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海道五十三次》经典读后感有感

《东海道五十三次》经典读后感有感

《东海道五十三次》是一本由[日]歌川广重 等 绘 / 王紫 著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海道五十三次》读后感(一):了解浮世绘,这本入门足够了。

浮世绘是17—19世纪流行于日本的风俗画,主要以木版画的形式存在。浮世绘的性质如同当今的海报或杂志,木版画的批量印制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满足新型市民阶层的文化和娱乐需求。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插图,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可以说,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东海道五十三次》是全球艺术经典,浮世绘三杰之一、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成名之作。东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的驿道──东海道──途中所经过的53个宿场。

歌川广重善于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幽抑气氛中的大自然,他的风景糅合了中国与西方绘画的技巧,却被认为是最能代表日本传统审美的杰作。他的作品历来被奉为浮世绘中的经典,为世界各国艺术家、收藏家所喜爱。梵高曾多次临摹其绘画,鲁迅也热衷于收藏他的作品。

这本书完整地解说了歌川广重的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从作者的生平、江户时期日本历史、地理知识,到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获得成功的关键,再到其中蕴含的未解之谜等,书中还附以北斋、国贞等大师创作的东海道浮世绘,作为延伸阅读,供读者进行参考、比对。

这部作品的诞生应感恩于幕府的馈赠,当年就在广重事业踟蹰的当口,江户方面要想京都的天皇进献御马,身为公务员的歌川广重得以随行东海道,公费出差,还能为风景画累积素材,此行成就了这套流传至今的经典绘画。

但这趟行程歌川广重是否走完全程,是至今都未知的谜团。因为有证据显示,在《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画的很多风景都是想象的、虚构的,但也有不少细节可以证明,歌川广重确实是在这次旅行中。也许他只走了东海道的一部分,要不然就是每到京都就先返回了江户,要不然就是中途掉队,错过了部分景点。

《东海道五十三次》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写真,但不纯粹写实。说他“写真”是相对于传统文人画的“写意”而言;说他不“写实”则是相对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而言。广重的绘画,介于两者之间。

早期关于东海道景色的创作中,多都是一种俯瞰视角的描绘,主张渲染精英文化的诗情画意,而歌川广重在本系列的大部分作品中都采用低平的视角,把道路、行人真切地放在观众眼前,描绘大量的细节,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你喜欢绘画,同时也对日本浮世绘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将是非常适合阅读入门的一本。光是其中的绘画作品就足以让读者反复品阅,加上书中的解读,犹如穿越时空,跟随广重游历东海道的角色美景一般。

《东海道五十三次》读后感(二):风景绘

浮世绘的形式多种多样,美人绘和役者绘的作品在表现百姓享乐生活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刻画了社会的阴暗面。1790年幕府对印刷品行业出台了严格的审核政策,禁止浮世绘艺术描绘真实的人物,就此美人绘、役者绘等题材受到打击。1840年的天保改革,更是禁止全社会奢靡成风的生活,浮世绘成为重点整改对象,颜色被限定在7至8种内,游女画和役者大首绘等作品的创作被禁止,无形中名所绘的创作有了发展空间。

德川家康的幕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中央集权的措施,出于控制各藩大名的势力制定了参勤交待制度,规定每年大名必须轮流上京参勤,在京城居住半年。参勤交待结束以后,大名的家属被当作人质留守都城,不准跟随大名回归领地,只能孤独地等待。所以幕府有“禁出女入炮”规定,严禁大名私送妻妾出江户、私运武器入江户,浮世绘的作品也描绘了这种现象。作为跟随大名d 家臣武士也不能自带妻妾,为此出于消磨部下的斗志和营造和平安详的环境,幕府制定了游廓制度,大力扶持游乐场建设,以供大名尤其是武士使用。

