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读后感锦集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读后感锦集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是一本由[美] 尼克·德纳索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读后感(一):一下能看明白的是第一个小故事

《在那草本旺盛的山丘上》

萨尔是个话唠,推测平时不太招主管喜欢,所以当新来的队友因为想接近女孩们而提出换组时,主管的第一反应是“你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萨尔”,“我们不得不把他和整个团队的人分开”。

从萨尔与蒂姆的聊天,推测他可能是技术宅男,聊游戏,把捡到的电线用到自己的机器上,说什么“唯谦卑者可继承地球”。跟那些酗酒嗑药的年青人没有交集,对女孩子打招呼也不太理会。这样的人很难交到朋友,也很难被人喜欢,最终,主管不知道找的什么理由把他炒了。

看到他被炒的那段,我真是莫名其妙:他没干什么呀!

一起清理社区垃圾的女孩子 ,其中一个就是卡拉,从对话能看出她酗酒嗑药。这时的她在读大学了。

《有史以来最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卡拉小时候的一个片段。

以为自己能参与到肥皂剧的制作,很高兴地邀请女儿跟她一起看片。结果事与愿违,很失望,然后叫女儿回房自己玩,卡拉回房很悲伤,趴在枕头上大哭。

我没太看懂。通篇都是在自说自话,卡拉一个字也没说过,只有几个表情转换。问她话,她就回望着,自主判断女儿的看法。卡拉不爱说话的表现跟后面她弟的表现是一样的,不知道这是啥心理问题。

《小国王》

这个故事讲的是卡拉一家去度假的故事。这个时候卡拉可能16岁左右,将要读高三,她弟将要读六年级。

卡拉的父母带孩子去当年求婚的景点度假,“想要来一场回忆彼此往日激情的庆典”。但是孩子并没兴趣,尤其是弟弟泰勒, 整个故事里一言不发,脑内各种高潮与暴力。后半段他爸对孩子的不领情发脾气了,等情绪过后他又主动对孩子道歉了,都是一些家庭日常琐事。

我不明白,为什么最后他们一家准备回家的场面,泰勒不是来时的小孩子模样,而是蒙面大汉。

据说,原版描绘泰勒臆想的情节更加限制级,引进版做了调整。

《小布丁》

这个故事我没看懂,估计有点像《七月与安生》, 女孩之间的互相嫉妒 。

在这个故事里穿插了卡拉死于交通事故的一幕。

《贞女玛丽》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未成年少女玛丽与男友滚床单,意外怀孕了。男友不想认帐,教唆玛丽编了一个带有种族主义的谎言企图蒙混过关。这个故事采用的视角是小镇居民对这件事的八卦,我有点分不清谁是谁,仅认出卡拉一家。看图片卡拉的弟弟长大了一点,不知道这个时候卡拉去世没。

《如今的国王》

这个故事讲的是成年以后的泰勒某个生活片段,也就是卡拉的弟弟。

泰勒下班后到离家很远的会所去做按摩,他以前也来这家店。估计之前是闷不出声的做完就走。这次,提供服务的小妹好像很有兴致,与他攀谈起来,问他住哪里呀,在哪儿上班呀,家里几口人呀,都是我们平时会聊天的开场白,哈哈。泰勒还是不善言语,小妹问一句他就答一句,后面谈到他姐姐,可能引起的他的某种情绪,他告诉按摩小妹“其实吧,我在按摩的时候并不爱聊天”, 对话就这样中止了。这个时候按摩小妹有几张面部特写图,我后来看了其它网友的评论才意识到,这个按摩小妹长得跟泰勒死去的姐姐——卡拉,很像。泰勒离开会所去地铁站坐车回家,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之前泰勒告诉按摩小妹的一部分话是谎言,他的工作其实是清洁工。

