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摘抄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摘抄

《是或一点也不》是一本由黄国峻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一):读书日记 | 《是或一点也不》

忘记自己是在哪里接收到的安利,或许是在港台文学的纪录片里面。作者黄国峻是台湾知名作家黄春明的儿子,曾获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但在31岁时自缢身亡。或许很多人知道他是从听闻他去世开始,好多艺术家和作家好像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更广泛地走入大众目光中,虽然听起来有点唏嘘。 这是我最近看到最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有的人说书很丧很抑郁,但是我看的时候得到的全部是“怎么会这么有意思?”是看完之后立刻和朋友复述了其中三个短篇的那种兴奋感。很久没有沉浸式看小说,在注意力稀缺的如今,阅读这样意犹未尽的中短篇故事,或许正和大家胃口也不一定。这本书由三种文体构成,有小说,有故事集,有散文随笔。故事的内容非常接地气非常生活化,除了真实的临场感,文笔也是一等一的精彩。阴郁之间还藏了一丝幽默,那些对爱情的体察,或者是金钱利益的反转,社会习俗的反讽,精彩至极。好玩的程度让我不禁思考,对世事看得这么透彻的作者为什么会离开? 不过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故事带我走进去,用若有所思的结尾让人怅然若失。从文字里感受不到作者的悲观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乐观。这是一本我很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分享的书,我觉得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读。偶尔会想,或许他也不需要别人的挂念和理解。毕竟他说“世上少有情投意合这回事,多的是无法实现的梦想,以及困扰一辈子的错觉。“~~~///(^v^)\~~~

2022.10.23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二):是或一点也不

看了一下作者的生平。 很小时候开始关注精神性东西。 所以这个短篇集也透露出一种丧感。 对世界看的太明白了,如同慢慢沉入悲伤的海底,可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打捞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最后干脆放弃。 喜欢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命运悲喜交错,望到悲剧的底色。 怀疑生活,不相信长久的爱情。不相信长久的相处。 短篇还是有点多,说几个记忆深刻的。 国王的新装那个中篇,私以为到欢迎长者那个画面就可以结束了。讽刺力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不必再延伸,拖到后面反而成了无病呻吟。 “女士,请你尊重我一下,不要这么说我喜欢的人”到是一句很尊重很幽默的情话。 水仙之恋倒是一个新观点,少年之前到底有没有见过自己的样子,如果知道又为何会爱上了自己,还是复仇女神改了他的样子。 看到里面的echo,想到小学还是初中看的古希腊神话动画片,echo的故事真的让人伤心。 一对情侣在风沙的围困里碰到的那个僧侣,到底是不是男孩另一面的化身,他的一面好像是水,沉默又听话,随着人世间的河道流动,另一面好像火,压抑又凶猛,袈裟不过是用来迷惑自己和别人的幌子。 女孩好像成为了衡量水和火的符号,她自己已经不重要了。 还有关于婴儿的那个短篇,隐晦的部分很隐晦,半遮半掩下的每个人都无辜,每个人的嘴脸都很丑恶。 后面的医生短篇也是全员绕圈,各自有各自的宿命。 说回书名《是或一点也不》,但是很多短篇并没有很决绝的快意感,很多故事都让人觉得温吞且无奈。 也是,快意的人生本就很少。 希望我们人生中能多一些是或一点也不的直接回答。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三):《是或者一点也不》

看了一下作者的生平。 很小时候开始关注精神性东西。 所以这个短篇集也透露出一种丧感。 对世界看的太明白了,如同慢慢沉入悲伤的海底,可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打捞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最后干脆放弃。 喜欢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命运悲喜交错,望到悲剧的底色。 怀疑生活,不相信长久的爱情。不相信长久的相处。 短篇还是有点多,说几个记忆深刻的。 国王的新装那个中篇,私以为到欢迎长者那个画面就可以结束了。讽刺力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不必再延伸,拖到后面反而成了无病呻吟。 “女士,请你尊重我一下,不要这么说我喜欢的人”到是一句很尊重很幽默的情话。 水仙之恋倒是一个新观点,少年之前到底有没有见过自己的样子,如果知道又为何会爱上了自己,还是复仇女神改了他的样子。 看到里面的echo,想到小学还是初中看的古希腊神话动画片,echo的故事真的让人伤心。 一对情侣在风沙的围困里碰到的那个僧侣,到底是不是男孩另一面的化身,他的一面好像是水,沉默又听话,随着人世间的河道流动,另一面好像火,压抑又凶猛,袈裟不过是用来迷惑自己和别人的幌子。 女孩好像成为了衡量水和火的符号,她自己已经不重要了。 还有关于女婴的那个短篇,隐晦的部分很隐晦,半遮半掩下的每个人都无辜,每个人的嘴脸都很丑恶。 后面的医生短篇也是全员绕圈,各自有各自的宿命。 说回书名《是或者一点也不》,但是很多短篇并没有很决绝的快意感,很多故事都让人觉得温吞且无奈。

