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说吧,房间读后感锦集

说吧,房间读后感锦集

《说吧,房间》是一本由林白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吧,房间》读后感(一):女人,善感不是错,泛滥即懦弱

这是我无意中选到的书,却让我见识了完全出乎意料的一种写作手法,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感受力极强的女人一段时期内日记的拼凑整理,或是一个处在绝望边缘的女人对一段境遇的歇斯底里。 不可否认,书里对男人、孩子、婚姻、堕胎、求职等都有极其性别区隔的描写,很容易在有所经历的女人心里重重一击,找到感同身受、惺惺相惜的强烈共鸣。但同时,一味下沉的语言感染力,也容易让本来迷失的女人对自己的处境做出深以为然的趋同性选择,陷入无法自拔的救赎困境。有时,对某些境遇的钝感,从长远来看是对脆弱自我的反向保护。 说到底,每个人的绝望都可以独树一帜,但应对方法绝不可能千篇一律,就像作者最终只是陈述了事件的过程,并未给出人物一个类似结局的交代。多米可能最后真的如作者一样成为了靠抒发自己过活的作家,但普通女性还是要懂得及时抽离对自身太善感的发掘,以免消沉了前进的意志。虽然南红跌跌撞撞、命运多舛,但她从未失去对前路的渴望,这正是不易的闯荡中我们更需要的心理特质。 总之,在手捧此书时可赞可叹,但合上书本还是要勇敢锉掉沮丧气,在保全好自己的同时,手握生活的零星甜,抵过奔波的万般苦。

《说吧,房间》读后感(二):有意义,但书的立意和思想性不够高

作为90年代的女性文学也带有先锋性质,题材和视角有价值,但人物和故事上其实存在欠缺。

实际上书里的两个文艺女主固然有女性承担的枷锁和痛苦,但命运的悲惨多少也有自己的个人责任,尤其是一些作大死的行为,不能全甩锅到男权社会的问题上。把一切都甩到男权社会背锅,最后女主一个死了,另一个眼看也要步上后尘屈从于更加恶劣的男权社会的生存潜规则,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她们要做文青就干脆一个人坚持到底,像书里有个避世的女诗人一样,爱惜羽毛,不惹尘埃。但是两个女主偏要下场惹尘埃,还各种作死操作,这换谁都扛不住吧?

书里女主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说早知道落得那个境地,还不如当初委曲求全,免得落更惨境地反而陷入更深的桎梏。但这种个人反思不够,书里的主要内容还是控诉外界。这时候不得不说,外因都是内因发挥作用。还活着的女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改变,但时间不等人,她已经过了能积极改变的时候。其实社会压力和转型期社会压力,到处存在,不单单是一个性别面对的困境,但是书中对于性别的因素过于强调了。

书里对90年代社会转型矛盾和社会动向的描绘不足,男性都已施暴者和加害者,引诱者,冷漠者,玩权者的形象出现,几乎就没一个正面点的,这也是一个问题。

两个女主为什么会落入遇人不淑的境地?想必作者也明白,只要写一个正常点的好一点的男人出现,拉她们一把,这故事的精神内核就塌了。

从这一点说,其实可以看成一个当代女性特色版的活着。本质上也是不断给女主加苦难,一点希望都不给的模式。

另外作者的语言不太利索。

综合给3.5星吧,向下取3星

《说吧,房间》读后感(三):没人能告诉我们真相

很南方的风格:细碎的感受、松散的结构、没有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很绵密,或者说很粘腻,把我们意识深处那些模模糊糊的边边角角呈现出来。

以前我一定会说这本小说不好,毕竟作为一个北国人,骨子里的审美倾向于直接老辣,完整清晰,喜欢那种像刀一样锋利的文字,刀刀见血。好在,最终还是很努力地压制住自己的偏见,文学是自由的,文学表达是不拘一格的,连《尤利西斯》和《佩德罗﹒巴拉莫》都能成为伟大的不朽之作,连喋喋不休热爱说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我明白对于一部小说,只要该真诚的地方足够真诚,便值得赞许。

说实话,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不太敢彻底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感受书里那些细腻腥膻的细节。

因为太痛苦了,失业的痛苦,虽然对于二十年后的我来说,似乎没那么可怕,毕竟我生活在一个人人从小就要学着有一技之长的年代。有了一技之长,即使失业,再找下家就好了,虽然眼下因为疫情机会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总比书里写的或者说作者经历的九十年代要好一些。不过,我依然能多多少少能体会那种不安和惶惑,对于当下和未来的不确定,对于人生的不确定,对生活里任何一件事的不确定,尤其当你始终努力向上,什么事情都没做错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挨了生活一记当头棒喝,而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归向一种对命运的彻底臣服,一种深深的幻灭感。

那些关于生育和流产的描写,因为未曾经历,所以对我来说,算是对未知的恐惧的一部分。

作者写人工流产的痛,那种痛混沌沉重的折磨,甚至让人向往割伤和烫伤的痛,因为那种痛是清晰痛快的,是明澈的。她恨之前将人流的痛轻描淡写地说出来的女人们,恨她们说谎,还说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真相。其实除此之外,其它事情的真相似乎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想想看还真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孩提时代,我们似乎就默认了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才是正常的人生,只有拥有大多数人都有的东西才是正常,直到后来自己亲历波折和无常,才明白波折和无常才是人生的真相,只是从来没有人提起。其实细算起来,那种完美的正常的人生谁都不曾拥有过,却活在所有人的口中,成为所有人理直气壮嘲讽他人的工具,却不明白,其实自己也是被他人和命运无情嘲讽的小丑。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由于某些人特有的敏感和洞察,真相,只有你自己能体会,只有你自己能知道。

所以,他们都没当上作家,而你当上了,不是吗?

