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狂流》读后感锦集

《狂流》读后感锦集

《狂流》是一本由二湘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的425图书,本书定价:39.0,页数:2017-10-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流》读后感(一):读二湘《狂流》有感

周六的清晨,读完二湘连载的《狂流》。此刻的感受正如齐秦那首歌里唱的那样“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没有人誓言永不分离”。结局让我唏嘘不已,也暗合了主题。

很多年没有追连载小说了,更何况是周更模式的。二湘的《狂流》偏有这样的魔力,让我追了近五十个周末。这期间我经历了怀孕生孩子,并且不少周六的上午是在坐车去北大读书的路途中看完的。有的时候连大家的评论我都没有放过,似乎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人急于知道大家的想法。

文本中的很多情节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源于作者选取的人物具代表和现实性。林晚、怡敏和海婷这三位女主人公从学生时代一直到中年,这期间她们经历了毕业、找工作、恋爱、结婚和生子。这也是千千万万人所行走的轨迹,不同的是作者设定的学校是北大而社会背景是留学热、金融危机和911事件。文中的女主人公亲历911生死事件,也更加确定自己的感情。在金融危机中对她们各自事业造成的影响及当下的选择也展现了她们不同的性格。

文本中一开始我更关注林晚,她陷入的那场师生恋也是多年前我差点就陷进去的。不同的是那时候的我并不懂爱情也不够倔强和勇敢也就和他没有了以后。而林晚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独自承担了那么多,单身母亲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好走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她有了铭记于心的体会。

怡敏代表了不将就爱情的部分女性,四十岁还单身的她就是现在人们嘴上说的“剩女”,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她是自愿剩下来的,好在她有开明的父母,可以任性多年。在未婚生子的情况下能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不易了。我们大多数人更像是活成了海婷的样子,或者说在海婷身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路走来也还算顺利,没有太多的波澜习惯脚踏实地。因要顾忌的较多始终不能任性妄为。

有的时候认识一个人就向开了一扇窗,能够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能够让我思考感悟。 见字如见人,二湘的文字就像一股狂流在我心里激荡而过。与二湘虽未蒙面也因为文字而觉得亲切。

《狂流》读后感(二):这是故事,亦是生活(无剧透)

二湘的《狂流》是我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推荐我读的。那时《狂流》才刚刚开始在“奴隶社会”上连载,朋友就跟我说,这是他读过的最棒的连载小说。果不其然,我还没读完第一章,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每个礼拜六的早晨,我就有了一个新的盼头,期待着《狂流》。

小说写了北大物理系同宿舍的三个姑娘,故事从她们的校园生活开始,经历了留学、海外求职、归国等等。三个姑娘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家庭背景促使她们在面临人生中的诸多选择时做出了不同的决定,也因此勾勒出了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作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事记,通过大量的细致描写和严谨的逻辑考究,使得小说极具真实感,我也或多或少从这三个姑娘身上找到了些自己的影子。

二湘的文字细腻、优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自然。无论是场景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还是人物的刻画,都淋漓尽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但其实小说更吸引我的是它精巧的结构设计,随着故事的深入,宛若一朵饱满的鲜花渐渐绽放,一层牵着一层,一瓣带着一瓣,散发着芬芳。在作者的笔下,小说高潮一个接一个,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每当我读完一章,总是感叹更新太短,太不过瘾,又要熬上一个星期。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小说的每一章前都配有一首诗,有的是引用的,有的是她自己写的,都是很短很美的诗。给人感觉像是乐曲开始部分的引子,朦朦胧胧,主旋律未起,先带动起情绪,也暗合了这一章的基调,看得出作者对这部小说的用心。

文章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深究的内容和线索,比如人物的名字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位读者自己来探索。毕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一本好的小说,就宛如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旅程,同时也照进了自己的生活,我喜欢二湘的作品,也是因为在书里找到了共鸣。

我读《狂流》每次总是先读一遍文字,再听一遍语音朗读,然后再到评论区看一看其他读者的感言,前前后后差不多追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直到春日里的某一天,我终于等来了故事的结局,读罢,心中一阵释怀。确实,在这个世上,没有是比时间更令人无可奈何之物。即使没有美好的结局,也应当有珍贵的回忆,其余的就留给时光吧。

