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生》读后感1000字

《有生》读后感1000字

《有生》是一本由胡学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9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生》读后感(一):有感

胡学文的《有生》这一本陪我渡过一个月旅行的书籍,感恩有它的陪伴使我在漫长的旅途中得到很好的慰藉也感恩上天让我选择这本书为陪伴的机会!这趟旅行的故事里:

有在成都的茶馆喝着茶,看着书里发生的情节并想着祖奶给蚂蚁“侵蚀”又反抗不了的无奈画面;

在青海坐在青青大草原上喝着熬茶,隔壁的客栈老板拍了拍我说:“小伙子,既然出来旅游了就别板着脸不开心的样子不好的会过去的!给宋慧影响的悲伤连同我本身想不开的事情一同烟消云散;

晚上八点布达拉宫依旧青天白日,我拉开使我畅怀的拉萨啤酒在牧野青旅的屋顶上。尼玛藏族大叔送给我天珠和哈达,郑重的叮咛我:“人只活一次凡事都要开心,一切随缘就好无论感情、事业都是一样,努力就好了!”那晚我喝醉了,不断的告诉自己还会回来西藏。

在Z6812从拉萨到西宁的火车上

《有生》读后感(二):听荐好书

点击这里→听荐好书

《有生》是胡学文潜心八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巨制。这是一个起始于接“生”的故事,它以接生了一万两千余人的祖奶为主干,以被祖奶接引到人世的众生为枝叶,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壮阔而又浩瀚的文学世界。小说的叙事时间从晚清到当下,时间跨度有一百余年,被浓缩在祖奶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讲述中。作者用了足够的耐心向我们讲述百年人生的庞大和细小,写出了大地上活人的难处,写出了一方土地上众人的生命本相。

胡学文满怀对故土和乡民的爱,秉持着对乡土文化和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以民族寓言、生命史诗的宏阔格局和叙事雄心,将笔触深入乡土社会的法礼德道、血缘地缘、权力分配等方面,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在一种宏阔的命运感中,为乡土立根,为众生立命,为历尽劫波又繁衍不息的百年中国立心。

《有生》读后感(三):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有生》的阅读体验是:爱不释手,极度虐心。这不只是体现在祖奶每次引领婴孩来到世间时的惊心动魄,还体现在每个人物的多舛命运。毫无无疑,生命是坚强的,但每个生命个体都必须有一个精神依靠才得以坚强。祖奶依靠的是她对生命的敬重,这让她能够笑对百年风云。麦香依靠的是祖奶,祖奶是神一样的存在,她曾说过,如果祖奶走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活。如花依靠的是乌鸦,她认为乌鸦是她丈夫钱玉的化身,它们是她活着的念想。宋慧依靠的是自虐——由她的丈夫杨八杈通过对她的暴打来完成,当然挨打是她心甘情愿的,因为自虐带来的痛苦能够帮助她熬过生活的痛苦。喜鹊依靠的是喜鹊,喜鹊寄托着她对世间人事的爱恨情仇。罗宝依靠的是黄豆,他认为每颗黄豆都有自己的脾性,与黄豆的交流是他应对世间烦恼的法宝。毛根依靠的是猎枪,后来改成了弓箭,这两样东西能够降服他心中的魔鬼。北风依靠的诗歌,他以对诗歌的梦想和摧残来躲避生活对他的蹂躏。石头依靠的是内心的愧疚,在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他因为爱喜鹊而对喜鹊干了不齿之事,他的命运也终将系于另一个与喜鹊对饮的午夜……《有生》是一种伞状写作结构,将塞外百年沧桑浓缩于祖奶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的倾听和讲述。《有生》的结局是开放性的,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有生》文字洗练,字字玑珠。蚂蚁通篇在窜,是一种文学大气象。

