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笑之大学读后感1000字

笑之大学读后感1000字

《笑之大学》是一本由[日]三谷幸喜 / [日]松野大介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之大学》读后感(一):谈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不太好办的事

看电影喜欢关注其中的一位演员,由此延伸到整部电影。但偶尔也有因为拍摄手法的关系被吸引。《2013大空港》既有喜欢的演员,又因其全片为100分钟的长镜头,也就是整部电影只有一场戏,所以我看了三遍。印象中好像没有这样的电影吧。

如此独一无二的作品的编剧导演就是三谷幸喜。

其他作品《广播时间》《有顶天酒店》《魔幻时刻》《了不起的亡灵》也是可以看上三遍的电影。关于三谷幸喜自己谈论自己作品的本书,恰好提供了另一个了解其影视和舞台作品创作动机和心得的角度。

《笑之大学》读后感(二):【待整理的书评】

先挖坑,周末再做整理!

每部作品的起源和后续发展,以及创作方法。

《大空港2013》这种连续拍7天的创作方法也太有趣了吧!!总之……说好了要做整理!!

舞台剧和电影的不同创作方法

虽然日本的电影、电视剧制作模式和国内完全不同,但如果抱着做有趣故事的心去创作,总会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的。

如何获得剧本之神的眷顾,就还是一直写一直写

成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断努力的人吧!

《笑之大学》读后感(三):一部喜剧编剧的圣经

作为编剧,非诚幸运的收到电影君惠寄的这本《笑之大学》。 粗略的读罢这本带着油墨芳香的奇书,就感到这是一部所有剧作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从翻开第一页开始,两篇不同角度的前言,并非简短的话语,始终没能离开我的视野。全书立足电影人的视野,综合大量案例,专业化地诠释了喜剧电影的创作技巧、思维艺术和所呈现出的多彩世界。读罢这本书,感到她是指导作者善于运用精湛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足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组构成的、供制片方镶嵌在银屏上的视觉盛宴。特别是对编剧创作过程中独辟蹊径地道出了一些开启编剧脑洞的新提法。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三谷幸喜——这位日本乃至世界级当代喜剧大师所独有的魅力! 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译者林煌——一个二手书店的店员,能够在创业路上不忘发挥翻译特长,为众多影视编导等从业人员倾情奉献的辛苦付出! 相信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影视编导都会用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与收获,回报作(译)者的倾情奉献。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的感谢后浪电影学院,是你们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诸如西德·菲尔德的电影编剧圣经在内的我所读到的30多本相关理论书籍;更感谢电影君通过快递赠我的、去年12月份第一次印刷的这本新书《笑之大学》,感谢平台源源不断的提供用来欣赏、学习、拉片和点评的国内、国际大片、新片、经典片…… 此外,《笑之大学》的封腰内,还有一段并非醒目,但很是励人的文字。我想:这,至少是对每一位编剧的一个鞭策之语,不知大家发现没有?

《笑之大学》读后感(四):三谷幸喜谈创作:一个无趣的人如何打造日本顶流喜剧

提起三谷幸喜,可能不得不提起《笑之大学》。曾由北京人艺制作出品,陈道明、何冰主演,火爆全国、一票难求的舞台剧《喜剧的忧伤》正是改编自三谷幸喜的《笑之大学》,在剧中亦敌亦友的审查官和编剧,互相较量又彼此学习,最终共同创作出精彩的喜剧作品。而《笑之大学》也同样让中国的创作者和观众学到了,什么是优秀的喜剧。除了日本和中国以外,这部作品还在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韩国、立陶宛等多个国家上演,所到之处无一不收获满堂彩。但《笑之大学》仅仅只是三谷幸喜众多作品的冰山一角,横跨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等多领域的三谷幸喜可谓是真正的日本国民编剧。在《笑之大学:三谷幸喜谈创作》一书中,三谷幸喜毫无保留地谈及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创作的经验,明明是在谈自己,但他所说的随便一句话却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背景,足以证明他与日本影视舞台剧发展史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谈起创作全明星阵容的电影《有顶天酒店》的经历时,三谷幸喜不无凡尔赛地说道:“我一边看着角色一边想每个角色适合的演员,最后发现写下来的好多都是大明星,挨个问了一遍,其中大多数人都接下了邀约,所以才变成了了不得的全明星阵容。”然而,除开这一部《有顶天酒店》,还有《魔幻时刻》《清须会议》《大空港2013》等等,他的电影几乎无一不是全明星阵容,三谷幸喜在日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被称为“平成喜剧之王”的他,私底下却是一个常年半永久西装亮相、人前表现拘谨的“社恐宅男”,在日本业界也收到过“不苟言笑”“性格乖僻”“沉迷自我世界”等评价。他自己也坦言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无趣的人,那么缘何这样一位无趣之人却又屡次打造出日本顶流喜剧呢?在三谷幸喜自称“毫无保留,我道尽了自己的工作”的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一探究竟。

