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草叶集》观后感100字

《草叶集》观后感100字

《草叶集》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金敏喜 / 权海骁 / 金玺碧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叶集》观后感(一):电影应该叫《上下》

我是金敏喜脑残粉看的,连看三部洪尚秀电影,一边觉得太无聊了,一边却能看完。最喜欢楼梯这场戏,让人想到:

人生无非总在上上下下,七上八下,最后不上不下。

可能,一部电影有这么一场惊艳戏就够了。

就,洪尚秀必有彩虹屁套路:金敏喜好漂亮。

恩,金敏喜在电影中真的好美。随便站那就是戏。所以我看完了。

《草叶集》观后感(二):孤独的游离体

就是从他每一部电影里都感受到了孤独,那种不确定空间,不确定时间,不确定自我的对生活的微妙感触。

她反反复复走动,观察身边人物行径,聆听他们对话,分析飘忽不定的情感,无法辨认,无法落定尘埃。我感到最孤独无聊的地方是天黑了,她弟和弟妹像别人一样穿韩服互拍照片,欢笑着进行金敏喜已经见过了的事情,我会想到她弟和弟妹约个会也没处去,简单重复着困在感情里的人的经历。

我喜欢金敏喜被质问是不是在偷听是不是在观察时候的反应,脸上那种沉静与理所当然,让我肃然起敬,而且想到洪氏尴尬已登峰造极:起哄煽动尴尬氛围,又旁若无人地质问你有什么可尴尬地,幽默~

《草叶集》观后感(三):有趣的尝试,无用之用

今晚实在是睡不着,我被gjzzh背后的男权社会的争夺本质深深伤害了。把这部只有66分钟的电影看掉了。

洪常秀在这里做出的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但是故事性不如前几部有趣犀利,不属于必看的洪常秀电影之一。

第一个尝试是,通常我们观影是剧中人的故事,剧外人在看;最多最多“打破第四面墙”,剧中人直接和剧外人对话。但是这部,洪常秀不是减了一层视角,而是加了一层:剧外人在看剧中人的纠葛,可是在剧中人的旁边还坐着金敏喜,她是一个伪作家,但剧外人既不通过金敏喜的视角看故事,也没办法去看金敏喜的故事。在剧中人和剧外人的关系中间,还夹着一层金敏喜;或者是导演的化身。很有趣的创新,但是没看懂为啥:我猜是导演也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对电影人物的掌控慢慢变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我就感觉导演、编剧、演员只有一个——金敏喜,那部真的离了金敏喜,啥也不是),索性让最耀眼最无法被建构的金敏喜当自己的化身:休想跳过我看我的电影。

第二个尝试是,洪常秀的运镜一直很简单,摄影机往前面一架,固定长镜头演员讲话,演得好的,导演就往前推镜头,真的很家庭DV。这部尝试了越肩的取景,但是这个取景往往下一个就接着正反打:镜头在对话的两个人不停切换。但是洪常秀没切,我们始终看到的是男人的背景、女人的正面;当要表现男性的时候,他把镜头移向了旁边墙上的影子。这种尝试就想排话剧时候的一些突发奇想,是很好的巧思,其实没啥用哈哈哈哈~不过洪常秀的电影,本身就是“无用之用”:这怎么不算电影呢?这也可以是电影。

《草叶集》观后感(四):“本来文字就是一个人写的”

这让人欲罢不能的气质

典型洪尚秀的风格 聊天大于故事 竟刚好符合我的胃口 看多了那种故事性情节设计和变化的电影和剧 这种以旁观者的身份堂而皇之偷听/聆听他人故事 恰好满足了自己游历人间的快感 他人的世界结合自己的想法 随意徜徉

自己曾经反思着 看了那么多别人的生活 好像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了 即便临近毕业也仍然不慌不忙 无欲无求地只想能毕业后自由地四处游走 体验人世生活 然而回归现实 还是会被好友地劝告和长辈的期望敲醒 开始思考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啥 或者自己活着想要追求的意义在哪儿 但苦苦思索仍不得其解

“ 明明什么也不是 明明都会死去 ” 何必如此执着于意义感 接纳自己的无所求 美丽而端庄 不掺杂混合那么多想法地 活着 挺好

《草叶集》观后感(五):随记

不分辨虚实的界限,让所有都是虚构,《草叶集》像一个作者的创作心路。分为三段。

第一场戏,偷听状态,像一个创作者接触一个新角色。直至两人争吵,声音依旧压着,一个冷漠、甚至虚伪的创作者,对待自己的角色像陌生人一样。

紧接着一场相似的对话。连同上一场都在调试音乐,音乐不为与对话协调变奏,二者分隔但又并进于同一条音轨中。至此对音乐的选用是模糊、突兀的。

接下来音乐消失,环境音。音乐再现,继续调试。人声逐渐明晰(从偷听逐渐到聆听),但仍然是被听的状态。创作者的所有角色出场。

女人快速看向她的左边,转头,又快速确认了一下(金敏喜在她的左边吗?),然而,摄影机却转向了男人的左边:一堵墙。从女人的眼睛换至摄影机的眼睛,转回来后逐渐将焦变到男人,男人坚固的后背俨然是一根柱子,一个半开放式的、可能望向创作者的空间竖立了。音乐,与前面试听不同,有明显的情绪(欢快)。人声仍有怯场。

回到咖啡店,缺少的人,时间被挖走了。这一段既是思绪中的思绪,诞生最美妙灵感的缝隙。又是从 「探索」结束到「跳跃」间被压缩的不得而知的辛苦。电影中的时间不对应跨越阶段花费的时间。随后创作者的思维到达了最高峰,直接外化成一段动作:上下楼梯。上、下,高、低,跳跃着,运动着。沉思。动身,逐渐加快脚步,插入音乐,微笑。这其实是一整个过程。

路口,简单由角色穿过建筑群拓展出空间。同样争吵,与 「探索」第一场戏截然相反,声音走到了画面的中心,又跟着角色走出空间,创作者付出感情,进入了他的角色。一切变得贴身。正如豆友评论莫莱蒂:“站在角色身边”。也是创作者-洪尚秀最真诚的状态:在你面前。结尾,音乐在路边响起,情境生成,自然,美妙。

即便初看「跳跃」时已确切感受到创作者渐进的热量,要到「梳理」才将前情一一清晰。接触角色,走进角色。将摆出的人物立起来。剧情和他所有想说的迅速以“迟到”的姿态出现,在创作者足够熟练后。最后的交互中,选用了最初调试的曲风,不再膈应,甚至不会意识到音乐的存在。演出很成功。创作完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