令人欣喜的是,二湘的《狂流》终于出版了,前几日参加新书分享会,见到了美丽的二湘,聆听她畅谈创作背后的故事,另外也结识了许多狂友,聚在一起探讨小说的情节,不亦乐乎。愿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喜欢二湘的作品,也愿二湘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最后与各位分享小说第一章《遇见》的配诗: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席慕容, 《青春》

我相信你会爱上这个故事。(还有北大的冬菜包子)

《狂流》读后感(三):看他人见自己

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 没有人能了解聚散之间的定义 太多遗憾 太多伤感 留在心中 像一道狂流 ——齐秦《狂流》

故事还是事故,在不同的人眼里完全是不一样的解读。在二湘的《狂流》中,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整个故事逻辑严密,特别是一些场景的细节描写,真像作者以前生活过一样。从这点上就能感受到整本小说的用心,把一段虚构而又真实的七零后故事讲出来。

原本看完之后只是觉得看得过瘾,然而在豆瓣上看到一则评论后,让我对小说又有了进一步思考。评论认为,这本书对个人在时代中的使命感的着墨有所欠缺,角色们都陷在小我中。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文学表达各有千秋,每个角色都有特点,不能规定角色必须要升华。

回想在阅读的过程中,角色的内心读白,跟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怡敏、林晚和海婷,三位背景不同的同宿舍女生,虽然每个人面对的烦恼不同,在她们身上多少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能与小说有共鸣,我想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求学、恋爱、工作,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发生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你有的烦恼别人也可能有,小说中出现的困扰你可能也曾经遇到过。在朋友圈可以立人设,但真实的生活是琐碎而又复杂的系统,可能有段时间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比起那些电视剧中不太真实的生活,一本接地气的小说可能更有共鸣,进而对生活的借鉴意义更大。小说的原型来源于生活,作者通过自己的梳理刻画人物形象,他们既是虚构的但又是真实的。虚构的是人物,真实的是通过这些虚构人物说出来的话以及他们的选择,多少能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一些影子。

好的小说作者能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敏锐的感觉,再通过自己的整合把他们表达出来。有时候,记录下这些人和事,就有意义。好比我们回过头去翻阅我们自己记录的一些笔记或者感想,看的时候仿佛在看电影,一幕一幕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也能发现自己人生轨迹变化的一个个点是如何串起来的。

人在当下难以用上帝视角来审视自己,然而小说可以给我们这个机会,在这个角度去观察人物故事的进展。看完了别人的生活,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可能在某一点上有镜像的感觉,也可能突然提示到我们某些点。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凡而又普通的,没有那么多的波澜起伏,可能看着乏味,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反过来,如果生活每天都起伏很大,故事性特别强,不一定是好的生活。极端点的,在战争年代,每天都有很多不确定性,应该很少有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小说里那些平凡的人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而小说人物经历的那些事,也未必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平凡的日子过久了,柴米油盐占的比重就会变大,但戏剧性的生活毕竟不是常态,而且身处中心的人到底是快乐更多还是痛苦更多,都是不得而知的。

有时看小说的目的之一就是在精神上去体验一把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如果让现实中的自己去真实面对,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愿意的。从这个角度看,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故事,以真情实感和逻辑自洽为基础,就值得一看。

-END-

《狂流》读后感(四):小说中的三种生育观才是亮点

一部当代文学作品,除了文辞,技巧,故事,如果在理念,社会变迁的改变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没有思考,没有探讨,起码不算是有突破有新意,只是一个作品。

我最赞赏《狂流》的是:写出现代女性生育观念的巨大变化。

爱情观,婚姻观的改变,有太多太多作品都在写,几乎没有新意出来了。

而生育这个问题,最多探讨到生不生,而为什么要生育的有意识的思考和探讨的作品,起码我还没有看到过。

《狂流》里面的三个女性都有孩子。她们生孩子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心路历程、过程,起码代表了现代女性的三种模式。(一共有不超过五种模式吧?)

