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挥戈》读后感1000字

《挥戈》读后感1000字

《挥戈》是一本由杨虚白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挥戈》读后感(一):《挥戈》——好武侠,更是接地气的武侠

我之前一直以为武侠小说在金古之后便没落了。在没有人能够写出如金庸古龙一般成就的小说。直到后来我看了凤歌的“山海经”三部曲,一直道最近的《一瓣河川》和今天看的《挥戈》,感觉到武侠小说并没有没落,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涅槃。

在人物方面,《挥戈》这部小说主角绝不像金庸小说一般大气磅礴,兼济天下;也不像古龙小说一般绝世独立,孤冷清傲。《挥戈》的主角我觉得更像是一个人,食人间烟火,品百味人生的普通人。他不像金古小说里的大侠一般阔绰富有,出手便是几十上百两银子,吴戈会因为缺钱而去做挑夫;他不会像金古小说主角一般居住在青峰之巅,世外桃园,他会因为保护流民而居住在脏乱的流民区。这一切的遭遇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啊。

他有仁,他有侠,他有自己的坚持,孤独的坚持。这种仁侠,这种坚持让我觉得比金古更加真实,更加的能够融入小说之中。能够切实的明白吴戈的坚持及情感,这也是我感觉到作者描写的高明之处。

作者写得更加的细腻,写出了吴戈在大明昏暗的社会背景下的挣扎,正如吴戈在书中所说的“面对未知的无尽苦难和无边黑暗,咱们只有拼命活下去。”而在书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吴戈的拼命,也能够感受到何丽华,耿思明,卓燕客,荻小姐以及芸官的挣扎。这也是这部武侠小说的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之处。

在武功方面,吴戈也绝对不是最强的。他会因为年纪大而导致气力不足,会因为旧伤而有自己的破绽。但之所以吴戈屡战屡胜,我个人感觉小说中卓燕客一席话非常中肯:“在武术上,小崔用的是身体,我用的是技艺,而吴戈用的则是智慧。”在与崔冀野的最后一战中,吴戈先是被爆捶,最后依旧是靠着智慧取胜。这也是这部小说更接地气的一面吧。

而唯一我觉得不足之处,便是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然每个短篇非常精炼,也非常精彩,但是对于一些背景以及故事情节可能就比较欠缺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看长篇,喜欢了解主人公的过去未来,喜欢在所有的背景信息,故事情节下去体会主人公的行为,去揣摩主人公的心态。这样来说我觉得会更加吸引我。不过这也是我个人的喜好罢了,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长篇小说的话,估计也就写不出这么精炼精彩的故事了!

总的来说,《挥戈》这部小说个人非常喜欢,也的确让我对当代的武侠小说多了一番期待。

《挥戈》读后感(二):囚徒的挥戈,才充满力量

很有幸,第一时间拿到了签名本,特地跑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杨虚白是个很有编剧天赋的人,他笔下的场景很有镜头感,是跳跃的,中间没有拖泥带水。

武侠圈里的很多人,受金庸影响的很多,下笔的时候都学着金庸的事无巨细的写法,偏偏掌控力不够,导致轻重不均。

杨虚白摆脱了这种写法,落笔就很成熟。另一个很像编剧的点,是他的每个故事都是中等体量,架构清晰,一个故事说一件事,说的明明白白,且战斗场面精彩。这是商业片的素质。

书归正传,说说《挥戈》本身。

书中有一段,很能触动我,虽然跟主线无关,但揭示了《挥戈》的精髓。

朱祁钰,明代宗,土木堡之变后代替哥哥上位,之后的夺门之变,哥哥朱祁镇抢回皇位,已经死去的朱祁钰甚至没能进皇陵,以亲王礼草草葬了。他在位的八年里,坐稳了当皇帝的心,让哥哥在也先营里做完了囚徒,又回到紫禁城当囚徒。别人以为他很开心,但他跟哥哥一样,不过也是这个位置的囚徒而已。

