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喜鹊的读后感大全

喜鹊的读后感大全

《喜鹊》是一本由中信出版社著作,32.00出版的1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1-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鹊》读后感(一):喜鹊和孩子

强烈推荐中信出版集团“新芽大奖儿童文学系列”,我看过《克鲁伦河》、《月塘的长歌》都非常喜欢,这次阅读的《喜鹊》也很出彩,非常值得推荐。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有目的地但是时间很充裕,我想着可以慢慢走走,散散步。可是,走着走着脚步不自觉地又加快了,好像目的性的行动已经成为了成年人的本能。那天太阳正好,晒的身上暖洋洋的,于是我强迫自己停下脚步,坐在公交车站,必须“虚度”这段时间。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一脸冷漠,有人与同伴说话手舞足蹈,有小朋友熟练地掏出栓在书包上的公交卡,有老人拎着医院的片子眯着眼睛看诊断结论。在马路上,有快递小哥飞驰而过,有勤工俭学的学生发传单,有乞讨的老人伏在路边,有中年人打着电话匆忙经过… 我们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只是看着这个世界? 我们对世界,还有多少的好奇? 《喜鹊》讲的是一个小朋友好奇的故事。“喜鹊是怎么搭窝的?它们会计算吗?”这是小主角丁一最好奇的问题,为了寻找答案,丁一意外发现间谍势力的行动,并最终保护了军事机密。 除了孩子,大概没有人会注意书上的喜鹊,更没有人会好奇喜鹊窝是如何搭建的。 我们总是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顾不上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喜鹊》的故事中,喜鹊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却是最重要的。 原来,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并不是由我们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当局者。 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演员张颂文因为出色自然的演技大火。在一个纪录片中,他站在机场观察来往行人,有人等人,有人等行李,同样是等待,情绪和状态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是一切的老师,正是对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的观察和把控,才让演员的演绎变得很自然,成为角色,而不是演绎角色。 我们不是演员,也不会去荧幕前演绎别人的人生,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有对于自己人生和世界的理解。试图去触碰真实的世界,最好的办法不是社交网络、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像一个孩子一样,去观察,去体验,去生活。

《喜鹊》读后感(二):无奇不有:警惕身边的动物“间谍”!

类似之前的另一篇儿童故事《看不见的电波》,这篇故事同样透出浓浓的军区大院的气息。作者金少凡从小在军区大院内长大,对其中的生活无疑十分熟悉。书中小主人公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及他们的父母亲,很可能也取材自作者儿时的伙伴和身边的叔叔阿姨。

虽然生活在军区,但这些孩子也像普通人家的小孩一样,喜欢踢球、爬树,追猫逗狗,也会因为淘气受到父母的责骂和惩罚——不同之处在于,惩罚的方式常常是站军姿。他们从童年时期就有的理想,也是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军职人员。

正如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一样,部队是一个戒备森严的、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方。黄线后面的地方不可以随便逾越,逗留太久都不行。小孩子不能随便乱窜,比如爬树,爬到一定高度居然会触发警戒线,惹得警报声四起,连带父亲都要受到上级首长的训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警惕性不高几乎都不可能。

作者由树上的喜鹊窝构想出一个小英雄抓特务的故事,虽然在现代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特殊时期和某些特定背景下,似乎也不无可能。不相信身边有“特务”的小朋友,姑且视之为一篇悬疑破案故事吧。

我们身边经常能见到喜鹊,也随处可见它们搭建的窝巢。有的看上去整洁,有的看上去乱糟糟,有的似乎废弃许久,也有的里面传来小鸟啁啾,还能看到大鸟勤勤恳恳地一趟趟来回给幼鸟带回食料。但是喜鹊的窝是怎样搭建起来的呢?书中的两个老爷爷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答案究竟如何?等小主人公最后揭晓吧。

我们见过喜鹊用嘴巴叼起小树枝,也见过它们气势汹汹地驱赶无意间闯入其领域空间的行人,还知道它们喜欢往窝里衔亮晶晶的玻璃珠、小石子之类,但是谁会将这些鬼鬼祟祟的小动作与有计划的偷窃(盗取的还不是一般物件,而是涉密文件)联系到一起呢?

