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画大方舟读后感精选

漫画大方舟读后感精选

《漫画大方舟》是一本由[美]拉斯·齐克 编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画大方舟》读后感(一):漫画就一定要是纯洁干净有完美结局的吗?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动漫迷,可以每天早起追《婚纱小天使》,下午骑着单车飞飙回家看《魔法少女樱》,也可以晚上和老爸斗智斗勇关掉灯黑灯瞎火里守着电视看《钢之炼金术师》。漫画赋予了我不可思议的童年以及对世界充满正义期待的心。

即使被老爸骂总是看这些无用的东西,不去看些新闻。成长到现在,我依然是爱看动漫,我天天被世界的恶意深深摧残着,但我依然用积极与正义的心看待这个世界。他们说三岁前的教育至关重要,也许我要感谢三岁那年给我漫画的爸妈,你们选了很棒的漫画。

而那本漫画读物应该是彼得潘与霍克船长在船上交锋的故事。小小的口袋书,彩色的纸质画面,十几页就讲述完彼得潘被抓,后与霍克船长交战最后船长掉入满是鳄鱼的河水里的完美故事。当时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绘画精致的画面以及正义必胜的真谛让我相信这世上纵有万般险恶,但是只要勇敢去面对,一定能战胜邪恶,世界会一直是如此美好纯粹。

老夫子,哆啦A梦,黑猫警长,火影忍者……所有这些漫画作品无不是孩子们所热爱的,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仍具有可看性。在这些漫画作品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孩子般的简单直接,他们可以想做就做,可以被欺负,虽然他们总是哀伤地令人可笑,但是他们一定不会妥协,一定会勇敢付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事的最后结局一定是美好的,最后传递出的信息是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世界,只要正直与善良、勇敢,最后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也一直这样相信着。

但也许每个人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本书、一件事打破你对世界的纯真感受,抽骨洗髓般改变你的三观——欢迎你进入新世界。

它就是《鹅妈妈的童话》。看书名你也许以为这会是一个关于鹅妈妈的可爱故事。但其实却不然。

看到这里你是否还觉得漫画世界是简单纯粹的吗?里面的故事都是温馨治愈富有正能量的吗?

自《鹅妈妈的童话》后,我对漫画有了新的感受。并不是所有的漫画都是被净化后的故事,漫画不只是孩子们的世界,它本身也能传递出现实社会的残忍暴力与血腥。正如一开始的《彼得潘》,这个故事真的是真善美的故事吗?

彼得潘就是那个一直生活在快乐国度,将孩子们带去“梦幻岛”享受自由自在童年的美好人物形象吗?这本《漫画大方舟》也许会告诉你另类的暗黑彼得潘。它说彼得潘也许是个被时间封存的已死少年,他残害霍克船长,他杀死那些渐渐长大的迷失男孩……有可能吗?为什么不呢。彼得潘将男孩们带去梦幻的国度,让他们遗忘过去的世界,迷失在“梦幻岛”里,永远长不大,变相地将男孩们消失在现实世界,成为一个个亡灵。

也许漫画并不是个纯真美好的世界,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正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它真实的命运就是被绞刑死去,而作者只是苦于孩子们的现实压力写出了完美的结局。

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与漫画作品的巧妙结合,漫画作品不再是精致温和的画面,也有可能是恐怖诡异,血腥暴力的极端绘画形式。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两种表现形式的融合,暴力文学作品可以转化成软萌漫画,而可爱风趣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转化成诡异血腥的漫画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将文学作品里的纯粹与善良、正义全部改头换面,赋予现实成人世界里的邪恶恐怖,使其充斥着成人世界里该有的忧虑、暴力、残忍。