1,林晚的私生子玉溪是目的最纯粹的一个生命。她深爱已婚的老师,接受这种命运,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她不是浑浑噩噩、机械地复制大多数人的生命轨迹;不是为了丈夫公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她纯粹是为了爱,不忍心扼杀所爱之人留下的生命连结,生命延续。

林晚是为了自己生育,没有为谁牺牲和付出。她也做到了为自己和孩子负责。

私生子是私有制财产继承权下对婚姻反叛的一种歧视性叫法,幸运的是玉溪出生的美国没有太多对私生子的歧视。

林晚更多的磨难来自于独自面对的,精力体力付出。

她的孤单和寂寞与是否有私生子其实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求而不得的悲剧。

她的这种选择充满了悲壮,纯粹,高尚。

至于她伤害了另外一个女人,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是非善恶,说起来没完没了。这里不扯!

反驳单亲妈妈不负责任的,前提条件:

想想自己对是否在父母恩爱中长大有没有选择权?

如果你们生儿育女能否保证让孩子在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中成长?

即使是,林晚不想嫁给别人,她也有权利决定孩子的生死,如果她可以尽到养育的责任。

起码,如今那么多的丧偶式婚姻,比林晚这种单亲的遗毒更甚。

在冷战的、吵闹打架的家庭中长大恐怕更不如温馨温暖的单亲妈妈。

2,怡敏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大龄女性婚恋史。年轻的时候爱过,被爱过,却总差一点,即使她没有经历大悲大喜,这些挣扎、波折都是现代大都市知识女性最常见的故事。

毕竟,找到爱情不容易。两个人彼此深爱的概率就更低了,阴差阳错才是真实的人生。

怡敏是三个人里最后怀孕的。她兜兜转转,即使怀孕生子,也不与不够爱的人将就。无论经历多少情感波折,她始终真实面对自己,从来都不向世俗妥协。

怡敏的幸福来得最晚。她是先自我成长,而后才选择了最想要的生活。她从未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大龄未婚也好,结婚也好,都是个人意志,没有接受任何观念的绑架。

她得到了想要的婚姻,她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安排和榜样,都是她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即使不是传统模式又如何?孩子所要的不过是都爱他的父母,怡敏和老范可以做到。

林晚和怡敏这种女性意识,是已经来到的未来,也是今天大都市的真实描摹。

3,来自湖南贫困家庭的海婷起点最低,最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最低。这是她出生的局限,却不是她努力的上限。

海婷是最典型的凤凰女,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那种女性,她一直非常努力地生活,用吃苦,还有聪明。

后来,她即使在美国成家立业,还是凭借本能为自己在异国他乡生育了三个血缘亲人。

海婷这种骨子里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出生,还有丈夫没有呵护她,无论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带给她的潜意识里的孤单,是她生育的原因。

海婷让人心疼。

深深理解。

也许这是海婷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治愈。

海婷的结局悲惨,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潜意识里的同情和怜悯让她这样处理?好让海婷摆脱过多的辛劳?有意识地写出击中人心的悲剧?

也许,只是作家的潜意识融入在人物里而不自知。

4,玉溪和玉泉的和解是最美好的书写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灵魂。

林晚养育的女儿天然带有母亲灵魂的气息,善良,高贵,高尚,还有一种勇敢,是她这个妹妹首先接纳了缺席的父亲,拥抱了抑郁的姐姐,用她的善良和高贵帮助他们,没有怨恨,没有不平,也没有计算得失。

看这一部分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写这一段评论的时候依然不由自主地流泪。

这种纯净的灵魂,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的确是林晚的女儿。这是《狂流》里最闪光的人物。

And:

这个世界非常公平:

将就的人,得到将就的婚姻;

执拗的人,命运多舛,不容易拥有世俗的幸福。

容易妥协的人,总是在妥协。

在我眼里,林晚求仁得仁,也许辛苦一点,她的满足和幸福岂是只会汲汲于眼前蝇头小利、世俗的温饱安定的人可以理解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所以,我觉得《狂流》最大的亮点是三位女性的生育观。

对这个命题有意或者无意的探讨,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狂流》读后感(五):狂流背后的故事---《狂流》创作谈,《暗涌》即将出版

