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突围》读后感锦集

《突围》读后感锦集

《突围》是一本由杨金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突围》读后感(一):思想在突围

长篇小说《突围》的作者杨金远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他也是冯小刚导演搬上大荧幕的《集结号》的原作者。《突围》这部小说也许没有纯粹的战争片那样的酣畅淋漓,作者更着眼于“小人物”的成长,以往的英雄,都是他们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之中,拯救国家,有大爱,有忘我精神的人物,而这部小说中的英雄,更多的是细节的刻画,写的更像一个人了,具有普通中国农民的特点,人物内心情感写的很细腻,故事情节也是紧贴时代背景。

本书围绕陈池龙一生的追求和战争为叙述脉络,他不断的突围,成长,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主人公陈池龙因为简单的想法参加了革命,经历了闽中、皖南、皖北等一次次战争的洗礼,革命战争中经历着一次次突围,使他渐渐成长为解放军军官,而他的人生、思想以及心理也在经受着一次次的突围,人物因为拥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而闪光,陈池龙就是这样闪着光又带有小瑕疵的英雄人物,不是以往我们看到的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惧流血牺牲,在生活中却始终迈不过心里那道坎儿,因为不是处女,休了前妻九红,在战争中遇到了那个与他“惺惺相惜”的任雯,虽然他是地主的女儿,那个时代,他对待地主成分的态度是先进的。在战争中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然而在解放后,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任雯为了内心的信仰却失去了生命,生死未卜,迟迟未等到“傻丫头”消息的陈池龙在别人的劝说中娶了张丽仙,又一次因为他心里的障碍,无法与其生活下去,以离婚收场,一个男人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三个女人,是可悲的,小说结尾在陈池龙弥留之际被九红照顾,这时候才有心思仔细看清九红,而在她的心里已飞向魂牵梦绕的任雯。

一个鲜活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有爱国,有赴汤蹈火的决心和勇气,有对思想转变的抵抗心里,有一腔热血付东流的沮丧,一个优点大于缺点的人,一个误入革命阵营的草莽英雄,最终转化成一个被改造的成熟的革命者。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革命道路上他是成功的,是英雄是很多人敬重的人,在思想上,内心的枷锁始终被禁锢着,无法突破,正是这样才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不管结果如何,我想作者更多的是表达对封建传统思想糟粕的摒弃之心。

《突围》读后感(二):这不是一个人的突围

杨金远,福建莆田人,1976年入伍,1982年退伍回地方工作,于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突围》《下南洋》《出路》《客家壮歌》《大唐梅妃》,中短篇小说集《命里带刀的女人》《官司》。《官司》被改编为电影《集结号》,《突围》则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突围》讲述了出生在福建农村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陈池龙,从小跟随父亲学做木工活。九红是父母早时为他定下的妻子,然而妻子未过门前已被村中恶霸玷污,怀有处女情节的陈池龙在新婚之夜得知真相后愤恨不已,一心只想报仇。

怀着简单想法的陈池龙抛下了新婚妻子九红参加了革命,战场上的硝烟将他锻炼成为钢铁男儿,但是其执拗的性格给自己的升迁之路带来诸多阻碍,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后,陈池龙不断的突破重围,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指导员。而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心理亦在一次次突围中发生着转变。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陈池龙的精神世界单纯且封闭,是一个思想封建的普通农村孩子,在面对九红时他选择了逃避,在面对地主女儿任雯时他又选择了放弃,如果说战火将这个农村孩子锻炼成一名钢铁男儿,那么不肯接受思想教育的陈池龙或将无法在心灵上突围出去,虽然在弥留之际他告诉九红,“通过领导的帮助和党的教育,我已经突围出来了。”但显然他已在突围的过程中伤了两个女人的心。

《突围》被杨金远称为《集结号》的姊妹篇,只因《突围》中的主人公陈池龙与《集结号》中的主人公老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根筋。两部作品的创作理念相同,皆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人生的探讨以及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方面。

故事中的人物皆为小人物形象,却可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保持一颗淳朴的心,从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贪婪想法,而是努力做着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作者所构建的世界中,思想的封闭成为整个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痛点,故事中的处女情节既体现出人性的弱点,也持有对世俗偏见的批判。作者在小人物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次突围里暗含着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同样也试图将人们引向美好的纯净境界。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突围,更是所有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所有人的突围,是所有英雄男儿面对敌寇时的突围。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论是人生、思想、心理都应该拿出勇气绝地突围。