这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我们是否要一直净化我们给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告诉他们世界一直是努力就能得到胜利,勇敢善良就能得到完美结局,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世界呢?或许我们也应该在漫画作品里传递出这样的信念,世界并不是一直如此简单美好,它也会无法控制,充满复杂与邪恶,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改变,这个世界并不是一直通过善良的眼睛与举止就能迎来童话故事般完美的结局,如若真是如此,那你又要置坏人于何地呢?坏人可不像童话故事般被打跑了就不再出现于世界。也许我们真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漫画大方舟》读后感(二):童话的世界,玫瑰底下藏着刺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里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靠近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美丽的玫瑰花,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肮脏的垃圾,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想,每个人都愿意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走向美好和幸福,心灵的花园里盛开着玫瑰,即使可能遭遇严酷的寒冬,玫瑰也不会轻易凋零。因此,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其中一颗种子,叫做——童话。

有童话陪伴的岁月,多么美好。小美人鱼为我歌唱,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为我讲故事,即使是残酷的死亡,童话也能用诗性的语言、美的方式告诉给我。童话说,被死神用马带走是每个人的归宿,死神会让善良的人坐在马的前面,死神会给他讲有趣的故事;而邪恶的人只能坐在马的后面,听恐怖的故事。童话用劝善美好的方式,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阐述了死亡这个看似神秘的问题。喜欢童话,这是身为孩童对生活最美好的憧憬。

但是,当我们长成大人之后,是否还保留跳跃的童心?成人和儿童似乎身处彼岸,如何填平这道鸿沟?《漫画大方舟》或许能成为一座桥梁。

“在最初三卷本《漫画大方舟》中,120位插图画家、连环漫画家以及其他类型的艺术家们将世界经典文学改编成了绘画、囊括了从古老的苏美尔到20世纪末美国伟大的文学作品”,该书原版编者拉斯·齐克如此说道,“而一部文学作品的伟大与否,其标志就在于能否包容与延展各种不同的阐释和解读方式,能否始终保持多重意义,而不限于单一直白的答案”。这部童话集并不强调完美和幸福,更注重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观照。它的构图也并非童书常用的明亮色泽,因为它不仅是为儿童创编的,更是为了实现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穿梭。

现代童话充满了奇想、幽默与幻想的细节,但是往往把世界形容得太美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听过的很多童话,早已不是它们的本来面貌。你知道吗?《木偶奇遇记》并非讲述男孩的成长。卡洛·科洛迪只是想警告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匹诺曹不仅遇到毒打、奴役、拐卖,最后还被绞死了,因为读者的抗议,他不得不改了结局。科洛迪原来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孩子们,不要负气离家出走,你们将会遇到可怕的危险!至于《小红帽》的故事,它最初其实是中世纪版本的“儿童性教育读本”,孩子们,要当心那些别有用心的“狼”啊。

在古代社会,人们习惯守着篝火讲(听)故事。狼人、巫婆、仙女教母……这些形象早就存在“白胡子老爷爷”的故事口袋里。欧洲有着悠久的口述文化传统,最初的童话具有浓厚的民俗学和人类学特点,成人们总是用夸张的情节吓唬人,在孩子的心里布下禁忌的各种规矩。早期童话的本意是为了展露这个世界的无情,告诫孩子们神秘的森林、分岔的歧途所蕴藏的危险。灾难不可思议,随时可能降临,这是长大之前就要明白的要务。

对欧洲来说,“童年”概念是一项现代发明。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发现”了儿童。从前,孩子被视作“小大人”,是家庭劳作的一员,并没有人去区分他们与成人不同的生理条件,或者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成人的区别。童话和童年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漫画大方舟》利用视觉感知强化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氛围。比如,魔法少女对付负心汉的手段,可见新女性的“心狠手辣”;小美人鱼离开王子之后,并没有化作泡沫而是成为了“出走的娜拉”;“恋爱中的狮子”嘲讽了迷恋外貌的男人的荒唐行径。它有声有色地呈现各种殊异的版本,它也不动声色地展现了童话跟随时代价值观的衍变。

最好的童话,既要吐露玫瑰的芬芳,也要坦承鲜花底下藏着的尖刺。鼓起勇气面对世界的好与不好,清平、明亮的幸福,才会真正降临。

《漫画大方舟》读后感(三):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你不是我的王子

文/初晓

孩子似乎对童话有一种天生的喜爱,若是让他们在一堆文学书籍中选择,大多数孩子首选童话故事。关于这一点,我曾经也做过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童话故事人物简单易懂,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气,其中之二大抵是因为它故事的结局往往是美好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实也不难理解,看一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基本是这种模式,但若是童话故事看的更多一点,似乎这标准的结局就应该改一改了。