大明的皇帝尚且如此,远在执政机构最末端,行走在江湖边缘的吴戈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开始他还意气风发来着,少年时代就手刃巨盗,跟卓燕客他们策马红尘。等到风神小镇的时候,他忽然看清了,让他挥刀辑盗的,不是他自己,是他身上那层皮。如果有的选,他宁愿让风神活着,让小镇生活继续。

所以他脱下了那身衣服,也想放下拳脚。等到他见到身不由己的耿文昭、卓燕客,他终于明白过来,那身衣服不是牢笼。那么强大,创造了风神小镇,囚禁或者说保护了无数大盗的风神,也不过是个囚徒而已。这天下无处不是牢笼。

什么是侠?吴戈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挥戈向牢笼,重获自由身心,就是侠。没有人比侠更自在,因为他不再受束缚。

《挥戈》在金庸的家国大任、古龙的江湖浪子之外找到了新路,在大明朝腐烂的躯壳里,笔下的人物没有跟明朝这艘巨舰共进退,也没有跟他共腐烂,或者把他往深渊里推,而是帮他驱虫之后,下船寻找自己的陆地。

《昆仑》里九如曾经问梁萧,一个王八壳子,跳进去的利害还是跳出来的利害。梁萧跳了出来。而在对于《挥戈》里的五个,那副王八壳子,他可以跳进去,也可以跳出来了。

他是这大明朝的一份子,可他也是独立个体, 这是侠的本质存在。跳出家国牢笼,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侠客的终极目标了。

名字叫挥戈,其实隐藏了最关键的两个字,为谁?

《挥戈》读后感(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乌斯藏以南大雪山横亘之处,有碧蓝的玛旁雍措湖和雄伟的冈仁波齐雪山。吴戈说过,再往南去,那里有更高更圣洁的雪山。

荻小姐说,吴戈的丹玛嘉玛就在那里的彼岸。

故事的最后,吴戈找没找到丹玛嘉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找到了吴戈。

十六岁的吴戈在吴村的夜雨中领悟了一直学不会的那一刀;二十二岁的吴戈在风神镇茫然的抱着燕飞廉的尸体;二十九岁的吴戈看着耿思明在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里喝下那杯毒酒;三十二岁的吴戈在山阳县做苦力,对面谢如松的军队旌旗猎猎刀戟森森;三十五岁的吴戈站在京华的擂台上,成为了人们眼中无敌的英雄,却又走下擂台,对着腐朽的朝廷和黑暗的世道奋力挥出最后一拳。

懵懂少年、盖世神捕、冷漠杀手、挑夫长脚、擂台英雄,每一个关于他的形象既清晰又模糊。这些片段支离破碎成一个个矛盾的漩涡,却又能拼出一副完整的生命图景。大侠们生来就是要拯救世界的,磨难与挫折,也不过只是为日后的大圣归来增添更多的光彩。可吴戈不同,吴戈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主角,我们无从知晓,那位近乎无所不能的少年捕快,为何成为了一个油嘴滑舌、低贱邋遢的杂耍艺人。我们无从知晓,在书页的背面,在读者目光不能及的空白的笔墨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如同郭靖永远不会成为韦小宝那样,吴戈永远只能是吴戈。

