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摘抄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摘抄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是一本由[美]诺曼·洛克威尔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一):烟花易冷,繁华易逝

这是一本关于圣诞节的故事书,诺曼•洛克威尔在这本《洛克威尔的故事书》中收录了14篇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包括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查尔斯•狄更斯的《妖精们带走教堂杂役的故事》;以及12支关于圣诞的诗歌,包括莎翁的《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一场的《有人说……》;还有5篇回忆圣诞的散文、书信,一桌丰盛圣诞大餐的制作流程,圣诞主题曲《铃儿响叮当》的五线谱…… 本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可见在基督教的世界,人们对圣诞节的喜爱之情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每一寸光阴之中,渗透进文化世界的每一寸领域之中,要不怎么连莎翁、狄更斯、欧•亨利、马克•吐温这些世界级文豪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对圣诞节的思考呢。 其实不难理解,圣诞节之于基督教家庭,就像春节之于每一个中国人,虽则意义和形式上有些区别,但那份自古以来历经千年发自内心的欢愉是一样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翻阅本书之后,不禁发现,岁月流转之下,这欢快的节日所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快乐了,特殊的日子在带来特殊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烦恼。 本书收录的故事中,有些是赞美圣诞,赞美圣迹,也有一些是赞美之下不免抱怨几句,最明显的便是《致谢的烦恼》一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主题活动之一便是礼物,收礼物本应是件开心的事情,在《致谢的烦恼》一篇一对年轻夫妇却因为收到过多的圣诞礼物而烦恼无比。这篇故事出色地诠释收礼物这件事情,一次性收到太多,如果都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想要的倒也罢了,但偏偏有些平时往来不太密切或者对送礼对象的喜好并不清楚的人,这样就总难免收到一些不喜欢或者不想要的礼物,要么白白占空间要么与其他重复了,毕竟是他人送的,处理起来要说直接扔了还真有点过意不去。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烦恼,出于理解性需要,收到礼物后还得写封回信以表示自己收到了礼物同时致以谢意,这表示写意就是个麻烦事,主要是对于那些送来自己不大满意的礼物的朋友,若是在回信之中表示自己的喜爱之情,难不保下一次对方又送来类似的礼物,这就极其考验撰写回信的水平了,故事的主人公那对年轻的夫妇便是为此事而烦恼。 上面这就是节日带来的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体验,过节反而过成了一种负担。这倒与国内春节期间年轻人走亲访友遇到三姑六婆惨遭催婚之类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不容易到了年末能休几天假,结果被此类事情折腾得脱不开身反而更加劳碌,身心俱疲。节日,不知不觉过节的氛围越来越弱,某种不应有的负担越来越重了。 还有一篇风格迥异的故事《每天都是圣诞节》,这一篇讲述了一位小姑娘跟圣诞仙子许愿希望每天都是圣诞节,没想到仙子还真准了,结果接下来的一年所有人都陷入了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无尽生活。听起来很是美妙,天天都是圣诞节,天天都能收到礼物吃大餐,岂不美哉,真相却是陷入魔鬼地狱而非升上快乐天堂,每天都是圣诞节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都折磨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入不敷出,生活已没有个生活的样子了。故事意味非凡,特殊的日子自有其特殊的道理,当特殊成了日常,那么日常和特殊就都不复存在了。就说国内不时有人感叹:年味淡了。还真是淡了,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了,过年能穿上新衣服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和各种零食,还能无忧无虑地在外面想玩到啥时候就玩到啥时候也不会挨打,最关键的是还能收到红包。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穿新衣服想吃美食随时都能穿到吃到了,跟以前相比现在就是天天都是过节。上了年纪玩不动还要给别人发红包了,关键还是气氛,以前一大家子虽然艰苦但都乐呵,现在四散各地难得一聚,见面之后满桌子都是功利心,难看。 当然,本书更多的还是赞美节日的故事,《每天都是圣诞节》一篇也是为了让人更加珍视节日,节日自有其特殊的地方。在《冷杉树》一篇中则讲述了一棵冷杉树从生长于森林到覆灭于圣诞节第二天的故事,一颗圣诞树辛辛苦苦生长了数载,好不容易长得挺拔俊俏,被人锯了去做圣诞树,一时风光无限,可惜,那还真只是一时。一过完圣诞节,立马就被当做毫无用处的垃圾处理掉了,光辉散去烟花易冷。 那么多故事,归根结底,无非都是为了让人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节日,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与你一同过节的人。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二):爱是故事永恒的主题

文/舒念

作为基督教国家最为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是每个人因爱而团聚的日子,人们聚在一起吃烤火鸡、喝蛋酒、收礼物,而这个节日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儿童。圣诞节是孩子们一年最向往的时候,家人团聚在圣诞节,让大人们讲几个故事,总是能玩闹到半夜,第二天醒来就有崭新的礼物,怀抱着期待和幸福,就是圣诞的故事。

