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1000字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1000字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是一本由[日]草间弥生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小满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一):一生苦难我都将亲力亲为

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让生命变得无限延展。

草间弥生,无限的网。她的世界仿佛是出不去的循环且变化的无边空间,她深陷其中,只有她自己。就算是自传但也没人能真正感受她的世界。她从绘画 雕塑 偶发艺术等等方式去表达,去抒发。但有多少人接收到?又能接收到了多少?

书中曾说的,就算百年之后只有一个人能了解,自己也会不停下的创作。为了那某一个人,坚持着继续着,这是什么样的信念。想走进她的内心,想走进人们的内心,也许就能不再被自己困住,也就能更加理解这个世界。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二):《草间弥生的波点算抽象表现主义还是波普艺术?》

因精神问题,早期草间看到的世界充满波点。这波点是她内心痛苦的象征,她需要不断通过重复和无意识地方式来涂抹圆点,以此消解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保持平静和自然,所以算是抽象表现主义。然而那个时期的草间弥生并不知道这个流派的存在,她只是依靠本能在创作,她自己也宣言是与行动绘画相背离的作品。 随着波普艺术的兴起(她在这时刚好出名)和精神问题渐渐痊愈,且她开始依赖公司授权印制波点符号的作品售卖,使之波点画成为艺术界的知名符号(也是潮流),此刻之后的她对于波点画的创作和重复应算为波普。 ps:没有内在指涉和内涵,没有情感以及无意识的劳作投入,只能算波普而不是抽象表现。(对比马克罗斯科和伊夫克莱因) 事实上草间弥生现在时不时地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工作室画波点,沉醉、着迷、忘乎所以,依旧是在进行无意识创作,所以本文的这种区分不过是一种整理思绪的产物,并不是定论,不讨论她的艺术成就。 2021.09.20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三):当你明白了为什么而活的时候,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是一本自传,我甚少看自传总觉得多少都是带着夸大成分的洗白,而理智劝我不要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加上对波点女王草间弥生有点好奇。于是便打开这本书阅读。

二战结束后的资产阶级大小姐,由于童年的悲惨生活加之那个年代严重的性别歧视,多重摧残下患上了精神疾病,幻觉让她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于是打开了艺术创作之旅,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发挥了超乎常人的耐力、毅力和孤注一掷的勇气,一直走在前卫艺术的前端。1960年代就开始呼吁性解放和平等爱,这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

“若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即使在85岁高龄因精神疾病住进了疗养院的怪婆婆也不中断创作,每天坚持创作7小时以上,花朵、圆点、南瓜像是看不见的草一样飞速生长。圆点和精神病成为她印刻在灵魂上的印记,波点女王、日本怪婆婆、前卫艺术天后等众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复杂的一生,这世上很少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但是怪婆婆做到了。当谈及那些风云人物时,她还特别可爱地强调:“我始终前卫!我跟别的老人不一样,我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是前卫艺术家,现在我还是。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远是前卫艺术家 。我是最有才华的,而且我一心工作。你记住啊,我不是波普艺术家,我是前卫艺术家,这个不能再写错了。”

谢谢怪婆婆让我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最后祝怪婆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吧!~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四):读后记

第一次知道草间弥生是19年因为一张布满波点的南瓜照片,当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个搞艺术的,反正我是看不懂,这次买她的自传也只是出于一时兴起。

这本自传并没有大篇幅的描写自己一生的功过得失,更多的是说自己每个阶段代表性的作品,专业评价人的评价和自己的创造时的想法,更多的想让人们理解她、走进她的作品。在我这里,效果是明显的。

对于艺术,我无天赋可言,谈不上理解,但可喜的是这本自传对我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击”,原来有一部分人是对这个世界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而且他们一样值得我们尊重。

