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读后感1000字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读后感1000字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是一本由(美)马克·郭士顿 / 菲利普·戈德堡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读后感(一):书摘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两类人,拥有怨恨内核的人和拥有受伤内核的人。 对男性来说,最重要的是事业和对自主的需要;对于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关系问题和亲密的需要。 你已经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但是为了不打破现状,你可能已经把它排除到了你的意识之外。如果需要一场死亡或一场危及生命的疾病才能唤醒你,那可能就太晚了。 马克·吐温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拿不准的时候就说真话。”但我相信马克·吐温也会同意——说真话和演喜剧一样,时机就是一切。 一家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经对我说的话:“成功的关键是忍受无聊。”成功需要修正、调整、排除错误。如果你只对新奇的事物感到兴奋,而无法忍受过程中乏味的部分,你就会失去耐心,然后放弃。 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你经历失去的领域创造新的记忆。例如,失去配偶的人往往会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或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和孩子在一起。虽然这的确比孤立自己要好,但都不如约会那么有建设性。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读后感(二):我们的失败往往不并非不努力,而是来自于我们对于自己的不认可

当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不满意的时候,当我们感受到挫败的时候,当我们内心处于极为阴暗的负面情绪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明确的知道,这一定是我们人生的某些决定出了问题,必然有一些关键性的思想内核,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做出转变。

那么怎样识别出在我们人生之中所出现的这种不合理的内心需求呢?怎样改变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模式呢?有着哪些具体的行为是把我们带向深渊的呢?我们要具体怎么做才能走出失败的人生呢?

马克·郭士顿,著名心理学咨询师,四度被美国消费者研究协会评为“美国年度最优秀精神科医生”之一,同时他也为众多组织培训克服做挫败的行为,帮助无数的人找到自己失败的节点,完成对于这些失败行为的修正,帮助他的来访者取得应有的成功。

他的这一本书《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就是基于导致我们失败的所有自我挫败行为,了解这些行为具体是什么?引起这些行为的内心动因又是什么?并着重化解这种自我挫败行为,让我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方式迎接所有的挑战。 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列出了40条给我们带来失败的自我挫折行为。每一条我们身边必然有人身上存在,都会对他们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其中任何一条,如果我们能克服,都会带来一些生活的改观。

比如,很多人都在追寻着父母的热爱与认可,这其实也是一个陷阱,更是现在很多人成长道路中最严重的绊脚石。如果遇到一些贬低型的父母,孩子做的任何行为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这就注定了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人会处于悲观失望之中。

当然,这样的行为不限于年龄,即使人到中年,依然会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可这是严重错误的想法。我们自己的人生只能我们自己做主,即使父母也不行,而且我们并不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我们只需要自己认可自己,就能够感受生命的充盈。 所有,作者的建议就是,“如果你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未曾得到过的东西,那就做你自己的祖父母吧”,让自己给自己赋予爱,赋予认可,人生会幸福很多。

那么这40条不利于我们的行为还有什么呢?拖延,相信是很多人多会有的行为,但也是让我们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当你想说“不”的时候说“好”,这就是不会拒绝,会让我们肩负太多的压力;心怀怨恨,当我们内心有着恶,必然被恶所影响,怨恨只能让这种内心的负面能量不断滋生,又怎么会感受宁静与幸福呢?

其他的还有:凡是追求安全、试图改变他人、嫉妒他人、自爱自恋、过早放弃、不说出自己的要求等等,每一条都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 那就让我们拿起这本书,对照书中的40条自我挫败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 书摘

我们为什么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行为

马克·郭士顿 菲利普·戈德堡

59个笔记

你可以从自我挫败的行为中学到的10件事

如果你没有足够快地处理伤害和失望,这些感觉就会变成怨恨、愤怒和憎恨。它们会在体内溃烂,最终引起一些身体症状和/或成为情感上的火药桶。从长远来看,尽早承认问题并以同情、尊重和同理的态度有效地处理它,才是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你最好集中精力克服自己的自我挫败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好。至于其他人,如果你理解和接纳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或让他们感到内疚,那么他们将更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

