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精选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精选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是一本由李芷怡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一):处于敏感期的孩子让你抓狂?这里有几个小妙招

Eva两岁了,越来越可爱懂事了,但也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让我觉得头疼棘手的问题,比如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说话词汇量变大了,但开始出现轻微口吃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存在已久,我着急焦虑,但始终没有摸索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直到遇到这本书《儿童敏感期的成长指南》。

看完书之后,我发现,原来Eva所表现的这几个“问题”,都是因为她进入了敏感期。面对敏感期的孩子,父母只要懂得耐心引导,随着年龄的增加,问题就会慢慢消失。

问题一:如何让你的孩子懂得分享?

书中提到,2岁左右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主权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他只是知道“我的”这个概念,并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别人玩的现象。

不愿分享,并非代表孩子自私,而是她进入了主权意识敏感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书中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时候的父母,要多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在孩子外出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带上一两件他喜欢的玩具。当他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让他问问对方愿不愿意借给他玩,如果不愿意借,就问问对方愿不愿意和他换着玩。

这个方法用在Eva身上就很管用。她很喜欢和邻居家小姐姐西西一起玩,但是每次西西来我家玩时,拿什么玩具,Eva都不让她拿,并会大声说:“这是我的!”每每这时,我就会对Eva说:“你想玩姐姐的玩具吗?那用你的玩具和姐姐换!”最后Eva就会勉勉强强同意。

虽然方法管用,但也仍旧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耐心引导孩子,而不是过早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

问题二:如何解决孩子轻微口吃的问题?

Eva说话有些轻微口吃,家里人都很着急,会在她说话的时候纠正她。但是《儿童敏感期的成长指南》告诉我们,这个时候的孩子进入说话敏感期,出现轻微口吃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恐慌。

孩子说话口吃的时候,父母只需给予孩子微笑,并耐心倾听。但不要说“别着急,慢慢说”,这等于暗示孩子”你不会说话“。

同时,还可以多和孩子一起说童谣,唱儿歌。总之,要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所以,我们现在在家里对Eva说话的问题,都淡然处之。偶尔韩先森故意快速说话,都会被我劝阻。慢慢地,Eva能通过倾听、吸收、模仿父母的话语,积累正确的词语,说话口吃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除了这些问题,书中列举了孩子0-6岁会经历的各种敏感期,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指南。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在育儿路上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多看看书籍,向有经验的人士请教,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二):序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度过敏感期

在一些认识我的父母看来,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教育孩子时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大学时读的是心理学,研究生时读的是教育学,后来又自学NLP,还是一位幼儿园老师。

我承认,这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教育儿子Jimmy和女儿Amy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园担任老师的经历,也让我对教育学知识认识得更加深刻。

但是,我认为,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并不能成为没有教育好孩子的理由。孩子天生有其内在的成长秩序,父母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孩子便能自行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阶段就是0―6岁阶段。孩子从对世界一无所知到逐渐学会探索和认识世界, 该是多么巨大的进步啊。

由于对家庭教育感兴趣,我在去美国学习家庭教育之前,就开始接触敏感期相关的书籍。那时,我托人从国外买来蒙台梭利的著作仔细研读,第一次为儿童的内在力量所震撼, 为敏感期的行为感到惊讶。

那时候,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孩子在吃手时,父母会阻止,有时还会打一下孩子的小手,以示惩戒。这时,我就感觉很痛心:孩子吃手,是在锻炼嘴巴,同时也是通过嘴巴来认识手。不仅不应该阻止,反而应该得到支持才对。

我对传统育儿观点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也是我在做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师后,又独自一人跑到美国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之一。

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比我认为的重要得多。 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智力会迅速发育,快速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拥有很强的安全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更让我惊讶的是,孩子在敏感期学到的一切,成人即使花上50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学好。可以说,敏感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

换句话说,在敏感期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 比如在手的敏感期,孩子会不断使用手,以发展手的能力。

在敏感期里,当孩子想要发展一种能力时,我们就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给孩子提供便利,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这种能力。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敏感期;有的父母注意到了,反而在敏感期里成了孩子发展的最大阻碍。这对孩子来说,真是太残忍和不公平了。

我同情不被父母理解的儿童,也希望自己能为儿童的成长做出一分努力。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在国内外蒙台梭利幼儿园工作的同时,还为父母提供咨询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很多青春期问题不断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敏感期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导致内在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才会在青春期以逆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知道,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努力反省自己,在改变自己不当教育方式的同时,努力修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却以为,如果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尤其是对0―6岁的孩子造成了伤害,父母以后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难让伤害留下的烙印消失。

与其在伤害孩子后努力去弥补,不如一开始就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敏感期里努力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那些想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下长大的父母,我特地写了这本书。我相信,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父母在感到温馨快乐的同时,也一定能领会到敏感期教育的真谛,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我衷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敏感期, 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与孩子一同成长。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三):孩子未来发展得怎么样,取决于如何度过0-6岁的敏感期

