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读后感1000字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读后感1000字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是一本由卢熠翎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0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读后感(一):按钮在你自己手上

通常我判断一本书好不好,不是看这本书整体怎么样,而是看这本书里有没有能对我产生实质帮助的内容,哪怕只有一点或者两点能对现实中的我产生一定的改变,我都会觉得它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我勾勾划划了很多,但实际上能跟我产生共鸣的有以下几点:

1. 我们之所以会报怨,是因为我们总想把责任推卸给你抱怨的那个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人如果对别人做了同样的事,会产生一样的结果吗?答案是:不尽然。最终产生什么样的结局,是你和对方互相作用来造就的。换句话说,你所报怨的事情,有一半的原因在你这里。

2. 我们发了一条微信给别人,没有等到别人的回复,你可能就会产生情绪、会生气。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生气呢?有一种可能是你在主观想象对方故意不回复,或者是别人正在享受生活而你却在苦苦等待。而事实却可能是别人真的是因为太忙而没有看到信息。所以,你之所以会产生情绪,终究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

3. 我们经常反“鸡汤”,把一些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的话,看成是一种自我欺骗。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指责和贬低可以被允许为一种诚恳,而鼓励和褒奖就很容易被认为是鸡汤和欺骗呢?看吧,你的思维就是这么容易就被影响了。

这本书有理论,也有实践。不过说实话,作者推荐的实践,从目前的我的角度而言实操性不强(哦,应对失眠那个小技巧应该可以尝试一下,但是我现在已经不常失眠了);但是对于书里的理论,我还是比较认同并且乐于思考的。或许在当下,我之所以觉得实践困难,是我还没有充分经历过书里的那些困境;又或许某一天,它就会对我有所帮助(我希望我没有用到它们的那天,但谁又说得准呢)。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读后感(二):许多事情换个角度想就不一样了

当人想要作出一些改变,进行调整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方法。我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书本上寻找相应的理论和解决思路,设定对自己适用的简单方案。 比如,春节假期,本来应该是愉快放松的,但是,屡次因为所谓亲戚的关心搞得心情不好,因为某些人不恰当的言语情绪暴躁,直到和相处愉快的亲人们相聚,才觉得这个假期算是没有白过,因为这些和气愉悦时光而一扫阴霾。但是,一有没有边界没有分寸的亲戚来,不愉快甚至是愤怒的情绪按钮就被摁下,当面也是客气,但后面就是越想越生气。我并不喜欢这这种情绪,于是,找来了《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一面看,一面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 我其实很明白,不要因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也不必因为别人不恰当的言语而耿耿于怀。世界上那么多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我们同频共振,我们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有不一样的教育背景,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因此,也不能期待和所有的人都能够达成共识,要知道,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言语,都存在不能说服或者被说服的情况。就像我无法认同他们的思想,他们也许也不会认同我的思想。这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沟通也不重要。因为毕竟,我们是不同的个体,也没有必要相互认同。能做到不相互打扰,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深知这些道理,如果对方不跟我输出这些观念,我也不会跟对方沟通我的想法,我们也就不会产生思想的碰撞、言语的对抗。在我看来,对方没有边界感、没有分寸地说了,对我表示怀疑,希望把我说服,因此,我不高兴。既然我无法认同、也不能说服对方,那么我可以选择忽视,你只管说你的,我不听,就可以了。如果我听到了,也可以说,你不用跟我说,你可以保持你的观点,但我也会保留我的观点,相互不说服不沟通,就可以了。 但是,我生气了、动怒了。说明,我并没有做到完全不在意对方,我只要听到了这些要说服我的话,内心就不能平静。那说明我在意对方的看法。我为什么要在意呢? 换个角度,如果是其他的观点,我们相互输出,但是相互不认同,也觉得没有深究的必要,不必要说服对方,我们还会如此疯狂的想要说服对方吗?不会。也许就是笑笑就算了。内心表示,随便你。为什么在某个话题上就那么生气呢?因为,对方明摆着就要说服我,轮番上来说。不过,本质上,不管是这个话题还是其他话题,都只是我们的一种观点输出,都是我们观念不一样而已。那么,我也可以采用对其他观点的方式,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管你说多少遍,我要么阐述我的观点,要么笑笑就算了,不必相互说服。你如此迫切的想要说服我,也只是你自己的无用功而已,其实和我没有关系。我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我要怎么做,这才是我的事情。分清了这些,也就无所谓了。不管表面上有什么语言,我只管自己,即可。 本质上,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和我毫无瓜葛。既然如此,我的观点,我的情绪,我的生活,都由自己把控,只要我不交出去,谁也无法触动。人与人之间,可以表达思想、阐述观点,但是是否吸纳,主动权永远都在于自己。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读后感(三):这是我收藏的划线部分

