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暴风雨》读后感1000字

《暴风雨》读后感1000字

《暴风雨》是一本由【英】莎士比亚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0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风雨》读后感(一):“主人啊,你爱不爱我?”

想问《暴风雨》真的是莎翁的天鹅之歌吗。

普洛斯彼罗的复仇,一场狂风暴雨营造的完美幻象,它克制、适度而不求致人于死地。是温柔一刀,是不留血迹的凌迟——所求的只是篡权者真正的臣服与归顺。他的复仇,不是人定胜天的意之所向,而是无数偷天换日的小伎俩的集合,暴风雨就是当中最深的陷阱。

而他所期望的和解与宽恕,或许只是暴风雨之后的另一重幻象。各怀心事的人啊,深陷隐秘的欲海漩涡,人心依旧是风雨之下的暗涌。总以为已经接近梦魇之外的光明,其实只是从梦境中的梦境清醒而已。孤岛、暴风雨、吞吐一切的大海,甚至所争逐的权力、地位、爱情,又有多少真实——“我们这匆匆一生,前后左右,都裹绕在睡梦之中”。

“主人啊,你爱不爱我?”

如果足够相信皆大欢喜的终局,和曾被应许的自由,又何必再问。因为我的回答,都可能只属于一场幻觉。

《暴风雨》读后感(二):2021.8.16读《暴风雨》有感

第一遍读完《暴风雨》,半路上将实体书退回,因而在第二幕第二场到尾声未能品读孙大雨的译版。但幸好朱生豪译版确实通俗不费力。 《哈姆雷特》的复仇,大多数人都知道,背叛、宿命与悲壮贯穿,在一场比剑中一切毁灭,几近消亡,存活下来的旧人唯有霍拉旭,新的王子已是另外的篇章。这是不可否认的悲剧。 哈姆雷特复仇的火焰燃烬了一切,但“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暴风雨》中,普罗斯帕罗将复仇化为宽恕,用魔法主导了一场暴风雨之后,“每个人在迷失本性的时候,重新寻到了各人的自我”,或奴役得到自由、或真心遇见爱情、或背叛得到宽恕。简直是与《哈姆雷特》完全相反的世界。 莎士比亚的笔下,最终编织了一个所有人都存活的世界。 【霍拉旭】:哈姆雷特的好友与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复仇的火焰中唯一存活下来的人。在哈姆雷特死后,肩负起揭露真相、证明荣誉的责任。 【普罗斯帕罗】:米兰公爵,被弟弟背叛篡位,与女儿被迫流离于荒岛上,用其魔法与奴役的精灵,制造了一场无人牺牲的暴风雨,最终宽恕一切罪恶,并放弃魔法,共同回归国度。

《暴风雨》读后感(三):关于《暴风雨》的十四行诗

当灾祸磨难的车轮碾压过来

一场惊涛骇浪能否带来公正圆满

当帆篷鼓满重扬无际的大海

归途漫漫是否隐伏另一场悲欢

荒岛是困守者的监牢 也是幸存者的方舟

丘比特之箭射中落难男子的心房

贞洁少女初现情爱的温柔

受难者用自由之绳系牢精灵的哀愁

女巫的子孙承接了命运的迷惘

野心家们从不甘心隐藏峰芒

酗酒者与愚蠢之人结伴成行

良知让高高举起的皮鞭轻轻垂荡

真实与幻像,迷失与回归

这世间激荡着多少充满魔法的雨打风吹

《暴风雨》读后感(四):读《暴风雨》

文学总是充满共通性,而其背后又以不同的历史、环境等作为依托。 “我们都是梦中的人物,我们的一生都是在酣睡中。”这样的表达,我记得中国也有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周的“晓梦迷蝴蝶”等。这样的不谋而合,也是一种人生阅历的呈现与思维的碰撞。它们都有一种洒脱与对自我存在性的怀疑。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妄?又或许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不确定,而这样的不确定倒成一种浪漫与美感。生活需要笃定,却仍然需要一些保留。因其强烈的故事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是我小学、初中时期的最爱。而如今再次读莎翁的作品,可能也并不那么纠结于强烈的故事情节,概论起来也是:短短的五幕戏,为宽容而设的暴风雨。但没有过多的曲折与复杂,倒符合全书的总体基调。

另,《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虽然题目是“暴风雨”,却比之前的很多作品都淡很多。一个作家,总会在无常的现实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与追求,并通过叙述来填补心中的空白。

关于译者朱生豪,更多的是敬佩,本书是他翻译的第一本关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之前读了一部分此书的原文,才发现译者的伟大。朱先生在纷乱年代多次丧失手稿,却仍选择重新开始。珍惜其翻译的文字,大概是敬佩的一种方式罢。

一开始阅读此书,是因为对第五幕中“Every third thought shall be my grave.”想不到合适的翻译,读了作品,明白了内涵,却还是想不到满意的翻译,大概是唯一的遗憾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