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宴飨万年》读后感精选

《宴飨万年》读后感精选

《宴飨万年》是一本由王辉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宴飨万年》读后感(一):宴飨万年:文物里的中国饮食文化

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经说过:“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中国古代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本书脱胎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选取展览精华部分的百余件文物,从珍藏的饮食器物、食物遗存、传世文献记载的食品清单、烹饪技法、丹青绘画等,来追溯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在日常饮食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智慧之道。 整本书共分为“五谷为养”、“肉食为充”、“素食为主”、“醇酿佳饮”、“五味调和”、“烹饪有术”和“礼始饮食”七个章节,读起来身临其境,仿佛正于展览上款步而行,从《诗经》中的商周先民的祭祀宴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千叟御宴;从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到东吴摆宴关公单刀赴会……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例如在我的刻板印象中,一直以为中国自古以来,北方面食南方米饭,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的。早在一万年前,先民们最早驯化的是粟和黍两种谷物。而从考古中发现,小口尖底瓶等文物标志着我国的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透过本书所精心还原历史的一鳞半角、可以窥探中华先民一幅幅鲜活生动的饮食画卷。如才士苏东坡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触怒龙颜,得罪同僚,数次贬官,却随遇而安,贬至何处,便何处发掘美食,冠以他名字的美食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肉”。

读这本书似见古人持箸举盏,佳肴美酒琳琅满目,见证中国餐桌上饮食文化万年的流变,体会中国人尘世一趟的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另外本书设计别出心裁,阶梯式的目录设计使人耳目一新。

《宴飨万年》读后感(二):宴飨万年:文物里的中国饮食文化

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经说过:“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中国古代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本书脱胎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选取展览精华部分的百余件文物,从珍藏的饮食器物、食物遗存、传世文献记载的食品清单、烹饪技法、丹青绘画等,来追溯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在日常饮食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智慧之道。 整本书共分为“五谷为养”、“肉食为充”、“素食为主”、“醇酿佳饮”、“五味调和”、“烹饪有术”和“礼始饮食”七个章节,读起来身临其境,仿佛正于展览上款步而行,从《诗经》中的商周先民的祭祀宴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千叟御宴;从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到东吴摆宴关公单刀赴会……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例如在我的刻板印象中,一直以为中国自古以来,北方面食南方米饭,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的。早在一万年前,先民们最早驯化的是粟和黍两种谷物。而从考古中发现,小口尖底瓶等文物标志着我国的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透过本书所精心还原历史的一鳞半角、可以窥探中华先民一幅幅鲜活生动的饮食画卷。如才士苏东坡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触怒龙颜,得罪同僚,数次贬官,却随遇而安,贬至何处,便何处发掘美食,冠以他名字的美食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肉”。

读这本书似见古人持箸举盏,佳肴美酒琳琅满目,见证中国餐桌上饮食文化万年的流变,体会中国人尘世一趟的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另外本书设计别出心裁,阶梯式的目录设计使人耳目一新。

《宴飨万年》读后感(三):文物中的饮食文化史

我们是一个美食文化大国,我们的文化中也很多跟美食相关的部分,吃在我们的文化中不只是一个动词,有着更多层面的含义,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餐饮背后的食材,烹饪手法,口味,风味,习俗乃至饮食习惯,构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文化大餐。

万丈高楼平地起,见识了精美的宴饮,丰富多彩的烹饪手法,各具特色的菜系,别具风味的小吃,那么我们最初的饮食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北方人,对碳水有着特殊的兴趣,那么最早的面条是什么样的?馒头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东坡肉真是的苏东坡发明的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精美的美食物质文化研究书,我们自古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多种多样的气候地理给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先民们,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探索,一代代创造发明,培育出了不同的可以果腹,提供营养的农作物,形成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独特饮食文化。

从传世文物出发,搜寻典籍,文献和考古资料,揭秘饮食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博物工作者重要的工作,我们的先民在饮食领域爆发了巨大的创造力,大米,小米,大豆这些谷物和蔬果的培育和发明,给世界饮食文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民以食为天,从茹毛饮血到百般烹饪,餐桌上流动着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流变。饮食非小道,调羹弄鼎中调和诸多滋味,治大国若烹小,美食文化中体现着先贤的生活智慧和生命感悟。

很多我们文化中重要的词汇和国之重器都是源自饮食文化,比如常说的江山社稷,是指代土地和五谷神,是对国家最质朴也是最重要的阐释,稷最原始的意义是小米等这类的农作物,对于农业社会,大米,小米这些谷物成为国之根本,是有着现实和象征意义的,围绕这些小米类谷物展开,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文物不是冰冷的器物,它更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东西,通过王老师充满趣味的解读,让我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体会博大精深的文化,比如说包子,馒头,煎饼这些谷物面食都称为饼,汤饼,蒸饼,胡饼,这些不同称呼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指代,探求这些细微的差异,是一件有趣的事,钩沉这些称谓的变化,从一个具体的点,以这种断面切片式的研究方式,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进而进一步深入风俗,民情,思想发展等方面也是一个好的历史文化研究的角度。取道胃部,直抵文明的核心,可能是最短,最便捷的路径之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