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私人岛屿》经典读后感有感

《私人岛屿》经典读后感有感

《私人岛屿》是一本由盛可以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岛屿》读后感(一):私人岛屿值得一游,其中也夹杂着偶尔太过私人、阴郁和抽象了

被各大外媒盛赞的中国新锐作家让我很是期待,入手这本之后马上撕开保护膜读了起来。第一个故事就直戳我心,描写得极赞,无论是心理还是场景的描写都极为生动,尽数都市男女的各种感情与欲望的纠葛。

书中的七个故事里五个都读得过瘾,畅快,也不时为作者极妙又富创造性的比喻而拍案叫绝。但读到最后不免觉得作者对自我的表现欲有些过度运用了,几乎对书中每个人物、事物、场景和景色的形容都要套用一个极富心思的比喻方才罢休,太过个性,反而有时候会失去文学中白描的一种质朴。有时候也会有较长的短语短句的堆砌,虽达到了一种描述的效果,短小精练吧,但读起来终究少了些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舒适感。

其中一个故事太过于边缘人物和荒诞,似乎是在看一个极具现代感又颇为阴郁的艺术品,不太能琢磨透作者的用意,读完后有些困惑,自我感觉不太喜欢。最后一个故事让我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在藏地独自旅行的一些经历,颇为有趣,可不同的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处处疑神疑鬼和对途中遇到的每个人的过度焦虑和不信任让整个旅程笼罩上了一层灰色,最后又在一阵惊恐中逃离。这与我自己的旅行经历决然不同,看到的更多是善意,结果也是会以平安告终,而处处只见其恶在先,实为不能苟同的一种人生态度。

《私人岛屿》读后感(二):文学创作是一种精心的冒险——读《私人岛屿》

文/岸晓风

人为什么要写作?我想当我们选取“写作”这个词的时候,和小朋友的写作文就不是一样的意味了。写作文,是带有任务型的、训练型的、检验型的“事情”,不一定是美好的,但是写作是美好的,对于作家来说,无论他/她曾经对写作是否恨过,但是最终都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表达诉求。而集中体现写作兴趣的无疑是小说这种文体。

今天要说的是作家盛可以的一本小说集《私人岛屿》,盛可以是一名女性作家,网上对她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在读她的书之前,我是怀疑的,但是读过之后,我是相信的。当然,对于另外的读者,也许是一个“怀疑——相信”的过程,也可能是“怀疑——继续怀疑”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盛可以”都会在你的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准确来说,《私人岛屿》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对于中篇小说,很多人,包括我,是偏爱的。没有微型小说的“不过瘾”,也没有长篇小说的“压力大”,阅读的过程恰好是轻松的、时间是恰当的。简单而言,这部书里的7篇小说带给读者很多思考,也有很多“惊艳”。

一方面,其中贯穿的关键词是:女性、欲望、生活。毫无疑问,作者是一名女性小说家。她自己曾说,女性命运的悲剧与无力感,有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原因,所以在整罐小说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是一小勺表达。她笔下的女性坦然面对隐秘的欲望,这方面她是有“独创性贡献的”。在她的笔下,她们懂得享受身体,享受情欲,懂得欣赏男性,享受男人,但并不依赖男人,她们属于独立的个体。她们会狠狠撕破男人的面相与斯文,她们会是危险的动物,她们的雌性荷尔蒙的过分独立从而显得生猛强悍,从而具有了男性的力量。

另一方面,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文字强大的掌控能力。书中收录的7篇小说中,几乎每篇都有一个风格,每篇都有一个全新的故事框架。她自己坦言,写作十五年,题材和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剥夺,同时也在赋予,所以没什么遗憾的。正如作家李修文评价她的:“我到底为什么喜欢盛可以的小说呢?首先我想我喜欢的是她冷酷而凌厉的底层气息,这种底层气息在盛可以的个人气质和经历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如此看来,对于我们来看,盛可以是在冒险,但是在她自己看来,那不过是她的某一次“闲庭信步”,如此而已。

《私人岛屿》读后感(三):谁能登陆人内心的岛屿——评盛可以《私人岛屿》

《私人岛屿》是小说家盛可以的一部新书,确切地说,并不算一本很新的书。说它新是因为是最近刚刚出版的,不新呢是因为这是盛可以的7个短篇的合集,这7篇分别写于不同年代,跨度有十几年。