狂流背后的故事---《狂流》创作谈

文/二湘

我的一个作家朋友说过,“写创作谈永远比创作更有意思。” 果然如此 。事实上, 在我的这篇长篇写了还不到10万字的时候,我就开始写这篇《狂流的背后》。

这是一次奇特的创作经历。奇特在于我是一边写,一边连载,一边看经典小说,一边写。写作同时有两位朋友帮我审稿,一审情节是否合理,二审语句是否通顺,小至标点符号都认真校对。所以每一章发出来之前,我都是改了又改,第一章就改了十多版。我自己有一个大事年代表,每一年发生什么都记着,每一个年龄我都严格推算,每一个细节都找人求证,不允许自己有逻辑的错误和情节的破绽,力求真实可信。我记得43章有一些情节是有关科大的,那章发出来后好几个朋友反馈说有朋友问我是不是科大毕业的。另外,《狂流》读者群和每一章连载的评论里不断地有读者发来第一手反馈,我都仔细听取并把某些建议添加到小说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这部小说是一个互联网协同合作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的作品。

《狂流》是我的命运交响曲的第一部,每一部独立成书,又有关联。第一部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写命运之神和时代的狂流下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第二部《暗涌》正在创作中,准备从男性角度写命运,写人性,写小人物的挣扎,写时间的流逝。有战争,有创伤,为70后立传,记录我们的这个时代。

在刚开始写《狂流》这部小说时,我是颇有些理想主义的,或者说是很有些糊涂的。因为我试图把它当作一部正儿八经的文学小说来写,而不是一部青春小说。我想通过三个女孩子的命运来串起一群人的命运,从某个角度来反映一群人的命运和选择,那就是70后留学生的人生之路。但是很快我的一个中文系科班出身的朋友就告诫我,千万不要“文学”化,不要去迎合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而写。技巧是一方面,立意和个人体验,探索更重要,顺笔写,写出真实的情感和自己的风格就好。

尽管没有刻意文学化,我的这个小说还是颇受了三部经典小说的影响。《红楼梦》,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和《追风筝的人》。而这三部小说可以说都是大俗又大雅,雅俗共赏的超一流小说。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布局宏大,构思精巧,伏笔深埋,细节生动,又兼文字优美,诗意盎然。

《红楼梦》的全盘布局和宿命感是我最为欣赏的。分离聚合皆前定,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里的正副册判词和红楼梦曲里都已经暗喻了每个人的命运结局。而我的这个小说也是东施效颦它的布局和宿命。《狂流》第一章《遇见》引用的是席慕容的《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和《红楼梦》里“现今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是一个意思。第一章开篇怡敏做的那个梦,在火车站等火车,不知该上还是不上其实就是暗示她会有一段又一段的情缘。那一辆辆火车暗喻她遇见的男人。之后和久柯,皮埃尔结束都有一个梦,暗喻她的迷惘。和久柯的是在小酒吧前,空中飘来一辆歪歪斜斜的火车。和皮埃尔的是梦见薰衣草丛开来一辆中世纪的马车。怡敏38岁的时侯,梦见时光的站台,所有的火车都离她而去,没有一辆肯停下来。那个梦以后,她有些着急,和并不深爱的范健走在了一起。唯一没有梦的便是假胖子,而这个正是她最后选择同行的伴侣。而怡敏在耶路撒冷遇到的老人,用法语告诉她,她爱过的人都会出现两次,这些轻微的魔幻主义是从《红楼梦》里得到启发。玉溪重复林晚爱上有妇之父,是命运的轮回也是宿命。玉溪玉泉更是在宿命的丛林里,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红楼梦》里的取名极妙极巧,一姓一名皆具精意。从贾雨村到甄士隐,从贾宝玉,林黛玉到薛宝钗,更有英莲,冯渊,詹光和卜世仁等谐音,无不耐人寻思,抚掌而笑。《狂流》里的主角每个名字都有出处和深意。张怡敏,怡字是《桃花源》里的 “白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敏是取自《论语》里的敏而好学。这个在第一章就有解释,是怡敏这样高知家庭的孩子会取的名字。但是其实也是因为我本人喜欢《倚天屠龙记》的赵敏,怡敏的性格的确也是有几分像赵敏。而《倚天屠龙记》也会在小说里出现好几次。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曲笔,《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母亲姓贾名敏。而假胖子姓贾,怡敏的名字里有个敏字,其实也是暗喻他们两个最后会合而为一,成为一家人。