《挥戈》中的背景,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吴戈的个人奋斗便在这段历史行程间起伏。我们看到的是,他在命运的洪流中一次又一次地沉浮,一次又一次地反抗,一次又一次地闪耀或沉沦。他永远在坚硬地坚持着,这样的坚持总是需要理由——为了亲人,为了朋友,为了爱情,为了素不相识的人,抑或仅仅是为了心中的一点光亮,他让人无奈,却又让人安心。尽管可能和我们一样,他无数次的怀疑过坚持的意义,但我们知道,他一定能坚持下来。如同基督山伯爵说的,等待并心怀希望,吴戈和我们都在等待着某些东西,某些或许可以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于是,当他对着祠堂射出那一箭时,当他执着地挑战风神贯彻自己的正义时,当他不得不和朋友决裂时,当他为两千流民站出来,公然与军队与强权对抗时,当他走下擂台,一个人离开京华时,我们突然明白了他心中的希望是什么。在《南京的残夜》中,好友项裴对他怒吼“去的行侠仗义”;在《寻找吴戈》中,平野人惋惜他永远不懂顺势而为,只会逆势而上。吴戈的身份和形象一直在变,可他的坚持却没有变过,纵使这个世界污秽不堪,纵使这个世界令人心灰意冷,他依然会挺直干瘦又倔强的身躯,向着这片黑暗挥出一戈,无所谓大义与价值,只为人世间本应存在的一点理所应当的光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吴戈一生的执念。

吴戈是痛苦的,是悲壮的,是伟大的,却同样也是卑贱的。萧峰为了情义在聚贤庄痛饮狂歌,吴戈为了生计在英雄会打擂赚钱。虽万千人吾往矣是英雄之所以为英雄的证明,卑微到尘埃里也同样是英雄的常态。吴戈留给读者的只剩一个背影,向南,再向南,他的丹玛嘉玛就在彼岸。而我们也在这穷尽一生寻找终于找到大于自己的东西。长戈挽日,英雄不朽。

《挥戈》读后感(四):侠肝义胆走天下 英雄落寞仍挥戈

《挥戈》是杨虚白所著的一本武侠小说,虽然这本武侠小说不像有些小说具有一个侠骨柔情吸引人的噱头,可是挥戈也是具有绝对的气势,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众所周知戈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曲头,横刃的冷兵器,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这种兵器使用起来有点像现在的镰刀一样,冲进对方的阵营,用戈头收割敌人的头颅。这种兵器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早在商朝时期就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更是频繁使用,到了秦朝以后逐渐被长矛和戟替代。戈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根据这种武器的形状演化得来。

本书的作者杨虚白是一位多才多艺,并且经历丰富的写作达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经管系,移居加拿大,并在多伦多取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辗转美国发展,直到最近回国就职,虽然就职于企业高管,却依然醉心于文学创作,尤其是武侠系列,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作者在诗词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旧体诗词创作是作者的爱好,在他的字里行间都留有印记,尤其是七律,更是最爱,作者在诗词和武侠方面的成就在圈内也是闻名遐迩。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吴戈在江湖之中,快意恩仇,不畏强暴,坚持自身的原则,为正义而战。本书的书名其实也说明了一切,挥戈其实是来自一个成语典故,那就是鲁阳挥戈,这个典故出自《淮南子》,春秋时期,楚国的鲁阳公率军与韩国交战,眼看太阳就要落山,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日为之反三舍”。后遂用“鲁阳挥戈”指力挽危局。这个故事的就是说,春秋时期,楚国的鲁阳公率军与韩国交战,战斗异常激烈,虽然鲁阳公愈战愈勇,但是天色已晚,形式不利于作战,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也许是太阳也被这种气势震慑住了,于是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这就是著名的鲁阳挥戈,在书中作者也是把这种信念赋予主人公,寓意一人之力挽狂澜,无论成败与否,但也要奋力挥戈,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全书共分几大部分,讲述了主人公吴戈的江湖轨迹,为报答吴捕头养育之恩斩杀江洋大盗,吴戈不仅报仇血恨而且顿悟刀法,看的出来这是一个知恩图报武艺高超,并且具有天赋的英雄豪杰,可是却因为坚持自身的原则,不会阿谀奉承,没有混个一官半职,由此可见世道昏暗。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人人自危,朝廷更是混乱不堪,再也看不到希望的吴戈选择了离开,开始了真正的游侠生活。坚持原则的吴戈报国无门,又不肯趋炎附势,虽有一身本领,却沦落到街头卖艺,打杂过活维持生计。这些都道出了社会黑暗,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的生活真实现状。而一些人却能够混的相当出色,这些都被吴戈的老上司一语道破,吴戈的信念是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这是与当权者的利益相违背的,当然不能够获得官宦的认可。同样情形的人们也对于吴戈的这一份执着不解,渐行渐远。英雄一般都是孤独的,正是因为他们的信念和普通人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才造就了英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这其中的无奈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理解。

