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100字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100字

《女娲之为母则刚》是一本由阿改 念远怀人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一):神仙不好做,母亲更难当

时下,《你好,李焕英》仍是火热的话题。

《唐探3》的票房被这部电影甩在身后,哪怕两者在宣传包装上的投入完全是不同的量级。其口碑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逆势上扬,最核心的还是母爱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女娲之为母则刚》讲的也是母爱。

中国神话中的知名IP,少有类似希腊神话中雄踞奥利匹斯山的神祇和英雄,很多都是极具亲和力的人类之友。例如女娲,造人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天地间少有生气,自己孤单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造出的人类,并非用来驱使奴役的仆人,而是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朋友”。“神俯视人”的因素,原本在造人神话中就很微弱,而在《女娲之为母则刚》中,这一点几乎被全部抹去。

整部作品以赤子出走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创世神伏羲和女娲,连大神的身份都不再保留,只是龙族中的两个普通人。由于被龙族其他成员视为异端,他们不得不在逼迫和“追杀”之下背井离乡。伏羲选择南下,女娲选择西征——到昆仑山去找西王母。一路之上,女娲因怀念哥哥,用泥捏制成无数个伏羲的形象,并将他们埋在树下。直至在昆仑山玉池感应而生赤子,这些泥娃娃才有了被赋予生命意义的前提。

后半部分以赤子来到人间的经历为主线。这部分多了不少久违的烟火气,也让赤子这个形象更有亲和力。当然,这一切的目的还是烘托女娲的形象——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女娲打破玉封的“结界”,重归人间后,炼五彩石补天。

有没有觉得这个情节似曾相识?把玉湖换成雷峰塔再感受感受?两者明显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女娲所要拯救的,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许仕林对母有怨怼,但理解仍是主流;女娲的孩子们经过繁衍生息,已分出三六九等,书中更有人因为觉得女娲“玩消失”,对自己的苦楚“不闻不问”,进而放弃对她的尊崇。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如果这种声音能再大一些,在作品进入高潮阶段成为主要冲突点之一,可能对于女娲形象的塑造将更加有利——矛盾之下仍义无反顾,在这个世界上,母爱应该是最容易做到这一点的吧。

用艺术的手法表现母爱,不同的艺术家可能选择不同的方式,但刻画的一定是同样的情感。30年前,以母爱为刻画主线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成为几代人难以磨灭的观影记忆。这个女娲的故事虽为神话,讲述的依旧是人世情长。赤子深夜呼唤母亲的场景,想必会让一些人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抱着娃娃默默哭泣的小姑娘吧。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二):神话传说的传承与再生:《我的神啊》用全新的方式讲述经典故事

相信每个人都有听老一辈人将神话传说的经历。一群小朋友坐在树下,听着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那或善良、或狡诈的神话人物, 这已经成为了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在我们的心中久久难以忘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匆匆的脚步背后,人们瞄准的目标都是星辰与大海。你已经多久没有好好坐下来听听故老相传的故事了?中国神话作为人类历史上璀璨的明珠,在外来文化、现代艺术的冲击下,仿佛已经渐渐式微,已经成为小朋友们启蒙教育的素材,与主流社会已经脱节。神话耀眼的光芒,仿佛也已经成为历史尘封的一枚琥珀,所有的美好只能在博物馆与文献中得以展示。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其实神话传说从未离我们远去。

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的女娲,是华夏民族人类的起源;

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的后羿,成为中国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图腾;

幼年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一句“俺老孙来也”铸就多少儿童的童年记忆。

一代一代的少年们,就在这些热血神话中成长。神话传说,从未离我们远去,而且会在未来,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价值观。

对于国人来说,神话传说已经是太熟悉了,如何才能讲出新意来呢?恐怕是很难的。不过有一些人非常乐意做出一些尝试。《我的神啊》系列书籍,就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蚩尤之战”“女娲造人”“后羿射日”进行了梳理,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神话故事模式,非常有趣。

