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精选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精选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是一本由林遥 著/ [清] 佚名 绘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裸脊线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两册),页数:6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精选点评:

●难得一见的古典彩图,从画风上就能看出古朴俗萌的造型与中国人特爱的热闹浓艳,却不俗,文字旁白可助初读者入门,平常读者赏画足以。

●果然还是有图的好读

●古典彩绘,简洁明了。

●这种图看着真是有野趣

●难得文字古籍的彩绘

●彩绘《西游记》好看!禅师悠坐鸟巢,有白猴献桃,有呦呦鹿鸣,帅呆了;骑鳖过河,那飘渺的“层波浪卷”纹,激越的“云舒叠浪”纹,美美哉;最妙的是大战盘丝洞,孙悟空拔了一撮猴毛变作七十猴子,用双角叉搅破蜘蛛网,捉住了七个蜘蛛精,挺逗的。因为是清人画的,这书还可以从中窥视清代有钱人家的桌椅床柜、文房四宝,藏经楼的样子,以及女子青衣和发髻之美,古色古香,赏心悦目。于老《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总共140页,关于青的内容有三十多页,颜料提取使用之复杂,我是看不懂,但不明觉厉[调皮]难怪明清彩绘里,青色用得特别好,特别鲜活,这是从《千里江山图》来的传统,“青”其实是中国百色之首。

●这个彩绘本蛮有意思,看着轻松,比看不带图的原著轻松多了!

●超爱的名著彩绘

●经典经典,超好看,孩子喜欢读,太棒了

●西游记讲的就是降魔修心啊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一):跳出剧版西游记的影响

这个版本的绘图深得我心。师徒四人看起来都非常穷,风尘仆仆,面带脏色。尤其猪八戒是一头黑野猪,嘴长,头秃。秃猪果然名不虚传。十四年取经路,要是太干净漂亮了,一定是假的。

这是一本清代人绘画的《西游记》。 可以从中看出在古人视野中,《西游记》的样子。 现代人大多受86经典版《西游记》电视剧影响较深,其实,很多神话人物,和既有印象中的并不相同。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二):童年的记忆,《西游记》

要说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西游记》,86版的西游记, 在童年的记忆里有着很浓重的一笔色彩。对于唐僧去遥远的国度求取真经的艰辛倒是没有过多的印象。 只是这一路上遇到的各路妖魔鬼怪,阻挠师徒四人取经的道路。

唐僧作为师徒四人中的凡人, 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但却看不透哪些是妖怪,哪些是好人, 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多次误会悟空, 最后还念起了紧箍咒。 他以为悟空是在迫害无辜的人, 师徒之间也起了误会。

小时候还有一首儿歌专门是关于西游记的。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电视节目可看, 西游记成了童年里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电视剧。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里面的片段也一次次的被其它的节目引用, 成为经典。 周星驰在电影里面的表演,也在之后的多个其它的演员的作品中被借鉴,以此向这部作品致敬。 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部电影里面一反以往形象的唐僧, 喋喋不休的说话, 直接把小妖逼的自杀了。 下雨的时候大喊着“下雨了,快收衣服呀。” 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太搞笑了。 而影片里的至尊宝一点点的发现了自己是孙悟空的现实, 虽然自己最终去救紫霞仙子, 却完全是另外一个结局。

如今《西游记》被拍成了电影、动画片,也翻拍了新的电视剧。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也喜欢上了看《西游记》的动画片, 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一次次的艰难和阻挠,最终才取得了真经。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三):童年记忆中的《西游记》,原来可以这么美

"噔噔等噔,噔噔等等~~"小时候一听见这熟悉的音乐,就要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西游记的开始。那时候最喜欢孙悟空,尤其喜欢用橡皮泥做手工品,孙悟空的虎皮裙,凤翅紫金冠,都捏得还不错。

长大后,随着阅读广度的增加,各类西游记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接触得越来越多,像是《大话西游》、《悟空传》、《西游后传》、《吴承恩捉妖记》等等,但是不论形式怎么变,孙悟空都是年少时那个无所不能的形象。

