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坏女孩的恶作剧经典读后感有感

坏女孩的恶作剧经典读后感有感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一本由[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坏女孩的恶作剧》读后感(一):杂谈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花了一周时间。故事的主线是我(里卡多)和坏女孩从15岁第一次见面到坏女孩去世大约四十年的情感纠葛,地点横跨秘鲁、巴黎、伦敦、马德里,其中还穿插古巴、东京等其他一些城市的故事,对城市的描写构成了世界局势及时代变化的一部分,每座城市都有我最好的朋友,在坏女孩不在的时候充当情感的慰藉,刚到巴黎时的保尔、到伦敦时的儿时同伴,而后的同事、埃琳娜一家人及马尔赛亚,和秘鲁叔叔的通信构成了描写秘鲁国内政治变化的一部分。对坏女孩的描写花的笔墨最多,她是我最喜欢也最讨厌的人,她和我几乎是两类人,一个现实功利虚荣诡诈不安分,一切最糟糕的词都可以用在她身上,而我则是一个穷翻译,一个喜欢文学,渴望稳定生活和归属感的人,不过我却对她死心塌地,不管她怎么样伤害欺骗,我都不能拒绝地接受了她的一切,我们是一体的

《坏女孩的恶作剧》读后感(二):爱情揉碎生活的秩序

感谢我发炎的智齿,把我从忙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我在医院急诊输液区看完了这个爱情故事。我翻着书,一会儿痛哭一会儿傻笑,终于短暂地摆脱了眼下的生活。

略萨说,爱情是一种非常下等的东西。或许他想用这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呈现爱情的一百种形态中,不太浪漫的那一种。

故事里的小里卡多是个翻译,从小的理想就是“定居在巴黎”。而坏女孩出身贫寒,立志不择手段,要过上等人的富裕生活。里卡多在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坏女孩,却因为一生的平庸,从未被坏女孩坚定地选择过。从五十年代的利马,到六十年代的巴黎,七十年代的伦敦,八十年代的马德里,命运总让他们如影随形,却始终不能圆满。每一次,坏女孩都在脆弱受伤的时候来到里卡多身边,给他眩晕而又短暂的幸福之后,又在找到那些有权势和财富的老头之后毫不犹豫地将他抛弃。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她和他是那样不同的两种人。他向往平静的小资生活,而她无法忍受平庸。她一次一次地打破了他的平静,也拯救了他的平庸。每一次她的出现,都将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生活秩序彻底揉碎,让他心碎,让他负债累累,让他痛不欲生。而且每一次,都更加变本加厉。可是他对她毫无抵抗力。

略萨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坏女孩真的很坏,但你很难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她。她是那样真实,勇敢,活泼,洒脱,与众不同,令人着迷。合上书的我又回到了自己像小里卡多一样平庸的生活,“定居在北京”的理想实现之后,我偶尔也会渴望一场爱情,揉碎自己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不浪漫也无所谓。

《坏女孩的恶作剧》读后感(三):《坏女孩的恶作剧》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第一章.智利小姑娘 第二章.游击队员 第三章.新潮伦敦的赛马画师 第四章.销魂城堡的“译员” 第五章.不会说话的小男孩 第六章.防波堤的建设者阿基米德 第七章.拉瓦皮耶斯的马塞利亚 《坏女孩的恶作剧》成功地演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爱情。这种爱情如同坏女孩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激情与冷漠、偶然与命运、痛苦与快乐。 内容简介 里卡多还在幼年时期就怀有了一个梦想,这种梦想从他记事起就在故乡利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移居巴黎。然而少年时代的一场恋情导致的反复别离和重逢却将改变一切。那个不满于现状、冒险成性、极端实用主义而又不安分守己的女孩,将把他从他那雄心勃勃的狭小世界里拖出来。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翁的生活将始终交织缠绕在一起却而又无法完全吻合。在喜剧与悲剧,现事与虚构之间。 略萨访谈录:我想探讨一种脱离浪漫主义神话的爱情 略萨:是的,当然了。她感受到一种爱情,尽管这爱情一点也不浪漫。爱情是一种非常下等的东西,是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浪漫的人说爱情纯粹是一种情感活动,也不能解释为一种性本能的升华。爱情中还包含有更多的东西,那种东西是奇怪的,跟人之本质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本能、性、激情,也包括精神,还有某些潜意识的幻觉,而这些幻觉会突然变成一种联系,既可以展示出人的美德,也可以暴露出人的丑恶。在这部小说中,我想探讨一种爱情,一种脱离了始终由浪漫主义神话伴其左右的爱情,一种我们的时代在实践中揭穿的神话,但是在谈到爱情时我们还是要用到它。 这个历程的确是我自传的一部分。我通过回忆来讲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利马、六十年代的巴黎、七十年代的伦敦和八十年代的马德里。自传成分出现在故事发展的所有舞台、环境和框架之中,大部分是杜撰和想象出来的,但它来自某些真人模特。 如果你想活下去,活到最后,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人应抱有的态度。因为有许多人不想维持自己的生命,还在活着的时候他们就死了:他们坐下来变成一尊雕像。那好,他们愿意这样干就这么干吧,可我不想这样。觉得你已经是一尊雕像的想法让我恐惧。我希望保持自己的生命,好像是永生不死,不错,就是这样,直到在某一个时刻一桩不测之事来临,这就是死亡,那你就吧, 嗯,你不是永生不死的。有一个绝对美妙的故事,我不知是在哪儿读到的,也许是柏拉图的吧。那故事说,当把毒药拿给苏格拉底时,看到他正在学波斯语。“可是,为什么您还在学波斯语?”那些送毒药的人问他。他回答说就是因为我想学波斯语。啊!现在我要吃毒药了吗?那好,我吃毒芹。”我认为这故事绝对是妙不可言。愿上帝让我这样被死神拉走,那时我正在企图学习汉语,但是也还在出版我自己的书。最后,你所希望的就是你的著作到达读者手中,如果那著作还有生命力的话,而且你还想到在你死后那著作还要“ 活下去”。我想这是所有作家的梦想。让你的书以最佳状态到达读者手中,让它们展现出来反映你的发展过程,即你作家生涯的整个一生。作家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在我敬佩的那些作家身上激起了我的极大热情。

(资料汇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