对于创作者来说,改变经典神话故事就意味着一种与现有的成熟文本的再解读,对于经典神话传说的再理解,以及对故事的现代化解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方式,将作者自己对神话故事的领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传递给读者,并通过书籍与读者进行分享、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打动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是一种最为迫切的需求。《我的神啊》这套书的作者分别是念远怀人、从周、阿改,可以说都是非常知名的作家,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控、故事构架的搭建、读者情绪的掌握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以至于这套《我的神啊》读起来趣味性非常强,且具有很强烈的时代背景,对于神话传说的再解构可以说非常的成功。

首先,创作者们对于神话故事主角们的身世进行了重塑。

虽然是重塑,但是并非是虚无缥缈的重构,还是在传统的中国神话体系框架中,加以合理的想象。

比如说女娲的身份,她与伏羲是龙族,而且是高阶的龙族,由此他俩受到了其他龙族的联合追击,伏羲为了妹妹将追兵引走,女娲在向南方逃亡的路上,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小人,成为人类的开端。

再比如后羿,原本是地上的人,在书中成为了天地失散在人间的孩子,并且被封为战神,之后一怒冲冠为嫦娥,才又带着嫦娥下凡人间躲避灾祸。

似曾相识的情节,但是又增添了许许多多新鲜的元素,让读者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兴趣盎然。

其次,书中非常注重深入挖掘情感,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

女娲在昆仑山上的瑶池边上,用玉石化的瑶池水,造出了“赤子”,这是她最喜欢的孩子。不过这件事情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将“赤子”扔回瑶池,要将他消灭。这时,神仙伟大的母爱之心开始泛滥,女娲宁愿将自己封印在瑶池的玉石中,也要换取“赤子”的自由。伟大的母爱之情,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过时,创作者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歌颂了中华传统中这最伟大的感情。

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与嫦娥不和,利用阴谋诡计想要除掉嫦娥,甚至于是后羿与嫦娥逃到人间隐居后依然不放弃对他们的迫害。在忍无可忍之下,后羿愤而引弓,射落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没有参与阴谋的。这才是传统中真男儿的一种体现,一种阳刚之气的具象化,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精神已经越来越少了。希望通过类似的故事,能够唤回这种美好的精神。

最后,汲取时代的营养,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叙事方式中,一般都是线性时间的,无非是英雄出世、成长阶段、各类的英雄事迹、最后封神。这种平铺的叙事方式,相对来说有些单调,并且经过多年的演绎,在当今的孩子们看来,已经是略显单调。

在念远怀人等所做的《我的神啊》这套书中,创作者们利用现代化的创作方式对故事进行了改写,为读者们讲述各位神仙们充满了戏剧冲突的成长史与封神史。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当神。大禹、蚩尤、后羿、女娲这四位神仙,或是自幼被人追杀,流落江湖;或是被迫与爱人流落凡间,躲避灾祸;或是历经了亲人离丧的苦难;亦或是以凡人之躯对抗神人与妖兽。

这种对于英雄的塑造,十分符合近些年来对于“救世英雄”主人公的叙事模式:戏剧化的青少年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大团圆或者是大悲剧式的故事结局。所有这些冲突,这些情感,这些经历,重新塑造了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形象,让这些原本已经模式化的神仙,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新鲜饱满的人。所有的情感冲突,所有的内心冲动,所有的戏剧冲突,最后汇成了如烟花般璀璨的神迹,成为万民传颂的传说。

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从未离开。对于神话传说的再塑造,再创作,对于神话典故的传播与推广具有非常良好的推动作用,更加体现了我们的一种文化自信,一种对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的展示。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永远会有着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一席之地;这些古老雄浑的故事,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女娲之为母则刚》读后感(三):以点画线,铺成一幅上古神话生活图卷。

文/黯夜蔷薇alice

春节假期选择了阅读这套符合传统节日气氛的上古神话故事,其中大胆的创新改编让人眼前一亮,丰富的支线细节也让传说中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有情绪。

