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摘抄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摘抄

《漫长的告别》是一本由[美] 雷蒙德·钱德勒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一):把好故事推进的节奏

烟、药、毒品,夜、枪和路灯,美式侦探小说黑压压的氛围。作者的文字干净洗练,对于人物的举手投足不吝啬也不挥霍,阅读的时候有一种听大叔讲故事,三三两两的潇洒感。上一次看侦探小说该是高中看的《白夜行》。已过了很久,但记忆中仍能模模糊糊感受到风格差异。

另外,对于美国警察、司法、资本家的思考,对于感情、婚姻和为人的态度,也被钱德勒融入作品之中。这份思考和态度有助于缓解侦探类作品的距离感,当然也垫高了立意,或许可算是这类优秀侦探小说的共性。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二):我用漫长的时光和你道别

在看完了《后翼弃兵》后,我知道了good luck除了有祝好运之外,还有保重的意思。然后我就很喜欢用good luck来和人道别。

并不是每次道完再见都会再见,你说的每个再见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尚未意识到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世界很大,两个人能够相遇其实是概率很低的事情,而分开则是大概率事件。

不管故事多长,最后能够和某人告别,其实也是足够幸运的事情,更多的故事是无疾而终。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三):此人已死,有事烧纸

之前买了典藏版,但是翻译得实在太垃圾,没有读下去,今天恰好在图书馆看到了这个版本,读了几页,感觉翻译得好一些,就顺势读下去了。

刚开始只觉得这书名文艺,一个告别能有多漫长呢?连英语老师都会说“goodbye”不是延续性的。读完之后再回想,确实可以说是漫长的告别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算一本典型的推理小说,作者并没有想要通过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猜测凶手,更多地通过文字叙述让我们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一些社会现象。

马洛和特里的相见相知都很奇妙,换做别人应该也不会带偶然见到的酒鬼回家,更不会送他去机场,更不会为他守口如瓶,甚至排除万难为他正名。

正名的过程大概就是告别的过程吧,虽然后面特里以另一个身份回归了,但是在马洛眼里,那个吸引马洛,让马洛愿意为他两肋插刀的人已经死了。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四):成长是必经的溃烂,明白意味着经历过

我见过最漫长的告别,是分手花了两年,是一个邻居的隔壁邻居,很久后再见到我问起他现在什么情况,他说“我只有一点点喜欢对方了,过了今天估计明天会再少一点点”。然后我俩长长的沉默,一般来说,沉默后说的话,很可能原本就是不愿意说的。他看着啤酒杯里面的泡泡,一点一点的在消失,然后他说我们现在可乖了,也不闹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做什么事都会想起对方,我问他那你不遗憾吗,他可能是积累了太多的失望了吧,他说自己想了很多遍再重新在一起的局面,又觉得还是不要在一起更好,以前很看重的多吃一顿饭,多看一场电影,散步的时候多走几步都会觉得很开心,倒不是因为自己有多爱吃那顿饭或者多想看那场电影,或者说真的想走多远,其实是因为那个人是对方而已。我就没有再问了就默默的陪他喝完酒。其实,人都活在自己的频率里面,频率不同就很难感同身受,你很看重的那些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人家来说很可能只是不耐烦和没必要,每个人都急着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但是急于离开的人他只能看到在那冒烟,直到有一天你会意识到,你自己都嫌弃自己太滚烫的时候,你才会去掐灭你才会去告别。那么告别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一点一点形成的?

告别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雷蒙钱德勒《漫长的告别》整个故事其实不算很悬疑,但却写的迷离又幽暗,大概是讲一个优雅酒鬼,叫特里和一个贫穷高贵的侦探马洛的故事,特里二战时候也受过伤然后整容之后娶了一个有钱又放荡的女人做老婆,但是这个女人却意外死在家里面,他是唯一一个在场的人,马洛的破案过程非常曲折,和黑帮周旋险象环生最后还是找到了答案。对于这本书来说侦探小说就是个壳,内核是人性温柔的救赎,语言生动B格满满读起来有一种微醺感。然后这本书也是春上春树号称的自己一生的最爱,他说他的每一页都有闪电,特别是里面主角们喝的一款鸡尾酒叫“螺丝起子”一半的金酒加上一半的青罗丝牌青柠汁,我还特意去找过这个喝没有很烈,味道比想象中还要淡,每喝一口酒味就会消失一点点,像极了人世间的缘分,像极了我朋友说的每一顿饭和每一场电影。经历是真的,感情也是真的,只是没人能留得住,往前走的每一步,见的每一面,都是这个告别局里面进度条的一部分。

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强,另一种只是让你徒增折磨。

这个小说故事是雷蒙德在照顾他生病的妻子的时候在她身边写完的,1954年他的妻子去世了,然后五年后他也随她而去,钱德勒深爱着这个比他大18岁的太太,他们共同生活了30年10个月,所以这本书总是弥漫着伤感与离别的气息,角色也是忧郁的淡淡的绝望,隐藏在那种破损苍白炽热的情感里面。看完就像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告别,只有能引起你眷恋的事情才能让你有告别感,这是一个洗刷的过程,看的时候完全不觉得是旧小说,而是新的就跟你刚刚失去的昨晚一样。好的告别就是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纯真和未经洗练的期待的那种空白,去交换成长。告别本身就是成长,有些人能够感受到大雨,有些人只是被淋湿。想起一个朋友的话,他说本来说好永远的,不知道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为什么分开的,然后有一天终于明白爱这东西原来是很脆弱的,就算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你以为情感可以填满遗憾吗?然而你不知道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就是情感本身。

成长是必经的溃烂,明白意味着经历过。

人和人相处都是在某种程度的偏移里面,频率稍微不同就会感觉到被困住。所以告别是迟早的,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人就是这么奇怪啊,选择了会后悔放弃了会遗憾,但是完美只是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种存在。欧文威尔士他说过“生活无聊又徒劳,一开始大家期待都很高然后为之奋斗,但是心里面都知道,大家会在得到生活意义的真正答案之前就挂掉。”两年前我拜访了一位年轻的法师,他在寺庙里面给我讲经,讲的又慢又细不厌其烦的重复,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讲经的目的就是明白。然后我很快搞懂了,因为领悟是后置的,很多事情你再聪明也好,明白就意味着以后,就意味着经历过了。所以即便你知道会如何,在真正的明白之前你也只能无奈的看着它一点点烂掉,你才能完成告别。告别就是这样来的,是在痛苦矛盾和艰难中成熟的,虽然这些东西实际感受给人带来的并不全都是快乐。这让我想起雷蒙德钱德勒书里面马洛说过的骚话,他说“特里你打动过我,一个点头微笑,挥一挥手,某个安静酒吧里喝几杯酒,但是好时光一去不反了,再见了amigo我不跟你道别,已经道过了,那个时候这么做还有意义,意味着沉痛孤寂和不可追回。”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little.”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