林晚姓林也是暗喻她会像林黛玉那样最后没有得到真爱,孤独一人。她和斯蒂文分手后,独坐后院心中吟唱的是林黛玉那首《桃花行》: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寂寞的结局已然写在这句诗里。‘晚’字是她自己改名时取“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最后两字。其实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她来晚了,所以最后不能和周鸿飞走到一起。而庄晓岩则是拂晓,早就来了的。周鸿飞得名缘自苏东坡那首“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不复计东西。”这首诗恰恰也是林晚的最爱, 他注定只是她的惊鸿一瞥。苏东坡是眉州人,也就是林晚的家乡,暗喻其实林晚是鸿飞的灵魂爱人,是他的最爱。而“鸿飞不复计东西”也暗示他与林晚只会是泥上偶尔留指爪。而庄晓岩的‘岩’字暗喻她对鸿飞的爱坚如磐石,不离不弃。三生石上,早已命定。 庄和周正是取自那句 “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切都是一场梦,哪个是真,哪个是幻?

王海婷的海婷是我的两个大学同学名字里各取一个字,她们两个都是非常聪慧,独立,爱思考,特立独行的女生。让人悲伤的是她们都过早离开人世。我朔造这样一个善良,踏实,美好的人物也是怀念亡(王)故的两位旧友。所以她的名字从一开始就预兆着她最后的不幸。而那盆杜鹃花的枯萎正是从《红楼梦》里的海棠树败落得到启发。想说一下文章中林晚和怡敏最后梦见海婷都是真事,怡敏的那个梦就是我梦到的,然后我的那位同学追思会上的相片居然真的就是穿着一件粉色的衣服。我一直是个宿命的人,心里不由对于死亡和超自然力量多了一份敬畏。

真假胖子的起名在第一章有说明,“真胖子叫曾刚,脸圆乎乎的,像个泰迪熊,是名副其实的真胖子。假胖子叫贾云成,高高瘦瘦,是个不折不扣的假胖子。偏偏两个人又走得近乎,怡敏就给他们俩起了这么个外号 。”《红楼梦》里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男人都是浊物,假胖子是男人中的珍品,和别的男人有 “云泥之别”。故取‘云’,而‘成 ’字则暗喻他最后和怡敏能‘成’,故名‘云成’。而真胖子曾刚最后却变成了假胖子,因为他足够“刚强”。可叹世间事,真做假时假亦真,假做真时真亦假。

梁久柯姓梁,取梁山伯和祝英台之梁。悲剧爱情,自然最后是成不了的。而久柯,就是joke的谐音,又兼他生于六月四日,遂成了生于六月四号的笑话,最后和怡敏终于无缘。第一章里怡敏说他的名字是笑话的意思吗,一语成谶!

范健取“犯贱”的谐音。也是命里注定,他第一次在伯克利被怡敏拒绝还不死心,又来了一次,结果又犯了贱。而怡敏自己说起这么好的男人不嫁也是“犯贱”。 他改名frank,也是取另外一部小说里一个叫法兰克的备胎男人的意思。

皮埃尔的名字字面是来自拿诺贝尔物理奖的皮埃尔·居里。另一层意思是肉体(皮)爱(埃)你(尔)而已。他并没有真正爱过怡敏,怡敏也没有真正爱过他。

玉泉取名得自她出生于玉泉路的青年宿舍,又她五行缺水,所以要有泉有水。而玉溪,则是因为周鸿飞喜欢抽玉溪牌的烟,又其实也是因为玉溪那个地方其实非常美,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而她们名字里共同的玉字也和她们都有的玉坠项链相呼应。

所以,《狂流》其实从一开始,每个人的名字就已然暗示了他们的结局了。

另外一些配角的名字,如陈明汇(命回,命运轮回),向潘高(想攀高),白如意等都是有深意的。

另外我的小说里有许多热心读者的名字,如原主任,徐老师,张向红,笑青,阿峰,请他们来客串,一则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二则增加了写作的乐趣。

