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什么也别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什么也别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什么也别说》是一本由[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著作,格致出版社出版的515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20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什么也别说》读后感(一):和平与正义可能无法兼得

10天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太精彩了。读之前看标题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破案纪实,没想讲的其实是北爱冲突这个庞大的主题。

此前我对北爱冲突的了解仅限于成龙大哥《巅峰对决》的几篇豆瓣影评。为了不被“剧透”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忍住没查wiki,保留了悬疑作品的阅读体验。前半部分对每一条线每一个人物的描述或许有一点点枯燥,但当进程过半,每一片拼图基本到位的时候,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让人不能错过:因为真相就隐藏在各方真假难辨又残缺不全的资料中。

作者梳理和平衡史料的功力深厚,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立场似乎也在不断变化,她/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她/他是无辜的吗?真相是什么,而正义又是什么?这个世界上存在与立场无关的客观答案吗?

或许没有绝对的真相和正义,但战争带来的创伤是绝对的。如果来之不易的和平是建立在妥协甚至谎言之上,如果追求正义的过程还会造成更多的流血牺牲,那应该如何选择呢?

从北爱的矛盾和冲突中,我可以看到很多经常挂在热搜上的热点话题的影子。希望简中世界多一个阅读本书的人,少一个粉色的二极管。

《什么也别说》读后感(二):《什么也别说》:倘若无力反抗,沉默是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

凡尘俗世,我们每个人大多数时候,都如尘埃般来去匆匆,丝毫掀不起任何浪潮,天性善良之人会渴求永久沉默以寻求庇佑,然而可怕的人性,迷茫的社会政治制度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什么也别说》一书,厚重的书籍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透露出更多的苦楚郁闷,无辜的人能够永远安宁吗,不一定。 一个普通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正常生活,突然有一天被人在家中带走,然后多年后被发现变成了尸骨。说她普通,其实又不普通,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北爱尔兰和英国政权利益的冲突,自然会导致各种人性泯灭的冲突,而这个母亲被当成了枪头鸟。我似乎能够揣摩出她在整个事件中起到的影响力,或者她只是用坚硬的语言抨击着不平,或许她也在谣鼓呐喊过,除去这个非常有影响力,且是女性身份的带头人,想来会给真正邪恶之人带来内心深处的嗜血情绪。 古往今来,无论是北爱尔兰和英国的政权问题,还是中日战争,诸如此类的各种事情皆是由可怕的人性所致。在强大的中国,普通善良之人就一定能够获得安宁吗,不,苍蝇想要叮蛋,它不会分有缝没缝,平平安安的度过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很难。在这场有意谋杀背后,是政权的不稳定,是法律制度的不平等,当得知最后还有一人生活于世,就是当年事件的主事人之一时,沉默居然让恶徒逃过了惩罚。 和平年代,或许我们鲜少能够看见这种场面,但是习以为常的善良之人需要被逼沉默之事,屡见不鲜。究竟生存于世,善良有何用,或许需要我们用一生进行探索。我们不希望,突然有一天正义之神被谋杀,也不希望善良的普通人突然被泯灭发言的权利。 《什么也别说》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案情,可是我们深知,这样的事情在和平社会也是如此,什么也别说了,说了也没用,放弃掉无畏的挣扎重新开始新的旅程,新的章程,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尘埃最终都会落定,根本无法做到改变世界,拯救苍生的使命,毕竟人性的可怕是阴性的始终藏匿着,无法做到完美。这本书,给予我别样的人生处事态度,改变不了的事实,沉默是我独善其身的最好办法,但我不愿意看到更有力量之人,以及国家法律政治懈怠了寻求正义的义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什么也别说》读后感(三):暴力的筹码