歌川广重早期从事美人绘、役者绘和武士绘等创作,受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的影响,《东海道五十三次》获得了可喜的成功,就此确定了风景绘的创作方向。与葛饰北斋的生动活泼的画风相比,歌川广重用秀丽的笔调和协调的色彩描绘各式人物,在自然风景中以低视角呈现百姓的市井百态,也让画作散发出旅途与人生的悲凉之感,彰显出物哀的气息。

歌川广重有意将高山或大树放置在画面的中心,月景和雪景也是其喜爱描绘的内容,热爱大自然的歌川广重,尤其喜爱对雨的描绘,以微斜陡直的线条呈现急雨突袭的场面,如表现骤雨倾泻的《庄野 白雨》,名所江户百景里的《大桥安宅骤雨》,动感的画面更是让梵高着迷。在浮世绘艺术慢慢衰弱的19世纪,印象画派对浮世绘技法纷纷仿效,莫奈的《干草堆》就借鉴了《丸子屋》的绘画风格。

民间美食等内容在作品中也有呈现,如丁子屋的山药汁饭,水口的干瓢,石部的菜饭田乐,草津的姥饼等等,这些饮食文化,有的早已在历史岁月中流逝,有的则得以保留和传承。《东海道五十三次》成功,不可避免地引来众多模仿者,如歌川国贞。葛饰北斋也有类似的作品问世,广重自己也重复过该题材的创作。作品在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众多的争议,如有趣的六指现象,甚至有学者认为,早在1795年东洲斋写乐就已绘制过该系列作品,只是东洲斋写乐更像是神一样存在的艺术家,让争议仍在持续。

这部作品集,绘者歌川广重让读者不必亲临现场,就欣赏到东海道的美丽风景,还了解到沿线的民俗风貌。

《东海道五十三次》读后感(三):画家主导的公路电影,浮世绘中的风景巅峰!

熟悉浮世绘的人绕不过哥川广重,熟悉哥川广重的人绕不过《东海道五十三次》。 首先就是它的传奇性一直被津津乐道,比如到底哥川有没有走完这趟旅程,比如画中不停出现的六趾人到底有什么涵义,无奈哥川广重的纪录已烧毁,所以一些的真相都埋藏到了历史中,也留给后来人更多的空间去求证,而这个求证的过程,反而有可能扩大了一幅或一系列画所能承载的表达。

围绕着一种可以先入为主的兴致,我们进入画中,从江户的日本桥出发,伴着广重导演的这部公路片,重新去认识那个时代,既有白描,又有写意,更多精华,于妙处生花。这对于观者是一种考验,所以也只有走近并走进,才知闪光之所在。好在著者也是深耕之人,对画里画外的典故尽收入囊中,并整合为最理想的方式呈现。

整体构建以画为主,然后是对画作的解读,并细心标注今天可探寻的旧址所在,虽没有重点提示,却成为“重走广重路,重看广重物”的一个契机,这里也在谋求着与画家的隔空互动,心归何处,眼望哪里,自然找到了一个根基。而后面的延伸阅读也大有文章,除了对后期很多的版本升版做介绍外,也普及了一些其他的相关画作及逸事。这种以系统的画作为点然后散开的方式,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人。

说到人,能流传下来的,一种是文字的描写,一直就是图像的描绘。可以说,《东海道五十三次》既属于前无古人又可称后无来者之作。虽然后面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模板向创作,但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启,意义自然是非凡的。再加上和他同时代的也是他的启蒙导师葛饰北斋尝试过却未成,他的老师歌川丰广虽然有了创作却也流于小众,只有他作为风景绘的接班人,同时也成了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再说回画中,画家亦不是刻板的描绘,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取一叶,可知秋。甚至所有的驿站都可成为鲜活现实的背景,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借足了神,也就可以疏于形,所以在画中被后人指出的各种错误,到底是一种取巧,还是创作的一种方式、风格,我们只能臆测。 还有他善用的颜色,在作品里一条条涂抹,晴天,雨雪,在他的现实与幻想里融合并凝刻为一霎,山、海、人、物,共同讲了一路的风情,来到京都,宛如另一个世界。 我们走过的路,路过山川河流,路过春秋冬夏,路过万家灯火,路过一路繁花!