前 言 如何战胜自我挫败

第1步:增强对身体的觉知。一开始,冲动会引发身体上的感觉。停下来,注意有感觉的部位和那个部位的感觉。你的胃有感觉吗?头、脖子,还有胸口呢?第2步:增强对情感的觉知。试着把身体上的感觉和情感联系起来。你为什么感到紧张?你对什么感到生气?你在害怕什么?第3步:增强对冲动的觉知。你刚刚注意到的感觉是否让你想要采取行动?这些感觉让你想做什么?第4步:增强后果意识。问问自己,如果采取行动,短期和长期的后果可能是什么。意识到行动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让你适时地停下来。第5步: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问问自己还有什么选择。哪一种选择可能会产生最好的结果?想象一下,如果你采取更有建设性的行动,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好事,这可以激励你做出改变。

打破惯性的关键是关注你正在获得的,而不是正在放弃的东西。

01 追逐父母的爱与认可

人们总是试图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父母的爱、关怀或是其他),结果却成了一种自我挫败的行为。

打破家庭循环的关键是:做你父母的父母,实质上成为你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给予父母他们从未得到的东西。通过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你也许能使他们不再被自己的成长经历所束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侵蚀我内心的不是我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爱,而是我因为太生气而从未给予过她爱

02 和错误的人交往

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和抱负告诉一个拥有怨恨内核的人,那么他会试图打击你的热情,甚至可能会反对你。当和更不幸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往往漠不关心,甚至可能会表现出不屑或居高临下的态度。

03 拖延

通常导致拖延的决定性因素是,独自一人做事,没有人帮助你、支持你,或者鼓励你。你可能会咒骂自己懒惰、懦弱或缺乏自信,但其实你真正的障碍可能是孤独,尤其是当你拖延的任务是要你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06 生气到让事情变得更糟

● 冷静下来。不要冲动行事,花点时间反思一下情况。● 问问自己,是什么让你生气。答案通常是你认为不公平或不合理的事情。● 找出对方违反的原则,并用语言表达你的信念。● 找到一种能够支持你的原则的最好、最有创意的方式。

08 心怀怨恨

宽恕的最好方法是停止怨恨的想法,专注于实现重要的目标。如果你继续前进,创造出了令人满意的生活,你就会更少感到沮丧和愤怒。你会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你的责备之心也会消失。你不会希望因为自己不友好的行为而破坏你的幸福。从本质上来说,在你的生活中取得进步将比报复更重要。

09 认为别人不求任何回报

● 要假设人们总是期望得到一些回报,并且不要因为这种认识而产生怨恨。● 判断对方给予的是礼物、帮助还是贷款。● 如果这是一份礼物,一定要表达你的感激之情,也许还要找个机会回赠对方礼物或表达你的体贴之情。● 如果这是一次帮助,那么记在心里,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对方以作为回报。● 如果这是一笔贷款,那么讲清楚你打算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偿还。

10 凡事追求安全

那些乐于冒险的人知道,成长的最佳方法是超越自己。他们的方向感来自内心。他们不会避开令人惊讶的事,他们甚至可能会寻找这样的事情来做。他们很少带着遗憾死去。最终,他们不会后悔自己做了什么,而是会后悔自己没有做什么。

12 盯着你的伴侣做错的地方

● 当你认为你的伴侣没有尽到他/她的责任时,问问自己,气愤和吹毛求疵对你或你们的关系是否有帮助。● 实践这三个“A”:“意识”(awareness)、“感谢”(appreciation)、“认可”(acknowledgment):■ 意识到你的伴侣付出的努力。试着去注意他/她为了经营好这段关系所做的小事。■ 感谢那些需要妥协和牺牲的努力——你的伴侣因为足够爱你才会尝试这样去做。■ 认可你的伴侣的付出。不要把感谢藏在心里。● 在你运用三个“A”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伴侣的行为会自发地改变。有时候人们会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被认可。● 如果你仍然觉得对方的努力不够,那就问问自己,你的这种想法是否公平合理。● 如果公平合理,那么试着把你的受伤和受挫的感觉告诉对方,但不要用批评的语气。● 告诉你的伴侣你希望他/她做出什么改变。询问他/她是否认为这些改变是公平合理的,以及他/她是否愿意做出努力。● 询问他/她是否有什么希望你做出的改变。