《我的神啊》是一套非常简短而精彩的神话人物故事新编,封面设计精美,人物彩插贴切,薄薄的赠品画册更是点睛之笔,给人一种尘封遗迹里古老壁画的既视感,用简单窄长的几幅无字画面将人物生命中的重要节点精准概括,仿佛把人物跌宕曲折的一生都浓缩于画卷之上。

《我的神啊》系列目前分为四本,各自围绕一个神话人物展开,大纲主线遵循旧例,细节之处不乏脑洞,用更符合情理的方式将史料中寥寥数语记录的传说串联起来重新解读。 四个神话人物为点,四条人生轨迹成线,时断时续时而交汇,共同构成了一幅上古神话生活图景,也可以称之为神话传说精选大事记。四本小说看似独立无序、实则隐有关联,既有时间顺序上的衔接迭代,也有同一时间的诸事齐发,个人推荐阅读顺序:<女娲><蚩尤><后羿><大禹>。 人族之母<女娲> 龙族异类遭排挤,兄妹东西各逃亡, 为解思念与孤独,女娲一路捏泥人, 瑶池盗玉琢赤子,机缘巧合创人族, 擅造生灵被封印,人类繁衍九千年, 人族大战天柱倾,冲破封印来补天。

提起女娲立刻联想到造人和补天,却从未探究过因果,作者用一本书的时间带我们简单回溯了女娲的一生,为她的事迹找到了合情的理由。 书中的女娲与伏羲是龙族的异类,因为人首龙身可幻化出双腿的独特外形饱受排挤,又因为身怀强大的法术力量被全族追杀,最终无奈分别各奔东西。被生灵万物称为“两条腿”的女娲将对兄长的思念和无尽的孤独寄托在手中泥土捏就的男女人偶上,一路走一路按自己和兄长幻化出的人形捏泥人聊以慰藉。 至于炼石补天则是因为当年所捏泥人繁衍出的人族后代中拥有神力的颛顼与共工大战撞断了最后一根天柱导致天空形成破损,天地即将重新变为混沌状态,作为人族之母的女娲感应到了这场灭世浩劫于是冲破封印耗尽神力为孩子们闯下的大祸善后。 女娲的造人补天两大事件都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书中的她也曾委屈、思念、孤独、无力,所以人类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大概是“遗传”自女娲吧。 青铜之父<蚩尤> 先天木讷性孤僻,为姐选夫择轩辕, 跟随姐夫勤修炼,御火作战杀四方, 轩辕继位神农逝,家破人亡盼姊归, 征讨夸父遇女娃,兄妹厮杀神魂融, 为报家仇终丧命,徒留青铜饕餮鼎。

提到蚩尤只记得逐鹿之野的骁勇战神,似乎是个与黄帝轩辕作对的反派人物,书中对蚩尤人设进行了彻底改写与澄清。 书中和姐姐丽娱同是炎帝神农孩子的蚩尤与其双胞胎妹妹女娃本为一体,炎帝为化解人间劫难用毕生神力将胎儿一分为二,蚩尤分到了力量,女娃分到了智慧,兄妹自出世就被分别交由姐姐丽娱和夸父一族抚养。 发明车马的姐夫轩辕其实待蚩尤姐弟极好,却千不该万不该违背炎帝意愿教导蚩尤修炼、利用蚩尤征战、命令蚩尤镇压夸父族。也许是上天注定,也许是阴差阳错,炎帝病重离世、丽娱伤心远走、女娃神魂消融,融合力与智的蚩尤最终选择了与轩辕决战报仇。 书中的蚩尤被作者成功“洗白”了,宿命天定幼年懵懂的坎坷令人心疼,冶炼青铜铸造兵器的创造令人钦佩,生死关头慨然赴死的魄力令人惋惜,刻有蚩尤战斗相的饕餮纹青铜鼎不仅承载着发明烹饪的姐姐丽娱对弟弟无限的疼爱,也是后世之人对这位发明青铜冶炼之术的战神最好的纪念。 射术之祖<后羿> 日月相争嫦娥残,人间射神羿入赘, 为报妻仇伤一日,藏身人间十日寻, 千里大旱万兽出,获赐神弓灭凶兽, 听信谗言射九日,丧失神力落凡尘, 不远万里求灵药,徒望嫦娥独奔月。

