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经典读后感有感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是一本由[清]沈复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59图书,本书定价:25.50元,页数:2019-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读后感(一):作者很浪,但不耽误爱老婆?

《浮生六记》现存四记。这本就是浪子沈复的自传,前期衣食无忧,与妻子陈芸非常恩爱,过得也是逍遥自在,后面被赶出家门,家徒四壁,好在朋友多,到处借宿,书里写的那么爱陈芸,实际也没看到有什么多大的行动,读完感受就是:沈复无能,害妻受苦。这本书的译者倒是文笔不错,但她把自己的观后感写在书里,让人觉得她不是翻译作者,而更像是推销自己。内容六分,文笔加两分,观后感太多减一分,总共七分。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读后感(二):无可奈何花落去

译者的文笔不错。

沈复笔下的自己确实如宝玉般,情真意切却又不通经济,芸某些时候亦如黛玉般,才华横溢却又不谙世事,无法庇佑子女无法与婆家很好沟通,只会不断思虑过甚心事重重。

你说他们是“神仙眷侣”,却又颠沛流离,不得不靠人接济度日;你说他们“贫贱夫妻百事哀”,沈复却又曾为一妓喜儿流连忘返且一掷“百金”;你说他们情深不寿,芸却心心念念为夫求妾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与之结拜并最终因此招致婆家厌弃。

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处处充满矛盾,我无从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却被文字里的哀伤击个正着,心神压抑。

芸对生活的意趣是我所欣赏的,但是她的性格、行事风格我并不欣赏。原本是嫁给自己的姑母家,彼此相熟,婆母对她印象不错,是个很好的开局。芸却找不好自己的定位,既要夫君宠爱又想要婆家敬重,却少顾及子女且讨好型人格对待丈夫,偏又忍不住思虑过甚,为了发生过的事情不断地内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近期内不会再读了。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读后感(三):生活有苦有甜 人有优点也有缺点

总觉得在哪听过沈复这个名字,可能哪本书里面提到吧,应该是个名人,但好像他并不那么有名。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原来是译本,看完译本看附录的原文,大致都能看明白。不得不说,还是原文文字有味道~不那么有名的沈复很会玩,像个纨绔子弟,挺会讲故事。第一记讲和妻子芸娘的感情“闺房记乐”,正中我下怀,因为我最喜欢看谈恋爱的了hhh,也没啥毛病,“《关雎》冠三百篇之首”,夫妻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好浪漫呀,后面写了美食,游玩于山水之间,甚至讲江南园林的盆栽我都细细的读了,并因此而种草江南风景和园林,一旦有时间是一定要去拔草的。但是生活不是电视剧那么圆满,芸娘中年顽疾不治而离世,二人没能白头偕老。沈复有点像宝玉,功名,经商和打工都不行,家庭经济不宽裕甚至窘迫。两人很恩爱,但芸娘也积极为沈复纳妾,对憨圆的感情也是耐人寻味,“憨何负我”。沈复在外也数次留情于烟花女子,当然,也是当时世风如此。总而言之,生活不可能顺风顺水,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明白这些,方能更好的爱生活,爱人~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读后感(四):闲言碎语

新冠开放后没几日成功成为“小阳人”,在家中几日未成出门,每日以游戏为伴,但第四天晚上忽然喘不过气,有一种感觉就是在不出去就要死在家里,于是我便穿衣出门,可是也不知去哪,哎,天大地大何以为家,或许只有故乡的亲人、田中的汗水、山间的幽林才是家,我以为我想家了。

但是在部队两年,工作一年,前后三年没回过家,为何思乡之情于今夜爆发了呢,我很是疑惑。没有了目标,往哪走,走到哪里已经不重要了。于是只是绕着小区转了一圈,想了一些无痛无痒的事便回到家里,但是心情已经好了许多。

也是那天晚上,突然想看一本之前很想看的书《百年孤独》,于是当晚买下,可惜快递要三天能到。在此之前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我也不知为什么那晚突然想看书。

三天后书到了,草草看了一遍,没看出名堂,但是心情又平复了一些。余华说:没读懂一本书是没到遇见这本书的时间。我深以为然,看完《百年孤独》后,又是浮生醉梦了月余,开始看《浮生六记》:平凡人的半生。其实是浮生四记。林语堂言: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诚不欺我,然二十有余未有红颜,实乃汗颜,但憾而未急,终是想觅一知己,伴渡终生。知己何为?卿卿也!

想要幸福的过完一生,总得培养培养自己的爱好,而我却不知道我的爱好是什么,总感觉什么都爱好,又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没有一种东西能让我为之向往,为之生死,那目前便是没有爱好了。要说是白银俗物,但拥有那些后我想也会有新的烦恼,故不足为爱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真精辟之语,其中原委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求多几日陪伴,也可能我还太小。

可能寄情于山水,不一定要作诗,平凡的文字也能将山山水水浮现于眼前,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字的力量,他能将两百年前的思想、性格、故事传达给我们,我想,我也可以,从最开始来,从细微处记录,想写了就写点什么。现在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浮生六记/纯美悦读》读后感(五):浮生

高中就很想读沈复的《浮生六记》。今日读完。叹芸一生,情深不寿。

芸幼时家资不裕,遂学织作手艺以养家,然心故多情,渐识诗文,能作词句;幼许沈复,后结为夫妻。同游多地,时日尚潇洒快活。后因事失婆家心,与沈复流落辗居多处。沈无稳业又好四处游玩,生活终究惨淡,芸后陷病,又因事与沈复再次离家流落别家寄居。此一别儿女,却是永别。不久后病亡他乡。

沈复无心建功立业,一心游山玩水,与芸婚后举案齐眉,虽快意一时,却仍旧因生性软弱,无刚强之意,难逆于父母,留芸承担多种苦果。文内开篇写两人如何多处游玩,似是恩爱,且多有怀旧,实则 唯念以往快活之情景,非芸耳。若沈真爱芸,何于两人分开之际,借口于怜喜儿似芸,数度因喜儿流连风月场所?且与芸游时,并不避与风尘女子交往,约莫芸见此心有嫌却口难开,故也做嬉笑状,其中情难,唯芸心知。而芸终陷病,与沈复难脱干系。文中沈复言芸因纳妾不成而陷病。恐实乃芸于乡闻沈复于外与妓子喜儿交往,遂待沈归时,急为沈纳妾,先不论其心在试探还是为留沈,单就沈未曾拒绝且现出期翼之状,恐曾以为两人恩爱至极的芸,此时也心已凉了大半。如梦初醒。

后憨园未能入门,被他人重金强娶。沈谓此为芸之病因。实非如此。芸以全部献于沈,一心属意于沈,为沈各处流离,精心持家以供沈能与人交往游玩。沈乃多情之人,有芸在后,更是安心流连于山水坊间,终是负了芸。

写及此,非批判个中人物意。

人生即如此,命运始难料。

作为古代女子,芸勤俭持家,心属沈复一人,生一儿一女,后客死他乡。终是“情深不寿”。此为芸之命数。

哀叹之余,思及己身,感于芸之付出,哀于芸之早亡。

无论如何,终将于茫茫人海寻我之伴侣。

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

纵使情深不寿,缘分难寻,但漂浮一生,此般值得。

纵隐入尘烟,也无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