13 容忍对方违背承诺

就像彼得·福克(PeterFalk)在剧中扮演的著名角色(神探可伦坡)一样,你将身体前倾,不做眼神交流,挠一挠自己的头,表现得非常困惑。然后说,你可能是记错了,但你似乎记得对方曾经做出过某种承诺。当事实站在你这一边,但你又不想让对方难堪时,这是一种不会引起对立的引出话题的方式。

14 当你还在生气的时候就试图去和好

在释放内心的愤怒之前,试图和解是徒劳的。试着去爱,但同时又心怀怨恨,也许能换来休战,但这不是真正的和平。怨恨会让你保持警惕。你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产生抵触情绪,对对方所做的一切不太积极的事情反应过度。

怨恨通常始于失望。

怨恨对怨恨者的伤害往往比被怨恨者还要大。

不要害怕面对你丑陋的感觉,想象它们生活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种与你的感觉相符的充满怨恨和报复心的行为,在内心做这件事。这样做可以帮助你减少失控的感觉。

15 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否认错误是错误的,不从中吸取教训也是错误的。如果你犯了这两个错误,你就无法把事情做好。为了把事情做好,你需要做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学到正确的教训。

16 试图改变他人

不要低估改变一个拥有你无法接受特质的人所会经历的困难和痛苦。

17 为了反抗而反抗

常情况下,问题不是反抗者不想做被要求做的事,而是他不想不得不去做这件事。被强迫或强制会破坏我们的自尊,损害我们的尊严。这让我们感觉自己像孩子一样。

关键是要感觉到是你自己选择去做某件事,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当你发现自己在拒绝别人的愿望时,确保你不是同时在拒绝自己的愿望。一个辨别方法是想清楚自己是否有一个清晰的、理想的替代选择。

有时候,反抗是高尚的,甚至是勇敢的,但如果你打着捍卫自己的名义,却是在毁掉自己,那么这种满足感将是短暂的。

19 当你感觉不好时假装自己很好

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承认不好的感觉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它们。事实上,承认自己感觉不好实际上减少了行动的需要。它会抑制你采取突然的、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行动的冲动。

20 痴迷于某件事或陷入强迫性行为

痴迷是一种无意识的尝试,试图把一种强大到让你难以忍受的感觉变成一个想法。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想法,希望能转移你的注意力,直到不适感过去。但其效果就像踩水:你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却一事无成。

打破这种痴迷或强迫的关键是直面导致它的痛苦或恐惧。一般来说,你回避根本问题的时间越久,就越会感到无能为力,越会陷入痴迷和强迫性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反向跟踪整个过程。

21 总认为别人是在针对自己

不能考虑对方的真实意图是破坏一段关系的好方法。你没有做出适当的回应,仅仅只是做出了反应,要么是报复,要么是变得有戒心、闷闷不乐或暴躁易怒。这样的反应不仅让你忽视了对方这么做的正当理由,而且让别人无法对你的正当抱怨做出适当的回应。另外,当你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时,你最终会感到羞愧。

22 表现出对他人有太多需求

如果索求是你的基本做事方式,那么你会指望别人来肯定你,让你安心,并强化你的价值。这超出了大多数人所能给予的。当他们曾自由地给予的东西变成他们的一种义务时,他们迟早会转身离开,除非他们是圣人。怨恨的情绪会出现,他们会开始害怕与你接触。

有一些需要过多关怀的人表现得恰恰相反。他们试图通过让自己看起来无欲无求,来控制自己的需要,不让别人察觉到这些需要。这些高傲的人会表现得他们好像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傲慢或居高临下。我们也会觉得他们令人恼怒,因为他们使我们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也许还会使我们为自己需要一些东西而感到羞愧。与这些无欲无求的人建立关系很困难,因为他们剥夺了我们给予的机会,而我们大多数人衡量自己的价值时会考虑(至少会部分考虑)我们给予他人有价值的东西的能力。

采取行动● 要意识到,如果你要求太多,人们一开始可能会给你你想要的,但很快他们就会开始讨厌你。● 要意识到,如果你表现得无欲无求,你会让别人无法给你东西,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沮丧。● 学会清楚地表达你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不要让它听起来像是一种要求。● 确保别人知道你愿意回报,而且他们可以向你提出需要。● 当你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时,表现出真诚的感激。● 准备好被对方拒绝,但不要因此而心烦意乱或耿耿于怀。