提到后羿很自然联想到射日和嫦娥,书中并没有对此做出颠覆固有印象的改编,只是增添了后羿嫦娥相遇前后的故事。 书中灾娃因为出生时的占卜结果被父母抛弃,在山林万兽的陪伴下长大,练就了箭无虚发的射术,嫦娥则是在父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被异母哥哥金乌们设计残害险些丢了性命的病弱神女,帝俊为补偿嫦娥平衡日月双后的势力封灾娃为射神赐名羿入赘天宫。 羿对嫦娥一见钟情,因为心疼妻子病体虚弱,羿报复性伤了一只金乌,随后与嫦娥到人间小住,十只金乌同时出动搜索羿夫妻的下落寻仇。十日齐出是人间浩劫,羿受命除掉因此现世的妖兽,却听从尧的怂恿为妻复仇射落九日。 因杀帝俊九子受罚,后羿与嫦娥失去了法术神力,不再长生不老,后羿千辛万苦从瑶池求来的灵药只能供一人成神或二人长生,嫦娥为抵抗争夺者阴差阳错误服两枚灵药,天上多了苦守广寒的嫦娥,地上只剩孤独老去的后羿…… 这个故事并没有太多创新,却将宫斗戏码向前推进到了尧在位时期的神界,讲述了同样童年不幸的后羿与嫦娥互相治愈慢慢靠近接纳彼此的感情历程,只是结局依旧保留了传说的遗憾。 治水之魂<大禹> 为寻阿父游四方,御龙救人识女娇, 女娇阵前被掳走,指导凡人炼青铜, 以弱胜强救援成,大禹治水遵父命, 三过家门而不入,十年疏引效未显, 以力束人遭反噬,命运相系心相连。

提到大禹只能想到被舜禅位的民心所向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冷血绝情,传说里他的妻子女娇简直是丧偶式婚姻和守寡式育儿的始祖。 他是有崇一族首领鲧的儿子,他是姒文命,他是禹,他也是涂山一族巫女女娇的丈夫。初次相遇他与应龙出手帮女娇救下了涂山族被蚩尤后裔抓走的孩童,涂山族人在听闻他是鲧之子的身份后却委婉赶他离开,父亲鲧一生善良助人却清誉尽毁满身污名,让文命学着用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掩藏心底的善。 直到女娇被蚩尤后裔抓走命悬一线,文命终于战胜了因父亲遭遇矫枉过正形成的心理阴影,主动现身教会涂山族凡人们冶炼青铜、打造兵器、排兵布阵,带着凡人从蚩尤后裔和无数妖兽手中救回了女娇。接过父亲死前交代的治水重任,被父亲改名为禹的文命与女娇成亲后便四处奔波挖渠凿山造福人类,甚至在史书里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这个故事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以身作则凝聚民心、用善良战胜冷漠、用智慧解决水患的大禹,而是为了族人只身犯险勇往无前的女娇,她完美践行了巫女的使命“唯卜唯祝唯医唯史”,是“丧偶式婚姻”与“守寡式育儿”也没能击溃累垮的传奇女子!

一套《我的神啊》不但为女娲造人补天找到了合理解释,为反派战神蚩尤洗白得完美彻底,为后羿射落九日做出了恰当铺垫,也为大禹治水即位描绘出幕后细节。 无意查询史料探究背景人设是否合理,也不必翻阅神话比较情节逻辑是否最优,在节日气氛最浓厚的春节翻开阅读沉浸其中并加深了对传统神话人物事件的记忆,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足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