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手机大脑》读后感1000字

《手机大脑》读后感1000字

《手机大脑》是一本由[瑞典] 安德斯·汉森 / Anders Hanse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机大脑》读后感(一):为什么手机带来的诱惑这么大?

李健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自己不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vx,因为受yq影响,要看健康

《手机大脑》读后感(二):你以为手机是学习神器,实际上它正在绑架你的大脑

今年年初,移动数据和分析公司App Annie发布《2022年移动状态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移动设备使用量为3.8万亿小时,创历史新高。使用时长排名前10位的移动市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4.8小时,中国用户使用手机时常全球排名第17,平均每天使用3.3小时。也就是说,一天24个小时,减掉睡觉的八个小时,你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拿着手机。当然,这个数字还在飞速上涨。

有人说,拿着手机不等于我在休息啊,我也可以在学习呢。比如,我从抖音上看看怎么教育孩子,从微博上了解时事政治,从公众号上阅读文章。但你是否发现,其实你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微乎其微,大部分时间是在刷一些无聊的视频,或者是直接开局打起了《王者荣耀》。

好吧,玩就玩吧,天天拿着手机,除了眼睛累点儿,时间耽误点儿,也没有什么大碍。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在他的著作《手机大脑》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心理却越来越不快乐了呢?这是因为手机时代的到来和我们的大脑完全不合拍。我们的大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时代,它到现在都不曾有所发展。它喜欢新鲜的、刺激性的事物,而手机恰恰满足了大脑的这一需求。正如肖恩·帕克(脸书创始人、前总裁)所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智能手机的出现,就好像是一种合法的兴奋剂,让人们爱不释手。而长期使用手机,会让人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对于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们来说,后果更为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如果,你也有手机瘾,怎么办呢?下面这几个小办法可以帮助你“戒毒”。

检查使用手机的时间。可以下载一个App,来监测自己有多么频繁地触碰手机以及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长。给自己一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觉。”

购买闹钟和手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逐渐代替了手表和闹钟。人们在用手机看时间的时候,会拿起手机,这样会极大的增加看手机的机会。所以,为了避免如此,我们可以佩戴手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不要托付给手机了。

将手机设置成黑白背景。彩色的画面会让人的多巴胺分泌增多,多巴胺分泌增多,人就会越来越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你越看越精神,越不想睡觉的原因。而黑白色的背景,会让多巴胺分泌减少,我们滑动屏幕的迫切感也会减少。

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是在处理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是把手机放的远远的。不要随时打开手机看微信,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回复微信、邮件等信息。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切记不要让孩子玩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手机大脑》读后感(三):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入侵大脑的?

手机让人又爱又恨。

因为它玩起来实在是太爽,各种APP里的小视频、段子、游戏以及八卦,让人欲罢不能。大人尚且无法抵挡它的诱惑,更不要提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手机会让我们上瘾呢?这里面到底有怎样的心理机制?《手机大脑》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手机大脑》的作者是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汉森对手机的成瘾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综合运用脑科学、人类进化和心理学知识,详细剖析了手机与大脑的关系,告诉我们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地控制大脑的。他期望能帮助大家拨开迷雾,做清醒的手机主人而不是奴隶。

安德斯·汉森说,手机的诱惑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它相当于一种新型的兴奋剂。它直接入侵了大脑的奖赏系统。奖赏系统里有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多巴胺水平越高,我们行动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大脑里有许多生成多巴胺的细胞,但这些细胞只会对新鲜事物做出反应。每次我们打开手机,点开新的页面,多巴胺就开始分泌。尤其是短视频,几十秒的画面里声音、文字、色彩极其耀眼,一下子就抓住眼球,多巴胺分泌超级旺盛,让人欲罢不能。

除此之外,大脑还喜欢那些难以预测的事物。

这一点在赌徒身上表现最明显。赢了,还要玩,万一下一把赢得更多呢;输了,更要玩,说不定下一把就翻本了。所以,赌瘾难戒,因为他心中始终存在一份幻想。

手机也是如此。当收到短信时,提示音响起,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去确认,就是中了这个圈套。而且“说不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的想法会推动着我们不断地拿起手机查看,甚至每10分钟就得看一次,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万一没带手机,一整天都会失魂落魄,生怕错过什么大事。

另外一个离不开手机的原因,是现代生活紧张、压力、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但排遣压力的方式却少之又少。玩手机,是最简单易得的一种。

打开某个短视频APP,大数据算法会将你喜欢的内容源源不断地推荐给你,玩起来好过瘾,再多的烦恼也会丢到九霄云外,让你即刻放松下来。

手机的社交属性也不容小觑。平时有点小成就,发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点赞心里美滋滋的。这可比你在生活中想要得到个“赞”容易太多。现实的社交太复杂也不太能说真心话,但虚拟的社交就简单得多,无须费心,任何一个社交APP都能让你蒙上面纱、畅所欲言,这种快乐无以伦比,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求。

手机顺应人类的心理弱点,所以沉迷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更无法抵挡这些原始的诱惑。

安德斯·汉森给出几个小贴士,你不妨一试。

检查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你可以下载一个相关的APP 来监测,或者使用手机自带的功能,看一看自己每天用了多少时间,哪个APP用的最多。这是认知变化的第一步,搞清楚手机偷走我们多少时间。

能不用手机的事情就不用它来做。比如想要知道时间,可以用表或者闹钟;看书尽量选择看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想看电影就用电视来播放。购物则多多去线下实体店。

把屏幕设置成黑白背景。非彩色画面会让多巴胺分泌降低,你的兴奋感也没那么强,继续玩的欲望减弱。

在工作和学习时把手机静音、最好拿走,不放在眼前。因为即使你放在身边,不看,依然会让你分心。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让手机出现在他身边。

信息放在固定时间统一查看,不再频繁翻看手机。

睡觉时把手机放到卧室外面,不要带进房间。夜间玩手机,极易影响睡眠。

平时多出门锻炼身体,到大自然中去玩耍,减少对手机里虚拟世界的依赖。

汉森的这些小建议,都很实用。我也照做了,效果不错。我还把手机里的APP给彻底精简了一番,只留下必须的。将通知功能关闭,减少分心。另外隐藏朋友圈入口,不再晒照片,这样就不必为“赞”纠结。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不仅是心灵解放,同时也是对钱包的救赎。因为你花在手机上的每一分钟,都会变成某些网红源源不断的收入。

最后这本书强烈推荐家长读一读,了解手机对孩子大脑的危害,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泥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