《突围》读后感(三):《突围》:一个贞操观念害了老革命的故事,不要让这毒草在现代死灰复燃

一个贞操观念害了三个女人,也让持有这种观念的忠实的革命者、勇敢的战士,最终孤独的、悲惨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杨金远的小说《突围》的故事内容,书中的主人公突围出来了吗?也许是吧,但为时已晚,错已铸成,再也无法挽回。但他又犯了什么样错呢?而这本被标为百部红色经典之一的书籍,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小说《突围》的主人公叫做陈池龙,从小作为一个木匠的儿子,世世代代生活在那个狭小的世界里。他能成为红军战士,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觉悟,而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情,也正是因为纠缠他一生的贞操观念让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走上这条道路的理由简单而质朴,就是为了报仇,为了报让他蒙受屈辱的仇恨。而他参军之后表现出来的鲁莽和勇敢相得益彰,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这既让他战功赫赫,又让他险些丧生。当然,这些特点也成了他升迁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他的觉悟还很低,他几不遵守纪律,也不愿接受改造。但这就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真实的人,他的缺点也是在他那种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正常人的情感。

而把他带出自身狭隘观念的,是另外两个女人,一个因他而死,一个让他饱受屈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战争的结束,随着各种社会经验的增长,他也明白了他观念的狭隘,他完成了自我的突围,但迎来的是,是众叛亲离,是父子反目。 任何人都有着七情六欲,都有着自己的小缺点,小毛病,而在现实主义的作品中,表现这些缺点、毛病的文学作品大有存在,但对于描写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作品,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太好处理了。而作为曾经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为全国的解放事业而做出贡献的那些老革命者,他们也曾经就是普通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一些根深蒂固的顽固观念,这些观念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余毒影响,也可以说是他们改造不完的现实表现。但考虑到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生活的环境,很多表现在他们身上的错误观念,也是他们人性的一部分。甚至很多观念都无法称之为缺点,而仅仅是从小残缺生活中追求完美的现实。

杨金远的小说《突围》就是关于这样一位老革命者的错误观念的故事。当然,在这本故事中,他完成了自己观念的突破,他让那些曾经深深影响着自己的观念从自己的内心中慢慢淡去,他完成了一个真正革命者的蜕变,但他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个女人和他悲惨的一生,他有错吗?肯定是有的,但这种错却更多的是他所处在的社会带给他的,因为这种观念就是那个社会的共同的观念。 贞操观念,在我们现今的世界中,也依然存在,也依然有着受害者。作为老革命者的陈池龙都可以突破观念,成长起来,也期待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中,这种观念不要再成为害人的毒草。

《突围》读后感(四):世俗偏见中,哪有胜利者?

《突围》,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一部纯粹的战争小说,其实不然。这是一部披着战争题材的皮,以探讨人性为内核的小说。

陈池龙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读过几年私塾,跟着父亲学做了几年木工,好不容易娶上了一房媳妇儿,谁知媳妇儿九红在婚前一次上山打柴的路上就被匪首王世吾给糟蹋了,陈池龙的心中就像是吃了一只大头苍蝇一样恶心,从此对九红冷淡疏远,并因此参加红军离开家。

男人的这种心理——“处女情节”,在网上一度讨论得沸沸扬扬,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中国人一直信奉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讲究天地君亲师,传统文化道德要求女性遵守三从四德,即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小说所涉及的主题即妇德,陈池龙认为九红失了妇德,哪怕她也是一个受害者,作为丈夫,他从内心深处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女人。

在中国,不论男女,从小就被这种文化道德所约束、所包围、所掣肘,而且持续了两千多年,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思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也许很多情况下,大家明面上都不说,不动声色,但是背后的唾沫星子就足以把人淹死。

陈池龙就是一个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对女性失贞无法容忍的人,他的骨子里一心一意想要娶回家做老婆的人一定得是一个白璧无瑕的女人,一个完完整整属于他的女人。这样的心理其实是绝大多数男人的心理,他与其他男人的区别只在于,他敢光明正大地将心中所想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用语言和行动向所有人宣告,而不是像伪君子一般道貌岸然地言行不一,嘴上说一套,心理想的却是另外一套。从这个角度来说,陈池龙是一个坦坦荡荡的男人。

在小说中,作者设计了多个场景来表现隐晦世俗观念与陈池龙思想的对立冲突,陈池龙与他所在的环境格格不入,这也是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其他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言之凿凿地指责陈池龙思想观念陈旧迂腐、封建落后,缺乏一个革命者应有的大度胸怀,与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远追求完全不相符时,陈池龙敢于跟他们拍桌子瞪眼杠上,并且质问他们遇到同样的情形会怎样时,对方往往便只能沉默哑然失声。这简直是对于那些伪君子最大的讽刺!