作者本人最后倒是如此决绝。 也是,世界上的快意人生本来就少。 希望大家能有多一些是或者一点也不的时刻和回答。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四):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对黄国峻的了解始于他的文字节选,后来买了他的书来看,但他的作品我大多是课间或自习课无聊了才翻一翻,包括《是或一点也不》,东一篇西一篇地看,毫无章法。自觉他写都市男女好无聊,看得也不耐烦,不懂对他的盛赞从哪来,看完详梦才理解一些,他确实天才。

《详梦》开头段这句话很有意思:“生于同一年同一地,两人成长的记忆有着许多共同处,回想起来好像自始每件事都是为了撮合他们才发生的。”让人联想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座城的倾覆成全了他们,正在热恋的人才会如此交谈过往,幼稚地认为他们是命定到老天都要撮合的一对。

最喜欢的是大僧和女孩第一次独处的片段:

“在一阵懒散的片刻中,大僧的眼睛悄悄闭上,眼珠在眼皮下滑转,接着竟然两道眼泪流下来,流得有点不像哭泣,而像是眼珠破了,这个荒唐的联想让她有些惊惧,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大僧低声说:‘是你,你就是征兆。’”

第一次读的时候简直为这段击节赞叹,过往的梦境连缀成迷题的答案,女孩的到来被看作是征兆的应现,可僧人居然也响应,不知道是太相信预兆还是顺应了本心。猩猩的故事应该是隐晦地象征了女孩的到来对大僧的影响。“爱情让人变成另外一个人,创造出一个梦境,但梦境却毁了人。”但可以说他们一起出走是因为爱吗?女孩真的认为大僧是“不用多少话语,就可以感觉到相似之处”这样的人吗?女孩在梦境里走失,觉得自己从来都是“被灌输的主见”,因而想去流浪,和爱人离开这里,去当僧侣,自己去找答案。如果用大僧的理论来讲,是因为她从来精神上依赖别人,于是在梦里预先体验自己做选择的感觉。不难知道这男孩也是诱拐女孩,遇到了大风沙才搁置了行程。于是在女孩的幻想里自己做出了重大选择,可实质上依然受男孩影响才决定私奔,算不上真的“主见”。女孩和大僧一起出走,不过是女孩面临未知的又一次粗乱选择。

故事的最后男孩彻悟,却又像从前的大僧一样,仿佛遁入不同的梦境和故事,穿起僧袍,翻开经书。首次读完在书上写的批注有一句是“(这个故事)好空灵缥缈,像风吹过白色的纱帘。”还想是不是大僧也是如此才成为了大僧。再看的话倒不敢这么想了。如梦似幻的感觉贯穿始终,给人一种半飘在空中的感觉。目前在黄国峻的作品里最喜欢《详梦》,但这位年轻的作家再无可能为世人提供新作,再次证明他的天才了。

《是或一点也不》读后感(五):抓起纸笔,他感到被重视,不再寂寞

没有按照出书的顺序阅读黄国峻的书,相比《水门的洞口》,这篇阅读的速度就明显慢了。

看到其中的一句话,就会停下来,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生活中出现类似感受的时刻。如果说书评是阅读者个人感受的话,那我就把自己的感受“放”出来。

整本书像是一个内向人士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内心台词。

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把这些台词整理出来,变成一个个被切割成不规则形的故事。

在这样的表达里,表达并不是一些畅快的时刻,反而有点像把自己赖以生存的血液放出来。要知道,作家本人并不是适合“献血”的人。没有“多余”的,只有赤诚的。

在《是或一点也不》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拥有的“障碍”。美貌者有,平庸者有,精明者有,强装无畏的人也有……

尽管一些时刻,我们是彼此依赖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不信任的。尤其是在头脑清醒的时刻。爱情这个部分,于是变成了头脑不清醒时刻的“信马由缰”。身体控制了大脑的时刻。

于是,获得爱情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无非还是身体的胜利而已。所以,追来追去,踱来踱去,躲来躲去,只是故事的序幕而已。正剧的主体是怀疑一切,或者序幕结束就让故事落幕。

“我相信爱情终究不过是场玩笑,如果我相信爱情,我就不再相信自己了。”

“可惜怎么说,不是我要的型。”

“不,是你们的关系决定他会是什么型,也许他只是没有机会表现。”

“爱情里头什么都有,愚蠢、欢乐与忧愁,万语千言胜过繁星点点,仿徨与冲动就像浪花伴随海风,世间男女何苦来把烦恼找,费心机、似儿戏,自作多情只为有人来依靠。”

你相信爱情吗?

我搞不清楚我自己。

我是在问:你相信爱情吗?

我也搞不清楚对方。

我是在问:你相信爱情吗!

我怀疑“爱情”这件事情本身。

补充:

《浑懵记》也是其中印象深刻的一篇,笔记摘抄如下:

拒绝就是她的防御力,她拒绝所有能对她造成威胁的事物,拒绝甚至是她的判断力,她会由被拒绝者的反应来认定这个人是否能够信任。

停下来怕跟不上,急着走又怕错过,要继续下去就要忘掉已经走了多久,别去想还要走多久。游走才是种真正停止的感觉,重复同一个经验,没有根本的改变,疲倦让精神涣散,尊贵的思考能力被瓦解,这是人所能去到的最远的地方……

黄国峻在某些时刻洞察了我的生活。

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然后记录下来,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说,是一场手术。

但“抓起纸笔,他感到被重视,不再寂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