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乌合之众》经典读后感有感

《乌合之众》经典读后感有感

《乌合之众》是一本由[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2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0-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群体容易被误导

人们大多数起初并不知道他是谁,或者仅仅模糊地知道他大概是谁,而不了解他的具体情况。这时候,由于某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有人开始大肆宣扬他的好处,他有多么伟大。于是仅是模糊了解他的人也似乎对他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的优点被放大,他的缺点被掩盖,于是神就出现了。

《乌合之众》读后感(二):版本最好的译作

在国内多个版本的《乌合之众》中,名不见经传的江西人民出版社组织翻译的这个版本,可能是最好的一个译本。这真是给人惊喜。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译本的出版时间最新,译者可以充分借鉴前几个版本的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译者陈天群本人就是多个著名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更能理解勒庞的原著精神。最难能可贵的,译者的语言非常好,非常精彩,值得一读。比较几个版本后,更有感触。

《乌合之众》读后感(三):观点很极端呀

作者坚持认为推动群体前进的不是理性,而是盲从。群体依靠情感的被煽动以及煽动者的声望改变社会。领导者依靠对诸如自由、平等和社会主义(咳咳)等模糊词汇的利用获得声望和地位。因此群体主导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然而可悲的是,大多数社会都是群体主导的。

本书不是实证研究,看起来更像是作者在yy,在提到群体心理为何如此的是,作者的解释仅仅只有群体的匿名性。显得说服力度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有自己新颖的见解,即使很极端,都是值得赞赏的。

《乌合之众》读后感(四):读《浮生六记》居然看到了相似的观点

这两天在家闲来无事翻了几页《浮生六记》,读到“浪游记快”这一章时突然看到这段话,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中观点的古代版:“佃人皆散处如列星,一呼俱集,称业户曰“产主”,唯唯听命,朴诚可爱。而激之非义,则野横过于狼虎;幸一言公平,率然拜服。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其中对散如列星的群众评价为:唯唯听命、朴诚可爱。如同勒庞所讲:“群体对观念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彻底拒绝,产生的情绪只能是狂暴且极端的。”

在沈复的口中便是:如果你说的公平,那么他们“率然拜服”;如果你说的不对,那么“野横过于狼虎”。

最终连总结都是一致的:

勒庞认为:“无意识的动机几乎完全支配着群体的行为,群体在这个方面与原始人极为相像。”

沈复则更简单:“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勒庞是1894年以后写下的《乌合之众》;沈复是1808年左右写的《浮生六记》,只差了几十年…… 与勒庞不同的是,沈复既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仅是一介文人,觉悟就这么高了……感叹一下。

《乌合之众》读后感(五):群众的智慧?

本书对于群体的见解独到、犀利。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观念都是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1+1>2。力量的确是如此,但是智慧、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软性条件遵循的却不是这种代数效应,而是木桶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甚至很多时候由于奇妙的羊群效应,还会更糟。这很可怕,因为群众本身的心理素质驾驭不了它所拥有的力量,它所依据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它所信赖的不是逻辑,而是形象。它简单、冲动、短视、易信他人。你无法依据常识推断出它会用这股骇人的力量去改变世界还是毁灭世界,因为这对于它来讲就像夏日玩蚂蚁的小孩一样,并无善恶之别。 而偏偏我们又离不开这种力量,那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拐点,那些让一个个民族津津乐道的英雄传说,靠的不是知识分子的理性,而恰恰是这种群众的盲目。乃至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习性,也恰恰是这种群众的无意识行为决定的。这股力量既左又右,既保守又革命,他们最捍卫传统,也在变革期推崇最激烈的革命,看似矛盾。其实是因为,群众的世界只有最简单的二元论,他们只接受最激烈的观点,非黑即白。这也构成了我们的历史结构,往往是漫长的平和过后骤然一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