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100字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100字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是一本由2019-1-1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一):学习的目的与方法论

《传习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学习学。

学以润身。学习不是为了知晓一些说法,而是为了形成行动反射,即学习是为了应用。

首先是立志。

然后专注于自己的志向,把学问往深里做。与志向无关的就要放弃,比如王阳明放弃了诗词之学。

最后,要在事上琢磨,或者叫做中学,做到知行合一。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二):单是看这本书可能帮助不到你

去年听说有这本书的计划后就一直比较期待,花了半天时间看完了。

如果你是从作者的讲透论语、孙子兵法、孟子过来的话,且有一定的积累的话还好(一是因为作者里面回顾了不少之前的内容,二是因为网名心学的缘故)。

可能之前看过一本《传习录》,这次看并没有太大的收获,毕竟,说来说去,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行动的学问,不能只搞理论研究。

就先这样吧,过完年再来更新其他的内容。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三):曾经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启蒙教材

真的,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我都认同,比如要边实践边学,比如要先立志,比如不要计较哪个对哪个错,比如经典里面的语录都是有语境和对象,不能单纯依据字面胡乱解读,等等等等,大部分的观点我都非常认同,剩下不认同的部分其实也无伤大雅,什么尧舜禹孔子就一定是完人,什么佛家儒家哪家强等等这些问题,这本又不是历史书,作者讲个道理举个例而已,不用对那些枝末的问题太较真。

正因为这本书一下子就剖析了很多学习者的毛病,所以我曾经有个想法,学国学吖什么的之前,一定要先读这本书。

但是,看来那么多人的评论,我发现同一本书,别人的关注点还差别那么大。似乎读的书未多到一定程度,也不大会关心我说的那些观点。只能说,未走过那些弯路,又怎会知道那些都是弯路,走弯路也是一个必经过程!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四):所谓志向

施工中……(中午与新员工闲谈,再次意识到谈志向与理想太奢侈。月余重读,废话多且矫情。待删)

大多数人生像拉力赛,总在赶往下个check point,沿途风景无暇多看。如非遇某一契机,大多数人会被社会推着向前,不为人知地死在某个赶往下一CP途中。

这个契机因人而异,可以是一件事,一本书,一句话,一场病,一个人。

王阳明两年前读过部分,由传记始,《传习录》极艰难。一是文言基础差,二是语义晦涩,三是用典多,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所谓。受此羞辱,同批购入的《王阳明全集》翻都没翻就送人了。

之后再未碰过国学经典,明代的东西都看不懂,理应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直到遇到这本《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传习录》)。

我是循着《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孙子》)跟来的。

《孙子》打破了我过往的糟糕偏见(并未认真读过,连相关通俗读物都没有读过,仅模糊抱持”这种书就是教人歪门邪道“的印象,详见《孙子》书评),从而对作者抱一定的信任。通读不像《孙子》震动,但对《传习录》有进一步的理解,对部分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其中的一些概念、思想触动较大。

《传习录》较《孙子》枯燥冗长,由于是王阳明与弟子间往来答问书信,很多问题反复提及并论述,内容多有重复。此外《传习录》多形而上,《孙子》多形而下,虽阳明强调知行合一,但其中抽象多,有时更就某儒学公案反复引经据典掉书袋,读来不如《孙子》接地气。此外华杉对《传习录》的一些解读不认同。

以上打4星。

一本书存一点触动就不浪费,《传习录》收获又何止一点。此书评一来系统梳理学习心得,二来留下痕迹供时习之。

待续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五):以良知之心,走人生之路

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圣人的良知,只是随着人的成长,私欲不断形成,遮蔽了圣人的良知。但是这些良知并没有消失。成圣的志向要坚定。时时刻刻审查自己的内心,是否在每一件事上都在致良知。心学其实就是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更加务实了一些。阳明先生的成就确实万世景仰,但是与他观点不一致的先贤大儒也同样值得尊敬。孔孟也好,朱程陆九渊也罢,都是心学的重要奠基者,他们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一些不用心学习的人,老是纠结于具体的文字,老是在意一些心外的虚无,辞章的华丽,造成了圣学的一点真血脉不在,圣学也变成了口耳之学。圣学是最简单的大道,但是人们总是想偷懒,去走一些快捷的小路,结果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儒生无数,璀璨的人物凤毛麟角。同样的文字,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意义,读书不能钻牛角尖,也不要有胜心,多关注对自己有用的,少在意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序不能乱,但终究也只是致良知这一种功夫。浮躁的社会,总让人担心自己学的技能少了,知道的东西不够了,但是不在心上去下功夫,那学再多东西,也都是无本之源,越多越乱。学了很多东西,但也只能作为谈资,好像是知道了,其实不能实践,那又怎么能算真的知道了。志向定了之后,那就没那么浮躁了,知道自己要什么,学东西就像有根的树木,只管用心灌溉,不需要天天在意枝叶这些细枝末节了。将军赶路,不打野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了。珍惜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用心去磨炼,不骄傲,不懒惰,让良知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