恶,读了这本书算是真正认识到实验背后的男人——津巴多,他过去是“犹太人”“西西里黑手党”“黑人”“波多黎各人”(开个玩笑),现在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我很感叹他的洞察力之强,以及执行力之迅猛,能从一个贫民窟的孩子成长成为一个顶尖的心理学家。 我一直都是持有性恶论的视角,津巴多告诉我,苹果坏了也许是装着苹果的桶出了问题,或许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苹果本身都是坏的,只是桶的保鲜避免了他的变质,与其去纠结性本恶和性本善,不如从环境入手,用好桶去装下任意苹果。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也不只局限于津巴多的成长,“邪恶的”监狱实验,更在于监狱之外的内容,害羞的心理监狱,人人都可以是日常英雄,还有津巴多风趣幽默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式。期待未来能和这位心理学大牛有更多交流,哪怕只是书本上思维上的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三):津巴多口述史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05/12/%e6%b4%a5%e5%b7%b4%e5%a4%9a%e5%8f%a3%e8%bf%b0%e5%8f%b2/

津巴多口述史 [美] 菲利普·津巴多 / 童慧琦、陈思雨 / 湛庐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2021-3

子扉我 2021年夏 申城西楼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5月11日,发表时有改动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四):感谢津巴多教授!

前几天从B站上看到津巴多教授的直播,就买来了这本书,对其中几个观点比较受触动。 第一个是情境的力量。情境的力量,讲述的是他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好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做出严重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所以的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表现和发展。这个和我们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二个是英雄想象项目。每个人都应该冲破自身心灵的牢笼去做英雄。虽然这个名字看起来有些像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是我们所不提倡的,但是津巴多的“英雄想象”却有不太一样的含义。他所举的一个实验的例子,一个人倒在车站的人流拥挤的地方,五分钟没有人去救助。倘若有第一个去做第一个救助者,其他人就会自发地涌上来帮忙。这个例子其实和我们“老人倒地了,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很相似。最近官媒也在宣传各种见义勇为,救助他人的例子,我们也在鼓励这样的行为,去年抗议中的医生和护士也是很平凡却很伟大的英雄。同样,当大多数人都在做坏事的时候,我们不去做坏事,我们也是一种"英雄”的表现(文中是这么说的,但我觉得用中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为恰当)。

第三个是关于奋斗。当今社会,大家都比较喜欢及时反馈的东西,所以快餐文化,娱乐至死的风气越来越浓。《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过“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一种体现。津巴多教授从来没有想过他能到斯坦福大学获得终身教职,就是前些年他是讲课专心研究才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赏识,才有了他今后的人生。与我们所说的“扎根”很像。

最后想起一句话。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可以达到,而高级的快乐,唯有通过自律才能达到,与大家共勉吧。

《津巴多口述史》读后感(五):那个活在教材中的男人来到了直播间

昨天,菲利普·津巴多出现在一场直播课程中,引起所有听课人员的狂欢,一句句欢迎津巴多教授在刷屏。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一个外国人呀,有什么值得狂欢的。

这么给你说,你知道杨绛吧,钱钟书的妻子,钱钟书先生有句著名的话“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杨绛先生是生活在民国的人,约等于早就作古了。

那你知道杨绛是哪一年去世的吗?是2016年5月25日,去世还不到5年,享年105岁。也就是说,你我都曾与杨绛先生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津巴多就是像杨绛这样的人物。他的名字出现在经典的教科书上,他做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被誉为改变心理学的重要实验。这样的一个人物竟然依旧活跃在学术圈,我竟然还能亲耳听到他在大洋彼岸跟我们打招呼。

总之是觉得非常的魔幻。所以,以后要尽量活得长久一点,想到活得长久一点可以熬死仇人,我就觉得很爽。

言归正传,津巴多教授,与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心理学家童慧琦,一起讨论人性,讨论疫情对人,对社会的影响。

津巴多教授在直播中带来了自己的新书《津巴多口述史》,本书直面读者,亲自讲述自己的一生旅程。在本书中,津巴多教授追溯了自己50年来的教学和研究经历,述说了他的四大贡献:斯坦福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将害羞概念化(《害羞心理学》《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时间观研究(《时间心理学》),英雄想象项目(《雄性衰落》)的前因后果和灵感来源。

从一个贫民区的穷小子,到人人敬仰的大师,从失控的监狱实验到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津巴多口述史》见证了一代心理学大师的历练之路,同时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的认识自我,环境和人性。

在直播中,彭凯平教授提到,当年津巴多教授拍了一个心理纪录片《探索心理学》,当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汀塞利格曼也去试镜了,结果没选上。这件事也被津巴多教授写在了他的新书中。

在本书中,津巴多教授重新定义了英雄,他说,并非非凡的人才能成为英雄,人人皆可成为英雄。只要是有心灵美的天使,都可以成为英雄。

你还等什么呢?赶紧把这本3月份刚刚新鲜出炉的《津巴多口述史》抱回家吧,看看这个88岁的可爱老头是如何回忆自己的一生,看看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也许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以上共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