23 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你确信冒险下赌注会成功,那么你最终肯定会失望的。但是,如果你能看清什么是冒险下的赌注,什么是确定能实现的事情,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得到生活中你应得的一切。

24 试图照顾好每一个人

对于一个忙碌的人来说,试图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的需求是一种自我挫败的行为,因为你通常无法公平地对待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如果你同时做太多事情,不仅可能让自己精疲力竭,还可能会让那些希望你在他们身边的人对你产生轻视和愤怒

26 装模作样以留下好印象

男人通常会试图让对方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同时隐藏自己的需求或占有欲。他们可能会试图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敏感的人,但很少有人会真正表现出他们的脆弱,因为这样做就是在承认他们会受到伤害,在他们看来,这等同于软弱。而女性则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力量和成就,以免吓到男性。她们也不希望给对方留下苛刻或缺乏安全感的印象,因为她们知道这些品质会把男人推开。

在一段关系中尽早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对方会喜欢上一个虚假的你,那只会带来麻烦。亲密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如果你对别人不够信任,无法在对方面前做自己,你就做不到亲密,他也不能。而且,生活在谎言中的人通常给人软弱的印象。在卡罗尔的例子中,那些她努力取悦的男人总是会失去对她的尊重——她自己也是如此。

27 嫉妒他人

嫉妒他人的成功、地位、运气、美貌或其他品质,也是一种自我挫败的行为。

一方面,嫉妒会令你感到羞耻。当别人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可以祝福他们。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希望别人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讨厌自己的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总纠结于别人拥有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会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1:这不仅会让我们看轻自己,而且很少有人会愿意和那些经常感到匮乏的人亲近,或者打交道。最后,嫉妒会把“足够好”变成“不够好”。它会让你感受到匮乏的痛苦,即使实际上你并不匮乏。你会感到自己如此不幸,以至于无法感到满意、满足或感恩,而这些都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少了这些感受,生活确实是凄凉的。

嫉妒会在你的内心创造一个缺口。如果你深陷其中,就会进一步后退。但如果你用建设性的行动来填补这个缺口,嫉妒就可以驱使你前进。

生理和命运是不公平的。

●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在嫉妒,就停下来。不要冲动地采取对你不利的行动或态度。●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和另一个人做对,提醒自己你不是邪恶的,你只是感觉自己是匮乏的,并试图以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减轻痛苦。● 去了解你嫉妒的人。找出他生活的真相。你可能会发现值得嫉妒的比你想象的要少。● 试着欣赏和赞美这个人,而不是希望自己拥有他所拥有的。● 找出是什么品质或技能让那个人获得了你嫉妒的东西。● 找出你可以效仿这些品质和技能的方法,并采取建设性的行动使自己拥有这些品质和技能。

28 自哀自怜

一方面,“我好命苦啊”与希望是不能共存的。其实,你在自怜时所浪费的能量本可以被用来改变你的生活。但只要你还停留在过去,你就无法知道如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虽然获得别人的同情可能是一种安慰,但他们最终会感到厌倦,失去对你的尊重。然后,当他们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要么会避开你,要么会变得冷漠,甚至充满敌意。

你需要做一个180度的转变,从恼怒转变为感谢,从抱怨转变为感恩。否则,你那半空的杯子将会完全变空。

29 认为艰难的道路就是正确的道路

我们的社会如此尊崇辛苦的工作,以至于当我们选择去做令自己快乐或舒适的事情时,我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懒惰或逃避现实。当事情变得太容易时,我们就会起疑心;我们觉得可能有一些隐藏的陷阱,就像是我们被问到一个答案似乎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是一个圈套吗?”我们会想。

● 如果你过得很开心,事情做起来很容易,不要感到内疚。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负责任或懒惰。● 想办法把你喜欢的事情变成一份有意义的追求或事业。● 如果你被挫折和怀疑所困扰,想一想你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些对你来说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

