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锦集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锦集

《假面的告白》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一):又一个十四年

知道三岛是因为太宰治的关系。因为三岛曾经说过自己憎恶太宰治,大概认为他的症结在于,如果每天做俯卧撑、自律的生活便没有那些长吁短叹和自寻短见。 于是三岛在我记忆里一直是海明威一样的硬汉形象。

然而并不是。或许就是某些程度的足够相像,才能唤起不同寻常的恐惧与憎恶。 甚至他们的文字竟然很像。 一个写“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棉花一碰就会受伤”,“也许是天生懦弱的关系,我对所有的喜悦都掺杂着不详的预感。”

甚至我更愿意说太宰治反而勇敢些,他至少直面承认接纳自己的无能与脆弱。 或者也是合了他们左右的倾向。

说回我自己,十四年前读到人间失格,我想要从厕所的窗台跳下去,而现在,少一分情绪的共感和奔流,多一份对自己的审视与鞭笞。 我是不是戴着假面。 我是不是也执着于对错,想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可是我不再倾慕于死亡了,或者我倾心它的方式是我用力忠诚的活下去。

是周期的见证。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二):Confession

英文把告白翻译成“confession”带着面具地忏悔/供认,他在向我们供认自己的罪过。

同时带着”或许我天生赢弱,所有的喜悦都惨合着不祥的预感”的天生悲剧男主般使命,他带着面具走上自己框定的圆形舞台。

童年时期,他沉迷于夸张戏剧的悲剧角色、鲜血、毁灭、堕落,初恋的悸动。后来对近江的爱慕也带着不纯的肉欲对他茂密腋毛突生嫉妒。欲望使然自演般地靠近园子,没有爱意的感情稳定和婚姻是打破他计划的突发事件。分手后再次遇见,保持朋友般没有任何爱欲的关系,他很自在,同时无意地将园子拉往堕落深渊,她感到自己思想龌龊。书的最后因为一段跳舞的诗句,和园子半小时相处想以舞步结束。但里面是乌烟瘴气的舞厅,仿佛自己不堪最隐秘的内心一角,那里有激发自己肉欲的画面:拥有黝黑皮肤,结实饱满肌肉满身是汗手臂有牡丹花纹身的男人,想象男人街上赤膊打斗流血的场景,随后被园子的声音打破。最后园子问他“是不是已经….和谁…”

他们的关系就此破碎,结束。悲剧地结局是能预料到的。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三):二十岁的“假面”

前段时间读完《假面的告白》,是三岛乐此不倦不断自我剖析的结果之一。其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和痛苦来源。

小时总比同龄人看清楚很多事情,渐渐成为大家眼中“早熟的孩子”。“成熟”似乎成为了我的“假面”,很多时候也是别人对我的认知。明白很多结果的无奈,也不需要什么理解和陪伴,一个人可以很舒心。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重新认识了自己。总不会相信别人,因为害怕失望,却不知道勇敢选择相信也能得到别人信任。把事情想到最坏的结果,因为清楚即使这样自己也不会慌乱,却忘记身边总有人或者陌生人会来帮你一把。

老朋友短暂的相聚五天离开后,又感受到熟悉的失落和空虚,一直没变。这种辩护的思想无限扩大范围,最终成为“思想牢笼里的囚犯” (《禁色》)。

或许没有那么喜欢孤独,没有那么孤独,也希望可以被爱、被需要、被理解。

多诚实一些面对自己的感情,小孩子还是轻松做个孩子,不必给自己太多压力,想做什么就做好了。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四):假面的告白

之前看到百度百科的情节概括还疑惑他为啥不和园子结婚。看完了书感觉那些概括完全是乱写。

首先,他很明显就是同性恋,前面一半篇幅描写他喜欢的各种各样的男性(而且他尤其喜欢那种血腥画面)。

比较有趣的是,他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描写,和那些异性恋男作家差异非常大。他描述的男性的肉体感觉都性感异常,描写的女性大多都是很冷硬的,没啥感觉的。其实我很少看见对于男性的肉体有那么多生动的描写。