《挥戈》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武侠小说,故事内容曲折,立意明确,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奋力挥戈,虽然历尽千辛万难,却也不改初衷。作者的笔触细腻,一个个人物生动形象跃然纸上,细节描写更是深刻刻画了内心的世界,真是一本武侠精品,非常喜欢。

《挥戈》读后感(五):风云神捕吴戈

这是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传奇。吴戈本生活在一个与世无争、民风淳朴的乡村同他的老捕快爷爷一同生活,尽管村子里的孩子不大愿意同他说话,但是有一个叫小莲的比他大一岁的姐姐和他相处得来,度过着无忧无虑的青春。直到臭名昭著、杀人越货的淮北七虎来到吴村,要抢夺他们的镇村之宝—— 据说是两宋流传下来的宫廷伏虎玉枕。面对强大的淮北七虎,淳朴的乡村哪里有能阻挡的了得英武之士。吴戈被爷爷老捕快派往县城寻求官府和爷爷的朋友陈四奇的帮助,但是官府告诉吴戈官府要派兵护送朝廷饷银过境,没有余兵派往吴村支援,陈四奇也推说自己绝不是淮北七虎的对手,到吴村抵抗只是徒劳,还会白白送命,同时知县大人和陈四奇也都劝吴戈留在县城,不要回去送死。

执着的吴戈哪有不回去的理由,他连忙动身回到吴村,却发现族长正在收拾家拾准备搬家,同时小莲告诉他他的爷爷已经死了。吴戈因为劳累和伤心晕死过去,带到他醒来之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回爷爷的尸首,并为爷爷报仇。

吴戈用尽心思,布下了暗器,用弓箭杀死了淮北七虎的几个弟兄,并且用自己的有限的武功,一个个将他们杀死,终于为爷爷报了仇。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十年之后,吴戈已成为山阳县的一名捕快,奉命前往边陲小镇缉拿绰号风神的抢劫杀人犯。

曾经名冠天下,做过期省总捕头、号称天下第一名捕的魏凤子,他自十年之前来到了边境小镇,便蛰居在此,不曾离去,就是因为风神燕飞廉在这里管理了一个世外桃源:小镇的人遵守着规矩,外面的人也不敢到这里生事。相安无事的小镇,直到吴戈以及一剑横江黄宾雁、石花寨的石姑娘来到小镇,似乎要打破小镇的安宁。

曾经的七省总捕快、如今的修鞋匠的魏凤子找上门来的吴戈说了一段深奥却也是事实的话:“按刑律世人若非清白,即是有罪。然而说易行难。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是非。你想,风神十年前若是依我而言,接受英国公的招安,现在只怕早已是边塞重臣、手握一方兵权,你还可能抓他吗?所以,帝王之法,本就不是为草民而设的。我早已不再执着了。

“你杀得了他,我的命只怕难保;你若杀不了他,我倒还继续有棋下。对整个事情,我确实是无能为力。其实,看看这个天下无论他是老罴当道还是龙蛇潜行,你我,还有风神,也都是无能为力的。”

是继续缉凶,还是放过风神以及小镇一马,吴戈有过短暂的思考,不过最终他还是坚守了自己作为捕快的职责,决定缉拿风神。

故事到这里,已经很好的诠释了吴戈忠于职守、果敢英勇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意志坚定,而且沉稳内韧。他一步步的行走在道义与公正的捕快路上,经历血雨腥风,终成为一代神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