《什么也别说》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 一部关于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的纪实文学。作品以一起绑架谋杀案开始,1972年的一天,十个孩子的母亲琼被人带走,再也没有回过家。围绕着杀害琼的凶手、组织者、决策者,作者展开一段如火如荼的北爱尔兰独立运动。 北爱尔兰出于英国人和爱尔兰人混居,天主教和新教共存的状态,两个民族间摩擦不断,英国人占北爱尔兰多数,而想要独立的爱尔兰人占爱尔兰岛多数,双方爆发无数次武装冲突,造成无数平民伤亡。 爱尔兰共和军作为北爱尔兰地下抵抗组织,不管初衷如何,其制造的恐怖活动客观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其中包括大量爱尔兰人。 亚当斯是爱尔兰旅的领导人之一,在领导策划多起袭击之后,以武装力量为筹码开始走从政治路线,当选为北爱尔兰议员,并最终组织政党和英国达成和平协议。 该协议并没有使得北爱尔兰独立,造成原共和军坚定武装派代表人物不满,以战斗英雄休斯,伦敦爆炸案制造者普赖斯姐妹等普遍不满。他们认为他们曾经制造的袭击,犯下的罪孽,牺牲的同志,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北爱尔兰的独立,而《协议》让一切都回到了从前,亚当斯是彻头彻尾的叛徒。 由于从政需要亚当斯从未真实承认过众所周知的共和军领导人身份,为了维持政治权力,亚当斯的政党垄断了爱尔兰共和军历史的叙述权。休斯等人参与的一个学术项目披露了亚当斯曾经的身份和作为,其中就有对十个孩子的母亲琼的绑架谋杀。 琼成了一个象征,一个北爱尔兰几十年暴力的象征。从共和军战士的角度看亚当斯是个叛徒,从平民或政府的角度来看,只有亚当斯这样的人物才能带来和平。 几十年的武装冲突制造的无数血案使得人们充满了仇恨,这种仇恨有化解的可能性吗,北爱尔兰的武装冲突已经逐渐减少,但是当地人的隔阂仍在,社区依然按照种族与宗教划分。作者略略提了一下南非方案,该方案在理想国的几部作品中有介绍,但是我和作者的看法类似,南非方案看起来美好的不像人间。 暴力似乎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就连秩序也是通过合法暴力行为来维持,否则将陷入“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混乱状态,然而长期的和平下人类会不会想要释放集聚的暴力能量呢? PS:亚当斯的道路和宋江很有相似之处,水浒正是一部利用暴力转换为权力的现实作品。

《什么也别说》读后感(四):不能说,就书写吧

这本是纪实文学,可是读起来完全的不枯燥,除了前面需要稍微适应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一旦理清脉络,后面就是非常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优秀作品了。这本完全不像流水账一样的写法,也不过度煽情,完全是看上去非常冷淡实际上热心肠的人写出来的带有温度的作品。

开篇失踪的琼是一条很重要的线,一个失踪的母亲和十个孩子的生活场景,让人揪心。第二篇,普赖斯姐妹出场,艾伯特家的传统和艾伯特家的女儿,这是很重要的人物,最最主要的了。后面就引出了临时共和军以及一系列为了北爱尔兰独立而抗争的人们。三条线就这样的拉开,互相关联,互相拉扯。即使像我一样,对北爱尔兰这段历史一无所知,也基本不影响理解,普赖斯所在的临时共和军,通过一系列暴力事件来引起英国当局对于解放北爱尔兰地区诉求的重视,伦敦爆炸案的来龙去脉,穿插着对于琼为代表的疑似线人的处决,在监狱里进行绝食运动等事件的详细说明,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其实很容易难过的是那种不安的心,琼的儿女们,以及像琼一样失踪了人们的家人们,他们根本不知道当事人的死活,看不到尸体的人是没办法举行葬礼的,看到琼的棺木被庄严的抬着的照片,很难不去想她的孩子们那几十年的被歧视被排斥的生活。

从步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切带有年份的数字都变得鲜活起来,不管是撒切尔还是卡梅伦的出现,都预示着这个时代离我们很近,可是那些暴力的,难过的,抗争的事件却仍在地球的角落里发生着,提到姐妹里的妹妹是个喜欢看《唐顿庄园》的女人时,真是觉得靠得更近了,现实总是比小说还要精彩和恐怖。其实作者用一种特别飒的笔触来描写普赖斯姐妹,不管是二十岁左右去执行抢银行任务,还是组织策划伦敦爆炸案,或者是监狱里的绝食行动,到最后妹妹又开始抗争,其实还是带了一丢丢的感情在里面的。

