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女杜拉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少女杜拉的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少女杜拉的故事》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一):读懂这本书,你的心性会变得越来越好

《少女杜拉的故事》是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和释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典案例,它的重要在于,将精神分析和释梦理论运用到了具体的案例中,充分展现了精神分析强大、诱人的魅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个版本是由我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主编的,在这本书的总序中,武志红老师讲到,他和正清远流文化公司的涂道坤先生策划一套书,就是“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系列,读懂这些书,会有一个效果,就是你的心性会变得越来越好。《少女杜拉的故事》就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本。

在这个案例中,杜拉是一个18岁的少女,也是一个典型的歇斯底里患者。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失声和可能伴有偏头痛,以及忧虑、歇斯底里性反社交症,还有一中不太真实的厌世情绪。寻找出这些症状的来源,及背后隐藏的潜意识观念,是弗洛伊德的主要工作。杜拉一家与K先生一家关系很好,杜拉经常照看K夫妇的孩子,而K夫人也经常照顾杜拉生病的父亲,直到有一天杜拉声称K先生向她示爱,拥抱并亲吻了她,她感到恶心并给了K先生一个耳光。两周之后,杜拉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要求父亲和K先生一家断绝来往。但当杜拉的父亲和K先生谈及此事时,K先生矢口否认,杜拉父亲对于两家断绝来往的要求,他认为K夫人经常照顾自己,两人间有着很深的友谊,他不想因此伤害K夫人。而事实上,杜拉的父亲和K夫人有染,而杜拉虽然对于K先生的所作所为感到恶心,但是她内心深处确实爱着K先生的。更多复杂的人物及关系就留待读者朋友自己去阅读探索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阅读起来思路还是会有一些混乱,感觉就像看电影《盗梦空间》一样。好在武志红老师为这本书写了导读,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脉络清晰、有的放矢,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这个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武志红老师还有一句话是让我津津乐道的,那就是“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二):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杜拉

提起心理学,我等门外汉第一想到的就是弗洛伊德了。似乎每个人都识得这个没名字,但对他的学术成就似乎知之甚少。但这个名字却总能使我们的谈话逼格瞬间升个等级。

佛洛依德作为现代心理分析学的开山鼻祖,自然大名远扬。他的著作《性学三论》,《梦的解析》虽说观点是惊世骇俗,可实在地改变了一代人的观念。不过,他的那些心理学大作虽然学术价值很高,但未免过于专业,频繁出现的专业名词往往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少女杜拉的故事》是少有的案例分析。因为是案例分析,所以写的很浅显,读起来也很相对理解。

故事很简单,少女杜拉突然跟父母告发邻居侵犯了她,而她却性格大变。然后弗洛伊德为她治疗,一步步挖出她深藏的故事。

这本书读起来很想一本推理小说。弗洛伊德就是那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侦探。他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杜拉的小心思与小秘密,在弗洛伊德面前,杜拉就像个毫无遮挡的孩子,所有不可为外人道的故事都会被指出来,这也证明了弗洛伊德心里理论的疗效。

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弗洛伊德学术思想的小结,基本上弗洛伊德所有的重要的思想都在这本书里提到,无论是梦的解析还是性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偶尔地在几处产生这样的感受——说的不就是我嘛——那你还有什么理由否定弗洛伊德的理论呢?

杜拉有每个人的影子,只不过多少而已。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读者,却都汇聚成一个杜拉。杜拉的家庭是不幸福的,父母之间其实早就嫌隙深种了,不过他们依然勉强维持着这个脆弱的婚姻,为的就是孩子。杜拉虽是个少女,却对性知识轻车熟路,这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也不需多做引证。杜拉的母亲,曾经也是明媚的阳光少女,但结婚生子之后却成了极度洁癖甚至有些神经质的人物......诸如此类,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发生。

读者也别期待看完一本书就能理解弗洛伊德精髓,这是不可能的。这本小册子,只是在用杜拉的例子,让我们能够跨出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那一步。如果你在杜拉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是看到自己的家庭有那么一瞬间想到了杜拉的家庭,我想,这本书就能派上用场了。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三):是杜拉,不是杜拉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间杰出的思想家、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不仅在潜意识领域研究成就卓绝,还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里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少女杜拉的故事》看似不厚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却相当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奇思妙想的故事不觉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是杜拉真的病了,还是K先生行为不轨? 随着故事的推进,一个个谎言的戳穿。 真的比悬疑小说还悬疑。 心理这东西虚无缥缈的,平时真心不怎么相信这玩意。但有时候又不得不信,这确实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又非常的复杂。 少女杜拉一家和K先生一家是邻居。平时关系都比较好,少女杜拉经常去K先生家帮忙带孩子,而且和他家的保姆关系也不错。 在一次湖边散步的时候,k先生向杜拉示爱并强吻了她。杜拉在被强吻以后给了k先生一巴掌,但是在两周以后杜拉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并要求与k先生一家断绝往来。 既然杜拉很讨厌K先生,而且打了他一巴掌。可为什么在两周后才把事情告诉父母呢?是害怕报复还是另有原因呢?相信不光我们疑惑,杜拉的父母也是一样! 随着弗洛伊德的介入,事情的真相一步步的浮出水面。 杜拉之所以经常去K先生家帮忙带孩子,其实也是另有目的。她喜欢K先生,带孩子只是为了能够看到K先生而已。而K先生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和家里的保姆也有不正当关系。保姆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杜拉,所以在K先生强吻杜拉的时候,杜拉打了他一巴掌。因为杜拉觉得k先生只是当她是发泄欲望的工具,不是真的喜欢,和k先生对保姆的做法一样,这样让杜拉感到不满。 《少女杜拉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其实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弗洛伊德在治疗一个患有(癔症)的少女杜拉过程中,揭示的有关性、家庭影响、潜在作用、遗传、梦境等作用下,对心理病症、以及由此引发的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症的过程。 杜拉的问题家庭也有一部分关系,在那个名存实亡的家庭里杜拉的感受是空虚的,只能得到一些表面的爱。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才导致其性格的缺陷,有恋父情结。 杜拉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希望这个世界能够给予她更多的理解关心与爱护,让更多这样的孩子能够快乐度过一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美妙也应该每个人经历,祝福每一个女孩。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四):看见,即是治愈的开始