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 卢熠翎 36个笔记 推荐序 我们需要在情绪升发之时就有觉察,在自己的想法、情绪即将要激发一些言语和行为时,能够及时打住,这是管理情绪非常重要的一步。 理论篇 产生好情绪需要满足所有的条件,而坏情绪只需要触发任何一个条件。 拥有好情绪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总是要满足所有的条件才可以,但凡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抑或念头跑到自己的人生短板上,抑郁、悲伤就会升起。 情绪、快乐的体验、幸福,本质上是头脑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 控制自主饮料机的算法,是通过机械齿轮和电路来运作的。控制人类的算法,则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思想来运作的。 哺乳脑是主管情绪的脑,喜欢尊重、接受、爱、归属感。如果这些得不到满足的话,痛苦就会升起。情绪脑还包含了感觉、情绪、玩乐的欲望,也是母性的来源。所以哺乳动物会本能地关心照顾自己的后代,这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本能。 无论你有多聪明,你的情绪一起来,理智就让路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沟通中,我们总是强调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因为情绪脑过度活跃的时候,道理就变得如此苍白和不可被接纳。 当你自己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古老的情绪机制在我身上又起作用了。给自己足够的理由去观察情绪,去质疑它的合理性 保持良好的期待,降低预期,自然会感觉到快乐。降低预期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感恩,当你每天去做感恩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快乐,你会感觉到你的预期降低,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很满意,这个时候你的多巴胺指数是上升的。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怎样提升5-羟色胺呢?也就是肌肤接触,拥抱按摩,还有一些有节奏的刺激,比如跳舞、呼吸、唱歌、散步、健身等带有节奏韵律的刺激,都可以提升5-羟色胺。所以一些老人很爱跳广场舞,也算是帮助他们改善情绪的一个方法。 第二章 情绪平衡的修习次第 童年的经历是一段初始代码,它形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上的策略准则。那么和这些策略、准则、行为方式所匹配的,就是我们个性化的情绪模式。 镜像神经元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人们不必实际经历事情,就可以获得和真实发生同等的体验结果。 你获得的越多,你可以失去的就越多;你想要控制的越多,你的痛苦也就越多;你的念头越多,恐惧也就越多。 学着宽恕,放下怨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情操特别高,只是因为我们想要放过自己,不想再让这些带毒的能量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别人没有被“毒死”,我们自己反而先被“毒死”了 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由于纠结、拿不起放不下的情绪引起的。肝主怒,在中医理论中,肝是存储愤怒的地方,人的愤怒没有办法表达,被压抑后就容易出问题。失眠则是因为压力、愧疚、恐惧;心脏病有可能是严重的情绪紧张,或是排斥;头痛是紧张情绪困扰和对未知的恐惧;耳朵疼痛有可能是愤怒,不愿意倾听;腹泻可能是对某种思想的害怕和排斥;便秘有可能是拒绝改变、吝啬;癌症有可能是长期忍受内心深处的忧伤,还有愤怒的侵蚀;低血压可能是沮丧消沉和忧伤失败,失意;高血压则可能是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血液病可能是郁闷不乐,思想呆滞不流畅;上半部的背痛代表的是精神的支柱缺乏,下半部的背痛则代表财务的支持缺乏;关节炎是对生命感觉到苦涩、憎恨、缺乏爱…… 有的人喜欢抱怨、发牢骚,他们认为发发脾气、抱怨两句没什么关系。其实,你释放出去的一切念头、意识能量、情绪,最后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的情绪能量不只是靠发泄就能解决的。 表面的暴力、愤怒恰恰证明了他的内在是个弱者,因为只有弱者才无法接受各种结果。 第三章 认知、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外界的变化,是你无法控制的,如果我们的情绪被这些自己不能掌控的事物、不能掌控的人所控制,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体,我们的快乐、痛苦的按钮被周遭世界的各个环节所操控着,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按下。 预期就是让你自己的期待比拥有的更多一点。这种机制让人类永远没有办法满足。 怎么样能够让你自己处在一种持续的快乐当中,甚至在产生快乐的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下一个快乐减少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持续地感恩。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因为有了人、有了你的感知、有了你的判断才可能形成意义,才可能形成你对它的解读,产生相应的情绪。 这句话价值千金 一个人所有错误的决定,基本都是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做出的。跟随着你的情绪,有可能会做出让你最后悔的事情。 一个人所有错误的决定,基本都是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做出的。跟随着你的情绪,有可能会做出让你最后悔的事情。 带着觉知地走路,目的是让你能够对你头脑里所有的念头,所有的头脑里面的动静、变化都非常敏锐和敏感。 第四章 负面情绪背后的潜台词 焦虑担心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想要完美地处理、防范风险,但是资源又不够,所以产生了焦虑。你一方面想要控制结果,想要消除不确定性,想要唯一的答案;但是另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对未来的保障又不够,没有办法避免这种可能性发生。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冲突了,所以,焦虑本身是想要带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和足够的完美和可控性。 委屈也就是你认为应该更好地被照顾,更好地被认同,这是一种托付的心态,是对父母的一些情感,一种投射而已。 第十章 通过改变时空的框架感来改变情绪 我们被情绪裹挟的原因就是我们把太多的专注只放在了问题上,翻来覆去地处理一个问题,不断地产生情绪。 一个事件所带来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头脑的一种计算,它是可以改变的。 实战篇 我们需要明白,失去一段关系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你如何解读这个事件。对方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这么重要,关系就是去选择最合适你的人。同时我们需要明白,关系不是永恒不变。 第十七章 清理焦虑和不安全感 焦虑是大脑的一种警告算法,它在提醒你说有些事情不太对,有些事情你还需要去做点努力,有些事情还不太安全,你还需要做一些防范,还需要做一些应对,这个方案还不够完善。 焦虑的情绪是面向未来的,我们焦虑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什么时候会不焦虑呢?答案是当我们度过了未来。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事情过去了,焦虑就会被放下。 第十八章 如何化解怨恨和愤怒 我们要明白,你之所以能够原谅别人,放下仇恨,首先是因为这些仇恨对你现在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第十九章 挥之不去的拖延症,怎么破? 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来源于神经记忆的存储。人或事物给你带来一个感觉、一种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悲伤,都以某种神经记忆的方式存储在你的身体里,存储在这些神经细胞里。 第二十一章 我和无我的境界 我们对整个世界所有信息的感知,都只是一种非常不全面的合成和模拟而已。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一切生物生命体,包括所有的情绪、意识、念头都是无法停驻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下的,它永远在变化、生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