《洛克威尔故事书》就是记录这样圣诞场景的故事集,洛克威尔不是故事的作者,事实上,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是不同的作者创作的,但洛克威尔用自己鲜活清晰的笔触展示出了圣诞夜的喜怒哀乐,他用一支画笔,让人物鲜活灵动,连皮肤的质感都有那种岁月的痕迹,有些泛黄和红色的皮肤,细节的纹路既是岁月的沉淀,也是情绪的显现。

洛克威尔的画风是写实的,也就让故事集中的虚构故事显得多了几分真实之处,原本故事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聚焦在圣诞节这段时间,人物的情绪也自然而然被放大化,即使很多故事都是关于圣诞礼物的传统故事,但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这就是圣诞呀,每个人都在努力表现自己对世界对他人的爱,这就是圣诞的主题——快乐、奉献与爱。

圣诞是团圆快乐的象征,但如我们所知,即使是在安徒生童话中,我们也不能奢望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消逝在圣诞夜的街头,这也是一种圣诞的故事。在《洛克威尔故事集》中也是这样,开篇就是被砍掉的冷杉树的一生,我们很难去体会这个故事表达的悲伤或是喜悦,而后还有孤独的小丑,在油彩脸谱的背后,是一个没有归属的灵魂,最后他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虔诚,也获得了神迹的眷顾。而现实呢?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总免不了自问一句现实的场景,在那些美好之后,我们仍旧被生活所困,我们被困在自己的身份中,囿于生活,囿于创造,他们因为不完美而显得更加真实。

也就是这样的故事,更与洛克威尔细腻的画风相得益彰,因为故事总需要转折,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令人喜悦,但洛克威尔在对悲伤情绪的展现也极其细腻,一些场景美好的像是一幅水彩画——冬日的小镇与春天的田野;一些人物小像则像是上个世纪的广告画片,动作夸张、表情灵动;还有那些非常圣诞化的主题,壁炉篝火、摇摇木马、圣诞老人,甚至圣诞菜单里的作品,逼真的仿佛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人们的喜悦与沉思就写在脸上。

作为一位优秀的插画师,洛克威尔总是能抓住故事中的细节,搞不懂什么是判决的小女孩、一位自己没有礼物的小男孩、还有悲伤的小丑、在深夜探索圣诞之迷的孩子……他们真实而鲜活,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圣诞节的重要日子,他们专注地沉浸在感受爱的氛围中。即使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间不过是年中,也让人能回忆起圣诞或是关于团圆的美好记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欧美国家送圣诞礼物的时候,经常会想起这本《洛克威尔故事集》吧,就像平安夜我们会年复一年地去看电影《真爱至上》,故事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认知,而这种改变恰恰让我们开始对那些不变的东西心向往之,那种期待与喜悦,是我们最早对爱的理解,也常常是我们最早流露出爱的感情,我们最早关于收获与奉献的认知,而这一切在内敛含蓄的文化中也能自然流露出来,就显得更为珍贵,这样的情感通过书或是电影被一再重现,我们想要留下的是爱与被爱的感觉。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三):造梦者

你今年有当个乖孩子吗?

——《小鬼当家》

《小鬼当家》

又到一年一度的圣诞季,8岁的凯文因为意外被留在了家中,此时的爸爸妈妈已身在数千里之外前往异国他乡度假的飞机上。凯文忽然成了一家之主,这样的喜悦让他把家里变成了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儿童游乐场。在这普天同庆的节日里,却有两个刚出狱的窃贼将目光瞄向了凯文家。从此凯文和这两个傻傻的窃贼玩起了斗智斗勇的游戏,利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无敌的勇气,打响了家庭保卫战。并成功的将窃贼重新送入监狱。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美国家庭圣诞必看的片单之一,除了童星麦考利·卡尔金精湛且出色的演技之外,藏于喜剧外衣下与圣诞主题契合的内核,这是一个关于亲子关系和家庭团聚的故事。而片中浓郁的圣诞元素更让人们感同身受,增加了圣诞喜悦的氛围。如果说这部电影集圣诞元素于一身且打动过无数人,你所不知的尚有这样一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书——《洛克威尔的故事书》曾影响过更多人。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

由从20世纪初就深受美国民众欢迎的艺术家、总统自由奖章得主的美国大众画家诺曼·洛克威尔绘编的圣诞主题故事书,以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搭配插画的形式,将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大餐、圣诞音乐、圣诞节传说、圣诞故事等多样化的圣诞元素融于一身。在阅读美妙而趣味的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欣赏传神而温暖的近百幅众生百态。对孩子文学及审美品位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优美而流畅的文笔更能增进亲子时光的愉悦度。毕竟这是一本充满着爱和温暖的书籍。