可以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对于中国志怪小说的了解,对于超现实幻想主义的启蒙,应该都是从《西游记》开始的。

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小孩,到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西游记》潜移默化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魑魅魍魉,妖魔鬼怪,英勇无畏,善心对人,那些丑恶的,美好的品质,通过书中的八十一难为我们一一呈现,让我们能够分辨对、错、善,恶。

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通过动画片,通过网络对西游了解的比较多。记得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个玩的非常好的小朋友,她们只要在一起,嘴里就不停地念叨着:“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这首歌我听了没有五百遍也得有三百遍了。

等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就会去图书馆里去翻各种儿童版《西游记》来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尽量帮着孩子来挑选合适的版本。但是翻来翻去,发现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绘本的西游记信息量太少,缩写的太简略,孩子读着不过瘾;而文字版的西游记,一般都是只把最常见的那些故事拿过来复述一遍,对于原文的情节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因此减少了很多的趣味。孩子经常说,这些情节都看过了呀,还有新的吗?而把原版书给孩子看呢,书中的文言文是在是太多,很多生僻字不认识,影响顺畅的阅读。

一直在寻找一个比较适合孩子看的《西游记》版本,直到发现了这本《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

《彩绘西游记》采用了左图右文的形式,属于领读文化“左图右文彩绘古典”系列中的一套。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典型的古典小说绣像插图,共300幅,这些工笔彩绘图,从猴王出世开始,历经大闹天宫,保护唐僧西游,九九八十一难,取经封神等过程,完整地把西游记的全貌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套彩绘本的图画是晚清时代的作品,工笔彩绘的技法与现代的画风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画风朴实细腻,构图合理,配色典雅大方,线条勾画得极为流畅,包括衣物的皱褶、文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充分表现出清明时期的审美观念,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画家对于西游记的理解。

孩子正在学美术,学过一些水粉的基本画法,工笔技法还没有开始接触。但是提前阅读一下《彩绘西游记》,相当于是看了一次大型古代工笔绘画展,也相当于是看了一次鉴宝节目,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都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作品对于构图是十分讲究的,故事主要人物重点突出,哪怕是很多人的大场景,也能够安排得井井有条,丝毫不显得拥挤。另外画家的画作充分体现了清代晚期的特点。色彩鲜明,造型简练,讲究透视、明暗,对于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使用十分考究,就像是看电影的分镜图一样。画作中人物的服饰、使用的器皿、亭台楼阁、山水树木,都有着清代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就是在看一部清代民俗画册,对于了解历史,增长眼界都是有帮助的。

画中取经四人组、神仙、妖怪的造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的本来面目,符合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审美情调。不仅在晚清时期符合当时人们对于西游记的认知,就是拿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漂亮的美术作品,看起来赏心悦目。

西游记为什么这么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呢?鲁迅的一句话就点出了其中奥秘。

西游记共一百回,在这么长的篇幅里面,有着宽广的故事舞台,舞台上或妖,或神,或人,一个个都活灵活现。在情节上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志怪世界的幻想,上天入地,四海巡游,自由自在,毁天灭地,人们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在《西游记》中都能实现。

看过以往儿童版西游记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改变的时候考虑到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深奥的文字,在故事的讲述上用很浅显的文字来讲故事,将故事情节缩减得太厉害了,失去了西游故事的灵魂。另外回目太少,孩子看过那么多版本,感觉西游记中还得有三分之二的情节没有看到过。

领读文化的《彩绘西游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在每个开页的左边配上精美的工笔彩绘以外,右边邀请了林遥根据清代《西游正道本》为底本,参照明刊金陵世德堂本为补充,对西游记进行了改编整理。

林遥是一位经验非常老到的评书家,自己讲古《西游记》多年,对西游记有着深深的热爱以及独到的理解。林先生的西游记评书没有听过,但是曾经去北戏书馆听过连丽如弟子张怡讲的评书西游记,现场版的评书抑扬顿挫,又不失幽默,把一个泼猴给讲活了。林遥先生的评书一向口碑很好,想必也是很不错的。