从草间弥生提笔给远在美国素未谋面的吉弗写信到只身前往纽约,她的人生似乎已经注定不凡。

我对嬉皮士、波谱艺术、性解放、性派对、同性社团知之甚少,甚至处于鄙视的态度。而草间弥生正是当时领军人物(她有波点女王、嬉皮女王之称)日本的女艺术家去到美国,并在美国掀起了性解放运动,真心佩服。阅读完这本自传,我对嬉皮士、波谱艺术、同性社团知道的还是不多,依然不支持,但我不再抱有鄙视的态度。对于性解放运动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原本理解的性解放或者性开放是:人对性有一种随意的态度,很乱的感觉。事实是我错了,草间弥生认为性压抑是社会暴力、战争的起源,为了避免暴力与战争她推动性解放运动。在草间进行裸绘时,很多人投来鄙夷的眼神,以此标榜自己的高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出入红灯区、养小三或悄悄在某个角落做着龌龊的事情,不将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表露,即在压抑自己自己的情感,也在折磨身边人的身心。为了让人们理解自己,草间多次进行偶发艺术的创作。这种艺术形式让观众跟随自己的感观,自发的参与艺术创作,跟随自己的心做出行为,拒绝压抑自己。

虽然我对性解放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但我并不认为在小学教材中出现关于性的插图是艺术创作。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读后感(五):艺术界的圣女贞德

阅毕。面对艺术的深渊,草间弥生在编织一件无限的网,肉体会消散,灵魂绝不停歇。

本书看着厚,其实是印纸厚,内容并不多,一共五章,每章对应草间弥生过去人生的某个长阶段,第一章是初来纽约时期的奋战,第二章是日本成长时期的煎熬,第三章是嬉皮士女王时期的行动,第四章是纽约艺术家时期的交际,第五章是回到日本时期的感受。每章的主要内容由大致的描述、回望性思考、艺术评述这三样组成,草间弥生就像聊天一样,将过去的发生、体会、经历、思考,用直白的文字分享给读者,没有晦涩的语言游戏,没有拗口的专业分析,任谁都能看得懂的话,也有任谁都能感受到的情感。

艺术家的情感光靠文字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是草间弥生众多的艺术作品,还有她领导的偶发艺术的摄影照片(哪怕这些图大概率会导致本书流产),还有她交际网内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她参与嬉皮士运动的等等等等,可惜本书除了在开头草草敷衍几张,只剩下超大行间距,和大量被浪费的空白区域。了解草间弥生需要这样的视觉帮助,更何况她的艺术世界主要靠视角呈现,哪怕是由她自己所写的文字,那也只是字,而非装置,哪怕本书在装帧上模仿她艺术风格模仿得再像,那也只是外皮,而非内在。读者阅读本书像是走在苍茫的白色大地,只看到远方折射的海市蜃楼,却永远无法走入真正的绿洲。我很遗憾,编辑让波点女王暴露在白板面前,这是浪费,这是辜负。

了解现代艺术家,关键在于解构,对人心理行为的解构,对艺术作品艺术表达的解构,自传几乎不可能做到如此,所以如果想从本书了解完整的草间弥生,那也是几乎不可能。但通过自己对自己的回顾,读者可以得到描述下的草间弥生,这种描述是伴随着感情和第一视角的思考而呈现的,本书即日本的草间弥生和美国的草间弥生,前者是被周遭环境彻底伤害的失意人,后者是恰逢嬉皮士浪潮的自由领军女王。

回到艺术,草间弥生被誉为波点女王,她的作品充满着重复、增殖,小到桌上物件,大到整个房间,人的边缘不复存在、物体的黑边消失分解,仿佛整个世界消融在波点的弥散中。单看一两个联名款是无法感知到这片波点海洋的魅力,听名便吹的骑墙派亦是无法感受草间弥生的艺术能量,唯有线下实体的身临其境,方可一窥艺术高堂的真理。

草间弥生蓬勃的生命力在艺术深渊中驱散黑暗,散播光明,肉体化作灯塔,灵魂指引方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