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草间弥生——无极》经典观后感1000字

《草间弥生——无极》经典观后感1000字

《草间弥生——无极》是一部由Heather Lenz执导,草间弥生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间弥生——无极》观后感(一):让人流泪的纪录片,是生命的色泽。

很少看纪录片会看到泪流满面,Yayoi却是这样一个用整个生命在创作,为艺术而用力活着的人。

从在海边烧掉自己两千幅画,孤身一人来到纽约,满眼都是锐意进取,踌躇满志的小个子东方女人。到穿着和服奔走在男权艺术圈里,一次次的创意被挪用而大获成功,自己却无人问津。到为了有人能认识而擅自在威尼斯双年展门前兜售作品,为了

《草间弥生——无极》观后感(二):明艳如朝阳,让人挪不开眼

第一次无意间接触到,有些画还看不太懂。不过印象深刻的草间弥生的两个阶段,一个是父亲离去的作品风格,偏阴郁风,都是压抑浓厚的黑色系为主,有乌鸦,有大地,地底下还有很多无穷尽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晚年时期,色彩都很明亮,颜色都是冲击力很大的搭配,但是充满力量和温暖。

第一眼看到草间弥生的作品,感觉很不日系,完全不似日系那种简、白风。而是铺满了密密麻麻,但又不是杂乱无章,好像有很多话想告诉世界,画纸就是媒介,无论是情感还是灵感,感觉快要溢出来了。

不过我最喜欢就是晚年的风格,明艳如朝阳,让人挪不开眼!

《草间弥生——无极》观后感(三):一直在奋斗

别人看到的都是草间的艺术如何如何。精神如何如何。表意如何如何。但是油画出身的我觉得,她其实早就脱离了画面的层面。也许画的圆点还行,也许画得很差,就是纯粹的瞎整。但是其实就她本身的生涯来看,画得好与坏已经不要紧了。看她做那么多装置作品,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已经不想玩绘画了。或者说绘画只是她的之一,而不是唯一。

一个日本女精神病人。杀入美国当代艺术界,并时时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可以看到的,并非是她的艺术如何的高明,而是一个无路可退的人激进奋斗的一生。为什么她总要搞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品。就是为了杀上金銮段,搏一个出头,坐一把交椅。如果不能杀出一席之地,那她的一生将非常悲惨。有家难回,无依无靠。

好在这个日本人的身份帮助了她,产生了很大的助力。最保守的日本女人离经叛道的艺术,这就是卖点,卡得很准。试想一个欧洲或者美国女人,做同样的作品。就很难出头了。跟里希特那个东欧身份一样。踩住一个点。就能杀出来。艺术做得好不好,那都是次要条件。

想起《立春》里装癌症病人参赛的女歌手说的,“唱得好的人多了,咱们又是小地方出来的,没点特殊手段根本出不去。”电影拍得好像是过去,如今也亦如是。

《草间弥生——无极》观后感(四):找到了那条通往生的桥

今天超迷你旅程带的是这本《撒旦探戈》

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资料馆的大银幕,完成《撒旦探戈》七小时的观影之旅,和枕头毯子一起。

看《草间弥生的生活》,被触动。

真的好爱草间弥生,圆点与无限延伸的网状图。第一次感触到她的童年创伤,要快速画完,赶在母亲撕毁前把自己的作品完成。母亲将对父亲出轨的无能为力转化为怒气全部撒在她身上。而在战时,身为学生的她还要去工厂缝制降落伞。

她在河边把画全部烧掉,“我以后一定会画出更好的”。她把美元缝在和服缝里去了纽约,却因为身份与性别,永远只能在边角落。好不容易作品进驻了美术馆,刚展出软雕塑的创意,就被另一位艺术家复制;刚展出将同一张照片复制粘贴铺满展示空间,安迪·沃霍尔就学来把一张牛的照片同款操作;刚展出了玻璃空间,成为了掌控观众的艺术家,创意就又被另一个艺术家复制在另一间更有名气的美术馆中。

创意一次又一次被人抄走,反复刺激着她本就脆弱的神经。未被邀请,她带着玻璃球们在威尼斯艺术展门口售卖,被高管们驱赶时,她问:“为什么不能像卖冰淇淋那样贩卖我的艺术呢?”

七十年代,她退回日本,不被接受、不被认可、被质疑、被羞辱,一重又一重的强击。随后,父亲的去世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住进了医院,接受艺术治疗。好喜欢她那个时期的拼贴画,特别是那幅《无名战士之墓》,可惜网上搜了半天没找到,好漂亮。

最后的最后,看着经历了那么多煎熬与苦痛的草间弥生重生,她那么那么痛苦,仍然想要活下去,找到那条通向生的桥。

活了下来。真的,太好了。后期作品里感受到的都是旺盛的生命力。

她现在住的医院离工作室很近,每天仍在创作着。(2018年的纪录片中)

#今天也是住在电影资料馆的一只仔#

回家的感觉真好,充电完毕,可以再次起航啦~

《草间弥生——无极》观后感(五):看草间弥生有感

近期最有启发的片子就还是心心念念的纪录片,一点也不意外。它远比编排好的剧情和拙劣的演技更加鲜活。 开头的logo呈现可能就早已抓住了我的眼球,忍俊不禁的命名。

对草间弥生并没有十足的了解,反倒是片子里展示了我对NYC曾经最深的印象和最喜欢的地方,甚至是那个艺术自由的时代一瞬,借助具有年代质感的影像看那些地方,竟还可以辨别出去过的大街小巷。

主人公多年如一日的不轻易放弃,特立独行和超前于所处时代的触觉,让她收获了令其他在世艺术家难以企及的成功,也让她付出了身心俱疲的代价,可往往我们都是普通人,恐怕在付出一点代价前就会选择放弃吧,毕竟那样的日子还能好过一点,所以大多数的我们自然也不会见到越过顶峰的风景,哪怕那么一下。

无所畏惧地就那样任性地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没有什么后果好考虑,也没有什么遗憾去祭奠,更没有什么退路去准备,就那么把自己豁出去,想让大家看一眼视如珍宝的作品,这样的韧劲,真的难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