早些年曾经看过盛可以的作品,大约是在2004年的时候,看过她写的《水乳》、《火宅》两部长篇小说,(当年读书的笔记还在),《水乳》写了左依娜、袁西琳、苏曼三个女人的爱情和婚姻,《火宅》写了一个阴森小镇一个叫球球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盛可以作品中的主角大多为女性,更加关注女性的情感在故事,这7个短篇也不例外。

比如:“成人之美”:报社的两个女记者,一个是理念上热爱老男人的潘小,一个是实践着喜欢小鲜肉的刘家。潘小与一个采访对象孙石山堕入爱河,孙石山是因为舞蹈演员陆月不肯生育而产生矛盾,陆月最终委身于官员李部长,孙陆离婚,李被双规,刘家则与潘小的同学终成正果。这篇有一定的故事性,虽然情节结局谈不上多区别惊人,但其中的过程主要是心理描写还是比较细腻的。

“在告别式上”,小碗突然跳楼死亡,同学吊唁意图找出原因,猜测多种可能却是无一定论,悬念最终没有打开。

“取暖运动”:文艺女青年找了个年轻没工作的小鲜肉当性伴侣,有了依赖感,又频繁在激情与争吵中分分合合的腻歪。

“尊严”:农村妇女吴大年,因不满在家中无地位,出外闯荡,最后还是借机回来上位,一切努力不是为了推翻旧家庭,而是让自己在旧家庭里活出尊严。是什么限制了她的格局呢?

“后遗症”:一次诡异的审讯,记忆不断的闪回。作者营造了一种诡异的氛围,似乎要展示后的特殊家庭。

“裂缝”:一个女小偷的奇异行为和想法,意识流明显,荒诞意味浓。

“路上有惊慌”:一个女迫害妄想旅行者的旅行。

因为这七篇并不是同一时期写的,而是写于不同的时期,风格还是不尽一样的。一个作家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年作品和后期作品可能会有一些差别,甚至同一时期,作者也可能会尝试不同的风格。

“爱情这座孤岛,一旦登上,你又会幻想大陆——在绝望中重生,在凛冽中清醒。”这七个故事,有的给出了完整的结局,有的只是给出了过程,有的重在叙述,有的重在说明,有的显得通俗,有的象意识流。

前四个故事看起来故事性更强一些,除了“在告别式上”,没有给出结局外,另外三个故事还比较完整。在后三篇中,则有点象意识流的呓语,视角切换频繁,刻意烘托意境,作者的原意很难琢磨。

前些日子读过宋阿曼的《内陆岛屿》,可能作家都喜欢把人比作是岛屿,大海里的岛屿好登,可人内心的岛屿呢?