泰勒中途下车,遇到一个向他寻求帮助的路人甲,路人甲怀疑自己被人跟踪,假装认识泰勒,要求泰勒陪他走一段以甩开跟踪狂。泰勒配合路人甲,称呼她“卡拉‘。 后面路人甲到家了,故事就完结了。

从这个故事中看出泰勒仍然跟父母住一起。而那位按摩小妹就是这本书的名字,贝弗莉。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读后感(二):多少孤独在风中沉默

周日的晚上在观前街闲逛到慢书房,正好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最近对图像小说很着迷,花了两个多小时读完了。书里的故事都特别简单,读完却有淡淡的寒意涌上心头,作者的画笔简洁而冷峻,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孤独无助。

这本书里信息量很多,简单说一下我的理解。

故事里的萨尔是个话痨,看起来很好相处,喜欢和同事各种聊三观,但他却不太喜欢几个一起工作的女孩们。我猜测可能是内心比较自卑,不敢和女孩相处。结果新来的搭档一直在盯着女孩们看,后来申请工作调动和女孩们一起干活了。结果领导认为萨尔不好相处,就把他辞退了。从办公室出来后,大家“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样沮丧的脸”。

不甘心孤独的萨尔,一直在和同伴尬聊,同伴的表面迎合,早已看穿一切。女孩们其实也没有做错什么,她们只是偶尔和萨尔开个玩笑。最后只有萨尔,独自在风中凌乱。

妈妈获得了某影视公司提供的提前看剧的福利,一开始以为自己能够给他们提供演员方面的建议。于是叫上了在床上躺着的女儿一起来看,电视里的一家人因为各种误会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后来晚上父母主动去和儿女谈心,最终迎来了一个Happy ending。结果妈妈打开了影视公司寄来的意见卡,里面的问题全是关于电视剧里的广告的,场面一度很尴尬,然后她就让女儿回房间休息了。女孩回到房间,大哭了一场。

女儿更像是被妈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看剧过程中妈妈和女儿没有一句沟通,看似在问女儿的想法,实际上一直在那里自言自语,即使女儿不发一言她也不关心。故事里的一家人因为坦诚有爱的沟通继续幸福生活着,现实里的妈妈却只关心他们演的好不好,女儿只能通过大哭一场来宣泄自己。

爸爸和妈妈带着女儿、儿子,一起穿越大半个美国回到他们恋情开始的地方旅行。一路上爸爸妈妈在各种回忆他们的过去,女儿、儿子却一点儿也不感冒。女儿在酒店的泳池里勾搭了其他男生,儿子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脑子里却是各种血腥暴力和“龌龊下流”的想法,还拿着姐姐的内衣套在枕头上“实战”,结果被姐姐和爸爸妈妈都撞见了。直到爸爸给每人买了一个他们当年特别喜欢的冰激凌,儿子却不小心没拿稳掉到了地上,爸爸终于爆发了,带着家人提前结束了旅程。

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像呀,父母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们的想法,想当然的带着他们回忆自己的青春,换来的只有两个孩子的乏味和无趣,他们还生气“带你们出来玩你们竟然还不高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去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他们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漠不关心、视而不见,眼里只有自己。

女主带着新认识不久的男生,一起前往偏远的小镇,去参加自己童年好友的组织的聚会。到了之后,她俩撇下聚会的所有人,好友带着她参观自己的新家和新房间,在床上拿出相册回忆过去,感怀如今。女主提到了当年她们曾经一起睡过一晚的往事,好友却马上炸毛了,让她不要再提。女主恼羞成怒,敢成你把我叫来,就是为了看你的新房子,对我们过去的情谊一笔勾销?然后就带着新认识的男生开车离开了。