《说吧,房间》读后感(四):网中之鱼

最近才开始读80s90s大陆女性主义的书。

我对中国当代文学,说来好笑,一直耿耿于怀于洪子诚先生的那一句,“说来惭愧,我们研究的,是一种‘说来惭愧’的文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背负来的这种沉重的心情,出于“傲慢与偏见”,对当代的小说也因此看得颇少。所谓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就更不用说了。于是最近才翻到林白,在《说吧,房间》的修订版后记中,她说,“无论女性生活的变与不变,那些生命中的焦虑、惶恐、疼痛、碎裂等等,都还是需要文学的,而文学也是需要它们的。”

《说吧,房间》题目由来于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主义的重要作品。在这本书里,伍尔芙提出了那个著名的譬喻,一个女人要写作,首先要有钱,其次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于是林白此作也是身处二十世纪末对女性主义先驱伍尔芙的回应。然而无论如何,房间的这扇门总要向外打开,向污浊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打开,身处房间的女性并非真的与世隔绝。林白的多米们,终究活得更加浪漫主义。

作为网中之鱼的命运——即使过去将近三十年,女性的处境依然没有多大改变。与以往的写作不同,不是狂妄古怪而生机勃勃的浪漫主义,也非以后落入市场逻辑的哗众取宠,林白的《说吧,房间》以力笔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商业社会里的艰难行止。

三次求职,三次失败,现代社会许诺的好处并没有为女性争取多少地位的真正提高。相反多米们还要艰难地的突围现实秩序,就像卡夫卡的k,城堡的中心是进不去的,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多少照顾。现代性的病灶终究要弱势群体来承担,无物之阵始终存在。

书卷气的多米和物质化的南红,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然而无论被动物化和主动物化,都逃不开男权社会扼杀的网。别说从陈白露到多米南红的已经走过的半个世纪依然如此,女性要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恐怕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女性书写对去蔽还是有利的。在她们笔下有了与此前男性作家塑造的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视角。不是被拯救的失语的子君,也不是刚强得失去了性别的江姐,更不是被洗得纯白的白毛女……此前,是什么遮蔽了文学话语中女性的声音呢?我理解为一是长期以来固化于作家们脑中的模式(小L解释为一种“理式”)。我惊讶为什么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几乎可以做情人/母亲的对立分类,这样二元对立的结构,情人或者母亲,分别承担性欲和繁衍。如此二元对立的设定里,有太过单一和固化的模式。女性书写打破了这种人为的、男权话语下的枷锁。同写性,在林白《说吧,房间》这里,不是郁达夫式病态泛滥和嘲弄,或有意无意进入宏大叙事(如杰姆逊所说第三国家的写作总是一种寓言)。所写甚小,同是强烈的“自叙传”色彩和明显的自怜自赏倾向,却有更广阔的指向——身体性体验与精神性遐想叠合,边缘而陌生的写作方式,释放出的是群体里个别的“独唱”,“以血代墨”的叩问。

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谈到,男性画家们喜欢让笔下的女人手持一面镜子:“你画裸女,因为你享受观看她的感觉。你让她手握一面镜子又称她贪慕虚荣。你从道德上谴责她们赤身裸体,又把她们画下来供自己欣赏,这倒是与圣经中惩罚女人的故事不谋而合。”她的自恋是被命名被先定的罪名,看与被看的关系很奇妙。油画中画裸女,隐藏着将裸女景观化的意图(忽然想到宫体诗)。裸女既为取悦收藏者,不可避免的献媚之相本身又是一层衣服。

如此来理解中国大陆的女性写作也是可能的,其之所以后来一度成为消费的陷阱原因也在这里。90s确实剥去了沉重外壳,追欢逐乐的狂欢年代,“轻叙事”和解构一切的冲动,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放是包容是打破枷锁,但能走向多远是值得怀疑的。在这种氛围里,对沉重的书写也容易滑向市场逻辑。女性书写变成自恋又自怜的故作姿态,怀着“被看”的意识将自我“景观化”,也容易引向对资本的无限迎合和谄媚。

但我相信本书这样的作品,尽管一再被市场包装,也不会成为市民大众的阅读热点,更不会为消费时代所消费。

再版序言里的最后一段——

二十三年来,吾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巨变之中,但,究其本质,女性之生活终究无大变,女性求职总是更难,哺乳的奶汁仍然是血变成的,挤公交车的疲惫仍然会使乳汁分泌下降,奶水仍会变成汗水悬挂在额头……人工流产,仍需面对锐利凛冽的器具,面对那些弯刃、钢尖、锯齿,那些刀刃之上的刀刃,寒光之中的寒光,这些仿佛变成刑具的手术器械,它使女性如惊弓之鸟。

仍是如此。多米南红们的世界并没有多少改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