32 过早放弃

厌倦并不是我们过早放弃的唯一原因。当某件事,不论是工作还是婚姻,比我们预想的要困难时,我们中的一些人会觉得不值得去努力。当我们遇到的障碍暴露了自己某方面的弱点或不足时,尤其如此。对羞辱的恐惧粉碎了我们坚持下去的意愿。当然,我们不会对自己承认这一点。我们只会为自己寻找“止损”的理由。

获得放弃后的舒适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不仅仅是显而易见的代价,即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时,别人将不再相信我们,最终我们也将不再相信自己。没有人会尊重一个半途而废的人。我们也永远无法懂得坚持不懈的价值,学不会克服困难和挫折所需要的技能。

暂停意味着重新评估和调整你的行动路线。放弃意味着投降,意味着退出,意味着让自己卸下责任的担子。

33 让别人控制你的生活

你行驶在通往自尊的道路上,途中要经过一个收费站,里面有其他人的观点,每当你开车经过这里,你都要用自己的部分特质来买单(以至于逐渐失去自己)。

成年后,过分关注他人的欲望、愿望和需求会使你形成一种“证明—展示—隐藏—取悦”的性格。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向别人证明自己,向他们展示你的价值,隐藏不愉快的事实,取悦他们——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全和有价值。

隐藏的动力是恐惧。你认为别人是心胸狭窄的、不宽容的,如果你犯了错误,你要变得小心翼翼,以防被攻击。所以你过着一种秘密的生活,这样就不会受到批评,但你也无法表露真实的感情和个性。取悦他人通常是因为,你感觉让别人快乐是被爱和被接纳的条件。你让步和安抚,以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当你失败时,你总是会感到内疚。

35 让恐惧支配你的生活

只有继续生活,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才能克服恐惧。

37 当离开是对的时候却选择不离开

人们在糟糕的境况中待太久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按兵不动意味着不需要冒险改变;另一方面,忍受熟悉的困难往往比面对未知更有吸引力。

38 不说出自己的需求

提出自己的需求需要勇气和信任,也需要有一个坚强的灵魂来聆听。当涉及感情问题时,我们的自我是如此脆弱,以至于当对方提出需求时,我们就好像听到了批评;我们会想,他们提出需求,那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有需求的一方在提出需求之前必须判断哪件事危害更大:是等待伴侣弄清楚我们想要什么(或不想要什么)时产生的挫败感,还是提出需求可能会伤害到他/她的感受。

提出自己的需要并不软弱。只要你所要求的是公平、合理和应得的,它就不是自私或无礼的。这不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提出要求可能是你得到它的唯一途径,而且仅仅因为你现在没有它也可以生活,并不意味着你永远都可以。

39 当别人想要别的东西时却只给他们建议

当人们感到沮丧时,他们通常有两种感受:一是对情况本身感到沮丧;二是感到孤独。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听到的是“我有一个问题”。听起来好像他们是在寻求帮助,所以我们给出了建议。但通常他们首先想要的,也是最想要的是,让自己感觉不那么孤独。他们希望看到你是关心他们的。如果你试图解决问题而不首先承认他们的痛苦并表达同理心,那么在他们看来,你是没有人情味的、冷漠的和高傲自大的,你只是在试图回避他们的痛苦。

当你关心的人心烦意乱时,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先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生气的矛头就会转向你。他们会把气发泄在你身上。

● 让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审视、评判或打断,以此表明你在乎他的感受。● 如果你感觉到他有话要说,但又不愿开口,那就接着问他一些和人物、事件、时间、起因以及地点相关的问题。● 如果他还没有全部说出来,那么还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感觉有多糟糕?”或者“你有多害怕?”来帮助他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感受。● 如果他的回答含糊不清,那么你可以温柔地逼问他一下,直到他说出类似“我觉得我想死”或“我害怕得睡不着”之类的话。● 一般来说,除非他要求,否则不要提建议。如果你不确定他是否需要建议,那么可以问一问他是否需要一些帮助或建议。

40 因为感觉没有准备好而放弃

你感到恐惧可能标志着你的准备不足,而不是没有能力应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通过充分准备来缓解你的焦虑。但不要指望消除所有的疑虑和紧张情绪。

你所面临的挑战不是要消除不适感,而是要认识到自己什么时候拥有了足够的应对能力。如果你一直等待,直到自己完全放松下来,那么你很可能会因等得太久而与生活擦肩而过。

微信读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