文中提到了普赖斯姐姐后来的精神状态,其实真的就是一旦经历过那些战争,就不仅仅是挥一挥就可以忘掉的,很多反常的举动会在不经意中出现。文中有对暴力行动的追问,牺牲真的值得么?特别是平民的牺牲,这就是我们在经历的时代的书写,而如何定论,谁也说不准,谁也不能说。

这本书虽然有515页,正文只有400页,附录有115页,后面长长的注释,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严谨和努力,有些无法定论的或者作者的猜测,也在后面明确指出,其实人的记忆真的可能会出错,比如琼的孩子们记得的她救助英国士兵的故事,但是,书写就是值得的,作者的书写,被我们看到被我们理解的书写,真的很难得。北爱尔兰和英国的历史需要补补课了。

《什么也别说》读后感(五):立场不同是杀人的理由吗?

本来以为是一本小说,没有想到这是一本纪实文学,它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是多线叙事的方式,作者也是想要利用一种小说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故事。看这本书很意外的去了解了一下爱尔兰的历史。事件的开端便是英国想要把爱尔兰变成殖民地。英国统治爱尔兰之后,就先从一个小小的北爱尔兰开始,不断的向其中移民,传英国的宗教基督教,这个基督教又分成了国教和加尔文教。国教和加尔文教又称作为新教。这国教和加尔文教之间也有教徒和教徒之间的冲突。就这样通过不断的输送英国人和传教的方法,慢慢的吃掉爱尔兰。直到1949年,爱尔兰才脱离英国独立。但是北爱尔兰并没有跟着爱尔兰一起独立。1960年到1998年,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发生冲突。天主教徒新教徒之间的斗争。新教徒和新教徒之间也有斗争。共和派和保皇派之间的斗争。爱尔兰统一和英国占领爱尔兰的思想的斗争。临时共和军和正式共和军之间也有斗争。小小的一个北爱尔兰,却有这么多的矛盾和冲突,是我没有想到的,甚至在以前我一直觉得爱尔兰和北爱尔兰是同一个地方。确实是同一个地方,但他们是不同的国家的地方。完全没有了解过爱尔兰的历史,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云里雾里的,因为对于这段历史是空白的,不了解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不理解的,宗教之间的斗争我是能够懂的,但是共和派我当时看的时候,并不理解他是为了保卫什么而存在,大概也是能够猜到是为了保护爱尔兰,为了独立,但是他们共和派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我是不懂的,我后来才查阅资料之后才知道共和派是想要通过暴力来达到爱尔兰统一的。查完资料之后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串起来了,在还没有查资料之前是一种完全分散的状态的。1998年签署了《贝尔法斯特协议》冲突基本结束了。这本书是围绕着两个女性不同的遭遇来书写的。很少有看一本书是围绕着女性角色来书写的,很喜欢。两位女性角色的故事贯穿了整个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的故事,刚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在1972年绑架琼,绑架的原因,我一直非常的好奇,是因为当时临时共和军制造了暴乱,而他们的斗争策略其中有一条就是通过惩罚罪犯通敌者和告密者来保卫解放战争。而琼是一个基督教徒,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个天主教徒,他们的婚姻并不被父母看好,并且每一次斗争游行的开始都是从琼家门口开始的,就因为这样的一个误会,共和派的人就把琼当做是一个间谍。把她绑架带走。这个理由真的很荒谬啊,因为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立场的不同,种族肤色的不同就杀死一个人。另外一个女性角色是杜洛尔斯和他的妹妹玛丽安在监狱的经历,因为爆炸案而入狱,在监狱里面杜拉尔斯告诉妹妹,什么都不要说,保存沉默,进行绝食抗议,监狱里面的人就拿一根管子插进她们胃里,强制她们进食这里,这些事情看了果然还是令人生气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