于我和孩子而言,更像是阅读一本关于圣诞节的梦幻“传记”。在领略不同时代人们及孩子对于圣诞的精妙诠释之后,对于节日“仪式化”的流程有了更多的认知。而孩子也能逐步明白圣诞老人这样一个特殊存在对于生活的意义。

透过众多名家的视角解读,传递并理解圣诞节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这放在当下也是具有醒世运用的。

史塔桥镇

书中画作以人物为主,夹杂着少量的风景和建筑的绘画。扉页里《史塔桥镇》便是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且作者没有专属的模特,作品中的人物都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塑造的,而且包括各个阶层,上至总统,下至工人都曾经在他的画作中出现。书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故事】中《最糟糕的圣诞故事》的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倒是与作者一般,都是从设计圣诞卡开始的,不得不说这很有趣。

【过去—现在—未来】

免于匮乏的自由

“四大自由”一直是作者流传最广影响力最深的著名作品。其由来是因其受到罗斯福总统国会演讲影响下而绘制的。这“四大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食物永远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这副【免于匮乏的自由】描述的是感恩节的场面。整个画面被分为上下两块,祖辈及桌边的大人和孩子们形成一个家族树的状态,一如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四):一本让你时刻沉浸在圣诞节里的故事书

文/吴呱呱

嗨,我是吴呱呱。

说到圣诞节,就想起先前曾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圣诞节,要快乐!想要好吃的菜,就交给胃,让它受受累。想到好玩的事,就交给脑袋,让它费费神。想要好听的话,就交给我吧。祝你好运连连,幸福永久。圣诞节快乐。”

众所周知,圣诞节不再只是西方国家的假节日,它已然成为不少国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不仅仅是孩子们左盼右盼的节假日,也是西方国家的新年。

在这一天里,孩子们会期待第二天醒来圣诞袜子里装满了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和祝福,而大人们则偷偷的在暗地里给在睡梦中的孩子们塞礼物,好朋友们则互送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爱人们则给心爱的另一半制造惊喜。

那么,在小说世界里的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洛克威尔的故事书》一书中,就收集了各位大作家关于圣诞节的小说,带领成年人和孩子们一同前往异国他乡的圣诞节。

这本书的作者是诺曼.洛克威尔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温暖、幽默,有如田园诗般的意境。

他的作品种类繁多,从玩耍的孩童、弹钢琴的老人到著名的《四大自由》,生动记录了日常生活的有趣细节以及美国20世纪的发展历程。

自1977年《洛克威尔的故事书》首次出版后,本书就成了美国家庭在圣诞节最爱送的礼物之一,在过去30多年中一直是畅销经典。

这本书不仅收录了洛克威尔近百幅经典插画作品,与圣诞相关的小说、散文、诗歌、菜谱和歌谣。

这些作品包含童话大王安徒生、狄更斯、欧亨利的经典小说,“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等等。

难怪,著名导演、编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如此评价洛克威尔:“洛克威尔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艺术家。”

《纽约时报》也称其为:“20世纪美国极受欢迎的艺术家。”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越爱对方时,你除了巴不得时时刻刻和对方呆在一起,你还会拼尽全力去满足对方,甚至会牺牲小我,成就心爱的人。

就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这对伉俪情深的夫妻,杨绛先生知晓钱钟书先生喜好读书,为了能让他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事业,而牺牲了自己专注事业的时间。

而钱钟书先生也为了让杨绛先生多睡会,哪怕自己不精通厨艺仍旧早起做早餐给杨绛先生吃。

在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这个便是欧亨利笔下的《麦琪的礼物》里,德拉为了给亲爱的丈夫吉姆买一份他最为心仪的金手表项链,不仅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抠抠搜搜的省出来,但却仍旧差了一大笔钱。

思来想去,德拉觉得自己最为值钱的东西,便是自己的头发了。

为了看丈夫开心、幸福的眼神,她毫不犹豫的把自己长长的,令自己以及丈夫得意的头发卖掉,给丈夫买了一条手表金链子。

而另一旁的德拉丈夫吉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亲爱的妻子准备心仪的圣诞节礼物,他为了让妻子开心,卖掉自己最心爱的金手表,买了一把梳子给妻子梳头。

纵使,故事的最后,他们花费心思为对方精心准备的礼物都派不上用场,并且失去了彼此最为珍贵的东西,但他们的感情却更加深厚。

看完后,深深发觉越是爱你的人,越想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你。

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幸事,不过是你爱的那个人,也爱着你,并且是懂你。

就像作家苏岑曾说:

“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的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

