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What Will People Say》经典观后感有感

《What Will People Say》经典观后感有感

《What Will People Say》是一部由Iram Haq执导,Maria Mozhdah / Adil Hussain / Ekavali Khann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What Will People Say》观后感(一):人言可畏

这部影片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别介意我打三星哈,习惯了哈哈:故事讲述16岁的巴基斯坦族少女一家住在奥斯陆,然而家人却遵守着严格的巴基斯坦传统,当她和白人男友的暧昧关系被传统的父亲发现后,父亲立马将她送往巴基斯坦的亲戚家接受教育。在欧洲各种政治正确下,敢于挑战这样的题材勇气可嘉。人们更关心人们会说些什么。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很明显我们尊重社会。

《What Will People Say》观后感(二):女儿真的一点儿错都没有吗?

作为保守人士,我无法同情女主,女主对悲剧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知自己家庭的文化背景,还把男生带进的闺房,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对家人的挑衅。可气的是女儿明明意识到了这一点,白左圣母却还在误导她“你没有错”。

父亲的反应虽然不对,但是可以理解,自己的女儿干这种事,换作哪个父亲也会控制不住自己——难道任由他们造个人出来?他是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希望她能成为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面对会牺牲掉女儿未来的包办婚姻,他甚至默许女儿离家出走,令人心酸泪目。只让女儿喝瓶装水的父亲是真想让女儿跳崖吗?当然不是,那只是恨铁不成钢的不理智表现。

最该批评的是母亲,如果给父亲的表现打10分(百分制)的话,母亲的表现可以直接判零分。面对深陷困境的女儿,她给的不是关心照顾,而是恶语相加和不信任,甚至说出“希望你没有出生”这种话,身为子女,没有比听到父母说“希望你没有出生”更令人崩溃的事了。我始终认为,对待子女,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子女的心理动态,禁言慎行,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即便是进行家庭教育也绝对不能颐指气使、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循循善诱的言语教育已经足够了。

《What Will People Say》观后感(三):妮莎的心理阴影

看到影片“住在挪威的一家巴基斯坦人”这个设定,基本上可以猜测一定会有移民与移入国家的各种适应和冲突这样的内容。文化冲突在这部影片里只是一种必然有的现象。如果真是导演根据亲身经历而拍出来的,就不难理解影片对巴基斯坦赤裸裸的负面展示了。越是让人反感,越是说明影片的揭露切中要害。

在妮莎去巴基斯坦之前,甚至在她到达巴基斯坦之后,我都以为影片想要表达的,不过是移民父辈的老旧顽固思想与移民二代子女的“本地化”思想间不可避免的冲突。通过女儿在巴基斯坦的经历见闻带领观众了解父亲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父亲的言行,同时在宏观上形成两个文化迥异的国度的对比,虽然这些多少显得有点“陈词滥调”。

所以看到妮莎和阿米尔被警察发现,警察竟然上前殴打两个接吻的年轻人时,我以为这不过是表现巴基斯坦的保守形象的一个插曲片段。这样的话,出现这种场景也没什么让人惊讶的。按照惯常的思路,我觉得警察说不定要开始教训阿米尔,再给他几棍子,并且叮嘱妮莎要小心男孩子之类的话,却万万没想到这些警察竟然是“反常”的。这几个警察对妮莎说出来的,不是“早点回家,小心男孩子”,而是“脱衣服”!看到这里,我着实被震惊到了。

对于警察出面干涉年轻人接吻这件事还能算见怪不怪,而对“警察竟然是流氓”的转折,我是决没有想到的。这几个穿着警服的流氓威逼着妮莎脱下了衣服,拍照威胁并且言语侮辱(感谢导演没让更龌龊可怕的事情出现在镜头前,实在是受不了了)......俨然是没开化的无耻举动,这些人毫无羞耻之心。对于妮莎来说,当时感到恐惧、无力、屈辱自不必说,而这件事甚至在以后对她来说仍然可能如影随形,带来难以抹去的心理创伤和阴影,换句话说就是PTSD,这是极其严重的伤害。然而事情发生后,周围人的辱骂接踵而至,她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经历了什么。此后的妮莎脸上是沉默和忧郁,对于她的心理阴影再无多的呈现。

没有人像责备妮莎那样责备阿米尔,没有人安慰过妮莎一句,这已经很可怕了,而更可怕的,是父亲竟然带着她来到悬崖,要她跳下去。这一幕真让我有难以置信的穿越感。第一次知道“荣誉谋杀”这个概念,是在小说《伊斯坦布尔的幸福》里,小说的背景设定在远离伊斯坦布尔的偏远落后山村,在这样看似缺乏“文明”的地方,出现“荣誉谋杀”这种“风俗”,也许读者还能接受。但这部影片里的故事并不发生在偏远地区,也不是在某个黑暗或历史倒退的奇怪时期,并且妮莎的父亲已在一个相对更开明的国度生活多年,所有这些因素,让父亲逼妮莎跳崖这一幕显得不可思议。如果父亲本就是老糊涂不爱护子女的残暴之人,这种行为出现在他身上或许还不至于太让人惊讶,但他明明是爱着妮莎的,即便颜面受损,难道没有一刻想明白过错不在女儿身上,不应该让她承受这一切吗?逼妮莎跳崖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而让父亲如此疯狂无理智的是什么呢?

整个故事里妮莎的母亲和姑姑几乎没发表过任何有益的见解。连作为女性的她们都不曾想过妮莎受到的伤害,对她没有一丝怜惜,理所当然地将过错归结为妮莎的不检点。这其中母亲的态度和父亲的反应一样尤其让人难以理解。这些一味谴责妮莎的女性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发表意见吗?她们几乎就像被植入了那些文化中偏激的意识,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有自动谴责女方这一种模式。她们义正言辞,却实际上早被文化糟粕毒害,已经失去自我意识,更可悲的是她们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另一个悲哀的事实是,妮莎的故事对观众来说是故事,但对妮莎来说这是她真实的遭遇,甚至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妮莎,还有世界上许多角落的妮莎,她们的心理创伤并不被人所在意。

最后,儿童福利机构的出现让人看到妮莎“得救”的希望,但妮莎最终不是被儿童福利机构所救,而是自己主动出走,这样安排弱化了挪威在影片中的存在感,表现出中立态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