感觉这里面隐藏了一个情感的错位,女主不辞辛苦大老远跑去,心里对朋友有着更多的情感;但朋友却不想再提了,只想忘掉过去,可想而知女主内心巨大的失落。

故事里还穿插着一个小伏笔,女主和男生郁闷的开车回去,路上遇到了车祸,正好是上文《小国王》里的姐姐不幸去世了。

故事主要通过各个旁观者的谈论来讲述。未成年的玛丽和男朋友偷尝禁果,结果怀孕。而要去打胎必然会让父母知道,男友为了躲避牢狱之灾,就和玛丽策划了一起“绑架案”,声称是一个阿拉伯人在回家路上侵犯了玛丽。所有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讨论这件事情,最后警察调查出了真相,所有人都知道了。

如今的国王,就是《小国王》里的男孩长大了,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穿越好几条大街,来到自己每周都去的按摩店,技师和他比较熟悉了,一边按肩膀一边闲聊。男主其实并不愿说话,最后直接说自己来这里是因为可以不用说话。这个技师就是书名里的贝弗莉。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女生半夜回家被陌生男人跟踪,怎么也甩不掉。正好遇到了刚刚按摩结束回家的男主,他们之前认识,但是好久没见了,于是男主把女生送回了家。

总算写完了,这本书需要反复看几遍,才能看透故事背后的孤独的底色。

《接近真相的贝弗莉》读后感(三):捋一下6个故事的时间线

共通的基准人物是卡拉,我们就以卡拉的年龄状态来标记故事的顺序吧。

故事1 《有史以来最悲伤的故事》 卡拉:小学/初中

我倾向认为本处的卡拉是最年幼的版本。首先,她的头发相对较短,还没有扎起来;其次,她的衣着相对保守,还没有穿上吊带/一字肩等更成熟的衣物;最后,她的性格仍是被动内敛,讨好母亲的状态,我认为在卡拉从这个孤独压抑的状态,堕落到大学时代的放浪形骸是比较合理的顺序。

在这个故事里,卡拉的母亲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家庭存在的问题——单方向向孩子输出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完全没有发现到孩子的笑容之下潜藏的,被倾听的需要。可想而知,也没有发现到,卡拉的眼泪。

还有一点,这里能看到,卡拉家有一只狗狗。我没有发现这只狗狗相关的剧情,有点奇怪。用狗狗来谈人类情感,特别是它陪伴着的小孩的情感,按说是很方便的。

故事2《小国王》卡拉:即将高三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卡拉父母的问题——完全无视孩子们的体验,只顾自说自话。就算是道歉,也是在说一套一套的正确废话,完全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泰勒心中的“国王”,那个掩盖自己面目,却又释放着本能的巨汉,逐渐替换掉了孩子泰勒,却完全无人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泰勒无意识换台的分镜中,你可以看到《有史以来最悲伤的故事》中提到的,当时尚未播出的情景喜剧《反正我们搞定了》。看来,成功播出了啊。

故事3 《在那草木旺盛的山丘上》卡拉:大学

在这个故事中,卡拉,安妮,一位黑发女孩,蒂姆(黑人男主),萨尔在一个活动中心打扫卫生。看起来,他们并不像是主动来这里打工,多半是犯了过错被惩罚的社区服务之类(不确定)。

这里卡拉有一句奇怪的台词,她说:“七点半醒了就和泰勒一起晃晃悠悠去上课。”卡拉高三时,她的弟弟泰勒才上六年级,差着6岁,不应该能和她上同一个大学的课程。

不过,本作中人名重复的情况相当普遍(光是蒂姆就有黑人大学生,酒保,上海报的明星三人)。并且,从封二的作者介绍中我们知道,本篇是本书中作者创作的第一个故事。综合以上两点,这里的泰勒很有可能不是卡拉的弟弟,而是一位随口创作出来的龙套。

故事4 《小布丁》卡拉:大学

这个故事的主线人物是“杯子糕”蒂娜,和“小布丁”夏洛特。父母辈的生活拉开差距,让这两个曾经的好朋友渐行渐远。

故事开始时,蒂娜在加油站里不管不顾地抽烟。与此同时,有人向一辆红色跑车上搬运一大箱烈酒。车上是一群兴高采烈的青年男女,里面就有卡拉(似乎还有故事3中的黑发女孩)。