像是非常著名的“真假美猴王”,书中是这么写的:

在《彩绘西游记》中,林遥改编的配文尽量保留原书的风貌,语感上尽量贴近明清话本小说,使之非常有古风古韵的感觉。另外在文字上读起来颇有现场版评书的感觉,文字悠扬顿挫,节奏快慢结合。随着书中文字仿佛走进了小剧场,醒木一拍,折扇一开,评书家给你讲古论今,谈天说地。

这是一本自带声音与图像的书,带着读者走入西游的世界。

《彩绘西游记》的装帧极其有特色,极富古典风范的风格,让人拿在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文化感。

另外《彩绘西游记》与其他“左图右文彩绘古典”系列书籍一样,都采用了裸脊线装+护封的装帧方式。

这种装帧方式平时很少见到,孩子看到书的时候就问我,这套书的书脊怎么是这样的?太奇怪了。我也解释不太清楚,就一起上网查了一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书籍都是采用无线胶装,具有很好的平整度,很美观,但是不能每页都摊平,如果有比较大幅的跨页图画,就不能很好的展示了。

而线装是我国的传统装订法,盛行于明代万历年以后。裸背线装书最明显特征是装订的书线露在书外,使书背上订线较多。线装书可以180度平摊,完整地展示全书的风貌。尤其涉及到大幅彩绘的时候,阅读体验非常好。

阅读古典名著的同时,还能顺便学习一下中国古代传统的装订工艺,各方面传统文化同步学习,挺好。

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学习发展的阶段,或是叛逆,或是淘气,或是乖巧,都具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如何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就让《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作为一个大朋友,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除了增强对传统文学和传统绘画的理解与欣赏,更是可以去感悟取经四人团那不怕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责任感;学习相互合作,同心协力的协作精神;培养善良、有爱心的品质。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读后感(四):《西游记》中被你忽略的那些细节——读《降魔修心彩绘版西游记》

《西游记》大概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小说了。我从小到大从连环画看到简版、美绘版直至原著,记住最多的还是主要的一些故事情节,重要的一些人物。这几天我又看了林遥的《降魔修心彩绘版西游记》,这是我看过将《西游记》的插图绘得最完整,原著还原度最高的一本彩绘本。

《西游记》是名著,每一次阅读都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阅读《降魔修心彩绘版西游记》过程中,我又有了诸多收获和发现。

一、我发现了一些我们熟知的典故原来是出自《西游记》里。

像“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意思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相近,不同的是前者爱国,后者爱家。这个典故原来是出自西游记第012回,“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再有“鹰犬“一词,一般指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狗,喻供驱使奔走的人,多指权贵豪门的爪牙。这是出自《西游记》二郎神和梅山兄弟出发擒拿悟空时所描述的,在《降魔修心彩绘版西游记》里是这样写的:“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等,一起出门迎接旨意。随即点上本部神兵,驾鹰牵犬,踏弩张弓,纵狂风,霎时间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上有鹰相随,下有犬追踪,加上一个“纵”字将二郎真君的显赫身份衬托的分外明显。绝妙的文字加上活灵活现的画面,对于读者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

二、取经路上就是最大的修身养性场所

这本彩绘本有个前缀”降魔修心“,我觉得这是作者本人对《西游记》的一个理解。唐僧的三个徒弟,大徒弟悟空之前是个冥顽不化的泼猴,大闹天宫,谁都不服,甚至嚷嚷要代替玉帝为尊,十万天兵天将对他都没奈何;八戒作为天蓬元帅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待在高老庄,强娶良家妇女为妻;沙和尚本是天宫卷帘大将,因犯错误被贬下凡,在流沙河里作恶,他们皆受观音点化,既是跟着唐僧降妖除魔,保护西去取经,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耐心和韧性的过程。

他们都拥有一身本领,但是却不能腾云驾雾,必须一步一步丈量着走到西天,这一走就是十四年,一路风餐露宿,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以野果充饥或者化缘饱腹。