公司聚会,带家属参加。同事王大姐的儿子是名十七八岁的帅哥,热情的同事都跑过去跟他打招呼。小伙子却满脸通红,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憋急了才说出来一句:“我……我,今……今天,休……休息。”

王大姐一脸无奈,解释说,她儿子哪都好,就是从小“口吃”的毛病改不了。原来,她儿子刚会说话时,一着急就结巴,旁边的人要么学他,要么笑话他,时间长了,她儿子的“口吃”也越发严重了。

王大姐不知道,她儿子的“口吃”病是在语言敏感期形成的,要改起来肯定很难。如果她早些了解儿童敏感期的知识,这种情况或许就能很好地避免了。

现在的父母比起王大姐来就幸福多了,因为留美早教育儿专家李芷怡出版了《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

李芷怡曾在北上广任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高级教师指导,又到美国专门研究教育学。她具有丰富的育儿知识、理念和经验。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李芷怡用100个真实案例,融合中西方育儿理念,告诉父母:敏感期影响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在敏感期能得到充分发展,智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快速提升,孩子的安全感会很强、很有自信。

一、0-6岁的孩子要经历九大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时的一无所知,到很快会听、会说、会走、会观察、会交友……很多本领都在0-6岁期间快速练成。孩子为什么会学得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孩子经历了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婴幼儿期间的某些阶段,因内在成长需要,对外在的刺激非常敏感,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来满足需要。

蒙台梭利将0-6岁婴幼儿的敏感期大体分为九大类,即语言、秩序、感官、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动作、社会规范、书写、阅读和文化敏感期。

这九大敏感期涵盖了孩子的生存需求和未来的成长需要。孩子的某个敏感期没有得到重视,或者受到压抑,孩子就很难在这一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

大家都知道孩子有一个“可怕的两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叛逆,大人说东他往西,很执拗,让人很头疼。孩子这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和执拗敏感期。如果父母在此时压制孩子,会让他的情绪得不到舒解,将把这一时期的问题带入青春期,造成下一阶段的叛逆。

相反,孩子如果在敏感期能够得到有效引导,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比如训练孩子专注听一种声音、或者扩大视野,都有助于孩子练得耳聪目明。

每一个敏感期都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需要父母认真对待。

二、孩子的敏感期非常重要,父母必须把握好

孩子在敏感期经历的一切,直接关系到他未来的人生发展。如果父母能够抓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孩子,5岁时,他的诗文做得特别好,周围人都啧啧称奇。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见客,不让他学习,等到他十二三岁时就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伤仲永》的故事其实就是父母没有抓好他的阅读和文化敏感期,使他错过了最佳学习期。

敏感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利用得好,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成长动力器和加速器。

三、父母在孩子的敏感期应该怎么做

认识到敏感期的重要性,父母就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敏感期并及时进入引导。

1、仔细观察孩子进入敏感期的时间

孩子进入敏感期不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标志,更不一定有清晰的时间界线。一般情况下孩子进入自我敏感期是在2岁半到3岁之间,但也有的孩子会在2岁时就进入了自我敏感期,有的孩子则要拖到3岁以后。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判断孩子是否已经进入了敏感期。例如孩子突然喜欢观察小蚂蚁,表明孩子可能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孩子突然喜欢拿笔,可能是进入了绘画敏感期。

判断出孩子到了某个敏感期,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空间。

2、对孩子要给予无条件的爱

孩子进入敏感期可能会有一些令成人不理解的举动,比如吃手、吃脚、挖洞、重复等等。此时父母的喝止除了让孩子感觉到受伤以外,还会疏远亲子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爱孩子,站在孩子一边,尤其是孩子处于0-3岁之间。孩子还处于懵懂状态,父母的爱就是他们的全部支撑。

给孩子尊重和耐心,不管孩子做什么,都别轻易去否定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3、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

孩子进入运动敏感期,会到处爬走;进入口腔敏感期,会抓到东西就往自己的嘴里塞。为了孩子的安全,有的父母会制止孩子、限制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在敏感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孩子想爬就给他一个爬的空间,把能伤害到孩子的物品都挪开。孩子喜欢啃东西,就给他放一些牙胶或者大的无毒的物品,让孩子去尝试。

4、采取科学的方法进入引导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彩色的玩具、装饰彩色的房间,以为这样就能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