《私人岛屿》读后感(四):瞭望远方,确认自我

海明威曾经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作为硬汉文学的代表,海明威的这句话意在表明上帝创造人类,不是为了失败。然而,对照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大家却又都在感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私人岛屿》中的故事,写的大多是两性问题、女性问题。虽然是小说创作屡见不鲜的主题,但由于是盛可以早年写作中所关注、探讨的,她曾在书写形式上做过多方尝试,通过阅读这七篇风格各异的作品,读者可以很直观地去感受作者在创作上的探寻与变化轨迹,也不失为一种阅读乐趣。 对于女性来说,爱情无疑是一座诱人的孤岛,远观时令人充满幻想与渴望,一旦登上,又会幻想大地,希望逃离。《成人之美》中,喜欢成熟男人的记者潘小和已婚画家孙石山堕入情网,孙的妻子陆月却因为自己的舞蹈事业,不愿怀孕生子,渐渐倒向了承诺送自己出国深造的李部长……爱情与婚姻中女人与男人的博弈,独立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大龄剩女的困惑,已婚妇女的心思,其中种种,盛可以都通过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得到”与“失去”来加以呈现。 如果活着的人都觉得自己身处孤岛,那么,已经死去的人是不是会更孤独?《在告别式上》用死亡作为故事主题,反衬出对活着的思考。正如故事里的小碗,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画地为牢,人为地割裂自己与外界与他人的关系,而真正的活着,需要的是比死亡更多的勇气。而人到中年,或多或少地见证了生老病死,方能学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审视活着的意义。 与《成人之美》相对,《取暖运动》呈现的是未婚男女对两性关系的理解。巫小倩和刘夜的故事大概是最为普遍的当今社会现实写照。年轻男女的生存压力、情感困惑、独立自我、相互依赖,人性本质,都浓缩进一个看似随处可见的故事里。然而,结局如何?就像故事里小倩和刘夜的分分合合,其实是可以一再变化的。这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爱情的滋味。 不同于前三篇的城市视角,《尊严》把关注点转移到了农村。探讨了不被重视的农村女性到底该如何找回真正的尊严,又是如何被限制了格局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小说中作者为了配合主题刻意靠近“话本”语言,营造出类似明清话本小说的风味。 如果说前三篇是都市风景画,中间一篇是乡村风情画,最后的《后遗症》、《裂缝》和《路上有惊慌》三篇则更像是先锋派或荒诞派作品。以不良少年的视角回忆时期父母辈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对下一代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比的或许是过去与现在;而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神游,一个旅行者的意识流动,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呢,或许只有从中寻找到共鸣的读者才能够真正理解。 作家用自己的创作来不断探寻文学之路,而我们通过阅读去见证这个漫长过程。如此看来,不管是爱情、婚姻、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文字之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自己的岛屿上瞭望远方,确认自我,既是必然,也是必须。

《私人岛屿》读后感(五):关于生活

关于生活,我们总有很多的感叹盈于心中,但若是让人将它说出来,却又总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私人岛屿》是来自作家盛可以的文集。集子里面的作品,大部分是早些年的作品,盛可以的写作生涯也有了快二十年,所以可以看到,书里的各个作品的题材和写作风格,都与我们近年来看到的她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变化。

盛可以,70后生女作家,湖南人。自02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多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品被译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外有相当大的读者群。她曾获多种奖项。被视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语言风格激烈,涵盖情感和社会领域,以敏锐观察和冷酷书写而著称。

与我们常常看到的文字风格细腻柔软的女作家相比,盛可以可以说是一个异数,她的存在人们了解到女作家冷酷的另一面。 盛可以在一个访谈了曾经提到余华是她最为欣赏的作家,她的诸多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而余华大致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盛可以自称是他的徒弟,可是他又觉得在某些方面盛可以又是他的师傅,读过盛可以的小说以后就会明白,盛可以的哪一部分足够可以成为余华的师傅。那一部分,大约就来自于那些野蛮生长的文字吧,那些按捺不住的激烈,无所适从的情绪,雪亮如刀刃的刻薄。

《私人岛屿》这部作品集里的作品,大都写于作者写作生涯的早年。里面多写关于两性问题,女性问题,又掺杂着对生活的思考。其探讨的问主题,大都关注了生活中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和无力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品集中共收录了7篇作品,前三篇“成人之美”,“在告别式上”,“取暖运动”写关于两性话题。那些在生活里,在所谓爱里纠葛的男男女女。后四篇“尊严”,“后遗症”,“裂缝”,“路上有惊慌”,则更多的关注于女性在社会中的种种遭遇。会引起人对于女性权利的思考。

文集中,我个人喜欢“取暖运动”和“裂缝”两篇。

取暖运动,读起来感觉只有两个字,真实,其实有时候,在我看来,好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多么的政治,历史含义,真实二字,就足矣打动人心。

而裂缝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短篇小说,通读下来,你会感觉到它说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讲。我喜欢里面的这样一句话,好的女人,其所谓的好,无非是男人的评价。

盛可以在一个访谈里曾经这样表达过自己对于写作的看法。“写作如果需要忠实什么,那也是忠实于自己。我只写能触发我内心涌动的事物,就像踩中一个地雷,我要写它的爆炸与伤亡”。

通读全书会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冷静,凌厉。而小说正是需要冒犯的力量。

我们有极少数作家,一直坚持直面人生,直面生活阴暗和人性黑暗面的,不讨好的、冒犯性的文学创作。

我更想要用来自顾城的这样一句诗来形容盛可以和她的作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