对此,我深表认同。

有时候,我们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最后却不得不分开,而分开的原因,不一定是不爱了,而是,彼此间的不懂得。

所以呀,在感情的世界里,懂比爱更加重要。

我想这本《洛克威尔的故事书》意在告诉我们:余生不长,生活要有仪式感,要多给最亲爱的家人、朋友、爱人一份节日的惊喜。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记住那些与自己此生最为重要的人的美好瞬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读后感(五):爱画小孩子的洛克威尔,与美好的文字和你温暖相遇

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老电影《电子情书》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堆满童话书的街角书店的店主凯瑟琳每个周末都会戴着尖尖的帽子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许多邻居都是听凯瑟琳妈妈的故事长大,再把自己的孩子带来,书籍传承的美好是其他无法比拟的。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从1977年出版来,就成为美国家庭最爱的圣诞礼物之一。美好的故事在美好的圣诞节,在温馨的炉火旁,凝望着窗外飞扬的大雪,拿出《洛克威尔的故事书》,伴着洛克威尔的插画,今天我们应该讲哪个故事呢?

只画理想世界的洛克威尔

1978年84岁高龄的诺曼·洛克威尔去世,他14岁开始接受美术训练学习,16岁拿起画笔接到了平生第一份订单圣诞年历,一直画到82岁。漫长的绘画生涯中,洛克威尔画尽了美国社会的日常众生相,他曾经说过:“对我而言,美国人生活中的日常琐事,都是艺术性丰富的题材。男孩子在空地上扑打苍蝇,女孩子在房前的台阶上玩牌,老人在黄昏里漫步回家,这些景象都能撩起我的情感。”在他笔下,人物是永远的核心。这些充满生命力和故事感的小人物共同构成了巨大的美国历史。

他的作品诙谐幽默生动又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情,他常以儿童为主角,围绕儿童展开丰富的生活细节,令人捧腹眼带笑意。“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画了多少个孩子……我猜,大概有几千个吧!可是我依然乐此不疲。”这些画中的孩子们天真烂漫,圆润可爱,狡黠生动,具有强大的治愈力。这种甜美理想化的儿童形象让人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深对理想世界的认知。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除了洛克威尔常见了欢乐儿童的形象之外,也节选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比如他根据罗斯福总统演讲创作的“四大自由”作品——《免于贫困的自由》,这一系列作品,激励了很多普罗大众,乃至苛刻的评论家们这次都闭上了批评的嘴巴。

此外诺曼·洛克威尔也创作了大量的家乡风景画,《洛克威尔的故事书》封皮就是作者的家乡新英格兰镇斯托克桥,他对家乡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深情,这已经成为他描绘节日的绘画象征。

敲开美好生活大门的文字

《洛克威尔的故事书》穿插在洛克威尔插画中的是与其相得益彰的文字,有圣诞温馨的故事诗歌、有美味的食谱,还有那首人人都爱的歌曲乐谱,包罗万象的文字与插画合二而一,统统谱写了一曲圣诞颂歌。

书中的故事与诗歌都是选自名家,比如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冷杉树》、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郎士的《圣母的杂耍艺人》,每一篇小说都精彩动人。贫困小夫妻为了各自的圣诞礼物分别放弃了自己最珍爱的物品,最终他们的牺牲收获了幸福和真心。那棵冷杉树在叹息中曾经那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和不平凡的人生。穷苦的艺人巴贝用最了不起的杂耍来表达对圣母的崇拜之情。

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圣诞树》,他“遗憾小树不能装进信封,多希望送你一棵”,写《爱丽丝漫游仙境》的英国作家、诗人刘易斯·卡罗尔《仙女寄给一个孩子的圣诞问候》里, 诗人告知温柔的孩子们,“对孩子们来说,只要他们高兴,一整年都是圣诞季!”这些诗人用温柔的话语给孩子们最美好的愿望。

圣诞节存在么,世界上有圣诞老人么?

孩子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可爱的记者、作家、诗人们纷纷给孩子们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马克·吐温还俏皮落款“住在月亮里的人”,用圣诞老人的口吻和自己的爱女苏茜对话交流,他不吝赞美之词表扬女儿是最听话的小朋友,他也和女儿调皮开起了玩笑,作家为爱女筑起了美好的童话宫殿,编织了一个爱、希望与快乐的梦,和女儿的圣诞通信也是马克·吐温一生难得的温馨时光。

人生的快乐童年如此短暂,有梦才完整。过节不是目的,在《洛克威尔的故事书》中,去寻找圣诞老人带来的快乐与被爱的幸福。儿时的快乐可能来自礼物,长大后这些故事带来的是人世间的温情与感动,洛克威尔的插图让人治愈,这里,有最温暖的守候,也能唤醒大小朋友记忆深处的那份温暖与美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