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100字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100字

《电影编剧的秘密》是一本由芦苇 / 王天兵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一):从《活着》看人生,从心态看得失

《独行月球》一部电影让人们认识了月球,更看到月球离地球似乎并不遥远。在被独孤月感动的同时,不禁会想,电影如此好看,可是月球那庞大的场面是怎么拍出来的呢? 原来,每一部剧里都有秘密,每一部剧都是电影编辑的精心策划。《电影编辑的秘密(珍藏版)》通过王天兵对芦苇的采访与记录,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电影,也认识了编剧对文化界的影响。 王天兵是作家,也是编剧。他和芦苇搭档创作了多部电影剧本。他关注手艺人,致力于让中国当代中国故事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 芦苇,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只读到初二,却成为世 界级的电影编辑。他将好莱坞的电影手法和中国电影有 机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编剧风格,尤其擅长写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史诗正剧。他创作了《霸 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等,几乎每部剧都获大奖。 这本《秘密》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编剧技巧,也道出了芦苇的心灵成长史。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却通过自学成才,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佳作不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一部励志书籍,激烈着青年一代学会走自己的路。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二):电影《霸王别姬》经典台词,竟然来源于昆曲

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人,默默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因为这份喜欢,成就了一份事业。 说起“芦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如果说起《霸王别姬》、《活着》、《狼图腾》等经典电影,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而这些电影的编剧,就是芦苇。 芦苇是一个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庭背景,他上过山,下过乡,坐过牢,但从没有说自己“吃过苦”。 他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异类,从一个电影厂的美工助理,凭借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屡获国际大奖的电影编剧。 在这部《电影编剧的秘密》一书中,以他和王天兵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能长大?以及结合芦苇创作《霸王别姬》、《活着》等剧本时的心路历程,来讲述什么是电影的类型、电影剧本如何创作等等。

唯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会在这一行成为佼佼者。比如郎朗热爱音乐,李安热爱电影,乔丹热爱篮球。 芦苇对于电影也是有着非比寻常的热爱。七十年代,北京举办电影周时,一张黑市电影票要三块钱,芦苇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块钱。他为了看电影,就借钱买票,一天看一场,当时还摸着黑画了电影的摄影画面构图,记下来了电影音乐的简谱。看完回来还要做详细的笔记,笔记内容包括:剧本构成、导演风格、表演、摄影、音乐、剪辑等等。 而正是凭借这份对电影如痴如醉的热情,当别人还停留在原地只顾喝酒侃大山时,他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当年周晓文拍摄电影《他们正年轻》,芦苇是美工,他边看剧本边说“不行”。结果周晓文就说:“你说不行,那你改改。” 于是,芦苇白天做美工,晚上改剧本,没想到电影拍完大受欢迎。 机会总是会光临有准备的人的,在这之后,陈凯歌拿着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了芦苇,让他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 小说原著是一部市井言情小说,尽管故事发生在北京,但原著者李碧华是香港人,书中写得完全不是老北京那个味儿。对于芦苇来说,这要改,等于只能保留素材,全部都要重新做。 幸运的是,芦苇还是一个戏曲发烧友,从小爱听戏,少年时还跟马长春大姐偷偷学过昆曲。 《霸王别姬》中有一句台词贯穿始终,“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就是取自昆曲《双下山》。芦苇说当写到那场戏时,这句台词一下就从脑海中“蹦”出来了。

为了将这部《霸王别姬》的剧本写好,他天天去图书馆查资料,光搜集的书就装了两大箱子。其中包括老舍先生的《茶馆》、《梅兰芳回忆录》、《新凤霞回忆录》,以及戏曲版《霸王别姬》等等。 《霸王别姬》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是跟芦苇肯下“笨”功夫分不开的。 当年在大学校园操场上我和同学一起观看电影《霸王别姬》,如今过去这么多年,具体故事情节有些记不清了,可哥哥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却深深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特别是当程蝶衣说着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然后一剑自刎时,现在想想都还是心有戚戚焉。

一部经典电影,就是有着如此的魅力,可以让我们多年后,仍能回味无穷。

《电影编剧的秘密》读后感(三):电影《活着》里有许多让人流泪的镜头,竟然是编剧含泪写出来的

如果你在1971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干了一个月后,发现不适应,你会不会辞职呢? 辞职、跳槽对于今天的职场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可是在七十年代,谁要说辞职那可是个稀罕的怪事,而这个怪人就是芦苇。就是后来创作出《霸王别姬》、《活着》等经典电影的编剧芦苇。

对于刚刚经历了三年上山下乡的芦苇来说,本来能找到一个国营单位的“铁饭碗”,那可是让人羡慕的事情。但他当时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困的动物,想要迫切地寻找出路,他觉得思想的出路比生存更重要。 于是他决心重新开始学习,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想。当时他父亲工作单位有一个图书馆,那里成了年轻的芦苇开始探索发现世界的地方。 他读罗素、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书籍,也读契诃夫的《第六病室》,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纳博科夫的《普宁》…… 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总有出处,二十岁出头的芦苇,正是通过在这个宝藏图书馆里的大量阅读,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他日后开始创作电影剧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在他将余华的小说《活着》改变成电影剧本时,因为曾拍过陕西关中皮影的专题片,对皮影很熟,就将它加入剧本中,让它成为电影的组成部分。

网友说《活着》里有很多让人一瞬间就落泪的镜头,芦苇说他在写这些台词的时候,常常也是含着泪写的,编剧就是先哭的人。 拍《活着》时,芦苇和导演张艺谋都是四十三岁,都是阅历和人生经验丰富的人,《活着》这部电影里就有很多他们自己的经历在里边。

《活着》虽然没有明确的一个事件,但是靠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把整部剧贯穿起来的。这就是福贵的爱心,以及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部电影表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态度: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本身就是目标与意义。《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而福贵靠真实的情感俘获了观众的心,福贵的扮演者葛优也因此获得了戛纳影.帝。

从未听说过芦苇的人,看了这部《电影编剧的秘密》一定会感叹这场难忘的相遇。每一部经典的电影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编剧。 今天,我们就可以借由此书,认识电影编剧,认识中国电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