喜鹊的粪便也是司空见惯的,从头顶洒落的“天使之泪”,车顶上白花花一片,都会令人哭笑不得。但是除了为了分析鸟类食性而专门“捡屎”的鸟类学家,也没有人去考虑鸟粪的颜色和质地。谁又会想到喜鹊粪便成为侦破文件失踪案的关键呢?当然,作者在前面已经几次特意强调这一线索,善于动脑筋的小读者应该也能猜到了。

虽然虚构多于事实,但是驯鸟术是有现实依据的。人类豢养笼鸟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现代科学对鸟类学习能力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乌鸦会学习用嘴开瓶盖,那么喜鹊能学会利用杠杠原理从电脑上拔取优盘,应当也无足为怪了。

下次再见到身边常见的小动物,我们也可以问一问它们:你是谁派来的?来这里干什么呀?

《喜鹊》读后感(三):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春节假期期间收到了《向着阳光奔跑》《喜鹊》《滚大冰》这三本书,这是“新芽大奖儿童文学系列”最新作品,之前读过该系列前三本《克鲁伦河》《月塘长歌》《看不见的电波》。这个系列童书的特点就是不仅仅是儿童面向的,成人也可以读读,在感受天真童趣的同时,心灵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净化,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

《向着阳光奔跑》是部成长小说,融入了亲情、友情等元素,讲述了酷爱奔跑的少年姜潮的故事。《喜鹊》将悬疑推理融入儿童文学,与《看不见的电波》类似,与间谍题材有关,惊险刺激,趣味十足。《滚大冰》以东北重要的民俗仪式滚大冰为主题,讲述了在南方生活的林夏回到东北老家的故事,表达了对东北土地的热爱,赞扬了质朴可爱的乡民。

这三本书是在春节期间读的,书中的情节(尤其是《滚大冰》)不禁让我想起了童年时期的寒假往事。读小学的时候,最期待的假期不是暑假,而是寒假。因为在寒假,不仅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鞭炮放、有压岁钱拿,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那是独属于寒假的有趣活动。

我所在的小学就紧挨在村庄的北面,走路十五分钟就到了。寒假的时候,经常一到夜晚,我们一大群小伙伴就成群结队地胡乱转悠,而小学总是去得最多,一来是熟悉路途和周边环境,二来是只有学校附近有柏油马路,十分好走。我们便带着鞭炮,一路放鞭炮,一路慢悠悠地往学校走去。

当然学校是进不去的,我们便在附近逛逛。有时调皮捣蛋劲儿上来了,就把鞭炮点着,扔进校园里。因为校长是经常住在学校的,我们也知道他的办公室和宿舍地点。于是我们便把鞭炮扔到校长宿舍附近,大伙七头八脑一股子扔了许多鞭炮之后,就一起大喊校长的外号。喊完拔腿就跑,而校长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我们的。

不过寒假最喜闻乐见的游戏,还是晚上躲猫猫玩。十几个小伙伴分成两组,一组躲藏起来,直到另一组全部找出来才算赢。这是一项十分刺激的游戏,不仅是因为范围十分之广,几乎涵盖了我们半个村子,更是因为在黑暗的夜晚,经常会一个人落单,穿梭在荒无人迹的野地里,或者钻进玉米秸垛与麦垛里,最后可能发现大家都回家了,自己还不知道游戏已经结束,还傻傻地等着别人来找呢。有月亮的夜晚是十足有趣的,趁着月光,大家奔跑着,追逐着,呼喊着,躲匿着,总是到很晚才想起回家。

读这三本童书,想起以前寒假的种种趣事,就像林海音所说的,“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是啊,文字是保鲜剂,可以保存童年的美好回忆;文字也是时光机,借着那些方块汉字所唤起的记忆,我们又可以体验到童年时期优哉游哉的生活。

《喜鹊》读后感(四):一个简单有趣的儿童谍战推理故事

过年期间,我又重新入了推理的坑,看完了法医秦明的最新几部小说和紫金陈的《高智商犯罪》四部曲。这一周有7个工作日,我准备读一读有趣的儿童文学故事,没想到邂逅了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儿童谍战推理故事——《喜鹊》。