《东海道五十三次》读后感(四):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名作

浮世绘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风俗、戏剧等场景。 浮世绘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用于宣传广告、娱乐活动等方面。 而本书作者是浮世绘三杰之一、风景画大师: 歌川广重的成名作,描绘了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的驿道东海道,沿途的风景名胜,体现了日本和歌中典雅宁静的氛围。 歌川广重的风景画,融合了中国与西方绘画的技巧。被认为能代表日本传统审美的杰作,世界各国艺术家,如梵高曾多次临摹他的绘画。 让人惊喜的是,这次的版本加入了文字介绍,现今地址,完全就是古代旅游攻略啊,美与知识共享,值得一看。 为什么这个系列如此热门?因为人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当时特殊时期,很多人不能亲自前往东海道,只能通过这种版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 画面中的每一幅画都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结合了人物和风景,表现了东海道上的各色人物生活。有富贵的、贫穷的,就像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其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所需的。 作品一开始,画家从日本桥出发,正式踏出了东海道的旅程。接下来他会遇到哪些人?哪些风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出了江户的第一条大河便是多磨川,熙熙攘攘的各色行人好不热闹。 转身到了神奈川。繁华的街道上,店家的女招待们已经开始忙着拉客了。而在其中画家又别具匠心的画了一组朝圣者,破除了画面上的十丈软红。仿佛在说,有人在红尘中沉迷,也有人为了理想一直坚持,出世与入世就这样直白的表现了出来。 接着又画了湖水图。其实这个场景并不存在,是作者自己的想象。在这幅画上,画家借鉴了中国的青绿山水画,用红色,绿色,颜色交叠,体现了山川的层次感。这幅画一画出来,当时就吸引了欧洲印象派画家的目光,影响了莫奈,梵高等人的画作。 往下走,来到了日本有名的富士山,网上完整的体现了它的雄姿,不愧是日本第①高峰。同时画面中还有两位女子正望着富士山,另外一个人大约讲述着旅途见闻,三人身上悠闲的烟火气与高洁的富士山形成了对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还有更多景点画等你来打卡,立刻翻开这本书吧。 书名: 东海道五十三次 作者: 歌川广重 出版:领读文化 下本书见。 大家好,我是墨七荷 左手翻书,右手绘画,伴你同行!

《东海道五十三次》读后感(五):东海道五十三次:江户时代的风情与辉煌

本书以日本著名的驿道——东海道为主题,由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经典版《东海道五十三次》为主,辅以北斋、国贞等大师的作品。本书收录了112幅高清大图,采用全彩印刷,平装双封,并使用压凹工艺,内外封均为画框设计,外封框中选 用《沼津·黄昏图》。 本书其实不仅是一本艺术画展,更像一部旅行指南,融艺术、历史、文化和旅行于一体。每一幅画面都附有文字介绍,包括艺术手法、现今地址、名胜特产和历史故事等。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山水之间、人文之上的东海道之美。 歌川广重是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细致写实、色彩鲜艳的描绘手法娓娓道来东海道之美。他以安闲的笔调描绘了东海道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呈现的种种景致,并将各种人物活动融入自然风景,体现了日本和歌中特有的含蓄典雅的意境,洋溢着淡定悠远的抒情气氛。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广重名作,这些作品展现出浓郁的江户风情和广重独特的美感。蒲原夜雪、龟山雪晴、庄野白雨、三岛朝雾、品川日出、林间月影以及平野孤烟,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示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四季各异的美景以及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惆怅。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其他浮世绘大师,如北斋、国芳、国贞等人绘制的东海道浮世绘,以及与东海道有关的其他创作如《东海道徒步旅行记》《东海道名所图会》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东海道的美好和历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日本东海道驿道的旅行指南,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东海道之美。同时书中的详细介绍,更是带领读者了解了日本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日本的乡土之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