一路上还要担负起世界警察和居委会大妈的角色,每到一个国家或者城池,只要此地有难,不管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他们都会出来管一管,又因为需要倒换关文,所以师徒四人有时不得不和当地国王城主斗智,比如女儿国国王要招唐僧为王,比如路过灭法国时,师徒不得不扮作世俗之人等等。

三、佛家讲究的是因果报应,所以在《西游记》里,唐生师徒遇到的一些劫难,或者他们路过解救的一些人,有些就是应了遵因果报应这一说。

乌鸡国国王因“当初好善斋僧,佛祖差菩萨前来渡他,因被菩萨几句言语言语相难,便将菩萨捆了,送到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如来遣此怪推他下井,浸他三年,报当日水灾之恨。“

朱紫国的王妃被妖王摄走,只因“朱紫国王做太子时,极好射猎,射伤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的雌雄两个雀雏,佛母叫他拆凤三年”,这妖王乃是观音坐骑金毛犼。

天竺外郡凤仙郡,三年干旱不雨,玉帝说皆因“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那郡侯将斋天素供,推到喂狗,口出秽言。朕即立以三事,在披香店内。”所谓三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一只鸡吃掉一座米山,一只狗舔掉一座面山一盏灯烧断指头粗细的锁梃。

悟空三借芭蕉扇是为了扇灭火焰山连绵八百里的火,而这火正是他大闹天宫时掀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掉落凡间的火。那火不是一般雨水能灭的,只有铁扇公主的扇子方能灭掉。

天竺公主篇中,“妖邪是广寒宫中的玉兔,公主是月宫中素娥,曾把玉兔打了一掌,玉兔怀一掌之仇,故而抛素娥于荒野。”

在他们取经回转的路上,遇上曾经驼他们过河的老龟,当知道唐僧没有帮他问如来自己何时能归身时将他们掀翻在河中,导致经卷有破损,而这又因“盖天地不全”,应了不全之奥妙。

四、师徒间的称呼大有玄机

关于唐僧师徒名字的叫法我一直很好奇,他们的法名分别叫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孙悟空的法名是菩提祖师给他起的,按照他门中辈分所取,颇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猪悟能和沙悟净的法名都是观世音菩萨起的。那么观音在给八戒和沙和尚起名的时候是根据悟空的辈分来起的么,还是她早就知道孙悟空的名字来自于菩提祖师,所以跟随里菩提祖师的弟子辈分来起的。为什么唐僧叫大徒弟法名悟空,叫二徒弟、三徒弟别名八戒和混名沙和尚,当然,在整篇小说中,唐僧基本没有叫过沙和尚的名字,更多的是悟空和八戒叫他沙师弟。但是我们所有人,包括小时候学的儿歌《唐僧骑马咚了个咚》里,也是以悟空、八戒、沙和尚来称呼。

从人物彼此的称呼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出当时的心情如何。比如观音在生气时会叫悟空为泼猴,觉得他表现得很好的时候就叫悟空,而悟空称呼八戒的时候,如果高兴就叫八戒,生气就叫呆子,八戒开心时叫悟空大师兄,恼怒时叫他猢狲。而沙和尚看起来一点都没有他在流沙河里称王时的凶悍,从头至尾一直按照礼数叫悟空大师兄、八戒二师兄,只有在真假美猴王那一篇章里,他以为悟空抢了他们的行李要独自去取经,气得大骂“你这泼猴”!

五、《西游记》中强大的神族关系网

金雕大棚为何厉害?看过电视剧《济公传》的都知道,济公总也不能抓住大鹏,总也不能彻底打败大鹏,除去为了塑造出一个强有力的反派对手之外,还因为他与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是一母所生。这样的身份地位想不厉害都没办法。

托塔李天王原型是唐朝号称战神的李靖将军,他的大太子金吒是侍奉如来的,二太子木叉是观音的徒弟,三太子哪吒是太乙真人的徒弟。都说师徒如父子,他们的父亲本就很厉害了,再有这样的师父,你说这一联网,谁还能比。

六、诸神府邸的童仆和坐骑都可以成为一段传奇。

天上老君府邸看护金银炼丹炉的两个童子下界来到平丹山莲花洞,化身为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好一番兴风作浪。他的坐骑来到金兜山金兜洞变作独角兕大王,捉了唐僧师徒。

