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AI 3.0》经典读后感有感

《AI 3.0》经典读后感有感

《AI 3.0》是一本由梅拉妮•米歇尔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89.99,页数:20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I 3.0》读后感(一):人工智能将迎来它的寒武纪

作者介绍了机器视觉,alpha go,自然语言识别领域最新的进展和背后的原理: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受其导师侯世达的影响,作者对通用人工智能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强调:项目前90%的工作占用10%的时间,而后10%的工作占用90%的时间。那么该如何理解技术爆炸呢?生命在寒武纪出现了大爆发。人工智能也将迎来它的寒武纪。

《AI 3.0》读后感(二):侯世达的恐惧

侯世达的恐惧针对的则是完全不同的方面。他不是担心人工智能变得太聪明、太有侵略性、太难以控制,甚至太有用。相反,他担心的是:智能、创造力、情感,甚至意识本身都太容易产生了,这些他最为珍视的人性特征和人类精神,结果只不过是“一套把戏”,一套肤浅的暴力算法就可以将其破解。

这本书源于我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真实状态的尝试性理解:计算机现在能做什么,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又能从它们身上期待什么。

但是的确感觉除了最初的序言和一些点有些高屋建瓴之外,整个内容还是比较通俗,并且非常平淡的。读到三分之一处,感觉价值不太高。

《AI 3.0》读后感(三):一个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最初的预想,比现在还要激进、疯狂,只是后来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快发生,但比妨碍它的突飞猛进;

2、最初人工智能在面对语言时,是无法理解人类情绪的,但看起来有方法正在试图解决;

3、我们正在使用的图像识别,经过训练后的人工智能,可能会识别出我们人类无法识别的内容。

——闲书馆 书评人

《AI 3.0》读后感(四):人类倾向于高估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而低估人类自身的复杂性

我们不是应该害怕机器太智能,而是害怕机器做出一些它们没有能力做出的决策 - 尾部事件。

在诺依曼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学界关于智能的思考和认识逐渐形成了两个派别:“图灵派”和“歌德尔派”

图灵派本质上是计算主义,认为基于简单规则的计算可以涌现出复杂的行为和智能。从物理符号系统的逻辑智能到联结主义的计算智能,这一思想主导了人工智能至今的发展历史,是构建智能系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源泉。歌德尔派认为根本没有构建智能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而且现有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不应成为第一性的,只有动因和信念才是本质,接受现状继续演化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唯一途径。

歌德尔派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至今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理解智能的影响和意义方面,歌德尔派的认识则非常重要,而且对智能科学的未来发展更具有指导性意义。歌德尔认为,存在先于可计算的不可计算,即存在不可计算的客观存在。

《AI 3.0》读后感(五):并无多少新意的书

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的大部分结论我都是认同的,但作者的论证手段几乎没有一个是值得被认同的。 作者差不多是看到一个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后,跟这位同学的家长说:你孩子做错的题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而作对的题目也不表示他真正理解了数学。 这就是这本书的特点:目前的AI做不到的事,表明了AI不能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而在那些AI能做到的事情上,作者同样宣称AI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本质的认识?什么是意义?什么是意识?作者非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给出可操作的判定,所有一切都是直接宣布AI本质上做不到。这种近乎耍赖的逻辑的唯一正确之处,是目前的AI的确还没有达到人类的程度,但除了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作者并没有提出任何别的有价值的东西。 而且,其实,按照作者的说法和逻辑,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得出结论:宇宙中没有一个人类事实上拥有人类的智能能真正理解本质认识人类的概念。人类无法且永远不可能达到人类的高度,这一论断倒是非常后现代。

另,作者似乎非常挚爱她的导师GEB的作者侯世达,希望用这本书为她的老师打赢一场关键的舆论战的样子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