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100字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是一本由晓雅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一):评《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

沟通的方式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想法与思维模式,我们改变自己的开端就要先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不能带有偏见的去看待任何问题,许多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而我们要处在中间部分。显然大部分人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时间“觉知”也变得越来越差,当你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充满了怨哎时,要及时反馈自身能量,懂得“感恩与珍惜”的人一定会更容易认知到自己,强势的表态是要求自己也要达到,可树立起威严,若自身达不到那别人便不会信任于你。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二):评《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

看的过程中联想到很多生活的小事,特别是解答了目前正在经历的职场暴力沟通问题。对面的同事是一个常年不开心的人,她的问题是总是把情绪发泄在其他同事的身上,当然这是她的自由。而我的问题则是,在她暴力沟通的时候站到了对立面,展开了对工作毫无意义的沟通,把职场沟通变成了友情沟通,并且得到了更为负面的反馈,导致自身陷入不自信和悲观的困境,这就是非常不专业的表现。以后不论这位同事的感受如何,在不影响工作正常推进的情况下,无需进行过多的沟通和理解,按照各自舒服的方式就可以了,不要自觉优于对方,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个人的表现和成长都由自己承担。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三):评《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

看完这本书有让我反思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以及上一段失败的恋情中,我的问题。我把太多的期待放在父母身上,通过比较也希望他们可以是我的精神父母,然而这些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从来没有人规定父母就应该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而我已经收获了满满的爱了,纵使方法不是我所希望的,但也该知足了。至于伴侣,我觉得那时候的我还是不够成熟吧,很爱导致盲目,我以为我够理解他了,我够成熟,但现在看来也并不是,我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在爱人,到最后我的语言像尖刀一样在伤害我深爱的人,他其实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伤害我,我也没觉得自己在被伤害,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疗愈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往前走,希望我有一天可以真的快乐起来,也希望我所喜欢的那个人可以一直平安健康。发财,变帅什么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只希望你健康,一直平安。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四):评《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

“你是猪脑子吗?”

“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多优秀,你怎么不多向人家学习?”

“我们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听话。”

你与你的孩子之间有进行过这样的对话吗?这其实就是在与孩子进行暴力交流,慢慢的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隔阂,不愿沟通。

001 对孩子观察

在与孩子进行交谈时,我们应当尽可能的用“每次”“曾”等词去进行客观的就事论事,而不是用“总是”“从不”等带有主观意愿的词进行评论。

002 感受与想法

在进行话语描述时,应当尽可能的表达当时的心情,不因为某种想法,而直接描述出一种结果。

003 需求与感受

需求是对感受的解释,要进一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004 对孩子倾听

与孩子交谈时不能是假装在听,最好是我们全身心的去聆听他的感受,并对孩子说的话进行情感的反馈。

005 平等的交流

我的学生在与其家长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时,往往是点到即止,而与我对话时,却是无所不谈。并不是我给了他们什么好处,而是我们在进行对话时,我与孩子的对话地位是平等的。

006 给孩子选择

当孩子的想法偏离家长的预期时,应该帮孩子分析他的决定会导致哪些结果,然后剔除一部分坏的结果,让他再其中选择一种结果,并认真告诉他选择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一味的强制他回到预期。强制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想法。

007 准孩子失误

对于既定的事情,家长应当坦然的面对,并给出适当的鼓舞。事情已经发生,过多的责备只会让孩子的内心封闭,从而导致不自信。

008 心灵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参与在家庭的发展中,这更有助于他建设心灵,毕竟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参与其中能够让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长。

009 跟孩子亲近

对外人,我们总是不厌其烦;而对孩子,却往往不胜其烦。多了解孩子内心,要像种树一样去教育孩子。

010 树立好榜样

时常对孩子表示感激,感谢他的关心、改变、好的行动等等。

非暴力沟通就是通过不带有批判与指责等情感的沟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非暴力沟通:疗愈关系的正向沟通法》读后感(五):思维导图

你会发现,在精神父母里面,实际上包含的是我们对于这个角色的主观期待。我们形容精神父母的都是形容词,这其实都是一种评判,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我们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父母就是应该无条件爱孩子的。我们需要父母有爱,有爱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我们要求生理父母具备精神父母的特质,当这个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会痛苦,我们会受伤,我们会不知所措。然而事情的真相是:生理父母是一个客观事实,它是不容改变的;但是精神父母是一种主观期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你发现生你的人,同时是一个你尊敬的、喜欢的、崇拜的人。这是一件极小概率的事。但是更多时候,生理父母不具备精神父母的特质。