其实孩子在刚出生的头四个月,只对黑白色图案感兴趣。家长用这两种颜色的物体来吸引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视觉发育。在其他敏感期也一样,了解其中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会让孩子在敏感期成长得更顺利。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学习《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掌握0-6岁敏感期的成长规律,并依此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在心智、性格等方面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四):让妈妈崩溃的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应该听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敏感期”这个概念,敏感期为什么那么重要,敏感期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到了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办,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上几方面介绍敏感期的相关知识。 一、狼孩的事例告诉我们,错过敏感期后果很严重 1920年,在印度狼窝里发现了一个狼孩,取名叫卡玛拉,被发现时她已经8岁了,在狼窝里生活了8年。 对正常人来讲,8岁的孩子是个小学生,能说会道,能跑能跳,可8岁的狼孩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用四肢行走,昼伏夜行,完全是一只狼的样子。 狼孩卡玛拉在美国传教士的静心扶养下,到了第二年学会了双膝行走,用椅子站立,能用双手拿东西吃,会叫“妈”。三年后,才学会站立,习惯穿衣服,才会摇头说不,到了第四年,她会摇摇摆摆走路。 8年后,卡玛拉去世,智商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直立行走、说话并不是人的本能,是需要后天学习的,而卡玛拉被发现时已经8岁,错过了发展这些能力最重要的阶段,那就是0-6岁敏感期。 在0-6岁期间有各种关键期,是大脑发育和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 当然,在现代社会,狼孩这种极端情况近乎消失,但作为父母,应该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敏感期的知识,在敏感期时给予帮助而非阻碍。 敏感期是大自然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在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智力会迅速发育,快速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拥有很强的安全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敏感期积累的能力,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二、怎样辨别孩子到了敏感期,从孩子身上找到答案

敏感期是什么?它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在敏感期里,孩子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种能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敏感期那么重要,那我怎么知道孩子到了敏感期呢?敏感期有哪几种?大多数家长跟我一样,都没有学过儿童心理学或者教育学,没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但别慌,多观察孩子,孩子会用他的行为告诉你。看以下表现: 孩子总吃手,喜欢往嘴里塞东西,是手的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到了; 孩子爱问词语的意思,是语言的敏感期到了; 孩子不愿意要不完整的东西,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到了。 孩子在特定的敏感期就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只要父母仔细观察,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即可。按照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敏感期大体可以分为九种: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感官敏感期(0-6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岁-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的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9.文化敏感期(6-9岁) 孩子的成长就像种庄稼,需要一个过程。稻子会在恰当的时机长高、抽穗、饱满,不管种田人的心情多么急切,否则怎会有“揠苗助长”的笑话呢。我们要做的是守护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敏感期。 三、正确应对敏感期,家长能做的有很多

了解了这么多敏感期的知识,那么孩子到了敏感期,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这里,让我们先用视觉敏感期来举例。视觉是孩子最先发育的感官,可以说,刚出生的孩子就进入了视觉敏感期。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房间布置得五颜六色,期待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孩子的视觉发育,但其实对1个多月的孩子来说,应该从黑白相间、明暗反差很大的事物开始,会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演员林志颖就曾在微博上晒过他给双胞胎儿子自制黑白卡的内容,真是有爱又有科学知识的好爸爸。

1-2月的孩子能感受黑与白的反差,在孩子醒的时候,拿出黑白卡片给他看,每次3-5分钟,一天3次,能很好地促进视力发育。这个阶段,不要总拉着窗帘,就算孩子白天睡觉,也应该让他充分感受光线。 再大一些,以宝宝Amy为例,3个月时会盯着东西看,会转动头部追随运动的物体,4个月时总是随意移动头部,到处乱看。这时,家长可以故意扔东西,通过声音吸引宝宝去追逐扔出去的东西。当然,东西要在宝宝的视线范围内。 再长大一些,Amy会目测,会爬了,家长可以刻意把玩具或者别的孩子想要的东西放得远一点,让他自己去拿,可以让他更好地感知,感受物体的轮廓、色彩、距离、体积、深度知觉等。 1岁后,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稍精细的小东西,比如光盘、小镜子、小积木等,可以帮助孩子的视力训练。 等到了6岁,当孩子理解了物体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概念,拥有了和大人一样的视觉,视觉敏感期就顺利度过了。 再来看一个在terrible two 阶段经常会被提到的秩序敏感期,它大多发生在2.5-3岁,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阶段。 孩子会要求不能变化,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之后也必须怎么做,比如先脱裤子再脱衣服,一次都不能错,比如走楼梯他排第一个,每次都必须如此,万一搞错了就会大吵大闹。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孩子认为,世界就是不变的,变化会让他感到恐惧,所以他喜欢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请不要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你需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呵护孩子的内在秩序。只有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化解孩子的“执拗”。 比如,走楼梯的例子,虽然有时候你真的心里很急,冲在了前面,但面对孩子的抗议,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慢下来,退到孩子的后面去,满足他排第一的秩序感。 给孩子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不因外界秩序感到不安,从而建立真正的秩序感,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 陪伴孩子度过敏感期的过程,像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以上的知识来自于《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它像是一本通关秘籍,给予我们这个过程中专业的指导。它的作者是李芷怡,两个孩子的妈妈,曾任蒙台梭利幼儿园高级教师指导,是一位留美早教育儿专家。她积累了很多解决育儿问题的经验,写进了这本书中,希望让孩子在真正的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 想要了解更多的敏感期知识,打开《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看看吧,这是一本决定孩子未来拥有何种人生的育儿圣经!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读后感(五):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碰!26个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你必须知道