书中的三个女性角色,都是悲剧的角色,都是深受传统旧道德荼毒的受害者,不论是被动失身的九红,还是献身于爱情的张丽仙,亦或是为了守贞而自杀的任雯,她们都没能从传统道德和世俗强加给女性的包围和束缚中突围出来。她们的弱者身份,一方面体现在身体的柔弱,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面对旧道德的束缚时,她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妥协。当人民政府审判十恶不赦的匪首王世吾时,被祸害的妇女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指证,哪怕是被毁了一生的九红也选择沉默;当面对失贞与死亡的选择时,任雯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结束生命;当知道陈池龙与前妻离婚的原因时,张丽仙毅然决然选择了与他离婚。她们命运的悲剧看似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选择另一条路,人生就会更幸福吗?未必!人言可畏!没有人是孤独地存活于世的,没有人能做到对别人的评价无动于衷,世俗的偏见、旁人的指责、背后的议论,足以让一个坚强的女人崩溃。不被家人接受,不被旁人认可,九红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所能做出的最趋利避害的选择就是沉默。这是人性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整部小说,作者是以一个男性视角来书写的,以男性为中心,三个女性以配角的身份出现,这恐怕也是男权社会的另一体现吧。小说的题目《突围》,既指战争中突破敌人包围圈的突围;又指主人公陈池龙在旧道德的包围下,左右冲突而不得,最终在任雯之死的刺激和现实的妥协下,被迫实现了思想上的突围;同时还暗指女性思想和命运的突围。前两者都成功了,但是,女性思想束缚的突围,不论是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九红,还是追求进步的女青年任雯,亦或是新时代的女性张丽仙,却始终未能实现。

《突围》读后感(五):经历岁月的洗礼,实现精神的突围

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可谓当年红极一时的“催泪弹”影片,该片改编自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小说来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人用很久的时间为自己死去的战友寻找证据、恢复荣誉的故事。《突围》同样是讲述的战争年代的故事,它是杨金远经典长篇军事题材的又一力作。它以岁月的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抗日英雄不断经历时间的洗礼、不断实现精神突围的故事。

主人公陈池龙,原来是一个吃苦耐劳、手艺精湛的木匠,新婚之夜,却发现妻子已非完璧之身,原来妻子未过门前就已被同村恶霸糟蹋。虽然这种事根本就不能怪妻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女子能做的又真的很少,但陈还是耿耿于怀于妻子的不洁,而一直冷落妻子,就算是妻子生养的时候,他也从没有过一点点温情。在我看来,这样的主人公是性格自大、思想狭隘落后,而丝毫不能给人好感的。

另一方面,为了报仇,他参加了游击队,经历了战争的一次次洗礼。虽然在战争中,他敢闯敢拼、勇往直前,但他经常不服从命令、擅自而为,这在兵家也是大忌,好在战争最后都是打胜了,如果打败了,那么责任又由谁来承担呢?所以说在打仗这方面,他也是个不合格的人,只不过作者一直眷顾,设置的情节又都利于他而已。当然更让我无语的是,即使在最严苛最惨烈的战争中,陈池龙心中所想的、整个身心所关注的,却还是儿女情长、情情爱爱的事,真的是视野狭隘、思想境界底下的性格设定,这样的人只会让人觉得婆婆妈妈、毫无男子汉气概而已。

后来他在未与妻子离婚的情况下,居然就与另一个闽南姑娘好上了,虽然他的妻子不知道,但是已经构成出轨了,作者在那儿讲他们你侬我侬的时候,我真是很无语,直翻白眼。不过有一说一,作者讲述他们之间的情感,他的文笔是很自然,很真切的。三年游击战争结束后,他们又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等一系列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这给了故事厚重感,不过因为主体讲述的就是精神的突围(陈如何从变态认为贞操是最重要的事,到最后也认为其不重要这样一种思想突围),必然会扯到那些儿女情长的事,所以其实倒没有给故事带来多少岁月积淀。

再说到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个是陈的妻子九红,一个是那个闽南姑娘任雯,九红的性格是任劳任怨、妄自菲薄,把什么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丈夫如此的不讲理,倒好像她当时自杀了才是对的,她却觉得他没有错,都是自己让自己的身子被玷污了所致,太可悲了。作者设置的这样一个女主人公的性格,实是站在大男子主义的角度塑造,把女性的温柔贤惠、坚强独立都一概抹杀,让女性的形象低了尘埃里、泥土里。

无独有偶,另一个爱陈爱到死去活来的任雯,她居然不去问他是否已有妻子,就默认了他们的男女关系,三者之间的感情,怎么就被说的那么理所当然?更让我无语的是,就算是知道了陈是因为贞操关系而疏远自己的妻子,任雯不是想着远离这样的人渣,居然时时都按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也落了个尸骨无存的结果,可悲又可恨啊。

这本书中的男主太渣,女主太懦,男女主的性格都没有太长远的意义,而且选这个点的精神突围,必然会涉及到儿女情长这样的风月事,再怎么会写,也写不出时代的厚重感。当初看到《突围》这两个字,我以为是讲战场上的冲锋陷阵呢,哪知道是讲这些事,有点失望。不过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很见功力的,情节布局也是很自然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