开头从几个男孩在军区大院外听到一声巨响开始讲起。然后自然而然带入了这本书的小主人公——丁子。他是住在军区大院的孩子,有一个严厉的爸爸和一个温柔的妈妈,他家对门住着一个爱黏着他的小女孩晚晚。虽然丁子总想摆脱晚晚,但是他没法拒绝晚晚“分享”给他的美食。

但接下来的故事不是从一声巨响开始写起,而是从事故发生前的军区大院开始写起。丁子突然对大院里的一棵玉兰树感兴趣了,因为他想知道上面的喜鹊是怎么筑巢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终于爬到了树上,却被喜鹊的鸟粪弄到了头上,然后还被大院的警卫带走了,因此被爸爸罚站。

在他罚站的期间,军区大院出现了混乱,一声巨响惊动了很多人。然后他在晚晚的帮助下偷偷溜出来,发现了一些特别的情况。接着爸爸发现放着军区资料的U盘丢失了,所有人都一筹莫展。想着在电视里看过的谍战片,丁子和晚晚偷偷地开始了侦察行动。最后两人阴差阳错确实获得了宝贵的线索。

在他们准备提交线索的时候,又是晚晚主动站出来说明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人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晚晚的爸妈应该比丁子的爸妈相处得更和谐,所以晚晚在很多时候表现得更大气聪明一些。还好,最后丁子的爸爸发现自己再次误会了丁子,我想他以后对丁子的教育应该会更温和些了。而丁子最终能如愿以偿地去查看喜鹊的窝了。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故事写得有点乱,时间线不是很明确,而且故事中的很多细节显得无关紧要又琐碎。但当我看到了结局,再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时间线之所以看起来乱,实际是想体现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而最终破案的线索,就藏在之前那些生活细节里。

而喜鹊,这个我们通常认为是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鸟,其实它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其实很多动物都比人类想象得更聪明。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是好是坏,取决于利用他们的人类想法。希望动物们都能在它们的世界自由地生活着。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

《喜鹊》读后感(五):好奇而又勇敢的孩童,机智的保护了国家机密

喜鹊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在我国有广泛分布,在民间传说中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每年11-12月份,喜鹊开始筑巢。但是不曾想到的是,一个孩子通过观察喜鹊筑巢这件事,成功的发现了狡猾的特务,阻止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窃取国家机密的安全事件。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金少凡的作品《喜鹊》中的情节,他擅长创作以儿童为主人公,展现孩子勇气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在《看不见的电波》中也讲述了几个孩子发现特务踪迹,最终粉碎敌人阴谋的故事。

《喜鹊》中的故事有些类似,故事的发生的背景在一座军区大院,一名作战部参谋的儿子名为丁子,他对筑巢的喜鹊十分好奇。喜鹊的巢穴又大又稳固,可是它们是怎么建造的,第一根树枝又是怎么摆放的呢?

在丁子观察喜鹊的同时,一场骚动也在军区的司令部里悄然发生。一个记录重要作战信息的U盘神秘失踪,丁子的父亲被问责,心急的丁子替父亲着急,却在无意中发现了喜鹊的异样。人类可以驯服狗和其他动物来做许多事情,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喜鹊来完成一些不可告人的事。丁子将猜想告诉了父亲,最终顺藤摸瓜,发现了特务的踪迹。

本书的故事背景比较特殊,军区大院的生活经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的,他们的生活与外界有什么不同,作为革命儿女又该有着怎样的觉悟,这本书很好的给了我们答案。作为一个军人的孩子,丁子有勇气也有智慧,他能够看到别人难以发现的细节,拥有过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尽管丁子还有几分孩子的稚气和调皮,但是已经展现出了一个合格的共和国未来接班人的素质。

除了丁子的勇敢机智,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也同样感人。丁子带着跟屁虫晚晚,看破了喜鹊的秘密,然而在丁子说出真相却不被大人相信时,稚嫩的晚晚站了出来,帮助丁子说服了大家。很开心能有军区大院里这群可靠的军人们,也更加开心能够看到下一代的优秀和团结。

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仍然不能放弃警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时的疏忽会换来难以预测的风险。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这种危机意识需要传达给他们,让罪恶无从遁形,让黑暗不再嚣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