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情即长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多情即长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多情即长生》是一本由陈四百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情即长生》读后感(一):多情的诗

《多情即长生》,文如其名,一眼而知讲述了爱情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情路坎坷,不是人物扭曲就是情感扭曲,方枘圆凿情感一直对不上茬口,最后在安静医院(不难猜出是安定医院的书中代言)归入沉寂,故事主要由安静医院病人的口吻倒叙着讲述,这个设计就别有新裁。

女作者在几段感情之间游刃有余地叙述,并在不同章节切换着叙述角度。不时用中外电影的多闻多识,给故事带来电影情节的彩色点缀。我特别注意到,作者似有意似无意地在故事中布置了一些动物的闪回,蛇、蚂蚁、黑猫等等,用无言之生灵来映射命运之无常,用存在即合理来展示情节中的反常之处。如果在动物出现的时候,镜头能拉近一些似乎更好。

当读者看到“我”略显诡谲的梦境、读到林哥哥恍惚的记忆内容,读到故事里面妈妈的咒语,所有这些“晃动的镜头”,都能感到女作者在故事背后狡黠地眨眼,不愧是屈原故里出来的文人,让人想起游动着水鬼的湘水的迷离、氤氲和幻灭。

故事中人在乡镇、省城、京城的地点变动,其中隐约可见中国二三十年来的人群迁徙、生存的图景(更不要说还涉及了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如果能够适当扩展情节和丰富人物,具备称为一个小型长篇的全部因素。所以,喜欢多元爱情、喜欢漂泊迁徙故事的读着一定会喜欢的。

最后想说的是,《多情即长生》小说中穿插诗句的风格,带来一股清新葱茏之气,这种小说气质,一般的小说家还不一定能够具备。

《离骚乐园》是姊妹篇,涉及的人物更多。很多《多情即长生》里面的人物继续着他们在北京的故事,作者在《离骚乐园》的讲述中,穿插了很多自己在京城的亲身经历,有光怪陆离也有平凡庸常。从故事的小标题中,读者能看到轴线上的鼓楼、地坛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怀柔红螺寺等地点,相信很多人都能有亲切的代入感,在作者的加工下,一些我们身边似曾相识的事件(比如在地坛公园跳广场舞的人群、比如一年一度的奥森光猪跑等)被组织进入一条绵密的叙述线。而且和上半部一样,在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更多的情感连缀。

在虽然上半部的林哥哥与女主人公相会在了安静医院,但是爱情不再只是离骚乐园的主线了。《离骚乐园》是一本诗刊的名字,也是刊物作者们自发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组织。 所以,在《多情即长生》里面出现的诗歌气质在姊妹篇里面成功延续下来。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还在下半部尝试了多种文体,包括日记、剧本、诗歌等等,这对以为年轻作家来说并不容易。

总的说来这本小说对于京城的列为看官来说,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能提供给文艺范的读者,一天轻松的阅读。

《多情即长生》读后感(二):代序:用形式叙述的宽广故事

代序:以形式叙述的宽广故事

——徐誉诚(台湾青年作家,2015台积电文学赏初审评委)

我私自以为一部好小说,作者通常得有“创作自觉”(少数做什么都莫名完美的天才除外):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某种创作形式,并对该形式有所思考(甚至抗辩)。小说不等于说故事,而创作小说亦应像在探索该形式还能做到什么。

入围决选的《多情即长生》即是一例。作者如同小说内文里描述的,在“为自己编织一个诚恳的记忆”。但作者使用的方法,是在叙事里不断地说笑话、反话、大话、玄话、假话。像一场文学实验,目标为“找出最诚恳的情感表达方式”。或因情感原即难以定义, 作者不以写实笔调直接描绘叙述,避开“以实写实”可能自圆其辞而有的矫情做作,小说里不断说笑闲扯,就连最令主角悲伤的爱慕对象死亡情节也能前后不一、说法矛盾。(其实不矛盾,最后看到的是幻象,不是真实——作者注)

“以虚写实”,淡化的是表面情节的喜怒哀乐,实则指向的是更为内在的无明情感。

作者或再指出:情感最为真诚之处,不在对象为何,而是情感能量本身。所谓“诚恳的记忆”,是每个人都曾在内心经历的波涛起伏,而非外在事物。这场实验里,作者以形式叙述了一个比表面情节更加宽广的故事内容,非常诚恳好看。

(以上摘自《印刻文学生活誌》2016年第一刊即第12卷第5期)