跟小区的宝妈们聊天时,经常会听到她们抱怨:我家孩子最近不知怎么了,特别粘我?我家孩子最近很烦人,总是要自己拿筷子吃饭,搞到满地都脏兮兮的?我家孩子最近总是动手打其他小朋友,头疼死了。

你在育儿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呢?孩子的表现跟平时不太一样,搞不清楚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处理。

别着急,弄清楚孩子处于哪个成长期,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儿童成长期敏感指南》这本书中,作者把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分为27个阶段,囊括了从出生到6岁的所有关键成长期,详细介绍了不同成长的孩子的特点及如何应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行为习惯,可谓一书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

这本书是的作者是李芷怡,李芷怡老师早期在北上广等蒙台梭利幼儿园做高级教师指导;后赴美国进修教育学,在纽约、洛杉矶、休斯顿、西雅图、匹兹堡等地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并提供专业的育儿咨询与治疗,具有丰富的育儿知识与长期的经验累积。

什么是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呢?

敏感期是指0~6岁儿童在成长中,以内在成长的需要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吸收环境中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并不断重复练习。每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敏感期是大自然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期,在敏感期出现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就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多助力,让孩子迅速又自然的成长。

在本书中,作者把孩子的成长期分为九大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的敏感期(2. 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了解孩子的9大敏感期,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孩子的敏感期行为,给孩子爱和自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敏感期。

孩子总是抓起东西就往嘴里塞?

女儿在从4个月开始,发现她无论抓起什么都忘嘴里塞,手边找不到东西咬的时候就咬自己的手。一开始我特别紧张,生怕她会拉肚子或者是养成吃手的习惯。每次都会武断的拿开她要吃的东西,却发现她吃手的频率反而更高了。然后,我马上调整方法,定期给她的玩具清洗、消毒,由着她去咬,去探索。几个月后发现她乱吃东西的习惯没有了,又开始了新技能的探索。

现在想来,女儿乱吃东西正处于口腔敏感期。

孩子是通过口腔来认识世界的,在口腔敏感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吃手、抓各种东西往嘴里送、咬身边的东西,甚至是咬人等行为。

父母们切记这是正常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千万不要强加阻拦。

什么?孩子居然说脏话。

女儿二岁的时候,有次下班回来,居然听到她在说脏话,还一副笑嘻嘻的模样,我正想组织她,一旁的老公赶紧拦住我说:她都不知道自己说的脏话,你去批评她反而是提醒了她。我一想,确实有道理,她说了几次,发现得不到回应,自己觉得没意思,就去玩儿别的了。后来说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慢慢地,也就不说了。但是,我发现,这个时期是她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最快的时期,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词语从她嘴里说出来,让我们觉得特别惊喜。

女儿说脏话,但是表达能力又迅速增强,说明她正处于语言敏感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喜欢重复别人的话,觉得这样做就像玩游戏,非常有趣,孩子变得爱骂人和爱说粗话,这其实是在验证语言的力量,孩子喜欢说悄悄话,抢着接电话,这些都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

发现孩子说脏话,父母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只需按照正确的方式给予引导即可。

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能碰!

女儿三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她有了强烈的物权意识。家里的布娃娃不肯让其他人碰,拿了玩具出去也不肯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甚至,在游乐场因为一块小小的积木动手打了另外一个比她还小的小朋友。

女儿这种反常的行为,正是因为她处于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是:各人用各人的,坚持物品归各人所有。作为父母要明确孩子所处的时期,问清原因,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孩子一起创造有序的生活环境,建立真正的秩序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这本书中,详细列举了26个不同敏感期孩子的成长特点及应对办法,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如果想要了解其他敏感期,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吧。

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度过敏感期

每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敏感期,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敏感期也是学习期,不能随意干涉孩子,要提供学习条件,但是敏感期从不守时,父母只能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确定孩子是否进入某一敏感器是否需要帮助。

在敏感期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和自由,同时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成长。

这是一本全面、深入解读儿童敏感期的原创实践教育书,以真实的案例破解孩子内心的秘密,解析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国妈妈的美式家教策略,直击中美先进教育精髓,手把手地帮助家长解决令人抓狂的育儿问题,让孩子顺利度过各个敏感期,释放其内在蓬勃的生命力。让孩子在真正的爱与自由中健康成长!

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敏感期,配合正确的引导,让父母们轻松育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