跟大多数作家的成名之路一样,三谷幸喜在早期也曾遭受过冷遇。在以剧作家的身份出道之前,他是从“放送作家”开始做起的。所谓“放送作家”,即日本广播电视界中,参与节目企划、编排节目的人。与其说是作家,倒更像是参与策划的文案工作者。此时的三谷幸喜已经显示出与他人格格不入的特点,参与这份工作3年,而他的提案却一次都没有被采纳过。为了挣钱干了一些不对路的工作,但这样的冷遇并没有影响到三谷幸喜的创作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作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的想法。他辞去了事务所的工作,专注在舞台剧和搞笑短剧上面,他也因此得到了职业生涯的发展契机。当年的人气喜剧《果然还是喜欢猫》的某位导演看过他的舞台剧之后,向人手不足的剧组推荐了三谷幸喜。能参与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让三谷幸喜备受鼓舞,凭借着多年的舞台剧创作经验,他为这部有着较多即兴表演成分的热播剧创作出了广受好评的精彩剧本,他也很快就以专属编剧的身份正式出道。

在《果然还是喜欢猫》播出以后,三谷幸喜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再一次让他大展拳脚的则是1993年由织田裕二(《东京爱情故事》,1991)主演的连续剧《回首又见他》,这一次也是他创作的剧集首登黄金档。这次机会与第一次一样,有着妙不可言的偶然性。因为原本负责的编剧临时爽约,看过三谷幸喜舞台剧的导演找到他救场,尽管只有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三谷幸喜临危受命,大胆挑战自己从未有过经验的连续剧,并交出了令人惊喜的答卷——《回首又见他》平均收视率为16.8%,最后一集的收视率达到22.7%,证明了本剧的魅力。虽说通常这类委约都要提前一年左右,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从零创作一部自己没有任何经验的连续剧,而且对于医院题材也毫无了解,但按照三谷自己的话来说,“也许就是因为被逼到了那种处境,才反而被激发出潜能写出了剧本”,喜欢挑战、迎难而上的性格特质已经显露无疑。

接下来让三谷幸喜登顶的则是广为人知的《古畑任三郎》系列。这部在《回首又见他》的庆功宴上与制作人一拍即合而创作的喜剧风格的刑侦剧,吸引到了众多明星加盟客串,后来的超高收视率也让三谷幸喜三次获得日剧学院赏最佳编剧奖。曾有媒体毫不吝啬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从1994到2006,所有的日本美女都要在这部剧里出演一次罪犯,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艺术人生。而这部经久不衰的侦探剧,也为我们定格了AKB成为偶像的代名词之前,每一位美女演员成为一名蛇蝎罪犯时的样子。”这部经典剧集源自三谷幸喜和制作人石原隆对《神探科伦坡》的共同喜爱,“日本也能有像像《科伦坡》那样的电视剧吗?”石原先生的随口一问勾起了他“把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再制作一次的热情”。虽说是致敬《神探科伦坡》,但他们并不想沿袭形式,而是像重现科伦坡的精神,于是就有了《古畑任三郎》。更值得一提的是,《神探科伦坡》是由几位编剧共同执笔的,日本的刑侦剧里独立的各个单集通常也由不同编剧完成,但是,三谷幸喜却是一个人完成了《古畑任三郎》。独自完成一部有着诸多明星加盟客串的刑侦剧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除了要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有遇到保持一个角色的台词不变、改变其他角色台词之类的临时状况,面对一道道无解难题,三谷幸喜一次又一次迎刃而解。他在访谈中既谦虚又自豪地说道:“非常努力地去写,就没有写不出的东西。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然而三谷幸喜的编剧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之后经历了《宇宙浪漫夜》《不平凡的勇气》等几部剧卖力观众却不买账的情况,三谷再一次感受到自己与其他电视剧组工作人员在创作理念上的差异,自己写的时候想好的节奏和实际成片里演员表演的节奏常常对不上、考虑周全之后写出来的重要的台词和场景被删减,于是决心投身电影行业自己做导演。