《多情即长生》读后感(三):多情却似总无情

作为一本处女作,这本书还是值得鼓励的,书中的文字好似破土的幼苗挣扎而出,书中的描写也充满了混乱感和荒诞感,但又有一部分十分真实,这种真实和荒诞的结合使整本书充满了哲学意味,简单来说本书写了从小镇走出来的几个人的爱恋和经历。 文中几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很有意思,比如探讨何为一以贯之,林迁说,从出生起,就是一个人,之后一一战胜人生的恐惧,到死,也是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孩子,这是不是一以贯之?范中文答这叫孤独终老,林迁说人生在世,太多废话,太多废事,哪能言行一致?范中文答,废的东西,就像一张照片的背景,抠掉后,就假了。这一段是非常好的人生探讨,为什么多情即长生呢,多情却似总无情,多情多的不是爱情,我想是感悟力,正如书中说的,“爱情不需要把控,也不需要放纵。它通常结束于:你终于明白自己是谁。明白了自己是谁,也就明白了所有人是谁。明白了所有人是谁,你便不需要爱情了,你只需要,多情。”多情不是爱情的开始,而是爱情的终结,多情之人了悟世间诸情,又何需将情加诸己身? 人生一世,如果活的安安稳稳像做仪式,那很快便会陷入虚无,但若辗转腾挪偏要天翻地覆,如此虽然活的诗意盎然,但却不知自己会何时陷入泥淖不可脱身,正如书中的林迁,也如小尔。 对于林迁所讲的长生的故事印象很深,道士和蛇劝女人杀掉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和女儿之后便可成仙,然而女人断然拒绝,在把此事讲给妹妹和女儿之后,妹妹竟二话不说把女儿砍死,要砍女人时被气急的女人砍死,从此成仙。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作者原创的,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故事里妹妹虽然没有多少描写,确实里面最有意思的角色,之后林迁说多情也许不能长生,无情才能,再次点了题,无情使人经历痛苦,痛苦使人理智,理智使人无欲,无欲使人长生。问世间情为何物,要牺牲多少自由和自我才能获得爱情?没有尺子或量杯能衡量感情,这也正是情的玄妙之处。 逝者如斯夫,时间不可回溯,我们在一片混沌中出生、成长,又在一片混沌中选择学校、工作、爱人,这一切的目标有是什么呢,或许是走入下一个混沌之中吧,回首看去,我们或许并没有想象中在意,也许因为我们没有想象中独特,芸芸众生,又有哪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另一个人?长生若无情又有什么意义?或许人生本就毫无意义,每个人都是小尔,都是林迁,都是PS,因为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抔黄土,一片混沌,一次精卵结合的产物罢了,感情究竟与人的灵魂有关还是与大脑的分泌物有关呢,回往往事,人或许无迹可寻,但那些情感深深刻入我们的大脑,在深夜不知哪刻突然涌入脑海,失声痛哭,才发现一切不可追,不可溯,只好愣头愣脑地往前走了。 多情即长生,我胆子小,我不愿长生,无情一点也安全一点,谁都不去招惹也罢,倒落得一个安逸自在。最后以书中一诗作结吧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命昭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人栖息在大地上,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那满缀星辰的夜影,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更为明澈纯洁?”

《多情即长生》读后感(四):多情即长生,情深则不寿

这本书获得了2015台积电文学赏评委团佳作奖,从文字上可以看出作者蛮有才情,但由于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私人思维宇宙的展现,书中有很多地方读的不是很明白,作者的叙述十分跳脱,但总体上还是可以看出脉络的,几个从中国乡村走出来的青年在成长道路中的困惑、茫然和随遇而安被一一展现出来,通过作者的简介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才呈现出这样一个荒诞又现实的故事。

主角柳小尔应该是所有故事的核心,作者在书中说“比如名字,我有几十个,每一个都是我与人不同的关系造成的,每一个都是我,但反过来,我不能肯定我是单独的哪一个名字。”主角对人的定义以及社会标签化的人的定义存在困惑,也即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精神异化,柳小尔最后按照指标婚姻的标准嫁给了贾艺术,“我应该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去爱林哥哥,指标婚姻,能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理智”,可惜想必主角对这个贾艺术是没有爱的,贾艺术对她也是如此,所以最后她才会被贾艺术不留一丝情分地送进精神病院,爱使人正常,爱同样使人精神失常。

书中林哥哥是个谜一样的男人,在流言中长大,拼命想要寻找自己,挣脱命运的牢笼,林哥哥很有才,自小爱好作诗,也很有才情,痛苦容易激发诗意,所以他的痛苦也许是刻意的,这是一个诗一样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倘若人不能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够忍受做人?林哥哥的死和才情泯灭也许是必然的,偶然的拯救者是必然。