《有生》读后感(四):有生的写作和编辑都不太成熟

《有生》这本书,看评论界给出的评分很高,如百年往事,伞状结构等,等买到书后开始看,才发现太过誉了。

一、该书通篇对话不使用冒号和引号,读起来很不习惯。

二、该书中有明显的错别字,如《喜鹊》一章中的牛皋,而非牛嗥。

三、该书结构名为伞状,其实可称为散状,结构很松散。各章可当做一个小传,看起来和水浒传有点类似,但水浒传中的人物处于同一时代,前后牵连不断,最后108人聚义。而有生中如罗宝、杨一凡、喜鹊等许多人的经历,与祖奶的叙述不在一个时代,且与祖奶自身的故事无紧密联系甚至无联系,细节描写丰富,只是单薄的丰富,对祖奶剧情并无推动作用,属于“无事忙”,同时也不能从每个人的视角立体地将一个时代的人生百态全景式描绘出来。因此该书结构太散。

四、该书中的叙述方式有些让人生厌。有些句子明显缺主语,加上对话不加标点,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另外,该书本不是章回体,可作者每每在一节或一章结尾用一句话下一个“钩子”,这种写法不高明,读者阅读时有种被钓的感觉,但文章并非章回体,一个提前很久下好的钩子,对下一章甚至下下一章毫无牵连作用,也勾不起读者对内容的阅读热情。原因之前已叙述过,故事太散。

五、最为致命的是,小说没有体现出人被时代裹挟的无力感、宿命感,没有在时代面前深刻剖析人性,缺乏思考。因此注定缺乏厚重感不和思想性,也注定了永远无法超越莫言、阎连科等作家。

整体来说,作品质量,编辑质量都不成熟。

《有生》读后感(五):有生的使命,苦难的解药

文|牛小光

第一次看乡土文学,而且还是这么厚的一套,原以为会很难坚持看下去,但翻开后,看着看着,竟不知不觉看进去了。但也确实是太大部头了,无法像其他小说一样,用一两天就能看完,就像病榻上的祖奶一样,时而想起,时而放下,断断续续绵延了这许久。

看这本书的感觉,似是在用心聆听一个百岁老人,一边叹着气一边低低地在你耳边讲故事,用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时间来定格从晚清到当下,她这百年人生里的酸甜苦辣,讲述着那个时代众生的生命本相。

据说这是作家胡学文用八年时间,潜心完成的一部长篇巨制。八年时间,他用心中对故土乡民的爱,洞察乡土社会的法礼德道、血缘地缘、权力分配等方面,用手中的笔,描写一群有血有肉的时代人物群像,写出了大地上活人的难处。

祖奶,一个从小就遭受苦难的女娃,一个以接生为生的接生婆,一个经历多次婚姻和儿女的相继离去的苦命母亲,最后却被奉为神明的传奇女性。在她长达百岁余的人生中,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逃难路上,意外习得接生手艺。在往后余生里,她一共接生了一万两千余人,而在她这一万两千余的娃娃们,长大后又构建了一个时代的枝叶。整个故事的叙述方法,采用的是祖奶回忆的倒叙,穿插当下的正向走势。就像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陈情令》的一样,在对上半生的回忆和当下人生之间回来转场。

祖奶接生的这一万两千余个孩子,在经历人生的风霜,在痛苦中满目疮夷,来到她床前,求助、询问,甚至是拜神祈祷,就像祖奶自己说的,她能听能看能想,却独独不能动,不能说,如果能开口,她就会把自己一生的遭遇讲给他们听,或许他们就会明白,他们自己遇上的事,并非不可解决,不可跨越,问题的症结都是在自己的心里。

我自己看完后,最大的想法,许多苦难本身的杀伤力并没有那么大,之所以同一件事会让很多人难以忍受,甚至走上极端,往往都是因为自己放纵了这些负面情绪对自己内心的不断侵蚀。祖奶游走在人生崩溃的边缘时,却没有因此崩溃,就是因为她心中牢记着恩师对她的叮嘱,一生坚定不移地履行着自己接生的责任,在一次次迎接新生中,看淡了过往的这些伤痛,不知不觉就走了出来,变得越来越强大。一个人为什么而活着?如果能被他人需要,能切实地造福一方,就能无敌于世。——“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一次粗略的阅读,能得其一,已是幸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品味,常看常新的好书。尤其是女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