其次,他很明显不爱园子。不过精神层面上来说,他们好像有一种亲近感,或者说是一种奇特朋友关系。(我个人是这么觉得)

我之前看到的介绍把他的“假面”写的非常抽象,(以至于我都看不懂),我觉得直白点说,是他作为一个异类在假装正常。

他与众不同的地方非常多,比如他瘦弱的身躯,他是同性恋,他的才华,他的早熟且丰富的个性。

其实他的大多数情感我都是没有体会过,也不太能够共情。但是“假装正常”这件事我常常做。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时常需要做一些事情让别人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而不是去展现自己的特质。

当然,这其中也并非全然“假装”。

我觉得他确实是非常复杂的性格。而且这本书是他24岁时写的。不过他对于军国主义的那种狂热崇拜在这本书里并没有体现。

最后提一点就是他的文采确实非常好。

《假面的告白》读后感(五):三岛由纪夫的雪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自白的功力,把一个人的水晶心肝捧出来给你看,里面的支脉纤毫毕现,但是并不让你觉得读普通意识流的那种头晕恶心,而是写得非常干净,像悄然落下的春雪。

我总觉得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一种绝对的唯美主义,而是洁白之中混杂着吊儿郎当的情怀。就像他写那雪景,看起来就像裹在街道风景伤口上的脏污的绷带。他说街道的美就是伤口的美,的确,你看那街景的参差如犬牙,像是被人刻了一刀又一刀。

要用吊儿郎当的犬儒态度包扎伤口乃至包扎人生。那“哼着小曲,以悠然自得的速度从斜坡上滑落下来的”除了“我家”难道不是那时候的整个社会吗?我的知识水平不足以讨论国家或战争这么宏大的命题,但我喜欢三岛用来描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比喻,“我们享受了无所事事的一个月的假期,仿佛得到一束湿漉漉的烟花”。他说:战争教会我们奇妙的、感伤的成长方法。那就是到了二十多岁就打算斩断人生,然后一概不考虑将来怎样。人生对于我们来说,轻飘飘得不可思议。

我曾经用自己一道不可逾越的心结去丈量整个人生,告诉自己反正已经是这个鸟样了,人生怎样过也没关系吧。横在面前的是另一道坎,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很多学生意识到毕业了就是要进入考公宇宙,而考研的人暂时进行一个过渡,读了书之后又怎样?没人知道。或许做不肯脱长衫的孔乙己。因此学生的快乐时光是偷来的,仿佛这束湿漉漉的烟花。我突然想到张爱玲和炎樱在战争的夹角里满世界地找寻冰淇淋与口红膏。可能对于满世界吊儿郎当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都横亘着一枚悬垂于头上的炮弹。

但是悲剧就是主人公并不能以一死完成自己的英雄宿命。悲哀是人不能如二十多岁时盼望的在三四十岁光荣死掉,而是得一直活下去。悲哀是你并非主动选择当西绪弗斯而是推石头的命运找上你。所以我想看他到底怎么活下去,比如怎么处理和园子的关系,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恋爱对象,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还是其他,但是故事却在这里戛然而止。

我和园子几乎同时看着手表。---到时间了,我站起身来的时候,再次朝光下面的椅子偷偷瞥了一下。看来,那几个人去跳舞了。空荡荡的椅子置于炎阳之下,桌子上洒落的一种饮料,闪耀着亮晶晶的刺眼的光芒。

我以为自白需要回忆录的篇幅,但是这里主人公尚青春,他的自白就这样终止于一个海明威式的午后。很美,很短暂,我觉得这个结尾很像三岛用自杀而终结的人生。没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我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孩子的问题,但是我的玩伴都长大去跳舞了,我也要无可奈何地长大。

波德莱尔说“我的青春是一场晦暗的风暴”,在这个午后饮料晶莹的光芒中,风暴短暂地来了那么一回。世界的残雪正在消融,露出下面灰黑的废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