譬如王尔德的童话《夜莺与玫瑰》,就是让人心痛的悲剧,夜莺因为爱情宁愿牺牲自己,可它的死亡并未换来王子与公主的幸福;再如《小美人鱼》中,美人鱼爱上了王子,甚至为了救他舍弃了自己,可她的付出并没有被王子所见,而是为她人作嫁衣裳。诸如此类的童话故事,在拉斯·齐克编著的《漫画大方舟》一书中可以看见。此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世界经典文学集萃,书中故事的呈现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那就是用漫画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将一个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展现出来,有些故事十分尊重原著,有些故事却有些许改动,当然还有一些故事只是选取了高潮部分。无论故事改动与否,都不影响阅读,而《漫画大方舟》一书的精彩之处并非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借由漫画家之手,对文本进行客观冷静的解读。

这从何可以看出呢?现就《漫画大方舟》一书中的某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剖析它客观性及其引申的寓意。

《小美人鱼》一系列漫画,达姆·达西为我们呈现的改编版,似乎温暖了不少。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未改变,依然是小美人鱼为了救王子,牺牲了自己,若是不能让王子爱上自己,她将变成大海里的泡沫。本则漫画与原著不同之处在于,当小美人鱼看到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时,居然看到公主和自己长得十分相像,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故事的结局,小美人鱼并没死去,而是获得了新生。故事最后是这样一段话:“现在你是生命的女儿了,只要多做好事最终就会获得不灭的灵魂。”

本则漫画的主题其实并未改变,但故事的寓意更为深刻,也更适合儿童阅读。孩童时期,或许不会有人深刻理解童话的深意,也许真的会以为小美人鱼从此死去。但人的生命虽然逝去,人的灵魂却可以永存……我想,这或许是这则漫画改编最为成功之处吧!至少,它深刻的打动了我,生命的凋零并不代表灵魂的死去。

《彼得·潘》小说讲述一个会飞的淘气小男孩彼得·潘和他在永无岛的冒险故事,在故事中,他们与海盗斗智斗勇,最终赢得战争,他的小伙伴选择了回家,彼得·潘选择了留在永无岛,他成了一个永远长大不大的小孩子。这部小说自然有它的寓意,可看《漫画大方舟》的漫画,给人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漫画选取了小说高潮的部分,彼得假扮船长让海盗上了当,当真的船长出现,引发了混战。故事的结局并非是喜剧,彼得和温蒂并未安全离开,而是被困在了放逐石上,受伤的彼得既无法飞行也不会游泳……

若非看《漫画大方舟》,或许我还不知道《彼得·潘》这个故事本来可能的寓意:彼得是亡灵护送者,而永无岛是来世的中转站,彼得很可能是被时间封存了的已经死去的男孩。如此想来,《彼得·潘》这个故事隐隐透着一股悲伤的气息。又或许,这世间本就没有永无岛,这所谓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虚幻而已。

当然,《漫画大方舟》一书中,呈现出许多个经典文学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深入身心,其中有《恋爱中的狮子》、 《打火匣》、《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有一些冒险的故事,譬如《金银岛》、《木偶奇遇记》等。这些故事充满幻想,具有神奇色彩,对于唤醒儿童的想象力,很有帮助。但《漫画大方舟》一书用漫画的形式对故事进行再创作,不仅让故事更为直观,也让故事更为真实客观。

若是从儿童阅读方面来说,《漫画大方舟》绝对是饕餮盛宴,故事经典,带有新意。若是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漫画大方舟》让人捡拾起童年的记忆,重温这些熟悉的故事,也是一种视觉享受。而《漫画大方舟》一书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能够更客观的认识童话故事,或许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你不是我的王子,但有时只要坚持做好事,还是可以获得不灭的灵魂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