东来佛祖,也就是弥勒佛面前司磐的黄眉童儿竟然来到凡间,弄个小雷音寺,假扮如来,诓骗唐僧师徒,被识破后索性捉了唐僧,要吃唐僧肉。

观音坐骑金毛犼下界为妖,化作赛太岁,抢走朱紫国王妃以及数名宫娥,弄得朱紫国王宫人人心惊胆战。

太乙天尊座下的九头狮子,来到凡间万灵竹节山九曲盘恒洞,化作九灵元圣,捉了唐僧师徒。

文殊、普贤的坐骑青狮、白象以及金雕大鹏一同来到八百里狮驼山狮驼洞,专在此吃人,唐僧肉当然是他们最想要的。

南极仙人,也就是老寿星的脚力白鹿来到比丘国兴风作浪,化作国丈,挑唆国王抓捕一千一百个男童,要当做药引。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妖怪孙悟空都降不了,最后还是各个主人来降,自然悟空也就无法像收拾其他妖怪那样一棒打死了事。这些妖怪的结局那是相当的潇洒,就是事了佛衣去。这可能就是一些看过《西游记》的人笑说的:被悟空打死的的都是没有后台的妖怪!

七、《西游记》中的一些不得不提小伏笔

1.唐僧师徒为何每到一个国家,有时甚至一个城池都要倒换关文,不仅仅是因为路途需要,更是为了最后给如来检查:“四众到大雄宝殿前,倒身下拜,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了。还递与三藏,”还因为这些通关文牒最后要上呈唐王李世民,“三藏入朝,把经卷抬上,将一路上收徒、遇险、除魔,历十四遍寒暑,经十万八千里路程一一具陈,又缴纳通关文牒。”。

2.取经路走了十万八千里,正好和孙悟空的一个筋斗路程相同,但是他们整整用了十四年才到达。这不是巧合,而是要告诉众人,想要成佛,是需要千锤万练的,是需要一步一步去达成修炼的,成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小说的开头,菩提祖师叫悟空本领时就已经是个伏笔了。

八、阅读《西游记》悟到的小心得

1.做事情要有目标,一旦设定目标就坚定不移的去实现,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要放弃,遇到再多的诱惑也不改变初衷。

孙悟空在花果山想到自己以后可能不在人世后,暗下决心要学习长生不老之术,为此他东奔西跑,在海上漂泊数年,最终见到菩提祖师教他法术,在这过程中,菩提祖师提出了很多种法术,悟空只问一句:“此术可得长生?”只要不能长生,他一概不学,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习得长生不老之术。

2.有时候做个“乡下人不识货,专挑大的摸”也挺好的。你看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问他要学天罡三十六般变化还是地煞七十二般变化时,毫不犹豫的说:“弟子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吧!”结果拥有了七十二般变化,比哪吒的三十六般变化强得不是一点两点,可以和玉帝的外甥二郎真君一比。

《降魔修心彩绘版西游记》的绘画者,我想他对原著的阅读定然是深刻的,所以场景的还原度颇高。我感兴趣的是作者对小说中人物服饰和形象的理解。绘图中几乎所有人物的服饰都是唐朝服饰,这个从花纹和衣襟可以看出。应该是绘图者基于这个故事是出自于唐朝,所以一律以唐朝服饰来着装,其中唐僧的服装变化在于他一旦进入寺庙,就会以黄色服饰出现,可能是作者认为黄色是和尚的正装。

另外绘画者可能因为没有见过一些动物,比如人熊、犀牛,形象画得不是太传神,还有一幅是玄奘的外公殷丞相率兵捉拿害死玄奘之父的恶人刘洪时,那些士兵的服装看起来更像接近清朝的士兵服饰。因为绘画者是清朝的一个无名人士,可能他只见过清朝士兵服饰,毕竟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互联网,没有万能的百度。

名著的魅力就在于无论读多少次都能挖掘出新的东西,都能有新的发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