此外,PS和御姐的故事以及范中文也很有意思。书中还穿插了一段古人的小故事,不过不太理解用意。书中人物的很多对白很有意思,也很有哲学意味,比如情感能量守恒定律:“人拥有的情感这种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人身上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如果把熵的理论放到财商上,其显示的熵增定律就是,在你生命这个系统里,你的财商越高,其实就是你摄取了别的能量越多,同时也消耗了你自己的能量。你每一笔财富的增加,都会是一次熵的结果,简单来说,你是用生命在交换财富,并最终陷入不可停止的疯狂与混乱,最终到达热寂(死亡)为止”“我想起来了墨菲定律:事情只要有可能变坏,那么它终将会变坏。关键在于,在我们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无一例外,都有这种可能。因为我们的时间箭头,射向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我们无法修正存续,也无法不犯错误。”

“因为只有丑陋的刺激,才促使我们拼命不想忘记那些罕见的美好,可见,我们对丑陋的记忆更深。时间的箭头,更喜欢将人钉在耻辱的柱子上,好让你找到记忆的坐标。”

“爱情不需要把控,也不需要放纵。它通常结束于:你终于明白自己是谁。明白了自己是谁,也就明白了所有人是谁。明白了所有人是谁,你便不需要爱情了,你只需要,多情。”

“两个无法自控的人,在一起的组成,不过是博弈、权衡、专制、奴役、放纵、懒惰、怨恨、自虐、逃避、沉沦的种种罢了。”

《多情即长生》读后感(五):多情多梦多才情,少言少语少别离

看完书,我不敢评论了。

我是一个不愿意深究的人,书看完了,合上,好看就留着什么时候再看一遍,不好看就放在书柜里吃灰。你要我去反复研读探究里面的文学内涵,我做不到。当然,这之中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没深究,没反复读的书,在后来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又会令我联想到书里的情节,这时候便想再找出那本书,读上一读,回味悠长。

过去,也曾读过许多小说,会写书评的,要么是出于“书实在是太烂了,不吐槽一番就没法睡觉”的想法,要么是出于受人的要求。也曾很想写出一篇漂亮的评论文章,奈何才华有限,写出的东西常常自己都看不下去。

既然吃不了这碗饭,就只能当一个文学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

但,我还是想写点什么。不敢说这本书我是跪着读完,但看完书后,深知这本书与我看到封面和标题联想到的言情小说大有不同,便要写。

镜头感:

记得中学时期写作文,为了凑字数和转移时空,就将作文分成一个个镜头,并在前面标出。本书的镜头感之好,简直令人发指。后来一看,作者是编剧出身,也就释怀了。小说中的场景来回切换,梦境和现实轮回交替,其实仔细看还是能看出作者留下的草蛇灰线。这本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谁才是精神病?

林哥哥搞行为艺术,被警察当成聚众淫乱罪抓起来了,有当成精神病放出来了。PS因为不想做爱了,被妻子当精神病了。小尔,或者说“我”因为每晚上做梦说梦话,梦境与现实不分,而被丈夫贾艺术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书里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或许所有人都是精神病。文中有小段提到,每个国家有自己独特文化糟粕,扩大到整个世界就是人人都有心理疾病。到底是世人封了还是我疯了?看到不少评论提到了存在主义,这个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确实从文中能够感受到加缪和王小波的感觉,以我对存在主义的大致了解是有一点自由主义的精神在里面。

追求人的自由选择,世间万物无一不时处荒诞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多情即长生》是以存在主义为主题。

作者在豆瓣,作者本人还发了长评和短评。她给此书四颗星,我认为是中肯的。此书值得四颗星。

写出这些想法真怕才学不够让人指摘。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有一处BUG,是在小尔和林哥哥回到仙洞镇时,竟然在车站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了。虽然车站还不是仙洞镇,可能方言会有所不同,但是同处一个省,方言也差不到哪里去,为何竟听不懂了。这很让人费解。

回头来说刚拿到书的感受,书是平装本,也没有腰封一大堆名人推荐的噱头,这一点非常值得好评。作者介绍里只写了一些作者曾经从事过的职业,意在说明作者阅历丰富,但是之前有看其他书以作者经历为噱头的作品,本以为作者会是大冰式的人物,没想到却是文学性这么强作品。

信马由缰行文至此,已有一千余字,在书里的奇幻世界里游荡了三天,也许今晚做梦会梦到小尔和PS在树林里对诗,也许能梦到林哥哥在仙洞里漫步。

过段时间再读一遍,也许要再来写一篇书评才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