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归来仍是少年观后感,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终于出炉,可以逐级进行审核了!许多关注红旗渠精神传播的朋友们期盼电影《归来仍是少年》早日上映,拍一部红旗渠电影也确实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了。

作为一名林州人,及《归来仍是少年》的总编剧,我了解红旗渠,知道红旗渠需要用生命去书写,电影也需要带着感情去拍摄。无论写作多辛苦,对因修建红旗渠而牺牲的八十一位先辈来说,都不值一提。红旗渠本身的故事就是一个传奇,无论怎么表现也都不为过。

我一直在电影的拍摄现场,我对剧组所有朋友们的辛苦努力表示敬佩。电影杀青时,我说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红旗渠精神,或者说用红旗渠精神拍摄了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所有演职人员的当代传奇,特别是老戏骨白志迪,白老曾经在《人民的名义》里扮演陈岩石,他那么大年纪了,拍摄时正赶上秋冬季,大峡谷内刺骨的寒风吹得他几近感冒,他硬是挺了过来。

无论雨戏还是夜戏,那宏大的场面及悬崖的凌空除险拍摄起来都非常艰难,而且随时有危险隐患,看片花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当演员们正在腰间系绳索时,一个拳头大的石头从空中跌落,无论砸到谁头上都是不可想象的……

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同志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历来很重视,作为电影的总策划,他对如何传播红旗渠精神有明确要求。他最不喜欢做虚头滑脑的事情,不干则已,干就干出特色、干出效果,干字当头,严字为基,把每一天都干得有意义,干得有价值,这些都融入了剧组的指导思想。拍摄期间,王宝玉同志还专门来慰问剧组的同志们,并叮嘱“抓好双创拍好戏”,两项工作都不误。

当天,一起审核片子的还有林州市四大班子的几位领导,大家一致认为拍摄取得了成功,充分展现了红旗渠精神,也充分展示了林州的自然、人文美景,正如片中石头所说“山美水美,空气新鲜”。

当影片结束后,几乎所有观影的同志都忘记了离开座位,大家似乎都意犹未尽,陷入深思。特别是片中铁姑娘燕儿的死,让观影者深深感到红旗渠修建的艰难,大家被剧情感染,心灵受到震撼。片中也有幽默诙谐的情节,大家跟着剧情,哭哭笑笑,笑笑哭哭……像奏响的五线谱曲线,整部影片跌宕起伏,撼动人心,引人入胜。

王宝玉同志对影片给了充分的肯定,他说白志迪这些老戏骨,把红旗渠精神演出来了,几个年轻演员演得也不错。这部电影没有用一个小鲜肉去撑门面、搭台子,用红旗渠精神去实实在在地拍红旗渠电影,这就当代的红旗渠精神,实事求是,务实重干,扎扎实实,没有偏离红旗渠精神的本来面目,拍得很成功,应该大力推广。

把导演李正伟送到宾馆,我说:“你感觉咱们的片子如何”?他说:“电影是门遗憾的艺术,包括毛儿,拍完后,老是给我说要重拍,没有把她想表达的状态拍完美,她没有再拍,感到很遗憾!我不好说观众看了如何评价,但作为喝红旗渠水长大的林州人,拍红旗渠电影确实是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我感觉遗憾不多!”

导演李正伟清瘦的身躯、干练的性格、骨感的面颊,无不透出了林州人不服输的个性。二十多年的影视工作经验,让他自信、刚毅,而他微笑的眼缝儿里则又透出了几分谦虚和亲和。

导演李正伟成就了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红旗渠电影《归来仍是少年》也将成就一颗年轻导演新星的诞生!

第二篇

合上《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这本书,我仍意犹未尽,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触动,那优美的,智慧的文字,让我思绪万千,捧在手中的书久久不愿放下。

这本书甄选林清玄的代表性散文45篇,将他在不同岁月中的人世牵绊一一呈现。从翩翩少年到年过花甲,犹如从清晨到黄昏,一路走来,最终都要回到最初的模样,这便是不忘初心吧。在外闯荡半生,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挫折,什么样的困难,咬咬牙,扛过去,坚持自己的理想,做最初的自己。

不忘初心,想来简单,做来真难。因为人生路上,我们总会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自控不住,便会随波逐流,从而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细细品味全书,不难看出,作者虽然经历年少到成年,从稚嫩到成熟,但始终保持那颗初心,那颗少年的真心。我们虽然还只是学生,虽然只来到这茫茫红尘十几年,人生美丽的风景还在后面,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守住初心,有没有快要忘记我们的初心。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人人都有一面镜子,对着镜子看看,那个镜子里的人还是不是当初的我的模样。

最喜欢书中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在人生的单行道上孑然独行,或许受苦,或许疲惫,但爱的微光总在记忆的最初,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也有一股温柔的力量,从故乡的群山间超拔而出,温暖你心。”走心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诸多逆境,但是我们都可以不被岁月所牵绊,能够一直像少年时候无所畏惧,充满激情与希望,无论周围的人怎么看待,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一路前行。正如此刻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高考胜利,也许身边的同学会有一些不同的其他选择,但是我一旦认定了自己的道路,就必须全力以赴,不光是为了爱我的爸妈,为我操心的老师,更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愿远行的人都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年轻时,我们怀着梦想,奋不顾身;中年时,我们就会看见大千世界的各种形态;年老时,我们盼望回到起点,历经人生种种磨难,才知道原来这才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这里的生活才是我们最享受,做舒适的生活。

愿我们不忘初心。

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

第三篇

林老先生的文章看得越多,越容易成为他的粉丝。最初不懂他为什么会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会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看过他的散文之后,就知道了各种缘由。本以为读散文,我是拒绝的。显然,林清玄的散文刷新了我的认知。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节选的散文集,第一章的标题是《经百千劫,又不能报父母深恩》,从各个角度去讲作者的父亲母亲。父亲母亲的爱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缺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本能的会质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作者在描述父爱母爱的时候,描写童年生活的时候,用词随不华丽,却总能给与读者温暖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来源于夕阳西下的农人回家,来源于父亲母亲对兄弟姐妹们的谆谆教导,来源于小时与哥哥一起去看电影的甜美回忆,乡间生活的刻画很生动,很容易就将读者领入儿时的田园生活。第二章描写的是《阅读故乡的一百种方法》。白岩松曾经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人的信仰,第一是孩子,第二是吃”,深以为然。这个篇章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谈“吃”,谈吃的食物是什么,谈与自己一起吃的人是谁,为了吃小时候都经历过什么...故乡的味道就是吃的味道,就是打小开始一直食用的,刻印在脑海中、味觉里、血液中的味道。阅读故乡,就是通过食物打开入乡的大门,感受着深入内心的味道,感慨着周遭的变更。第三章《幸好人生有离别》描述了爱情的甜蜜、苦涩、求不可得,也讲述了作者寄托于“植物”中的感情。作者引用了诗词、禅语,把自己对感情的领悟、对人世的感悟写入其中。文章《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小学时期曾经学习过的课文,再读的时候很是亲切。第四章《好雪片片》是作者的一些代表作,读起来很精彩。林清玄的文章文辞没有过于华丽,却也很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共鸣。尤其在描写乡间的生活场景时,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背景的颜色是暖暖的,步调悠悠的随着作者一起在田间漫步,惬意也生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