弗洛依德和他的《梦的解析》是研究心理学绕不开的话题,也因此被很多人熟知。相比之下,《少女杜拉的故事》虽然同属于弗洛伊德的作品,但了解它的人就不那么大众化了。毕竟这样一本心理学案例分析书籍,若是没有一定的基础,很容易看得一头雾水。当然,假如身为读者的你依然对它很感兴趣,那么我的建议是先看《梦的解析》,再深入阅读此书。

《少女杜拉的故事》作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将精神分析和释梦理论运用到了具体案例中,让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多么复杂多变,而精神分析的过程就像是解锁各种奇妙组合的密码一样富有挑战性和神秘性。

在本书中,少女杜拉一家与K先生一家关系很好,杜拉经常照看K夫妇的孩子,而K夫人也常常照顾杜拉生病的父亲。这一切表面看上去很和谐,也很美好。可随着“湖边事件”的出现,两家的关系被打破了。

据年轻漂亮的杜拉说,她与K先生在湖边散步时,K先生向她示爱,并拥抱、亲吻了她,而杜拉因为感到恶心而打了其一耳光。按理说,被有妇之夫这样对待,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两周之后杜拉才告诉自己的父母,并要求父亲与K先生一家断绝往来。

也许,我们会以为杜拉是因为害怕或者不知所措才在那么久之后告诉自己的父母,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面对杜拉的说辞,K先生却说她是因为沉迷于性教育书籍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杜拉的父亲真的是因为基于两家的深厚友谊而不舍得断交吗?明明是日常的生活,却活生生像悬疑剧那样离奇,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吧。

随着少女杜拉歇歇斯里症的发作与恶化,尘封多年的往事在弗洛伊德的引导下被揭开,我恍然发现原来两家的情感纠葛是如此之深,错乱的关系才是杜拉病症严重的根源。而当一切得以看见,其实已经有了治愈的机会,正所谓对症下药,即是如此,心理疾病也不例外。

在弗洛伊德的大胆求证和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潜意识支配的,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其根源在哪里。不过幸好,精神分析这一科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思想的困境,重拾对人生的希望。

《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书虽然整体篇幅不长,但是却能够引人入胜,引导人们进入精神分析的大门,推荐阅读!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五):用精神分析法剖析歇斯底里症

这本书《少女杜拉的故事》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1895年他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本书1900年已成书,直到1905年发表,包括20多年后作者再看本书,他都有一些思想感悟不同于刚成书时,或者用他的话讲,他自己觉得书中有些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他也没想着说纠正,只是做了补充解释,所以个人认为,看原文说看得累了,偶尔跳出来,看看注释,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反而能更好的读正文。本书是资深译者范箬馨翻译,读起来非常顺,丝毫没有读外文书的艰涩之感。然后武志红主编,这位主编我想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她的总序“一个灯塔,一本好书”读之豁然开朗,她主编的这个系列都建议拿来读一下,比如《心灵地图》,启迪心灵的,都非常不错。 话说回来,本书就是一个分析事件的“现场”,故事就是在分析中穿插,说实话,有些“跳戏”,怎么说着说着就有新的内容加入,有点观点现成,故事来铺就之感,但是就像作者所说的,在治疗之中,我们不可能记录,避免病人反感,所以作者的表述会有些遗漏。当然,这是一个案例,对于我们“门外汉”来说,这个案例就是个故事,没有太多的私人感情,最多就是对别人心理问题的探究,一种人性的好奇!书中说到,哪有什么心理问题,只是人性的一种曲折表现。所以本书用一个不长的篇幅把少女杜拉的心理重新剖析,尽量客观直接,如作者所说,没有什么害羞的,也没什么可回避的,简单粗暴直接说,还能避免不需要的误会,得到患者的肯定,与其他医生不同,心理医生得等患者敞开心扉叙述病情、面对病情、接受病情,心理医生才能更好的治疗。 然后本书《少女杜拉的故事》从结构上来看,个人建议先看后记,对歇斯底里症有一个了解再读本书,本书所讲这个案例就是跟明显的歇斯底里症,只有知道它的一些症状表现,我们读本书来说就不是那么吃力,当然,个人认为就算先读了后记,第一次接触的人,对于本书难免会需要多读几遍,因为专业上的东西,我们并不是专业人士,就算再通俗,我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 最后一点点个人感悟,通读下来,发现作者用精神分析法来分析这个歇斯底里症动机的方法或者理论,其实可以套用其他病症,当然,有轻有重,或许不是那么合适,但是大方向可以把握。所谓知其意,并能用其意,作者还是很希望我们能用他开创的疗法作用于患者,这从本质上是一个医者仁心!或许我们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这个疗法,但是古人说,有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博纳古今,才能成长。对歇斯底里症用精神分析法。推荐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