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读后感锦集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读后感锦集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是一本由何兆武 口述 / 文靖 执笔著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HKD 228.00,页数:202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读后感(一):读过《上学记》,非常好的一本书

读过《上学记》,写的非常好,对当时的求学情形有比较客观真实的记述,可以进一步全面了解建国前的一些历史场景。像何兆武先生这样直言敢说的学者是越来越少了。当时一一口气读完的。电影《无问西东》好几个情节就是取自《上学记》。一直听说有《上班记》,但是涉及到当事人很多都在世,一直没有出版,没想到现在居然出来了,一定要找来读一下。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读后感(二):摘录笔记

本来没想买这本,逛书店碰巧看到,想起某年老师说过上学记写的好好,加之消费券的加持,就囫囵买了过来,继而囫囵看了。之所以可以囫囵看,是因为口述形式,完全口语化,行文非常流畅,一晚上干一本是不在话下。何老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于历史时事有着个人的看法,治学方面也给予后辈指导。有些地方读完深有感触,这里试着摘录几句:

1、第27页:你们还是得学古文。毕竟中国的文化五千年,总有4950年它的载体都是古文。除非你不要这4950年,那可以,否则要继承这个历史文化的话,就得非学古文不可。而且我还要跟那些年轻同志说,你们中文一定要学好,即便将来出国不回来了,你做了外国人,可是你的优势给你放弃了,挺可惜的。你别跟外国人一比,外语比不上她,你对中国文化又不懂,那是不行的。

2、第116页:郑林生曾经批评我对近代科学不了解是我的一大欠缺。有时候他跟我谈一些物理学对宇宙的看法,特别是认识论,记得有一次说法拉第。法拉第学徒出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以不懂高等数学,这对于学物理的人来说是致命伤。可是他发明了磁力线,用另外的方法表述电磁现象,后来成为电学之父。这次谈话使我深受启发,其实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以及表述,不必非要用原来的模式。比如过去讲历史都讲正统,讲仁义道德,但这只是理解历史的一个层面,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亚里士多德说,诗人可能比历史学家更真实,因为他们能够看到普遍的人的深处。所以有时候我想历,或许艺术家、文学家对于历史的理解要比历史学家深刻得多。

3、第142页:不过后来也没念好,因为我主要的兴趣不是文学研究,只是那些诗对我有启发,觉着非常有会于心。我一直都这样认为,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本身就是目的,不用太功利。比如念这个对我没多大用处,拿不到博士,也找不着好工作,那我就不干了。当然这样想也不算错,但那时另外一种作风。在我看来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这比什么都重要,而不是在于是不是得到一种世俗的荣誉。假如不是很有兴趣,又要付出很大的牺牲,我觉得犯不上。或者说,太功利就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反而得不偿失。

4、第172页:葛邦福先生对历史理论非常感兴趣,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我们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往往有一个缺点,或者或是一个优点,总能把一个小问题钻得很深,许多人因此而成名,但历史毕竟整体上是宏观的。上下几千年,东西几万里,如果不能放眼整个世界历史的大局而只盯着某一点,恐怕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历史。

5、第210页:读书不一定要有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带来内心的满足。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上学记有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供慢慢欣赏,而上班记更多是口述历史,对历史的个人评述了。出版社绑在一起卖了,其实上班记篇幅小很多,而且执笔人的前言部分又过于冗长了,估计也是为了撑起一本书的体量,其实大可不必,这一份扣在这里吧。

《《上学记》、《上班记》套装》读后感(三):筆記 - 豆瓣 version

– 早前在社交媒體看到這書的一些推文,見到封面頗美,用的是豐子愷的畫,但對書與作者,我是完全不了解的。

– 不過見是牛津的出版,那就買來讀讀吧。編輯提醒《上班記》才是重點,我也不太了解背景,愚昧之至。

– 讀完大半,才意思的我是撞進了「寶山」而不自知了。《上學記》出版於2006年,一本民國年代、西南聯大的回憶口述,引起了社會很大的反響,熱烈討論當時的教育問題,當然也有就故人評價引起的一些爭議。然後《上班記》卻是只聞樓梯響,讀者左盼右盼十多年都沒有盼到。

– 執筆的文靖在序中交代到,其實《上班記》十幾年前就寫好了,因為訪談何兆武教授是一併做的,只是當時何老交代書要先不要出,一等就是十多年。何老師去年過世,書也在今年出來了。

– 我(以及香港讀者吧)是不知哪來的好運,書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了,簡體版甚麼時候能出真是天知道。而在兩地不通關的情況下,這本在內地大有市場的書估計更是是奇貨可居。不過放回香港,究竟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那就真是木宰羊了。

– 何老師是民國長大的知識分子,唸西南聯大,後專業做歷史相關的研究,翻譯了多本西方經典作品,包括康德、羅素、帕斯卡爾等,在推動中外交流、思想傳播上十分重要。(嗱我只是照抄找到的資料,十分慚愧的是,在讀這書前是完全不知道何老師及他的功績)

– 而書呢,是年青的前三聯編輯文靖在2000年後找何老師做的訪談的梳理。文靖說她是董秀玉招進三聯的最後兩人,是否也因此這書會交由牛津出版呢?好奇好奇。文靖2002年清華研究生畢業(我猜的,她說在清華8年⋯⋯搞不好是博士畢業?),70後,訪談何先生時可能也就30歲不到?年青早慧,佩服!

– 確實如葛兆光的序與文靖所說,何老的口述的特點是,特別平易近人。說真的我讀時甚至覺得,書也太淡然了吧。不過我猜如果對當時的人物有些印象的,應能從書中收獲很多。

– 《上班記》呢,談很多是49年以後的事。何老經歷了不少苦難,看要世界的荒謬,以平淡的語氣說出來(或被記下來),卻有某種沉重的感覺。連那麼豁達的人、遠離政治旳人都要說成這樣,夠荒誕的了。

– 而他對不少事情的批判,今天看來更讓人唏噓。比如泛政治化的情況, 還有關於所為中西學的二分等。面對何老的思考,簡直不知如何回應。

– 何老謙虛,豁達,有知識智慧。從他的輕描淡寫中,能獲得很多。

– 文靖在《上學記》的後記及《上班記》的前言都寫得很好看,不知道她除了這書,還有其他作品麼?一生人有這樣碰到大師的機會,有機會深入訪談、其梳理其口述,那是何等的福氣呀?當然,看她的文字,能力也是很強的。感謝所有把這書送給讀者的人們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