三谷幸喜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改编自他的原创舞台剧《广播时间》,这部以自己做编剧时经常遇到的被要求修改剧本的经历为灵感而创作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因为电台节目的剧本在直播当天被屡次修改而被耍得团团转的演职人员”的故事,非常符合三谷幸喜巨蟹座的腹黑性格。不过也因为自己做导演,三谷幸喜的缺点在片中也暴露无余——擅长舞台剧创作的他并不擅长电影的分镜头。但正如英国国宝级的编剧Alan Bennett所说,“风格,是一个人缺点的集合。”大量的长镜头则是三谷幸喜的风格。到了后来的《大空港2013》三谷幸喜更是将这一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全片100分钟完全是一个长镜头,一刀未剪,当然这是后话。在《广播时间》里,巧妙构思的剧本遇上明星演员的精彩表演,为三谷幸喜赢得了出色的反响,不仅在日本国内收获多个大奖,还入选了柏林电影节。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放声大笑,他倍感动容,原来只要把电影拍得有趣,全世界的人看了都会大笑。有了这样的自信,才有了后来的众多三谷喜剧电影。

虽然导演了多部大热的电影,但三谷幸喜始终有着自己并非“职业导演”的自觉,对自己的定位是“影迷编剧”的他说自己是“就到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出来的程度而已”,能有这么多观众来看,只能说是“运气好”。确实,他甚至还被自己的剪辑师吐槽说“这个不叫电影,不能拿出去见人”。但要探究三谷电影广受欢迎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他的电影也并不完全是沉迷于自己想法的创作,而是基于能被观众接受为前提做出的限制之内的突破和挑战。一边给自己设置条条界限,一边挑战突破这些限制,这样的矛盾就是三谷幸喜的创作源泉。

三谷幸喜坦言,自己写剧本和表演的起点是从小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一个人玩”。小时候的他以摆弄自己收藏的士兵人偶为乐趣,从头到尾排演自己想象的故事。一个人和这些人偶玩耍的经历变成了他的起点,人偶后来变成了剧团。他喜欢“集体作战”设定的故事,但作为一直自己一个人玩的独生子女,他一点也不擅长“集体作战”这件事;虽不擅长,却又组建了自己的剧团。这样的矛盾成了三谷幸喜一生的课题。

他在电影中做出的大胆突破其实是小心翼翼的,他在谈到《了不起的亡灵》的时候说道:“我不是艺术家,不想拍出那种自己想拍,但观众却不愿意看的作品,所以这种检验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大概在拍电影这件事上面,假想的敌人是来自质疑的同行和评论家,而观众则是向往“集体作战”的三谷幸喜的重要盟友。

不管是早期的《古畑任三郎》等电视剧,还是后来的《有顶天酒店》《魔幻时刻》等电影,或是他一直坚守的舞台剧阵地,三谷幸喜虽然每一次都在追求创新——新的题材、新的形式或者新的领域,但他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故事中对人性的刻画,他的故事总是关于人、关于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关于人在矛盾处境下的遭遇。说到底,他的喜剧内核正是来源于他对于人的信心。这大概就是我们为何如此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