故事的最后,蒂娜灌下了大半瓶烈酒,被好友赶出房子。她半醉半醒,愤怒迷茫。然后她看到那辆红色跑车翻倒在路边,梳着金色发髻的卡拉被甩飞出来,死在路上。

蒂娜倒吸一口凉气。她和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孩又有多少差别呢?下一个迷乱的夜晚之后,她会不会也像这样,倒毙街头?卡拉的死亡,或许成为了蒂娜“向过去告别”的契机。

本篇中同样出现了相同名字,命运却完全不同的两个文斯。作者甚至借蒂娜之口强调了这一点。

故事5 《贞女玛丽》卡拉:大学(已逝)

这个故事的时间锚点我主要看到两个:

一个是卡拉的弟弟泰勒,他看起来还是小学生的样子,距离卡拉的死亡恐怕也没有几年。(此时的卡拉父母,衣着的颜色都变得晦暗了。大概,还在对卡拉的哀思之中吧。)

另一个是快餐店中的黑发女孩,她在《在那草木旺盛的山丘上》也有出场。她提到,卡拉曾经和凯尔交往,后来车祸身亡。她的样子成熟了一些,但仍然是学生的样子。和老板娘的对话也算侧面的印证。

玛丽工作的地点是“文斯披萨”,不知和故事4中提到的文斯有无关系。

另外,凯尔·维金斯的哥哥名为亚当·维金斯,但前文中此人却被称为“谢尔”,对不上,有点奇怪。

故事6 《如今的国王》卡拉:如果她还活着,将是42岁

如今的泰勒看起来和他心中的“国王”并无二致,高大强壮,令人生畏。他没有车,也不是机械工程师。他和乔伊都是清洁工(而他们共同的同事中还有一位“雷查”,不知和当年活动中心的雷查有无关系)。

他每周最舒服的时候,就是到贝弗莉这里按摩。贝弗莉长得很像卡拉,只是多了一颗痣。

他会满怀期待地提前半小时到来,在寒风中徘徊,反复看表,确认时间。他的表不是什么好货。明明是电子表,竟快了2分钟,还得他手动去调。

终于,10:30到了,他可以摘下自己脸上的面具,戴上心里的面具,去见贝弗莉。

这里泰勒随手翻阅的杂志中,有《反正我们搞定了》中饰演女儿的演员的新闻。“90后童星,现身居何处?”那个曾经的怀春少女,现在也是一脸枯槁,似乎吸了毒的样子。假设她拍摄情景喜剧时是12岁,那么拍摄的时间最早就是2002年(1990+12)。如果卡拉身亡之时是18岁,那也过去了24年。这么算下来,泰勒的现在是2025左右,和我们的时代相距不远。

贝弗莉想离开这个地方,和她的男朋友一起。下一周,自己见不到她。乔伊用他的絮叨反复提醒泰勒,你没有像样的工作。你今天夸下的海口,总有一天会暴露的。你只会和我一样,日复一日在寒冷的街头打扫下去。

我认为泰勒想死。

乔伊想要用车上的消毒剂对吧,无所谓了,给你用。泰勒走进地下铁道,站在通道边,伸长脖子,向铁道深处望去。等到那轰鸣声靠近,泰勒的谎言就可以永远被封存,他就可以不用再忍受这难耐的寒冷,再次见到卡拉。

“嗨,卡拉,见到你真好!” 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泰勒的笑容(除了小国王封面那个痴笑)。

这个女孩并不是卡拉,她也不是金发(虽然戴着金色的帽子)。泰勒把她送回了家。

初次看到结尾时,我为这大块的留白深感不安。See you Later,是否是泰勒心中的“国王”所言呢?但再次阅读,我却深深的希望,那女孩门前的灯火,能为泰勒的心灵提供一点温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