我的这部小说也很受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的影响。格非自己说他的三部曲受《红楼梦》影响很深,的确如此。三部曲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乌托邦,桃花源一样的地方。我的《狂流》里也反复提到这个,甚至直接提到花家舍,三部曲里面虚构的暗合桃花源的一个地方。小说里周鸿飞和林晚,玉溪和陈明汇,甚至是玉泉和凌飞都曾经提到过桃花源。没有现代社会的劳累,没有压力,白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一个地方。另外,我的小说里反复出现的秋天,反复出现的月亮,烟花,反复出现的类似的梦境也是受三部曲的影响。格非的小说伏笔打得非常好。埋了很多线,尤其是《山河入梦》,我在《狂流》里也埋了不少伏笔,比如怡敏过生日的那天找她的男生是假胖子。这个小线索是埋了十多章才得到答案。还有怡敏写给久柯的信被扣下,也是后来才得知。我在《狂流》里关于人的分类有一点类似格非的《春尽江南》,这个倒不是刻意模仿,因为我是写到一半看到《春尽江南》才发现格非也写了人的分类。怡敏一开始把人分成喜欢金庸的人和不喜欢金庸的人,后来生了孩子后把人分成糊涂的人和明白的人,及至最后,海婷去世,她觉得人只能分为死人和活人,林晚却觉得要分为活过的人和没有活过的人。

《追风筝的人》里面的小物件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其中,运用很巧妙,比如风筝和弹弓。我的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小物件是月季花,咖啡,烟,玉溪玉泉的玉坠项链,日记本和《倚天屠龙记》那本书。范健接怡敏的时候提到他在洗衣房捡到一本《倚天》,假胖子则是原来想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怡敏。每一个物件,每一个场景都力求在随后的章节得到回应。怡敏的生日是22号,很多的2,暗示她是个很执拗很执着的人。小说里几乎每一首歌都有深意。主题曲《狂流》更是反复出现,“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这个故事说的是爱情的狂流,也是时代的狂流和命运的狂流。另外《追风筝的人》里面小高潮迭起,不断吸引人看下去也是我努力效仿的。如何才能一直抓住读者的眼球看下去?只能是不断制造高潮和悬念。格非在这一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而这三部小说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非常有诗意。《红楼梦》的诗词信手拈来,格非更是自己做了一首长诗,《追风筝的人》里面也提到好多阿富汗的民谣和诗歌。我的《狂流》每章开头都引用一个名家的诗,很多诗都非常贴近本章的意思。《狂流》第44章引用了《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写的另一部小说《灿烂千阳》的一段阿富汗民谣,最后一章引用了格非在《春尽江南》里的《睡莲》,算是对两部杰作的一个致敬。

《狂流》里不断出现的一个小物件是月季。而月季的花语是等待。不管是怡敏执意等待真爱的到来,还是林晚一直苦苦等待真爱来到身边,还是海婷等待幸福安定的小日子,人生就是不停地等待,等什么呢,等待戈多,等待明天,没有人知道。我曾写过一首小诗:《等待》:

等风起的时候

时间的暗流

蜿蜒在太平洋的深壑

雪莲花的芬芳

掠过千年前的赤壁

我听见上个世纪的麦浪

一点点碾过

久远的那一根刺

思念和忘情水

无声的穿行在时间的空隙

南飞的鸿雁啊

辗转在暗夜里叹息

手心滑过昔年的长夜漫漫

尘埃吹干了城市的废墟

等待,重重堆积在谷底

等待是最漫长的告别,还是最温情的告白?

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正在看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在为他们回忆和想象时,也是在为自己回忆和想象。他们是我,我是他们。”是的, 这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但是不可避免的,她们的回忆里有我的回忆,她们的情感里也有我的情感。我对于她们三个人的成长背景都有一些亲身体验。怡敏,林晚,和海婷,她们的每一个里面都有我自己的影子。但是令我非常欣慰的是好多的读者朋友都从这部小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和周围朋友的故事。我们在这个故事里一起回忆,一起希冀,一起想望,一起再回首那个年轻的自己,一起找寻那个慢慢长大的自己和那些最真实动人的时光。

注:我的命运交响曲的第二部《暗涌》也即将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更多信息请关注我的微信公号“二湘的六维空间 ”,里面有更多《狂流》的书评和原型故事。

扫码关注“二湘的六维空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