好的精神父母代表他的性格、认知、素养、看待世界的方式,符合我们的期待。 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生活中不认识的人,比如历史上的某个英雄或者书里的某个角色,某个世界上让你非常崇敬的人。其实,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我们精神父母的角色,他身上的特质让你喜欢,让你崇拜,让你敬仰,我们愿意追随他,我们自然而然地尊敬他。实际上那个人扮演了你的精神父母。精神父母是一种无形的、主观的品质概括。

任何情况下,当我们认为“别人就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隐性的精神控制。我们在对父母很多错误的期待中,也包含了希特勒模式的控制。

人要臣服,臣服于什么?其实就是臣服于事实。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实,都是世界允许的,连世界都允许它存在,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类,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存在?我们是在跟事实较劲,在扮演上帝。

很多时候我们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我们下次把这个问题换成“为什么不能是我,我们和别人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就不能够脾气暴,就不能够自私专制控制”?这是一种更根本层次的接纳,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接纳人和人的差异。

对差异的抗拒,想要消灭对方跟我们不一样的暴君特质、希特勒的模式,是所有争斗暴力的来源,也是所有创伤的来源。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不只是因为别人提出了过分的要求,还是因为他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自己也觉得我们应该满足,但是我们又不能满足。你对自己没有自信,就期待别人不提要求。当我们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而不是要求自己做出改变,这在本质上就是控制。 更好的一个状态是允许别人。人家有提出要求的权利,你有满足或不满足的权利。 对自己负责的方式是——永远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期待别人永远按照你的心意,顺着你来。

是我们不允许对方与我们不同,是我们想要控制对方、消灭对方、消灭差异的希特勒式的想法,造就了感情的隔阂。

女人的身体里也有阳性的能量,男人的身体里有阴性的能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流下眼泪,展现柔软的一面的时候,是如此从容,因为他完整了。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当她爆发出强大能量时,是非常有魅力的,因为她完整了。一个完整的人实际上是个中性能量的人,他可阴可阳,可男可女,可好可坏。这样的人是很灵活的,可以快也可以慢,可以勤奋也可以不勤奋,需要阳的时候就阳,需要阴的时候就阴,不必纠结。不固定在一种状态里面,这样的人是最自由的、最完整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受害者和加害者是同时存在的。这两种思维本质是完全一样的。唯一的差别是亲戚扮演了暴力的发起者,我们扮演了暴力的接受者或配合者。 除非你允许,否则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

当我们接纳了别人时,本质上我们也接纳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非暴力沟通。当我们允许对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当我们允许和接纳对方的想法、言语和行为的时候,这种心理上的允许、心理上的接纳,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为什么自己要让孩子活得跟别人都一样?这可能反映出我们作为大人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活得跟别人一模一样。我认为,这是社会的病,是社会观念的问题。

社会试图让每个人都变成一副模样,大家都应该长得一个样子。社会在要求我们变成一个模子,变成一个机器人,变成一个集体主义之下的一个模版产物。这对孩子的天然创造力是一种极大的扼杀。

反思的开端——觉知开始是一个内驱力的开始,在内在的情绪里面,会不断运作、不断生根发芽,变得有力量

大家要习惯对自己表扬,对自己鼓励,对自己感恩,这是一种极好的力量回馈,也是做真实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只有我们看到自己的付出,看到自己的努力,对自己嘉奖,嘉奖自己有进步的地方,我们才更有能量继续成长。

做真实的自己,首先是回头看看真实的自己,看见那个你内心深处的自己,他一直都在等着你,等着你多花些时间关注他,多花些时间跟他在一起,看见他、看见他的需求,接纳他的需求,理解他的需求。

做一个真实的、心口合一的自己,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勇敢的生活方式。它代表你内在真正地认可自己。你对自己的认知,不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外界的评价上。你有自己的看法,你相信自己的判断,你认可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即使别人不理解,也不代表你不够好。

很多人认为,最大的恐惧是来自黑暗,其实更大的恐惧是来自光明。很多人害怕成为一个足够好的自己,因为不知道别人是否接纳,别人是否认可。这是因为找错了方向,最需要被接纳、认可的是我们自己——愿你对自己不离不弃

如何通过内在来施展外在的人生,关键的环节是,把头转回来,把眼光收回来。通过外在的投射,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所有的功夫都在内心,所有的关键点都在自己身上。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看见自己。这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开端,就是功夫。

我们越多地做这个练习,就会越轻松,变得越真实,越来越有能量、越能够合一。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当我们自己内在和谐了,我们跟别人的关系、跟世界的关系都更容易和谐;我们内在顺畅了,外在世界也会顺畅起来。

这一生,我们遇到很多人,父母、孩子、伴侣、朋友。任何一个人,他跟你再亲密,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我们自己。那个百分百支持你、挺你、爱你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最不应该放手,也不能够放弃的就是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