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歌川广重》读后感1000字

《歌川广重》读后感1000字

《歌川广重》是一本由刘佼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20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川广重》读后感(一):很不错的一本书

名所江户百景某年在日本买了一本,是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藏品,版本不算好,很多颜色都变了,欣赏不到原作的感觉。画也比较小。这本国内出版的完全让我满意了。纸张够大厚实不反光,印刷够清楚,版本应该也是接近原作的好版本。本人是业余美术爱好者,也欣赏过各种西方美术,不过最终最大的爱好还是中国山水画。浮世绘又是冒出来的一个异数,特别是广重。广重的画比北斋气氛要安静一些,明显有西方的空间感和明暗感。有辽阔真实的空间,踏实的大地。特别比较惊人的是画里的光线感,空气似乎很通透,很多画看起来就是个明亮通透的世界。18世纪东方美术能表现出这种东西感觉挺震撼的。

《歌川广重》读后感(二):一本启迪摄影思路的画册

纸质、排版、解说都非常好的一本浮世绘画册,非常赞!

这本歌川广重的《明所江户百景》,按春夏秋冬分时,虽然色调略有差异以显示季节特点,但总体上具有高度一致的调性,并且全部是竖版构图,翻阅起来非常舒服。

歌川广重很喜欢把主体藏起来,或隐于林中由对比色块或其他景物引出,或飘出画面只给出局部或一两个点让观者想象,或直接将局部放大为巨幅辅以细节让观者身临其境去感受,总之很少平铺直叙将其置于画幅显要位置。这种表达方式含蓄又令人遐想,默默引导观者自己去品味和想象,令画意更显丰富。另外,画面前景非常值得关注,虽然它们总是不太起眼,但有着丰富的内容,与主画面交相呼应。他还常常用空中视角、远视角、以及从非常巨型的局部中透视远景等等手法,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歌川广重的《明所江户百景》,与其说是一本风景画集,不如说是一本江户时代日文风情集,它总让我想起《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两者有某种程度的神合。虽然这是一本画集,却让我在摄影认识上有了新的感受,以后会尝试用这样的视角去拍拍看。

《歌川广重》读后感(三):★主要是一些解读问题★

我刚开始接触浮世绘时,还以为名所绘是画的建筑,实际指有名的景点。如果有一档节目按照浮世绘画师们的名所绘逐幅对比展现江户时代的名所与现今的状态,应该很有意思。 每个开面左侧解读、右侧画,对照欣赏方便。解读内容的选取中规中矩、无甚亮点,一些用词、表述有点奇葩,而有些揣测联想更是莫名其妙,该提点的知识或者有意思的地方却往往成功避开。 不过说“歌川广重的作品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方式的有效融合”这一点正合我意,这或许就是我独爱他的原因。 另外,广重的构图很有意思,基本都不是“横平竖直”的,更喜欢对角线布局,还习惯于用景物生生把画面分为两部分甚至三部分。视角也很特别,平视的少,多是俯瞰的、仰望的,甚至有“偷窥”的。“夏部·羽田之渡辩天之社”的构图让我想到自己拍过的一张照片,不谋而合,怪不得我喜欢广重~

P.S.关于画号 这时候的画号还是“一立斋广重”,这里说的是三代歌川,也是第一代歌川广重。浮世绘画师的画号很有意思,不但改来改去,还能卖钱,更能传代。 P.S.关于预防火灾 频频提到火灾防范相关,监视塔、集雨盆、防火屏障,或许因为那时的江户确实火灾频发,也可能跟歌川广重家世代供职于消防站有关。 P.S.关于标志性元素 有一些名所绘或者说日本风俗啊地理所共有的,也有广重特有的,比如:富士山筑波山、 河道帆船、桥梁小岛、寺庙神社、府邸堡垒、饭馆商店、庆典祭祀、春樱秋叶松柏等。 P.S. 一些印刷问题 整体而言就是太黯淡了,有些深色的树形之类的,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春部·四木通用水引舟”中,作者说的能够“让画面清新明亮”的赭色,在我看来是黄色,而我在其他书中看到的是一种黄色赭色,确实蛮鲜亮的。 P.S. 一些解读问题 开篇称据目前统计可知,春42幅、夏31幅(自言加塞了一幅)、秋26幅、冬19幅,然而,本书实际展示了119幅画,即冬部实际有20幅(“版画标题”也列了20幅),漏统计了1幅。 比如“春部·王子稻荷神社”中,“位于画面左侧边缘的神社红色鸟居的特写”,怎么看都是深灰色的。 再比如“春部·目黑新富士”中,“几团粉色的夸张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我以为那是河水啊。 还有“春部·八景坂铠挂松”中,“广茂根据这个故事改变了这棵树的形状”,是“广重”吧。 “春部·墨田河桥场之渡瓦灶”中,没帆靠人力撑船的可以称扁舟但绝对不会是“帆船”。 “春部·关口上水端芭蕉庵椿山”中,说画中的私人地界的所有人是细川家族,“其成员包括当时的首相细川护熙”,肯定不是“当时”,当时日本还没有首相,而细川护熙要80年后才出生。 “夏部·赤坂桐畑”中,讲到远景处属于喜三野寺,“但佛龛因为处在山的背面所以并没有进入到画面的描绘范围”,我不知道这里的“佛龛”是笔误还是真有大到如果不在“山的背面”就能入眼的规格… “夏部·夜雨在泡桐花园在赤坂”说到了“蓝、红、黄三色的衣服”,我看到的是蓝、红、茄紫,除非把黄色蓑衣也算作衣服。这幅确实不算本系列,没在“版画标题”里。 “秋部·京桥竹河岸”提着灯笼的行人有,但我怎么看都没看出来灯笼上写着“横河”字样。 “冬部·深川木场”里正对画面的是有胡子的小动物应该是猫,但那只背对画面的感觉不是猫而是狗。 “冬部·千束之池袈裟悬松”里,松树下的怎么看都不是嬉戏的孩子,而是成年人,甚至上了年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